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锁花 李 莹★ 吴 俊
·临床护理·
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潘锁花李莹★吴俊
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工程尤其是抗生素和材料学的发展,疾病治疗理念的改变和骨科器械的不断改进,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1],治疗方法的选择更兼顾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情况,更多的是联用多种治疗方法,日趋个体化,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和减少了副损伤。手术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实行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作者对本院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81岁,平均45岁。均为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胫骨10例、股骨7例、肱骨5例、尺桡骨6例、跟骨3例。患慢性骨髓炎前已确诊糖尿病并接受治疗者27例,患慢性骨髓炎后才确诊糖尿病者4例。
1.2治疗方法 (1)清创、植骨术:骨蝶形手术、病灶刮除术及死骨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1],但彻底清创在成功的治疗慢性骨髓炎中,依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一项对53例首次清创时细菌培养呈阳性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研究中[2],第2次清创时仍有26%的患者细菌培养呈阳性。彻底清除病灶后常合并骨缺损,近年来植骨方法不断增多,如开放松质骨移植、带血管的骨移植术等,但更重要的是植骨材料的变化[3]:从自体骨到同种异体骨、甚至异种骨都已见于临床应用,但仍不能完全取代自体骨,尽可能采用自体骨移植。(2)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支架具有微创、易于操作、安全、便于推广、适应证广泛的特性,特别是某些伴有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的慢性骨髓炎病例,外固定支架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法[4]。(3)抗生素的应用:在完成清创、处置死腔、软组织覆盖后,短期的根据药敏结果的静脉滴注抗生素和随后中长期口服抗生素是必要的。但对抗生素具体的使用时间及给药方式目前并未达成一致[5],作者采用静脉使用抗生素2周后,改口服4~6周。
2.1心理护理 慢性骨髓炎由于病程长、经久不愈、炎症反复发作,且患肢疼痛、功能受限,大多数患者有焦虑心理问题,存在是否能彻底治愈等问题的担忧[6]。因此,术前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
2.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向其介绍如何控制血糖及控制血糖的意义,以及讲述低血糖的相关症状及紧急处理措施[7]。
2.3术前护理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术前6h禁饮,如需急诊手术而未禁饮者,应及时与麻醉医生沟通以防术中发生误吸。(2)在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多喝水以预防尿路感染[8]。(3)指导床上使用尿壶、便盆及支托患肢方法。(4)常作深呼吸、咳嗽及定时翻身,以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炎。(5)控制血糖。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血糖水平能否控制接近正常值范围,直接影响术后手术切口的愈合及感染控制。术前对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宜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Ⅱ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治疗,每天监测三餐前及睡前血糖,并根据血糖指数调整胰岛素用量。因血糖变化受饮食影响较大,所以,监测血糖时间应选择空腹及餐后2h,检测时间应固定,以便掌握血糖变化规律。术前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3d方可手术。术后患者血糖可因手术应激出现增高,更应及时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2.4术后护理 (1)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般1次/4h,高热患者应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发生虚脱[9]。(2)患肢护理:患肢制动,用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严密观察患肢感觉、运动、颜色情况、动脉搏动是否明显、疼痛程度,如患肢出现肿胀、麻木或疼痛明显,说明回流不畅,应检查敷料是否包扎过紧,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予以对症治疗[10]。(3)保持冲洗管及引流管固定通畅,妥善固定于床边,防止起床或翻身时受压、扭曲、脱出。(4)预防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肌肉功能锻炼,定时按摩,防止肌肉萎缩[11]。(5)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肺部感染、压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1例患者中,经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护理,治愈29例,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2例未愈,伤口于2周后感染,经二次手术后治愈。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合并心血管、肾脏及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以及代谢异常,由于常有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闭塞,故常有肢体末梢坏死发生,或由于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并因外伤较易诱发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特点是感染经久不愈、窦道反复流脓,多发于糖尿病合并骨髓炎男性患者,且发病年龄多>40岁,另多并发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因血液中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血糖增多,脂肪分解加重,蛋白质过多消耗,肉芽组织生成减少,组织无法正常修复,抗体生成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感染率增加,且感染较难治愈。
术前、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控制血糖并予以持续灌注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掌握灌注引流的方法。此外,还要针对患者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严密监测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治愈率。
1 赵建宁.清创后I期改良开放式松质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中华创伤杂志,2004,20(5):288~292.
2 李刚,徐永清.慢性骨髓炎治疗现状及进展.西南国防医学,2009,19(5):552~554.
3 钱红波,李陆,赵时陈.清创一期植骨治疗跟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3例.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7~698.
4 马明阳,孙国强,华凯,等.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性骨不愈合.中国骨伤,2004,6(17):366~368.
5 王文,蔡锦方.抗生素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局部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328~1330.
6 田世翠.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39~340.
7 胡志男.慢性骨髓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25~126.
8 徐红,王芳.8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现代护理,2004,10(12):1109~1111.
9 赵李陈.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9):1115~1116.
10 何画珍,谢春香,钟银珍.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职业与健康,2007,23(3):236~237.
11 林丽萍.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50例护理体会.邯郸医学高等专修学校学报,2002,15(6):622~623.
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