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
一般地,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经过苦思冥想而又一筹莫展时,我们不妨“退一步”,将问题转向特殊化.通过探寻、摸索、尝试,解决它的一个或几个特例,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线索和积累经验,推测一般思路,这就是特殊化的思维方法.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观察,能够导致一般性的数学结果,也可以启发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不仅代数问题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通常是对字母取特殊值),实际上几何问题也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如取特殊点、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将图形特殊化,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彰显了特殊化的思维方法在解答几何问题时的魅力.
一、取特殊点
线段的端点、线段的中点、多边形的顶点、对角线的交点等都是特殊点.如果点的位置没有限制,取这些特殊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例1.如图1,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距离之和是( )
A. B.
C. D.不确定
解析:由于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不妨取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此时点P到AC的距离为零,到BD的距离为AE.因此点P到矩形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就等于点A到BD的距离AE,这个距离为Rt△ABD的斜边BD上的高.由勾股定理不难求出BD=5.根据Rt△ABD的面积不变,得 ×3×4= ×5·AE.所以AE= .答案选A.
点评: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利用面积法求解,即过点P作PM⊥AC于M,PN⊥BD于N,过点A作AE⊥BD于E,连接PO,如图2所示,根据S△AOP+S△DOP=S△AOD求解.另外,本题也可取点P与点D重合时的情形,与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果.
二、取特殊图形
特殊图形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方便使用.对于一般图形,在不改变原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可以将一般图形转化为特殊图形,这样便于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降低解答难度,从而快速求解.
例2.如图3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EF⊥AD于点F,AD=4、EF=5.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40 B.30 C.20 D.10
解析: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如图4.此时AB∥CD∥EF.由E是BC的中点易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S=EF·AD=5×4=20.
点评:由于已知条件中有“EF⊥AD”,所以我们想到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本例如果不用“特殊图形法”,需要作辅助线,如图5和图6,过程留给读者完成.
例3.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BC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AC,连结AF,C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
解析:点E在BC上,不妨取点E与点C重合时的情形,且设AF交BC于点M,如图8所示.易证△ABM≌△FCM.
∴S△ABM=S△FCM.
∴S阴影=S扇形ABC= =4π.
评析:本例若按常规方法,可设正方形EFGB的边长为a,利用代数方法解答;也可连结AC、BF,利用几何方法解答.
三、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
平移、对称、旋转是常用的几何中变换手段.可以运用这些变换手段,将图形置于比较特殊的位置,便于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4.如图9,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解析:观察图形易知O1、O2分别是左边和中间正方形的中心.将中间正方形绕点O1逆时针旋转,使左边和中间两个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或垂直(如图10),此时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同理可得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 ×22×2=2.
点评:将其中一个正方形绕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旋转到特殊位置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立刻显现,彰显了图形变换的魅力.
例5.如图11,△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则AD: BE的值为( )
A. :1 B. :1 C.5:3 D.不确定
解析:取BC⊥EF,由O为BC中点知BC垂直平分EF.由△DEF为等边三角形知点D必然在BC上.再取点D与C重合,如图12.在Rt△BOE中,∠BEO=60°,设OE=1,则BE=2、BO= .所以AD=BC=2 .所以AD: BE=2 :2= :1,答案选A.
点评:本题若按常规方法,需要连结DO、AO.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难度较大.利用“特殊图形法”,大大降低了解答难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龙亭中学)endprint
一般地,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经过苦思冥想而又一筹莫展时,我们不妨“退一步”,将问题转向特殊化.通过探寻、摸索、尝试,解决它的一个或几个特例,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线索和积累经验,推测一般思路,这就是特殊化的思维方法.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观察,能够导致一般性的数学结果,也可以启发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不仅代数问题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通常是对字母取特殊值),实际上几何问题也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如取特殊点、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将图形特殊化,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彰显了特殊化的思维方法在解答几何问题时的魅力.
一、取特殊点
线段的端点、线段的中点、多边形的顶点、对角线的交点等都是特殊点.如果点的位置没有限制,取这些特殊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例1.如图1,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距离之和是( )
A. B.
C. D.不确定
解析:由于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不妨取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此时点P到AC的距离为零,到BD的距离为AE.因此点P到矩形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就等于点A到BD的距离AE,这个距离为Rt△ABD的斜边BD上的高.由勾股定理不难求出BD=5.根据Rt△ABD的面积不变,得 ×3×4= ×5·AE.所以AE= .答案选A.
点评: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利用面积法求解,即过点P作PM⊥AC于M,PN⊥BD于N,过点A作AE⊥BD于E,连接PO,如图2所示,根据S△AOP+S△DOP=S△AOD求解.另外,本题也可取点P与点D重合时的情形,与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果.
二、取特殊图形
特殊图形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方便使用.对于一般图形,在不改变原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可以将一般图形转化为特殊图形,这样便于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降低解答难度,从而快速求解.
例2.如图3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EF⊥AD于点F,AD=4、EF=5.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40 B.30 C.20 D.10
解析: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如图4.此时AB∥CD∥EF.由E是BC的中点易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S=EF·AD=5×4=20.
点评:由于已知条件中有“EF⊥AD”,所以我们想到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本例如果不用“特殊图形法”,需要作辅助线,如图5和图6,过程留给读者完成.
例3.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BC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AC,连结AF,C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
解析:点E在BC上,不妨取点E与点C重合时的情形,且设AF交BC于点M,如图8所示.易证△ABM≌△FCM.
∴S△ABM=S△FCM.
∴S阴影=S扇形ABC= =4π.
评析:本例若按常规方法,可设正方形EFGB的边长为a,利用代数方法解答;也可连结AC、BF,利用几何方法解答.
三、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
平移、对称、旋转是常用的几何中变换手段.可以运用这些变换手段,将图形置于比较特殊的位置,便于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4.如图9,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解析:观察图形易知O1、O2分别是左边和中间正方形的中心.将中间正方形绕点O1逆时针旋转,使左边和中间两个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或垂直(如图10),此时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同理可得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 ×22×2=2.
点评:将其中一个正方形绕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旋转到特殊位置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立刻显现,彰显了图形变换的魅力.
例5.如图11,△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则AD: BE的值为( )
A. :1 B. :1 C.5:3 D.不确定
解析:取BC⊥EF,由O为BC中点知BC垂直平分EF.由△DEF为等边三角形知点D必然在BC上.再取点D与C重合,如图12.在Rt△BOE中,∠BEO=60°,设OE=1,则BE=2、BO= .所以AD=BC=2 .所以AD: BE=2 :2= :1,答案选A.
点评:本题若按常规方法,需要连结DO、AO.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难度较大.利用“特殊图形法”,大大降低了解答难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龙亭中学)endprint
一般地,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经过苦思冥想而又一筹莫展时,我们不妨“退一步”,将问题转向特殊化.通过探寻、摸索、尝试,解决它的一个或几个特例,为探索解题途径提供线索和积累经验,推测一般思路,这就是特殊化的思维方法.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观察,能够导致一般性的数学结果,也可以启发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不仅代数问题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通常是对字母取特殊值),实际上几何问题也可以运用特殊化的方法求解.如取特殊点、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将图形特殊化,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彰显了特殊化的思维方法在解答几何问题时的魅力.
一、取特殊点
线段的端点、线段的中点、多边形的顶点、对角线的交点等都是特殊点.如果点的位置没有限制,取这些特殊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例1.如图1,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距离之和是( )
A. B.
C. D.不确定
解析:由于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不妨取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此时点P到AC的距离为零,到BD的距离为AE.因此点P到矩形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就等于点A到BD的距离AE,这个距离为Rt△ABD的斜边BD上的高.由勾股定理不难求出BD=5.根据Rt△ABD的面积不变,得 ×3×4= ×5·AE.所以AE= .答案选A.
点评: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利用面积法求解,即过点P作PM⊥AC于M,PN⊥BD于N,过点A作AE⊥BD于E,连接PO,如图2所示,根据S△AOP+S△DOP=S△AOD求解.另外,本题也可取点P与点D重合时的情形,与点P与点A重合时的情形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果.
二、取特殊图形
特殊图形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方便使用.对于一般图形,在不改变原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可以将一般图形转化为特殊图形,这样便于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降低解答难度,从而快速求解.
例2.如图3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E是BC的中点,EF⊥AD于点F,AD=4、EF=5.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40 B.30 C.20 D.10
解析: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如图4.此时AB∥CD∥EF.由E是BC的中点易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S=EF·AD=5×4=20.
点评:由于已知条件中有“EF⊥AD”,所以我们想到取梯形ABCD为直角梯形.本例如果不用“特殊图形法”,需要作辅助线,如图5和图6,过程留给读者完成.
例3.如图7,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BC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AC,连结AF,C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
解析:点E在BC上,不妨取点E与点C重合时的情形,且设AF交BC于点M,如图8所示.易证△ABM≌△FCM.
∴S△ABM=S△FCM.
∴S阴影=S扇形ABC= =4π.
评析:本例若按常规方法,可设正方形EFGB的边长为a,利用代数方法解答;也可连结AC、BF,利用几何方法解答.
三、选取图形的特殊位置
平移、对称、旋转是常用的几何中变换手段.可以运用这些变换手段,将图形置于比较特殊的位置,便于利用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4.如图9,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解析:观察图形易知O1、O2分别是左边和中间正方形的中心.将中间正方形绕点O1逆时针旋转,使左边和中间两个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或垂直(如图10),此时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同理可得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等于其中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 ×22×2=2.
点评:将其中一个正方形绕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旋转到特殊位置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立刻显现,彰显了图形变换的魅力.
例5.如图11,△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则AD: BE的值为( )
A. :1 B. :1 C.5:3 D.不确定
解析:取BC⊥EF,由O为BC中点知BC垂直平分EF.由△DEF为等边三角形知点D必然在BC上.再取点D与C重合,如图12.在Rt△BOE中,∠BEO=60°,设OE=1,则BE=2、BO= .所以AD=BC=2 .所以AD: BE=2 :2= :1,答案选A.
点评:本题若按常规方法,需要连结DO、AO.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难度较大.利用“特殊图形法”,大大降低了解答难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龙亭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