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盛
血清心肌酶检测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
王学盛
目的 观察血清心肌酶检测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9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采用ELISA双抗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的检测,是判定患儿继发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心肌酶检测; 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常引起小儿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年龄主要为6个月至3岁。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婴幼儿急性胃肠道感染和肠道外多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猝死[1]。本研究对9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测,并与100例健康儿童心肌酶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合并心肌损伤提供诊断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1-09/2014-03庄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6个月至1岁28例,>1~2岁45例,>2~5岁19例。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至1岁32例,>1~2岁50例,>2~6岁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6岁;(3)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配合检测。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心脏病者;(2)心肌炎者;(3)肝肾疾病者;(4)中毒性脑病者。
1.5 检测方法 观察组在入院2 d内、对照组在体检肝功能时,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放置真空采血管中送检。将标本放入37 ℃水浴30 min后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血清,利用雅培Abbott C16000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HBDH)、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含量。试剂盒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采用ELISA双抗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清心肌酶含量及血清IL-10、SIL-2R水平。
2.1 两组血清心肌酶含量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t=9.65,7.65,12.52,11.47,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LDH、HBDH、CK、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清IL-10、SIL-2R水平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40,5.06,P<0.05。
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以潜伏期短、起病急为特点[3]。一方面大部分腹泻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且以发热、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症状,小儿语言表达困难容易被家长和医护人员忽视;另一方面心肌损伤症状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表现比较轻微,因此也容易被忽视。如治疗不及时,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疾病康复,甚至导致死亡。早期检测心肌酶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其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肠道外多脏器损害[4]。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所致,也可能通过间接免疫反应造成[3]。另外轮状病毒也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入侵和破坏较深层的固有淋巴细胞膜,导致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心肌严重损伤[5]。既往临床上对于该病以抗感染补液调节胃肠功能等治疗为主,容易忽视其他系统的损害,以至于病情加重[6]。
心肌酶主要存在于机体的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其中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心肌酶的活性便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心肌酶会大量释放[7]。心肌酶作为一个多数据的综合指标,对其测量有助于临床判断轮状病毒肠炎并伴有心肌损伤等疾病。文献报道轮状病毒肠炎时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50%~70%,轮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婴幼儿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之一[8]。本研究结果显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清LDH、HBDH、CK、CK-MB水平均比正常儿童高。本组检测SIL-2R和IL-10主要是通过心肌酶的测定,获得多数据的综合指标,对诊断轮状病毒肠炎及心肌损伤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有显著下降,提示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过程中,机体免疫失衡,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因此可作为监测轮状病毒肠炎及其他炎症疾病中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8]。
笔者认为急性期感染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临床表现亦不显著,提示此类型心肌损伤是以潜伏型或亚临床型为主,笔者从检验学方面分析,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将心肌酶谱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检测指标是必要的,以便早期判断心肌损害程度,及早加用保护心肌治疗[9]。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时,除了重视小儿心电图改变的同时,还应注意小儿心肌酶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患儿发生心源性卒死。
[1] 周彦平.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73-17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S,2006:1294.
[3] 李鲁娟,史蕾,张旭亚,等.心肌酶检测评价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并心肌损害[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721-722.
[4] 李亚冰.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56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6):519-520.
[5] 何梅玲,彭丰.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血清心肌酶改变[J].西部医学,2012,24(5):936-937.
[6] 邵金富.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76-77.
[7] 杨海兰.心肌酶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损害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38-139.
[8] 陈立文.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6):70.
[9] 安锐,王洁.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检测及心肌损害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210.
(本文编辑:刘颖)
116400 辽宁 庄河,庄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学盛(1969-),男,副主任检验师。研究方向:心肌酶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29
R512.5
B
1674-3865(2015)04-0370-02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