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人大第二次全体会前,一位记者拦住某省省长,问省内工作的一个问题,对方客气地摆摆手,“我现在是作为代表来开会的,纯粹省里的问题,我们会后再谈吧。”这样的场景,看到了不止一次。
一位女记者讲述了一个采访经历,也颇有意味。在政协开幕会前,她采访会议的一位列席者,了解他对于“列席”这种安排的思考。没想到,却引来旁边一位同行的抱怨“拦访”:“竟然问这种问题!浪费时间!我问一个改革问题……”女记者反問:“会前几分钟,怎么可能回答这么宏大的问题?再说列席是会议重要的制度安排,让列席者谈谈这方面的感受或建议,不是更切题更重要吗?”
这两个小例子背后,正是媒体在两会“关注点”的不同。比如,对代表委员的采访。我们的代表委员,有些是各级政府官员。两个不同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职责。按说在两会上,大家理应重点关注前者,关注他们作为代表委员是怎么代表大家履行民主政治职责的。但很多媒体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只一味关注其行政身份和行政职责。
采访两会,却不重视甚至忘记代表委员这一身份和职责,舆论中折射出来的这种两会现象令人关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偏差,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有些政府官员在官民良性互动上需要加强,平时多发布相关信息。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媒体尚未深刻理解两会的民主政治意义。
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大事,代表委员肩负着把广大人民意愿反映到国家意志中的神圣职责。希望媒体多关注履职、监督、议政建言的质量,多关注两会的效率、程序设计、制度安排,多关注两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作用,既充分展现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与风采,也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大步向前。
(袁振喜文,摘自2014年3月1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