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真、善、美的统一——“中国梦”的历史哲学解读

2015-01-21 15:46钭利珍吴益仙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梦想

钭利珍,吴益仙

(浙江科技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社会科学部;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杭州 310023)



“中国梦”是真、善、美的统一
——“中国梦”的历史哲学解读

钭利珍a,c,吴益仙b,c

(浙江科技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社会科学部;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杭州 310023)

摘要: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考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真、善、美;在实然性上,实践和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实现了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梦”;真;善;美;历史哲学

寻求一个美好的社会,过上美妙的生活,一直是人类永恒的社会追求理想和价值追求目标,因而这种追求也就构成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形式。马克思深度观照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现实,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科学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状态——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构成的社会[1],即“自由人联合体”[1]的社会梦想。这是他对几千年来人类社会梦想的最高的理论概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其高度的历史自觉,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新的构想——“中国梦”,是其对历史的责任担当,是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走向理性、成熟,而且完全适应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中国人民的现实需求,是对马克思社会梦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其对马克思社会梦想在中国的现实推进。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考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阶段性社会理想的诗意表达,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既内蕴着真、善、美的统一,也在实践上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现实统一,实现了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

1“中国梦”的“真”

“真”,即合规律性。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历史主体的人类与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相互关系中,客体的客观实在性是历史主体存在的基础。同时,对历史客体客观现实性的认识和把握构成了历史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源泉,而历史客体的客观实在性也构成了历史主体活动的外在限制尺度。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正因为其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不断地探究外在客体,并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其特定的存在性质和运动规律。正是这种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内在上给人类带来了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同时,客体的特性和规律又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外在制约尺度。这种制约尺度的存在与遵守使得人类的活动不至于失去底线,进而给人类的活动带来了安全。这种求真的活动也构成了人类历史活动的理性基础。“中国梦”的提出及寻求,作为一种历史活动,无疑也是要遵从、实践并体现着历史活动的“求真”性的,而这种“求真”性也就构成了“中国梦”的理性基础。

1.1“中国梦”内蕴着“真”

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其历史活动必然地与客观存在的历史客体发生联系,历史客体客观地成为了制约着历史主体活动的外在尺度,历史主体要实现其历史活动,就需要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性质和规律,因而合规律性是历史主体探究客体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规定[2]65。“中国梦”的实现就是历史主、客体之间复杂相互关系的实现,这种实现必然要求历史主体首先要掌握合乎客体世界的规律性。如若不然,“中国梦”将是空中楼阁,或者其实现也会没有坚实的根基而毁于一旦。

1.2“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真”

在实然性上,“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真”。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不仅一直在进行着“求真”的活动,并且也实现了对历史规律——“真”的把握。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正是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探寻的历史进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吸收了其最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施政参照,在其现实性上实现了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真”的基础。

1.2.1“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实践

1.2.1.1“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使命的新认识和新实践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尤其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对立的阶级已经不存在了,主要存在着具有差别的阶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且新阶层不断出现。这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面临着如何代表、调和与实现各类阶层的利益这一现实的问题。因此,现实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基于理想和现实的考虑,共产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且是通过改革不断地增进社会的科学发展来实现其执政的使命。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正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实现。

1.2.1.2“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目标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人民幸福是以人为本的形象表述或具体表现。人民幸福是全体人民的幸福与每一个个体幸福的辩证统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从抽象的、统一的人民利益具体和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的具体化和深化的表现。

1.2.1.3“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中国梦”作为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作为执政党的主导的梦想,不是在没有理性引导的狂热激情下提出的,而是执政党在对自身进行了理性、深刻的自我解剖后作出的审慎而又富有激情的选择。在充分认识到自身面临的执政考验及执政能力危机之后,共产党以强大的勇气提出“中国梦”的设想,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重加强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自信和魄力,也体现了其在新时期执政能力建设上的新发展。

1.2.2“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实践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是一项全新实践,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实践。

1.2.2.1“中国梦”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在马克思的构想中,社会主义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然而共产主义制度毕竟是未来的目标,在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上,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短期发展目标,从而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得到阶段性的实现,进而也离最终目标的实现更近了一步。“中国梦”的实现以“两个一百年”为时间序列,是对共产主义阶段性、科学的认识和实践。

1.2.2.2“中国梦”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和新实践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的奋斗目标。这无疑是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阶段,根据新的情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2.2.3“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与新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自从这个命题提出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其历史特征,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梦”的提出与实践,无疑是新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认识与新实践。

1.2.3“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实践

1.2.3.1“中国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走向何处,最终要发展成什么样子?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并没有形成一些共识,反而是分歧很多。无疑,“中国梦”致力于达到国家、民族、人民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态势,这种态势无疑为当今作为共同体的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向。这种认识和实践的丰富,对于提高人类对自我发展的认知是极有贡献的。

1.2.3.2“中国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从古至今,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逻辑的牵引下,资产阶级一直以人类发展道路的正确探索者而自居,并不顾各个国家的实际具体情况,在全球推广甚至强加其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也是其道路推销和发展遏制的重要对象之一。“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教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实际,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道路过程中的一种经验总结和理性的未来预见。无疑这样的一种认识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

1.2.3.3“中国梦”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已经以其奇迹般的发展而引起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关注,人们也把产生这一奇迹背后的制度、体制、政策等结构性特点或深层次结构性因素称作“中国模式”。“中国梦”是“中国模式”的另类表达,更以其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道路,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从而也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2“中国梦”的“善”

“善”,即合目的性。求真并不是历史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求真的基础上历史主客体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也即,在求真以外,历史主体还要追求内在的需要与客体外在的尺度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既实现了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同时也体现了历史活动的合目的性,这种合目的性即是“善”。同时,“善”——合目的性是历史主体自我观照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规定[2]65。也正是对善的追求或者“善”的规定性,使得人类的历史活动具有了人类性和价值性。对人的关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价值旨归。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价值上)离开了人的活动是无意义的。从而人类及其利益也就构成了人类历史活动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历史活动,要实现“中国梦”,无疑也是要遵从、实践并体现着历史活动的“求善”性的,而这种“求善”性也就构成了“中国梦”的价值目标。

2.1“中国梦”内蕴着“善”

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善。“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既包括作为个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又包括作为群体的人民的共同体利益的实现。而“善”正是个人利益和人民共同体利益的和谐共生与实现。因此,“中国梦”作为一项历史活动,必须内涵着“善”的意义和可能,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项值得坚持的历史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历史主体的主体性,也才能吸引、激发广大历史主体,从而才能通过广大历史主体的主体性活动而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善是所有人的期许,是所有人的渴望,是所有人的行为准则,是所有人梦想的起点,在实现善的过程中,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生态将会更加文明,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梦”中的善有着较强的应然性,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符合人们的思想追求的,是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的。

2.2“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善”

在现实性上,“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善”。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各项活动最终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从党的十八大报告145次提及“人民”一词,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的思想,无不在实践上体现着、实践着“善”。

2.3“中国梦”对“善”的寻求与实现集中体现于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中国梦”征程的第一站就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让群众观点作为“中国梦”的核心理论之一,要让群众路线成为“中国梦”实现的一种根本的工作方法之一。这样,在善的追寻过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促进“中国梦”的实现[5]。

第一,“中国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这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中国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梦”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也就是说,“中国梦”在践行的过程中,使得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民主程度不断提高,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由此带来丰硕的梦想果实最终都是为了使民众受惠的,否则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三,“中国梦”的实现最终依靠的是人民。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3]。“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历史的总结,对现状的归纳,对未来的憧憬,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历史任务,需要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去推动。而社会力量的源泉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梦想的实践,才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中国梦的“美”

“美”,即合艺术性,是历史主体在求真活动和求善活动基础上实现的两者的统一,是历史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世界的一种和谐状态,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美学升华。作为对自由本性的追求,求美活动体现了“作为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感性肯定,使人的主体性在精神领域中得到了更加集中和纯粹的体现[2]66”。因此,求美活动是历史主体在与历史的相互关系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必然规定。“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的过程必然也是要遵从、实践并体现着历史活动的“求美”性的,而这种“求美”性也就构成了“中国梦”的美学意境。

3.1“中国梦”内蕴着“美”

“中国梦”内蕴着美。“中国梦”必须是体现“美”的,才会对历史主体产生无限的吸引力,才会使历史主体忘我地投入,也才能促使人的本质规定性的最终实现。所以,“中国梦”必然内蕴着“美”。

3.2“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美”

在现实性上,“中国梦”体现和实践了“求美”。小康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党的十八大从战略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社会的逐步推进和实现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体现着“求美”和实践着“求美”的过程。

3.3“中国梦”对“美”的寻求与实现集中体现于“和谐”

从大的世界观念来审视,“中国梦”希望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实现全世界的梦想而在不断地开展行动,对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其美在于和谐世界观念的形成;从小的国内观念来审视,“中国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不断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而不断奋斗着,从这个角度来讲,其美在于构造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国度。

3.3.1“中国梦”的美好社会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梦的美好社会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什么时代,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在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够享受到真善美的存在,由此激发人们的行为意识,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的氛围。这是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

3.3.2“中国梦”的美好世界追求是实现世界和谐发展

“中国梦”的美好世界追求是实现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国家发展的视野,而有着更加广阔的心态,更加全局的观念。以世界和平,世界稳定,世界安全为追求,为营造良好的世界发展局势作出自己的努力。这符合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趋势,是科学全面的梦想观念。

3.3.3“中国梦”的美好人生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梦”的美好人生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梦”不是一个共性的梦想,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不仅仅需要实现全局的和谐发展,还要不断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梦想引导下,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潜能,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将人的力量又作用于“中国梦”的彻底实现,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给予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极大的积极的影响。

4“中国梦”是真、善、美的统一

“中国梦”在应然性和现实性上都内蕴、实践和体现了真善美。而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实现、相互统一的。通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4.1“中国梦”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愿景,是世代中国人民的期盼,它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厚重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同时,在近代历史一次又一次追逐华夏中国梦的失败历程也告诉人们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缺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引导;其二,难以发挥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三,没有切实地找到符合近代国情的民族复兴的道路。在这样的梦想追寻失败之后,中华儿女依然不放弃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渐渐以星星之火燃起了中华大地的燎原之势。显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生的,这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最佳选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坚信的梦想实践者。也就是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起,她就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共产党以领导者的身份引导华夏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梦想的实现不断努力着,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结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再到计划经济体制朝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无论在面对什么艰难险阻的时候,都能够始终坚持民族复兴的梦想,为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奋斗[6]。

4.2“中国梦”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也就是说,一定性质的理想,都是相对于当前所处于的社会现状而言的,“中国梦”实际上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其一,“中国梦”的内容不仅仅是国家的意志,也是民族的期许,更加是人民的夙愿,是结合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探析世界发展趋势之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家梦想的不同性质和类型形成的梦想,其在理论依据上更加合理科学,更加严谨明确,更加具备创新性特点。从横向来看,作为国家梦,其以实现民族复兴为梦想,符合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相吻合,是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梦想;从纵向来看,作为民族梦,无论在哪个时期,其梦想都难以达到“中国梦”的高度,其是在对过去的总结、现在的归纳和未来的预测基础上形成的,具备无比的优越性。其二,中国梦是以中国现在的发展现状为土壤不断生长出来的,它不是空想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于梦想的必要性、真实性、引导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探析后产生的,它不仅是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实际规律的梦想,而且还是富有实践精神的梦想。

4.3“中国梦”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中国梦”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7]。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梦”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综观当前国际社会现状,各个国家都会有着自己的梦想,依据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形成富于自身特色的梦想,“中国梦”与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国家梦之间只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着完全相同的国家梦。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梦想,无论是美国梦,还是欧洲梦、非洲梦、亚洲梦来讲,中国的“中国梦”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它是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引导,结合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未来发展、渗透鲜明时代色彩的“中国梦”。其二,“中国梦”是世界情与国家情的统一。这就是说,“中国梦”一方面注重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尊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在文化信息发展迅速、科技革命不断开展的背景下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另一方面,“中国梦”充分结合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国家发展存在人口众多、底子较差,发展不均的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开展梦想的追寻,实现了对国内外局势的全面掌握。其三,“中国梦”是求同和存异的统一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良好、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外因条件虽然难以有效改善,但是可以积极改变自身态度,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经济与经济之间、政治与政治之间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倡导和平发展,为促进国际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方面,在面对国际争端问题的时候,要保持求同的原则,以和平与发展的观念去促进国际事务的解决;另一方面,在利益主体争端难以达成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冲突和争端,建议以存异的原则开展合作。以此来维持良好的国际社会发展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结语

“中国梦”是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它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要实现这一梦想,就需要从历史活动的本质出发,依循历史活动“求真”之路,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科学条件,开拓实现道路;依循历史活动“求善”之路,为“中国梦”求得价值上的善,以取得更多人的支持,激发更多人的力量,实现更多人的利益;依循历史活动“求美”之路,使“中国梦”的实现之路成为中国人美妙人性、美好人生的实现之旅,进而使每一位中国人的人性光辉得以最好的实现和展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万斌.万斌文集[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03-17)[2014-06-16].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4.htm.

[5]毕京京.群众路线:聚力中国梦的根本工作路线[J].求是,2013(15):17-19.

[6]辛向阳.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5):5-11.

[7]颜德如,迟晓蕾.“中国梦”对共同体价值的重塑及其政治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3(6):83-93.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27卷第2期,2015年4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 No.2, Apr. 2015

“Chinese Dream” is unity of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Understanding from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DOU Lizhena,b, WU Yixianb,c

(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c.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Chinese Dream” embodies the essential power of the practice that the CPC combined the Marxism and Leninism with China’s revival. In ideal state, “Chinese Dream” contains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In fact, it practices and embodies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Through the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 ideal and reality, nati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ity, “Chinese Dream” realizes the unity of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Key words:“Chinese Dream”; the true; the good; the beautiful; historical philosophy

作者简介:王富忠(1976—),男,湖南省衡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4-08-12

doi:10.3969/j.issn.1671-8798.2015.02.009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798(2015)02-0118-07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梦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梦想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