知识管理的几个重要概念辨析

2015-01-22 11:33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接收者提供者流动

□ 施 杨

一、引言

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将知识主体各自拥有的特定知识进行共享、整合、创造和管理,最终转化为具有特定创新能力的团队知识能力,实现组织知识优势。近年来,围绕什么是知识管理、如何加强知识管理,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索,先后提出了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知识交流(knowledge communication)、知识扩散(knowledge diffusion)、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知识传播(knowledge)等概念。目前,知识管理在战略联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团队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

二、知识管理相关概念的辨析

目前,在很多文献中知识管理的有关概念经常交叉使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相关研究的理解偏误。对知识管理不同概念本身加以明晰,有利于深入探究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知识共享。关于知识共享,不同的学者从知识学习、知识交易、知识系统等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所谓知识共享是指拥有不同知识主体通过个体之间、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利用各种手段将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与其他个人或群体相互分享,从而达到共同掌握和拥有知识的过程。从认识角度看,知识共享包括知识外化和内化两个过程。知识拥有者是否愿意以及多大程度上愿意、知识接收者是否愿意以及多大程度上学习吸收是能够实现真正知识共享的关键。

(二)知识交流。知识交流是指个人或群体通过对话与沟通等主动性行为,将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分享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的过程。个体间基于情报关系、工作流关系、情感关系是发生知识交流的基础,涉及到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知识交流方式。一般认为,知识交流效果与双方的交流频率、交流方式、交流意愿以及交流容量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众多学者也指出双方间知识交流也是能否实现知识共享、转移的前提和基础。

(三)知识扩散。知识扩散是指知识通过一定渠道的传播,使知识从发源地向外进行空间传播、转移,实现其初始拥有者向外部不断复制运动的社会过程。知识扩散主要发生在时空传播上,即某知识在更大地域领域和空间范围得到应用推广。知识扩散本身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建立在个体信任的基础上,经过相互接触或交流,实现知识重构和组合的复杂过程。从知识扩散方式上看,主要包括人际沟通、编码传播和内嵌转移三种类型。尤其是随着个体间联系的逐步紧密,成员间给予相互信任的人际沟通影响知识扩散的范围和广度。

(四)知识转移。知识转移通常被定义为知识从提供者通过一定传输途径传递到接收者,并且由接收者采取学习方式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一般认为,知识转移主要是从知识势差较高的主体向知识势差较低的主体的移动,主要反映为知识提供者的外化和知识接收者的内化两个过程。当然,知识是否能够在主体间转移,与知识提供者、知识接收者、知识转移内容有关。只有当被转移的知识保留下来,才是有效的知识转移。

(五)知识传播。关于知识传播,以往的定义大多是从图书情报专业的角度给出的。一般认为,知识传播是指知识主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科技知识、技能、技巧、信息、新思想等信息通过特定知识传递媒介向另一部分知识主体传播的社会活动过程。知识传播包括两类主体:一是知识传播活动的主动者,即知识传播者;二是知识传播活动的受动者,即所传播的知识内容的接受者。知识传播的结果是知识能够在个体或群体间实现共享,因此知识传播更强调个体或群体间相互接触和交流,其中面对面直接接触是知识传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知识管理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一)从知识流动范围的角度看。知识共享、知识交流、知识扩散、知识传播起源于个体层面,通过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流动和交换得以实现;知识转移分个体、群体(团队)、组织和组织间四个层次,主要在较大的实体(如部门)间进行。

(二)从知识流动方向的角度看。知识交流是知识的双向流动,体现为知识主体间观点、想法的碰撞和反馈,缺少必要反馈环节的知识交流一般很难长时间进行下去;知识转移、知识扩散与知识传播是知识的单向流动,即知识提供者向知识接收者的流动;知识共享可以是单向流动,也可以是双向流动。

(三)从知识流动行为的角度看。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扩散、知识传播是跨组织或个体边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知识流动,受个体间联系意愿、参与程度、吸收能力等因素影响;知识转移一定程度上是个体或群体出于各自需求动机,通过一定渠道消化和吸收从而实现知识增长的行为结果。

(四)从知识流动的转化过程看。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主要都包括传递、吸收和应用三个阶段,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的前提和基础。知识交流是多个知识活动的累加,并不要求知识接收者完全吸纳;知识扩散和知识传播是知识活动的外化过程之一,反映为知识在时空上的流动,主要与知识提供者本身的个体特质以及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五)从知识流动的效果评估看。知识共享、知识交流涉及到知识主体间的相关联系和反馈,主要是参与双方或第三方的认可,并且与知识的创造和利用紧密联系;知识转移主要是转移双方的认可;知识扩散、知识传播一般表现为知识接收者的认可,知识接收者不能有效吸收、消化相应知识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和转移。

表1 关于“知识管理”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四、结语

目前知识管理出现了从定性的知识活动描述向基于实证的假设检验以及模拟仿真方向发展的趋势。基于不同概念的内涵分析,运用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手段,开展不同情景、阶段、类型组织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探究知识活动本身与个体意识、组织环境、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知识活动的过程、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而提炼影响知识活动的前置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和约束变量,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管理本身一般规律的理解,为采取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1]Alavim L.Review: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2001,25:107~132

[2]Kaj U,Pekka P,Hannu V.Taci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haring in a Project Work Con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281 ~290

[3]戴俊,朱小梅.基于团队知识交流的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5,26(3):121 ~128

[4]Buckley P,Carter M.Managing Cross-border Complementary Knowledge[J].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0,29(1):80 ~104

[5]Inkpen A C,Tsang E W.Social Capital,Networks ,and Knowledge Transf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1):146~165

[6]谢荷锋.企业员工知识分享中的信任问题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

[7]宝贡敏,徐碧祥.国外知识共享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2007,13(2):43 ~49

[8]Connelly C,Kelloway E.Predictorsof Employees'Percept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es[J].Leadership&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03,24(3):294 ~301

猜你喜欢
接收者提供者流动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流动的光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基于隐私度和稳定度的D2D数据共享伙伴选择机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口碑传播中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做商用车行业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访同元集团副总裁赵延东
多用户MIMO系统基于消息块预编码的可信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