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 夏桂选
中医治疗矮小症临床文献分析
宋鹏, 夏桂选
矮小症是儿科的一种发育性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归咎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病因主要责之于脾肾,旁责心肝。在防治矮小症方面,无论中西医都基本达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共识。同时有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辨证论治对于矮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尚存在中医研究范围相对局限、临床经验尚未形成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矮小症; 中医药研究; 文献计量学; 儿童
矮小症是指身高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以下。另外还应注意生长速率:婴幼儿期(3岁以下)年生长速度小于每年7 cm,儿童期(3岁至青春期)年生长速度小于每年5 cm,青春期年生长速度小于每年6 cm,可明确诊断为生长发育迟缓[1]。据文献报道,全国矮身材发生率男生为4.87%,女生为4.19%[2]。中医药防治矮小症具有独特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概述如下。
1.1 中医研究范围 从近20年的文献可以看出,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矮小症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点:特发性矮小症[3-5]、家族性身材矮小[6-7]、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6-7]、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身材矮小[8]、佝偻病[9]、性早熟[10-13]等,除性早熟外均属生理遗传、营养缺乏因素引起的矮小症。
1.2 病因病机 宣桂琪认为矮小症病源于脾肾,旁责于心肝[14]。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以供生长发育之需,若损伤脾胃,则五脏失养,生长缓慢;肾主骨生髓,促生长,若先天胎禀怯弱,肾精亏虚,肾气薄弱,则骨长缓慢,身材矮小;肝藏血养筋,若肝血亏虚,筋骨失养,则生长缓慢;心藏神,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夜寐不安,影响生长。于永慧等[4]认为本病病因可归咎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父母精血亏虚则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后天饮食不节、疾病耗伤气血、精髓,致使脉络失养,影响生长发育;或因久病致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滋养脑髓所致。在矮小症中的性早熟,是中医药治疗涉及比较多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性早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机主要有阴虚火旺、肝失疏泄或脾虚痰湿。
2.1 特发性矮小症 宣桂琪认为本病以肾虚脾虚为本,以肝血虚、心血虚为标。治则是益肾扶脾、柔肝养心[14]。并分四证进行辨治:(1)肾阳虚肾阴不足者,予补肾地黄丸加减温补肾阳、益肾填精;(2)中气虚,脾运失健者,予四君子汤加味益气扶脾助运;(3)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者,予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养阴柔肝、滋肾壮骨;(4)心肾不足,心失所养者,予天王补心丹加减养心安神、补血益肾。于永慧分五证进行辨治:(1)肾阳不足证,右归饮加味;(2)脾胃虚弱证,异功散合大造丸加减;(3)肺肾两虚证,补肺汤合河车大造丸加减;(4)肝肾阴虚证,大补阴丸加减;(5)心肾不足证,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4]。
2.2 性早熟矮小症 莫珊等[10]观察疏肝养阴中药对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童预测身高的影响时,发现患儿经疏肝养阴中药治疗后,骨龄增长减缓,身高增长平稳,预测身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严霞[11]采用滋阴泻火中药治疗23例性早熟女童发现,骨龄加速增长势头得到抑制20例,预计对儿童最终成年身高有一定改善。蔡德培[12]研究滋阴泻火中药为主,对改善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作用及机制时发现,滋阴泻火药可明显减慢性早熟儿童的骨骼生长,延缓其骨骼成熟,从而防止骨骺过早融合并改善最终身高。王泽润等[13]运用大补阴丸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30例,结果使其骨龄提前程度好转,骨骼成熟延缓,从而防止骨骺过早融合并改善最终身高。陈小平等[15]发现,滋肾阴泻相火中药可明显抑制患儿成骨细胞过度亢进的功能活动,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降低,且骨骼的线性生长减慢,骨骼的成熟延缓,从而防止骨骺的过早融合并改善最终身高。
2.3 矮小症的防治 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往往使患儿达到正常身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的营养。骨骼生长不单是钙磷等矿物质的堆积,研究表明,锌、维生素A、碘等对身高增长有着明显的直接作用,胶原含有大量的特殊氨基酸即甘氨酸、脯氨酸等也是骨骼形成和生长所必需的[16]。每日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均存在于粮食、蛋类、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中,做到不偏食挑食。(2)合理的锻炼。陈姜等[17]认为小强度训练可以促进骨纵向的生长。有实验证明,采用以跑、跳等下肢运动训练方式,接近无氧阈中等强度,对矮身材儿童的增高最为有效[18]。孙正纤等[19]采用中医按摩、抚触及动作训练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的发育。(3)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深睡眠中,长高更是在晚上进行,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备条件。(4)愉悦的精神。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爱抚的缺失、精神上的压抑及心灵上的创伤,都可能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20]。温馨舒适、充满关爱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疗效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应帮助患儿克服不必要的恐俱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同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大量报道均已证实,中医药治疗矮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医治疗矮小症主要集中在特发性矮小症、性早熟、佝偻病等几个有限的病种,研究范围相对局限,且不够深入。(2)临床经验多是一家之言,没有形成规范的矮小症辨证论治体系,不利于临床推广运用。若能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各矮小症病种的发病规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研究,对切实指导矮小症中医临床意义重大。大量临床报道显示,中医治疗性早熟矮小症多从阴虚火旺论治[21-23]。这种看似巧合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与性发育对生长的生理影响是分不开的。若结合生长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24]:2岁内以营养调控为主、2岁后以促生长素轴调控为主、青春期受性腺和促生长素轴协同调控。似可形成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相关的矮小症患儿辨证论治体系:2岁以内突出调理脾胃,2岁以上注重调理肝脾,青春期强调调护肝肾。如同辨治月经病应结合妇女月经周期生理特点,辨治矮小症似应结合儿童生长规律。然此临床思路尚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3)在防治矮小症方面,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已成为共识[25]。临床中,很多患儿骨骺已经闭合才来就诊,则无临床意义。在应用中药治疗矮小症时,正如西医学需要严格掌握生长激素的适应症,以免引起指端肥大一样,也应关注中药临床应用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1] 曾畿生,王德芬.现代儿科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2.
[2] 季成叶.中国矮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及体质健康现状分布[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1):7-9.
[3] 陈祺.宣桂琪.辨治特发性矮小症之精粹[J].江苏中医药,2011,43(4):17-18.
[4] 于永慧,叶进.特发性矮小症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05-606.
[5] 柴红燕,黄雪梅,闫石.中西医结合治疗身材矮小儿童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49-50.
[6] 钱尚统,王凡,陈敏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矮小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4):209-210.
[7] 陈伟,谢寒,李勇华,等.穴位埋线对脾气虚青少年身高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2):110-112.
[8] 邱志济,邱江峰,邱江东.自拟疗疳增高散治疗小儿身材矮小200例[J].辽宁中医药杂志,1999,26(7):305.
[9] 张春圃.益肾增高方治疗矮小症[J].天津中医,1998,15(1):31-32.
[10] 莫珊,邓丽莎,李伟元,等.疏肝养阴法对ICPP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8):1577-1578.
[11] 严霞.滋阴泻火中药治疗女童性早熟2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6):374-375.
[12] 蔡德培.滋阴泻火中药为主对改善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作用及机理的探讨[J].中医杂志,1997,38(10):615-617.
[13] 王泽润,顾红娟.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30例[J].天津医药,2004,32(7):452-453.
[14] 陈祺,宣桂琪.矮小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037-2038.
[15] 陈小平,李海浪,郑意楠.滋阴泻火中药为主治疗女性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249-250.
[16] Lee MS, Park KW, Park JS,et al.Effects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 with herbal extrac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height in prepubescent children-a preliminary study[J]. Phytother Res,2005,19(9):810-811.
[17] 陈姜,黄海清,范英珊,等.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矮身材及骨龄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2,16(8):295.
[18] 王佩云,张一兵.矮身材儿童身高助长运动处方的探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50-53.
[19] 孙正纤,王莉莉,刘风昌,等.中医按摩、抚触及动作训练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3(22):376-377.
[20] 王慕狄.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3-427.
[21] 王凡,钱尚统,顾勤,等.滋肾泻火法对青少年骨龄与身高影响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17-518.
[22] 周芳,侯春光.知柏地黄丸加大补阴丸联合赖氨酸治疗青春早期矮小女童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204-206.
[23] 李涤静.左归丸合西药对青春后期矮小女童成年身高的影响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13.
[24] 丁宗一,黎海芪,朱逞,等.儿童生长发育及其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05-719.
[25] 刘德云,汝颖,杨俐琦.关于身材矮小儿童诊断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305):42-44.
(本文编辑:张小冬)
100121北京,北京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宋鹏);102209北京,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夏桂选)
宋鹏(1982-),男,医学硕士,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内分泌疾病临床诊治。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4.009
R584.2+1
A
1674-3865(2015)04-0323-03
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