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论治高血压病

2015-01-22 17:34解品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舌质瘀血高血压病

李 洁,解品启

从瘀论治高血压病

李 洁1,解品启2

血瘀是高血压病重要病机之一,瘀血既是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也是高血压病产生并发症的重要病因。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兼以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滋养肝肾、益气等治疗以标本兼顾。

高血压病;血瘀;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一,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多兼有血瘀证,瘀血也是高血压病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辨治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病机探讨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根据其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痰、瘀、虚五证。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认识到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是高血压病情进展的必然转归,血瘀证在高血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血瘀成为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高血压病病位主要在肝、肾,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升主动,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头目,气血逆乱,血流不畅,加之阳亢燥热内灼,煎熬营阴,血运滞涩而成血瘀,症见眩晕头痛、项背强硬、头胀耳鸣、舌质紫暗苔黄、或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医宗金鉴》亦云:“瘀血停滞……神迷眩运”。平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形体肥胖,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阻滞脉络,而致脉络瘀阻,阻滞清窍发为眩晕。王孟英谓:“平日体丰多湿,厚味酿痰,或沉溺于酒,皆为酿痰之媒”,《丹溪心法》曰:“无痰则不作眩”。《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灵枢·百病始生》云:“内伤于忧愁,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忧则气结,怒则气逆,气机不畅,疏泄失常,则瘀血既成。气行血行,气滞血瘀,阻滞脉道,清窍失聪,发为眩晕。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年迈体虚或久病过劳而致气虚,气虚运血乏力,血行瘀滞而成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不能上荣头部,故眩晕时作。高血压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肝肾亏虚,精气渐衰,精亏血少,脉络空虚,血滞为瘀,《读医随笔》说:“阴虚必血瘀”,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挟瘀血上冒清空,发为眩晕。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瘀为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导致高血压病的病因虽不同,但病变中均有血瘀病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无论为何种证型,均伴有血瘀证[2,3],血瘀证也是高血压病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4]。

高血压病血瘀证有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主要反映在微循环功能状态、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上述因素的异常为中医血瘀证的病理实质,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高血压病血瘀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5]。

2 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为肝阳、痰浊、血瘀等。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瘀证在高血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瘀血既是高血压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贯穿于高血压病的整个演变过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6]。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可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以达到标本兼治,降低血压的目的。

2.1 平肝潜阳,活血化瘀 适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耳鸣,头部刺痛,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脉弦或涩。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方用天麻钩藤饮合丹参饮加减:丹参、川芎各20 g,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各15 g,桑寄生、杜仲、菊花各12 g,黄芩、檀香、砂仁各9 g。肝火亢盛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泄热;腰膝酸软加女贞子、枸杞子以滋补肝肾。2.2 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适应于痰湿中阻、瘀血阻滞型高血压病。证见眩晕头昏,头重如裏,胸闷恶心,多眠困倦,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治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15 g,半夏、白术、陈皮、茯苓、天麻各12 g,桃仁、红花各9 g。痰郁化火加黄芩、栀子以清热泻火;血瘀重加三七、没药、地龙以增加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2.3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适用于肝郁气滞、瘀血内阻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头痛,口苦耳鸣,胸胁胀痛,急燥易怒,舌质暗红有瘀斑瘀点,舌苔黄,脉弦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血府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牛膝各15 g,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生地各12 g,桃仁、红花各9 g。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栀子仁以养心安神;头痛而赤者加菊花、夏枯草以平肝潜阳。

2.4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适用于正气亏虚、血行瘀滞型高血压病。症见头痛头晕,遇劳加重,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涩或结代。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各15 g,桃仁、红花、地龙、牛膝、葛根各12 g。兼气阴两虚者合生脉饮以补气养阴;脾虚湿热者加薏苡仁、扁豆以健脾祛湿。

2.5 滋养肝肾,活血化瘀 适用于肝肾阴虚、血脉瘀阻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健忘少寐,舌质暗红、有瘀斑瘀点、少苔,脉细数。治以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赤芍、川芎、丹参各15 g,茯苓、泽泻、丹皮各12 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便秘者加火麻仁、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发病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虚损、先天禀赋有关。饮食不节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或肝气内郁,疏泄失常,瘀血内生;或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或肝肾亏虚,精亏血少,脉络空虚,血滞为瘀。瘀血阻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阳气血逆乱而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眩晕头痛,胸部刺痛,肢体麻木,甚则真心痛、中风,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等证均属于中医血瘀证的范畴。临床所见,血瘀证存在于高血压病全过程,血瘀既是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高血压发病及产生多种并发症的重要病因,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即可稳定血压,又能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产生,为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袁肇凯.高血压病血瘀辨证与舌尖微观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1982,23(11):6566.

[2]王均,颜乾麟.试论痰浊血瘀与脑血管疾病[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1-2.

[3]李辉,徐贵成,刘坤.高血压相关病证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3):142-144.

[4]潘立敏,徐贵成.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51-52.

[5]王文智,徐树楠,徐伟超.高血压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述评[J].中医杂志,2007,48(6):560-562.

[6]徐树楠.高血压病从瘀论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1):4346.

R541.4R255.3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60

1672-1349(2015)06-0857-02

2014-04-19)

(本文编辑郭怀印)

1.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E-mail: lj-x66@163.com;2.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舌质瘀血高血压病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