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联想

2015-01-21 11:12魏炳义
商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空港临空经济区

魏炳义

中国临空经济概念的“发源地”一一顺义国际航空港,以国际机场为圆心的10公里范围内,七大功能组团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所形成的临空经济每年对顺义区GDP的贡献率达到85%左右。

世界上各种运输工具,出现的年代不同,且各有短长。

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火车、轮船这类运量大的运输工具,但其起点、终点和各个站点都需要其它运输工具连接,不够方便。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飞机相继诞生,汽车相当便捷,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得到人们青睐,但受地形地物制约,甚至会时常遇到塞车的问题,又令人们头疼。

而飞机效率更高,续航能力强,大大超过了其它运输方式,又根本不会受塞车之类的干扰,能够快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客货运输,尤其在全球化和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其独特优势更为明显。空港运输还有力地刺激并推动着其他运输方式的革新和进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应运而生。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临空经济的带动。

青岛的需求

青岛这样的大城市非常需要三维立体交通的支撑。深水海港和胶济铁路开通后,就缺空港运输了。特别是随着青岛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高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与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为主导的高新产业和机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原材料、零配件和产成品大都以轻薄、小型、小运量、快速进出为特征,主要依托空港运输。青岛市又是山东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许多海珍品闻名中外,空运符合水海产品快捷、保鲜的要求,有相当比重的海鲜产品需要走空港物流,因此,对空港运输的需求非常旺盛。

青岛流亭机场1982年正式开辟国内民用航线,1992年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外国籍开放,青岛空港成为一类开放口岸,2005年7月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准更名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随着多次扩建和改造,青岛空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共有23家中外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开通国际及地区定期航线22条,其中客运航线19条,通航14座城市,货运航线3条,通航洛杉矶、大阪、冲绳等三座城市,2013年青岛空港起降飞机12.98万架次,比十年前的2003年增加1.8倍,运送旅客1452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3.18倍,货邮吞吐量18.62万吨,比2003年增加2.4倍,可谓成绩斐然。

但是,同青岛市的城市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比,青岛空港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2013年在全国193个民用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中,青岛空港起降飞机居第18位,旅客吞吐量居第16位,货邮吞吐量居第14位。而同样的副省级城市,成都双流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50万吨,二者都占全国民用机场的第5位。

其实,早在2012年,成都双流机场的旅客和货邮吞吐量都已经在全球机场中排名前50位,青岛和成都两个机场的差距为什么这样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都机场拥有两条跑道,而青岛机场仅有一条跑道。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流亭机场增加一条新跑道势在必行。然而,流亭机场周边建成区两侧距现有跑道仅256米,如果在原地扩建,铁路就必须改线,据建设单位初步测算,铁路改线费用就达23亿元之多,再加上企业动迁,机场扩建成本更为巨大,且仍难以满足民航运输远期发展的需要,于是选新址、建新机场就提到议程上来了。

新机场催生“临空经济”

青岛新机场经过各方面比较论证,认为选址在胶州市的胶东地区空域优势突出,具备建设大型百年机场的条件。

一是产业优势。胶东场址位于青岛北部高端产业聚焦区以北,该产业区主要布局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空港运输需求旺盛,同时,该场址位于青岛东海岸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之间,离蓝色经济区也不远,对这些重点区域的依托和带动作用明显。二是交通优势。胶东场址坐享综合交通道路网络,胶州境内拥有青银、青兰、沈海三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三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已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三是城市依托条件优势。新机场距离胶州市中心仅11公里,有充分利用市政设施的条件,配套线引接便利。另外,胶东场址控制范围内地势平坦,净空条件良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根据民航总局要求,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努力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预计近期(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1万吨。远期(2045年)旅客吞吐量5800万至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从根本上改变“重客轻货”的不良传统局面。

青岛新机场初步规划核心区面积一期约1 5平方公里,远期约25平方公里,运行等级为全国最高的4F级,与北京等全国11个机场等级相当,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3200米,可起降A380等目前最大的商业客机,并适量增加波音777、波音787的长途机型,将会大大提高客货吞吐量,辐射带动青岛一日照一烟台一潍坊为主要骨干的城市综合运行体,实现胶东半岛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于新机场是国家枢纽门户机场,进出日韩的航班大都在此转机,对打造青岛,面向京津冀、面向中原经济区、面向西部,以至面向东北亚的内外开放格局有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空港的巨大作用不仅仅在于空港本身,更要看到临空经济区的有效带动作用。国际上空运专家认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线向外发散式扩张,由于资本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和产品流等一系列高端要素快速向这里集聚,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以10-15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形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临空经济区,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航空城。

2005年,我们曾到北京顺义国际航空港考察学习,那是中国临空经济概念的“发源地”,目前顺义以国际机场为圆心的10公里范围内,七大功能组团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所形成的临空经济每年对顺义区GDP的贡献率达到85%左右,在入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到50%,其中,跨国公司64家,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20家,连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也把它的中国公司总部设到这里。endprint

据了解,胶东新机场的临空经济区规划范围东至胶州市李哥庄镇域,西至沈海高速,北至青银高速,南至胶济铁路、兰州东路,面积220多平方公里,将以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每年对胶州市GDP的贡献近期(2025年)将达到1200亿元,远期(2045年)将达到1850亿元,按胶州市近5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平均比重12.78%测算,临空经济区每年将增加全市财政收入153.4亿元(近期)至236.4亿元。同时,临空经济区每年可直接提供就业机会3.6万个(近期)至6万个(远期),间接提供就业机会24.2万个(近期)至38.3万个(远期)。

(作者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青岛市生产力学会会长)

链接

国外典型临空经济区的产业选择

从世界范围内看,空港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代演进”:即第一代是单纯的机场,以客运为主;第二代是客运+货运;第三代是机场+临空经济区;第四代是航空大都市。发展临空经济,世界上知名的空港城市各自有着不同的产业选择。

荷兰史基浦机场

史基浦机场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城西南部15公里,是荷兰的空中门户,同时也是相当重要的北欧空中门户与航空网络中心。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已经树立了会聚人流、物流、展览、观光、娱乐以及商贸为一体的“国际空港城”形象。目前,史基浦机场与海港成为荷兰经济的两大支撑。

史基浦机场周边园区较多,大致可分为物流园区、商务园区和工业园区三类。随着机场客货吞吐量的增长,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发展至成熟期的史基浦机场地区的产业类型体现出明显的临空指向性。主要产业类型有航空物流产业、航空制造与维修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时装产业以及金融咨询产业等,并且形成了这几类产业的产业聚集。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法兰克福机场位于德国中部黑森州境内法兰克福西南方向,是欧洲第二大国际机场。到德国旅游的人十有八九要到法兰克福转机。

法兰克福周围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很多企业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法兰克福市本身面积并不大,其主要经济产业为服务业,但该市数量不多的工业企业中,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达40%。因为法兰克福机场的原因,法兰克福四周有数百家物流运输公司,这些公司将世界各地的产品运进德国,也将德国的产品送往世界各地。以机械设备为例,德国是世界最主要的机械设备出口国,正是因为德国有一张以法兰克福为中心的触角遍及全球的空中运输网,才使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及时的配件供应。

美国孟菲斯机场

孟菲斯市是美国田纳西州最大的城市,联邦快递环球运营中心的运营使孟菲斯国际机场成为目前全球航空货运吞吐量第一的机场,同时也成为美国中南部地区交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孟菲斯机场周边已经融合了科研、加工和制造、仓储、物流及商务等产业增值链。孟菲斯利用其机场的环球运输网络,实现同全球市场的快速接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其在航空港的东面发展高科技产业走廊,吸引新的产业及经济活动,西面主要发展信息及通讯科技、生物医药科技以及相关的科研教育设施。孟菲斯有大批知名的网络零售商在机场附近建立订购营运中心,这种崭新的产业成功地融合信息科技、航空港及快递业务,成为孟菲斯机场经济增值链上的发展特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港临空经济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