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论》“养阴”思想浅析

2015-01-21 15:42河南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洛阳471013
关键词:阴液养阴知母

乔 平(河南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 洛阳 471013)

《瘟疫论》“养阴”思想浅析

乔 平
(河南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 洛阳 471013)

简述吴又可《瘟疫论》中有关养阴思想,养阴的含义及温病养阴的必要性及养阴法在现代临床的应用。

养阴;温病;瘟疫论

1 养阴的含义

“养阴”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养阴法[1],又称育阴法、益阴法,用生津养阴之品来滋补阴液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说,人体的精、血、津、液、髓等皆属于阴液的范畴。因此,养阴法是用生津养液、补血填精作用的方药,达到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目的。常用法有两种:一是苦寒直折,减少阴液消耗,以保存阴液;二是甘寒、咸寒,及血肉有情之品滋养阴津,使丢失的阴液得以补充。

2 温病养阴的必要性

吴鞠通曰“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耗之未尽则生,耗之尽则阳无以恋,必气绝而死矣”。这决定了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必须滋阴养血,顾护津液贯穿始终。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阴液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转归与预后,即所谓“存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严苍山曾言:“若迨阴液既伤,再甘寒咸寒之药,则有杯水车薪之憾矣”。所以养阴法应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3 《瘟疫论》的养阴思想

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撰述温热病的专论,对温病保津养阴思想有专篇论述。在《温疫论》中《数下亡阴》、《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下后反痞》及《补泻兼施》等四篇中列出六个养荣汤:清燥养荣汤、柴胡养荣汤、承气养荣汤、蒌贝养荣汤、参附养荣汤及人参养荣汤。这四篇文章标志着养阴思想的形成,而这一系列方药的提出则是其养阴思想的核心。正如他在《夺液无汗》中说“盖缘下利日久,表里枯燥之极,饮食半月,津液渐回,方可得汗,所谓积流而渠自通也。可见脉浮身热,非汗不解,血燥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液无汗,血液虽殊,枯躁则一也。”“夫以乃热病也,邪气内郁,阳气不得宣布,积阳为火,阴血每为热抟。暴解职后,余焰尚在阴血未复,大忌参、芪、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郁。”其方解如下。

3.1 清燥养荣汤

组成:知母,天花粉,当归身,白芍,生地汁,陈皮,甘草。

应用:温疫解后,阴枯血燥。

煎服:加灯芯煎服。

3.2 柴胡养荣汤

组成:柴胡,黄芩,陈皮,甘草,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

应用:温疫解后,阴枯血燥,兼表有余热。

煎服:加姜枣煎服。

3.3 承气养荣汤

组成:知母,当归,生地,白芍,大黄,枳实,厚朴。

应用:温疫解后,阴枯血燥,兼里证未尽。

煎服:水姜煎服。

3.4 蒌贝养荣汤

组成:知母,天花粉,贝母,瓜蒌实,橘红,白芍,当归,紫苏子。

应用:温疫解后,阴枯血燥,兼痰涎壅盛,胸膈不清者。

煎服:水姜煎服。

3.5 参附养荣汤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人参,附子,炒干姜。

应用:温疫失下转为痞证。

煎服:水煎服。

3.6 人参养荣汤

组成:人参,麦冬,辽五味,地黄,归身,白芍,知母,陈皮,甘草

应用:温疫失治,应下失下,大实未除,大虚已至,元神将脱。

煎服:水煎服。

4 养阴相关药物、方剂的现代研究

陈氏[2]实验研究表明气分证实验动物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属高凝状态;并提出气分证病理基础新概念为:热炽、血瘀、阴伤。江氏[3]实验表明温病高热伤阴与红细胞Na+ - K+ - ATP酶的活力有关。江氏[4]实验表明清气养阴汤除了有较强的降低体温、改善症状与体征等作用外,对气分证的血瘀病变有显著的作用。郭氏[5]实验结果表明养阴化瘀防治血管并发症的作用与其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是紧密联系的。杨氏实验结果表明,养阴益气活血方可显著降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EC)中的内皮素(ET)含量和提高培养HUV EC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具有防止组织细胞损伤的作用。养阴生津方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作用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以保护其免受损伤,促进内皮细胞(EC)对抗凝、纤溶物质的分泌,提高纤溶活性,调节抗凝、纤溶物质及活性的比例,进而提高机体的抗凝、纤溶水平,达到抗栓、消栓的作用 。麦冬、石斛、玉竹、玄参等养阴药大多富含黏液质并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直接补充卫气分营血分阶段各种营养的消耗,能防止血小板数减少,改善微循环,改善低凝状态,减轻血液的高粘状态,有利于微血栓的消散,避免或减轻出血倾向,并能调整内分泌功能,降低发热效应,减少水分损耗,且有抑菌抗炎作用[2-4]。

综上所述,温病中的阴伤不仅表现为伤津,而且耗血,更主要的是其阴伤机制表现为细胞膜损伤、通透性改变、细胞功能破坏、血黏度增高、血液瘀滞,微循环障碍。具有养阴功效的药物有清热消炎的作用,有保护细胞膜、改善微循环、减低血黏度的作用。赵绍琴在《温病纵横》中谈到:“温病热入营血,耗伤血中津液致血液浓稠,运行涩滞,渐聚成瘀。必治以大剂养阴之药。滋阴养血,则其聚可散 ,其流亦畅。故养阴即是散血。”再看吴有可的系列养阴方组成,可分为清热生津和凉血生津两类。知母、花粉为清热养阴药,白芍、生地为凉血生津药。其药物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与现代阴伤机制和药理作用相符,而且与温病其特有的病因、病机及症候相符。

5 现代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患者多正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放射线为热毒之邪,易损伤人体阴津,治疗以养阴为主。若能“存的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养阴保津在肿瘤放射病治疗中贯穿始终。董氏用养阴生津口服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主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好疗效。苏氏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温病的病因及治疗学说,提出乙肝的病机为邪伏膜原,相应治法为化浊养阴。金氏依据《温病条辨》中病因学说的阐述,提出艾滋病的病因应属于温热疫疠之气,其治疗大法应为清热解毒养阴。

从中医角度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药扶正驱邪相结合。而在现今的社会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及科技、工业的发展导致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的改变,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较明清及以前的时代有很大不同。现今疾病多呈现热型,故治疗时应注意平和或寒凉性药,既使某些疾病为寒性,用药也不可过于温热,应中病即止,防止耗伤人体津液。由于以上诸多影响,现今人们多阴虚或阳盛体质。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除根据疾病和病者本身的情况进行用药,还要考虑外界大环境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无论养生保健,还是去邪治病,都应注意顾护人体阴液。

[1] 潘秀玲.浅谈温病养阴法临床应用及体会.青海医药杂志,2001,31(2):52.

[2] 陈扬荣,陈晓玲,陈锦芳,等.清气化瘀养阴汤治疗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8(4):23.

[3] 江菱圳,徐 珊,王 英,等.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31-533.

[4] 江 明,陈锦芳,陈晓玲,等.清气养阴治疗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2):150-151.

[5] 郭宏敏,郑开明,陈文星,等.养阴化瘀剔络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69-71.

R2-53

B

ISSN.2095-6681.2015.13.191.02

猜你喜欢
阴液养阴知母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立秋
——养阴为上 少辛多酸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益肾除湿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