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翔文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7723)
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分析
赵翔文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7723)
目的 探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探索最优的心血管治疗办法。结果 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比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治疗的疗效较好,能够减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治疗
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和中风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眩晕、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药物控制,但疗效不理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临床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心血管病的治愈率。根据作者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6~75岁;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平均病程9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9岁,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平均病程9年;观察组,平均年龄55岁,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平均病程10年。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对比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的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冠脉介入性治疗。
1.2.1 对照组
根据对照组内不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如针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于血栓患者要采取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对于高血脂患者采用降脂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药物,对于高血糖患者采取降糖药物等。总之,在对照组内,选取药物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中,在患者的桡动脉周围或大腿根部进行局部的麻醉,之后将心脏导管、球囊、导丝沿桡动脉或腹动脉送到冠脉开口,利用透视下利用引导管置入冠脉导丝和导管,之后充气加压使冠脉支架植入,同时,要加强凝血监测,以减少术后出血。在治疗前在桡动脉中注射1000 U的肝素钠。手术结束后,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严格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评定标准
手术后,患者的基本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呈阴性或弱阳性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简称呈弱阳性或阳性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简称呈阳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两组疗效的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中,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5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关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的药物多能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根治,疗效较差。几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受到了重视,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3.2 心血管病的诊断
心血管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发病时间短,患者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不及时的诊断,病情会不断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要及时诊断,提高疗效,一方面要依据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T、测血压、测血脂等办法,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临床的症状,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开展临床治疗。
3.3 介入性治疗的开展及价值
目前很多患者仍对介入治疗心存疑虑,从而陷入了治疗误区:一是担心做手术,致使心脏缺血严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是误以为做了支架就不用担心了,因此在以后的饮食、用药、抽烟、喝酒方面又放松了,导致病情复发;三是过分相信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必须对症,在反复的检查之后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症的患者,介入治疗时有效的缓解手段之一;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应尽早使用介入治疗[3]。
在手术前要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过程,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要对静脉穿刺术区进行清洁皮肤;同时要进行Allen试验,测试患者的尺动脉功能;在手术前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进行青霉素皮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闭气,以便于在术中配合手术;叮嘱患者术前可以进食,但不宜喝牛奶、吃海鲜等。在手术中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律等,告知患者如果感觉有心悸、胸闷等要及时地告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要重点监测导管的定位。在手术后要进行24 h的心电、血压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术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15~20 min,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彻底止血;在术后24 h后叮嘱患者增加活动量,运动时防止突然用力;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介入治疗术利用了人体的构造,减小了创伤,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术后恢复快,疗效非常理想。相信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这一技术会不断地完善,从而为更多的心血管患者带来福音。
[1] 古拜热木·艾买尔,布哈力其·尼亚孜.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4,(04).
[2] 王雪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
[3] 韩雅玲,姚天明.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及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04).
Analysi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HAO Xiang-wen
(Shandong people's Hospital of Lan Ling County in Linyi Province, Shandong Linyi 277723,China)
R543
B
ISSN.2095-6681.2015.03.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