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工作
各地工作要览
【概况】
2014年,北京市农机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根据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切实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新阶段迈进。
【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2014年,北京市农机部门落实中央及北京市级补贴资金合计1.833 4亿元(中央1.1亿元,市级0.733 4亿元)。北京市新增农机设备3 406台(套),果蔬保鲜库5.62万平方米,新增农机动力6万千瓦,受益农户新增5 000余户。“菜篮子”生产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增加,用于“菜篮子”生产农机装备补贴资金占到补贴资金总额的90%,比201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通过农机贷款贴息政策新购置大型进口青贮收获机5台,北京市进口大型青贮收获机总量达到35台。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4年,北京市玉米机收水平再创新高,全市玉米机收面积占可机收面积的91.3%,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高级发展阶段,粮食生产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和渔业养殖机械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农机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2014年,北京市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各产业发展、支撑农业高科技生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按照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要求,以节水、生态农业及保障“菜篮子”生产为方向,调整工作重点,制定《北京市农业机械化节水工作方案》,建立机械化节水模式6种,示范推广机械化节水技术30项,建设机械化节水示范点11个,通过集成技术、打造样板、全面推广的具体措施,初步建立北京市农业机械化节水技术体系。同时,大田和设施农业的节水灌溉、渔业养殖的水循环处理、智能化奶牛养殖、智能化肉鸡养殖、畜禽无害化处理、智能化养猪等设备的引进应用,大大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高效、安全和标准化生产。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14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重点推进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通过农机金融租赁、大型农机具贷款抵押等形式试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担保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服务能力。春耕、“三夏”和“三秋”期间,北京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面积达到70%以上。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试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互利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首农集团三元外埠奶源饲料生产基地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促进现有先进农机装备的高效利用。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截至2014年11月底,北京市发生一般农机事故15起,死亡0人,受伤3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7.5%。未突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北京市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9.7%以上。
【服务粮食经济产业发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大田粮食生产机械补贴资金1 910.5万元。淘汰更新22.05千瓦以上拖拉机614台,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机10台;落实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的局内折子工程,新购置玉米收获机40台,确保玉米机收率完成91%的任务指标;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半年购置中耕追肥机100台。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畜牧产业发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畜牧养殖机械补贴资金4 943.5万元。在推动种业生产机械化工作中,2014年新购置种猪、蛋种鸡等种业生产养殖自动化设备141套;为保障现代化养殖业的安全生产和优质安全奶产品生产,新购置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设备4套,组合式挤奶设备85套。
【服务蔬菜产业发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设施农业设备补贴资金6 764万元。为解决设施种植园区的果蔬保鲜贮藏问题,新购置果蔬保鲜库5.62万平方米;为解决设施园区有机废弃物处理问题,新购置发酵翻堆设备5台(套)。北京市新增温室用拖拉机400台,微耕机300台,卷帘机500台。有效解决设施园艺园区生产中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通过现代农机装备的高效作业和自动化控制,实现蔬菜标准园区的规模化种植、现代化装备、标准化生产、安全化控制。
【服务水产养殖业发展】
2014年,北京市用于水产养殖机械设备补贴资金3 711万元,为推进工厂化养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新购置水循环过滤、净化处理等节水型水产养殖机械设备6套。
【服务农产品加工行业】
2014年,北京市用于农产品加工机械补贴资金共计3 711万元,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4〕6号)要求,围绕产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房山果蔬脆片加工和门头沟干果加工两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
【多点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
2014年,北京市通过部门、人才和技术三个层面联动探索建立农机农艺融合长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融合工作开展。提升粮经产业优质发展机械化水平,在延庆、密云、顺义3个区县分别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作物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机具配套、质量标准、操作规范的示范推广。重点推广旱作农业农机农艺融合节水生产模式和高效机械化节水模式,集成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壤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机械镇压、覆膜播种、中耕追肥、机施缓释肥、机械植保、化控防倒等8项蓄水保墒机械化节水技术,着力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产出水平。针对玉米的机械化生产,开展玉米品种筛选、中耕追肥、精量播种、籽粒直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提升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畜禽产业节水生态发展机械化水平,集成示范的畜禽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使805家规模化养殖场实现粪污综合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分别在房山、怀柔、通州建立3个畜禽养殖机械化节水技术示范点。开展节水型饮水器、自动精量投喂、开展粪污干湿分离、污水处理、自动清粪技术、有机肥加工、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和种养联动提供技术支持。提升蔬菜产业高效生产机械化水平,在设施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实施机械化作业技术、设施省力化技术、物理增产技术、设施农业智能化管理技术等4大类共17种农机技术。依托9个区县,20个示范点,示范推广各种农机设备技术300台(套),示范作业面积133.33公顷,改造大棚180栋,技术辐射近千公顷。智能化、精量化等先进园艺高效机械化技术的运用,节本增效明显。
【多措并举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2014年,北京市加强农机综合信息服务,深度融合中国农机互联网和北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构建新北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服务平台。平台服务增加农机业务应用系统,强化网上办事功能,形成集农机管理、农机鉴定、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全系统,新闻、办公、交流、数据、监测、展示、培训等全功能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三全”新北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已经成为社会了解北京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官方窗口。加强农机作业调度信息化服务,在密云、房山、通州3个区县示范推广北斗监控型和导航型2种终端100余台,借助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TD—LTE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实现农机作业精细调度管理,有效提升农机服务组织的管理效率、作业效率,为农机作业调度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可实时为农机管理部门提供机具作业情况统计,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移动执法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的成功研发实现农机监理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自动化、电子化管理。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各产业发展、支撑农业高科技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一是顶层设计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向。制定《北京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组织区县召开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工作研讨会,重点推进15个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二是探索研究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担保补贴政策。实施农业部农业创新项目,与北京农担公司合作,采取以合作社“地产+车产+大型农机具”作抵押的方式获得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努力协调,为试点的两家部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争取流动资金贷款900万元。大型农机具也可用作贷款抵押,扩大抵押物的种类和范围,取得一定突破。三是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与首农集团签约合作的牵线搭桥,鼓励引导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首农集团三元外埠奶源饲料生产基地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促进现有先进农机装备的高效利用。“三夏”期间,在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的协调下,北京市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3台小麦收获机赶赴河北首农奶牛基地(河北定州)进行小麦机收及秸秆打捆作业,迈出农机合作社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第一步。
【着力提升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
2014年,北京市农机部门实施“三支队伍培育、培训”行动。一是培养职业型农机实用人才。利用10所区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合理调配培训鉴定资源,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年完成鉴定培训433人;结合区县产业需要,结合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机安全培训,尤其是在农机安全培训中,首次将农机安全培训对象扩展至农民机手的配偶和子女,以“小手拉大手”,长吹安全“耳边风”的形式提醒机手安全作业,累计培训人员2 000人次;全年培训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6 174人。二是培养专业型农机科技人才。以农机科技推广人员为重点,围绕粮经、设施、畜牧、水产、林果机械化技术,开展知识更新大培训。通过“北京市农机修理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北京合作社经理人培训班”“北京市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装备运用高级研修班”等方式累计培训技术人员997人次。三是培养复合型农业机械化科技管理人才。以基层农机科技管理人员为重点,围绕农业机械化管理、农机科技推广、农机维修、质量鉴定等专业知识,邀请行业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实施专题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累计培训管理人员1 725人次。
【加强农机产品、作业、维修、服务质量管理】
2014年北京市共完成各类检验项目共计44项,其中市级监督抽查2项,新产品鉴定4项,推广鉴定7项,其他委托检验31项,促进农机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完成《农作物收获农机作业规范-小麦》《农作物收获农机作业规范-玉米》2个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和1个北京市地方标准试修订,加强重要农时作业质量监测监管,促进农机作业质量逐步提升。加强对农机企业的检查与服务,对8个企业的13种产品进行推广监督检查,做好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评审工作,对申报的9大类68个产品进行认真审查和分组评审,促进农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受理1起农机质量投诉,为用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万多元。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2014年,北京市市区两级农机监理部门结合重要农时,联合安全监督、公安交通管理、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机型、事故多发时段的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北京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 876人次,依法开展检查1 011次,检查各类农机生产场所849个,检查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16 300余人(台)次,排查事故隐患306起,全部整改。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投保和理赔,北京市农机投保政策性保险745台(次),保险金额累计1.74亿元,签单保费95.94万元。开展农机监理“为民服务 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2014年完成各类行政审批18 152件,无投诉发生。
【概况】
2014年,天津农机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各项部署,根据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需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向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新阶段迈进。
【“清新空气”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任务完成】
2014年,天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其中,小麦秸秆80%以上实现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玉米秸秆有168.67千公顷实现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51.33千公顷实现青贮、黄贮饲料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超过90%。
【基本农田耕地质量持续改善】
2014年,天津市已实施机械化深松作业49.60千公顷、激光平地作业12.03千公顷。5年来,累计实施深松作业177.33千公顷,激光平地作业38千公顷,有效提高耕地蓄水保墒、抗旱防涝能力及对水肥的利用率,为农作物持续高产稳产夯实基础。
【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高】
2014年,天津市落实中央和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中央1亿元,市级0.3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8 853台(套),新增农机动力6.26万千瓦,受益农户4 758户。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
2014年,天津市玉米机收再创新高,达到85.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水稻栽插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机插率达到9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达到87.4%,同比小幅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
【农机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2014年,天津市实施8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引进技术19项,引进新装备202台(套)。建立试验示范基地58处,建立科技示范户303户,推广面积达到1.71千公顷,新增经济效益676.71万元。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14年,天津市完成农机牌证行政审批3 984项。全市拖拉机上牌率达到90.3%;检验率达到67.2%,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驾驶员持证率达到86.4%,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年度“三率”指标任务。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3起,受伤2人,死亡1人,无重大事故发生,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77%,死亡人数未突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工作高效落实】
2014年是天津市实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模式的第一年,通过充实补贴产品目录、优化制度设计、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纪检监督、延伸绩效考核等手段,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实施。1年来,补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 511台,耕整地机械1 663台,种植施肥机械97台,田间管理机械9台,收获机械1 171台,收获后处理机械21台,排灌机械29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3台(套),设施农业设备430台(套),畜牧水产养殖机械331台。针对2014年实行新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后,部分区县农机、财政、银行之间的沟通衔接不畅的问题,先后两次与市农商银行沟通协调,推动加快购机补贴资金结算进度,确保农民及时享受到补贴实惠。自2012年农业部组织延伸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连续两年获“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优秀单位”称号并被通报表扬。
【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天津市提早部署、统筹安排,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方案,指导各区县农机部门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信息收集发布、机具检修指导、物质保障供应、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有效保证春耕、“三夏”和“三秋”农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春耕期间,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4.14万台(套),完成机耕作业184.43千公顷、机播作业167.03千公顷。“三夏”期间,全市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 800台,机收小麦112.33千公顷,投入播种机械1.15万台,完成夏玉米机播113.4千公顷。“三秋”期间,全市投入农业机械4.01万台,机收玉米200.73千公顷,机收水稻19.4千公顷,机播冬小麦95.95千公顷,完成机械化耕整地作业114.47千公顷。
【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
2014年,天津市创新扶持政策,将稻麦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纳入市财政补贴范围。制定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按照“堵疏结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思路,采取召开秸秆能源化利用洽谈会、秸秆综合利用对接会、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印发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技术指导意见等多种方式,普及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作业技术路线。制定《2014年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督察方案》,成立6个市级督察组,采取领导带队、分片督查的方式,在重点农时始终保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高压检查态势。共出动350余人次,深入区县督查108次,对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进行督查,为清新空气行动目标责任的落实发挥应有的作用。秸秆燃料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争取资金1 250万元。2014年,经实地核查和现场评估,已初步遴选出5个符合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的单位,拟于近期组织专家评审。
【农机作业补贴项目高效实施】
2014年,天津市为确保49.33千公顷耕地深松及12千公顷激光平地作业补贴任务保质保量实施,制定《2014年天津市耕地深松及激光平地作业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项目操作程序及管理制度。2014年作业区域覆盖到83个乡镇的424个村,由59个作业服务队承担。继续使用GPS车载定位设备对参与深松平地项目作业的所有拖拉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从政策宣传、信息公示、作业质量等方面加大指导和检查力度,采取随机抽查、实地勘测的方式,在春耕、“三夏”“三秋”期间,分别对区县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作业结果进行检查验收,抽查比例达到所有项目实施村镇的10%以上,有力地保证项目的有序开展。
【农机合作社扶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天津市农机部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争取财政专项资金910万元,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机合作社创建市级合作社和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在摸底调查、组织申报、项目审查、实地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扶持对象。有8个合作社获得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补助,7个合作社获得市级农机合作社创建补助。同时,举办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培训班,对农机合作社,尤其是参与创建市级和市级示范合作社的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财会人员等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进一步增强依法办社、规范管社、创业兴社的能力。
【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2014年,天津市以“科技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题,组建34支农业机械化科技小分队和166名技术人员,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72期、科技赶大集22次、现场会23次、科技入户入社500余次,开展咨询服务8 000余次,培训农民6 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7万份。示范推广新技术53项、新机具800余台(套),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共计200余家,使1万余农民受益。
【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农机农艺融合】
2014年,天津市发挥项目带动和支撑作用,组织实施8个市级农业机械化项目,制定技术规范12项。高秆作物植保机械化技术引进示范、农机精准作业智能化监控技术示范与推广、肉鸡养殖智能化光照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设备引进示范等3个项目通过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审核,其中高秆作物植保机械化技术引进示范已立为2014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机作业质量检测与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项目被市科委立为科技支撑项目。精准农业控制技术引进与示范、设施农业精细化管理技术与远程监控技术设备引进示范项目通过现场验收。同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对静海县的竣工验收,目前正组织对武清、宝坻和宁河的项目进行验收。
【开展学术交流和组织培训活动】
2014年,天津市分别以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物联网和农机农艺融合为主题,先后举办三期农业机械化报告会,与市农业科学院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对接活动,举办中日设施农业发展研讨会、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和农机企业服务座谈会。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完成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9 680人次,8 565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召开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会,举办中高级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培训班、技术推广骨干培训班、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水平。完成市级农机产品推广鉴定24项,涉及11个企业、17个类型、22个型号的产品。
【推进农机依法行政,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园区等单位和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场所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天津市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 430人次,检查农业机械14 760台,查处未检验作业等违法违章行为828起,排查农机安全隐患127起,全部责令整改并进行跟踪检查,整改率达100%,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二是认真落实免费监理政策,广泛开展实地检验。充分利用宣传单、广播、电话、短信等渠道,加大农机总检政策宣传。深入乡(镇)村、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机作业场所,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和驾驶员安全教育“一站式”服务,累计免收农机监理规费100余万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理顺农机执法工作机制。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区县农机监理机构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基础。四是狠抓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12条农机移动检测线普遍使用,农机驾驶员考试中心运行正常,截至2014年11月15日,已累计完成拖拉机驾驶员考试647名,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考试256名。“平安农机”创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活动深入开展。举办农机事故处理等各类执法培训活动。五是组织农机“安全生产月”“平安农机”“六个一”和玉米收获机安全使用体验日等安全宣传活动176次,累计出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803人次,受益农民1.1万余人,免费发放各类农机安全宣传材料2.35万份。
【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管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天津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八项具体举措。首次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完成《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规程》草案起草。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及春耕、“三夏”“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组织区县集中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及农机维修网点监督检查活动。期间,天津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22人次,检查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453个,整顿农机市场15个,发放相关宣传材料5 350余份,有效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购机农民的合法权益。
【扎实有序推进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
2014年,天津市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明确帮扶工作重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及其他班子成员先后18次深入帮扶村,关心慰问驻村干部,调研规划落实情况,协调推动帮扶工作,有力的保障帮扶工作高效运转。直接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帮扶困难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困难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主动协调区农村工作委员会、水务、交通、电力等职能部门力量,相继将困难村的桥梁新(改)建、道路硬化、电力设施改造等一批惠民生利长远的项目列入本区帮扶计划,安排资金300余万元,解决一批困难村长期迫切需要解决而自身无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先后完成电力低改,拆除重建2座生产危桥,增设修缮照明设施140个,新修道路3.3千米,有效解决村民用电难、出行难、灌溉难等问题。清理垃圾堆放点20多处,清运垃圾50吨,新建垃圾池15个,极大改善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召开农机系统技术帮扶困难村启动会,传达贯彻市农村工作委员会部署,制定技术帮扶困难村实施方案,要求天津市农机部门的5个技术帮扶组按时与困难村对接,并认真了解所帮扶的30个困难村的产业需求,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组,进行有针对的指导,推动土地流转和产业转型,精心研究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概况】
2014年,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作部署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重点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 893万千瓦,增长1.7%;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比2013年增长1.8%;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万台,同比增长5%,联合收获机达11万台,同比增长10%;全省玉米机收率70%,增加10个百分点。
【落实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发展】
2014年,中央安排河北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7亿元,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亿元,累计安排12.1亿元,较2013年增加1.4亿元。落实中央补贴资金11.51亿元,落实比例达到95.1%,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109 490台,其中,拖拉机26 094台,耕整地机械28 36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 134台,玉米收获机9 744台,播种机械14 052台,畜牧水产机械11 471台,设施农业设备8 316台。受益农户达到85 591户。
【重要农时季节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
2014年,河北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省、市、县的农机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和开展农机春耕生产工作。2014年全省组织出动机具180.232万台投入春耕生产,完成机械浇(灌)地面积3 975千公顷,机械耕整地面积1 601.2千公顷,机播面积1 034.08千公顷。“三夏”期间,全力以赴开展抢收抢种,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免耕播种机、拖拉机等农机具130多万台。小麦机收率保持98%的高水平,实现夏粮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在做好抢收小麦的同时,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一条龙”作业模式,机收、机播同时推进,夏玉米机械播种达到90%,秸秆还田率达到95%。针对2014年夏玉米成熟期推迟、小麦播种茬口紧张的情况,“三秋”期间充分发挥农机数量多的优势,集中时间、集中机具,共有130万台拖拉机和播种机、4.5万台玉米收获机、8万台秸秆还田机投入“三秋”作业,大力开展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服务。机械化收获玉米2 194千公顷,机收率70%。机播小麦2 320千公顷,机播率达98%,大部分麦田在适播期内播完。
【全面完成农机深松目标】
2014年,河北省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农机深松工作安排部署,利用2.5亿元资金对农机深松作业给予补助,完成作业量666.67千公顷,按时完成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三年对适宜深松地普遍深松一遍的工作目标,为助推河北省粮食连续丰收做出贡献。
【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主力军作用显现】
2014年,河北省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和发展质量提升,从农机销售、培训、维修到农机订单、托管作业蓬勃开展,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的能力在增强。全省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共流转、托管土地以及订单作业面积达到616.67千公顷。涌现出深县仁中、定州市信联等一批组织形式规范、服务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机合作社组织优势和载体、替代劳力作用开始显现,“三夏”和“三秋”期间,全省1 000多个农机合作社,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模式,落实耕播收作业面积占小麦和玉米面积的1/3,80%农机深松作业由农机合作社完成,保障农业生产的有序、高效进行。
【完善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区规模扩大】
2014年,河北省9个保护性耕作级项目县和24个省级地下水超采保护性耕作治理项目县,建成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样板田和试验示范区,并以此为依托,通过技术培训、作业补贴等措施,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区233.33千公顷,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47.33千公顷,购置机具962台,实现地下水压采0.25亿立方米。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
2014年,河北省简政放权,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一是经销商环节上,不设立经销商资质条件,由农机生产企业确定经销商,进一步发挥生产企业确定经销商的自主权。二是资金分配上,赋予市级农机管理部门一定权限。三是补贴范围由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补贴重点,在补贴资金允许的提前下,各实施县可以选择玉米收获机、深松机等粮食生产耕种收环节急需的机具品目敞开补贴,满足县域内所有申购者的需求。四是鼓励各地积极实现申请报名、确定购机者以及发放指标确认书等环节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办理次数,提高办事效率。
【协调联动,精心组织搞好服务】
2014年,河北省农机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搞好服务。春耕生产工作中,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热潮。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在组织领导方面,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制订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和任务目标,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春耕生产中的矛盾和问题。
【服务到位,保障有力】
强化信息工作,大力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推广力度,在“三夏”期间做到边测试、边建设、边使用,每日及时把免费天气情况、收获进度发布给全省8 000 多个农机用户以及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和下级农机部门。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共计免费发布手机短信375条。组织开展多项服务工作,确保机手和农业机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三夏”农业生产中。加快办理小麦收割机购机补贴。优先对购买小麦收割机的给予补贴,不耽误参加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准备工作到位,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将148个市、县农机部门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统一在河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向社会公开,作业期间保持24小时开通,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与省气象台达成深度合作框架协议,为1万名机手及时提供实地天气预报,中石化河北公司全力支持夏收农机用油有保障,每升柴油“三夏”期间优惠0.1元,组织100多台加油车送油到田间地头,方便机手加油,交通部门负责减免过路过桥费,公安部门维持社会治安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三夏”农机生产服务的全过程,做到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推广新技术,在有条件的市(县)推广深松施肥播种一体机,确保夏玉米“苗全、苗均、苗壮”。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覆盖还田、秸秆打捆等技术,确保全省小麦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率达到90%以上。
【典型引路,开展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
2014年,河北省开展农机合作社建设年活动。在建设年活动中,仅仅抓住强化和提升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这个关键,采取树典型、立样板、教方法、指路子的办法,选择一批优秀农机合作社,对其内部管理机制、分红模式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介绍他们的成功之道,总结提炼农机合作社的实践经验和真切体会,归纳他们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制作一期在《河北农机化》杂志“农机合作社专刊”,免费发放至180个县级农机部门和省内所有农机合作社,供农机合作社根据自身情况,学习优秀示范社的经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在财政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河北省财政下达1 3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购置耕作、播种、搞销售或一级机械化植保所需机具和库棚建设补贴,提升农机合作社基础实力。
【立足“五抓”,促农机深松任务落实】
2014年,河北省抓好责任落实。将深松工作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层层分解任务目标,制定严格考核制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好机具准备。按照作业任务详细测算,确定新增机具数量,利用农机补贴政策优先落实,落实深松机具1.8万多台(套),其中新增深松机具近3 000台,为完成深松作业任务奠定坚实装备基础。抓好作业调度。做到机具、地块、人员和作业面积有效对接,确保不缺不漏。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统一作业、统一质检、统一服务。抓好项目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培训农机手1.5万名,质检员7 000多名,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抓监管制度落实。确保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加强资金监管,严厉打击截留、挪用、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
【财政支持,扩大保护性耕作推广规模】
2014年,河北省财政投资2 000万元,用于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市24个县的33.33千公顷地下水超采保护性耕作治理项目,每公顷给予农机作业补助450元,对每台免耕播种机具累加补助购置费4 000元。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中,部项目县和省项目县在作业季节都设立技术服务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并成立由技术骨干组成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巡回开展技术和机具维修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做到保护性耕作主体技术不变形、不走样,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概况】
2014年,山西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及农机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农业机械化工作均取得成效,全省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截至2014年11月底,山西省农机总动力比2013年增加95.23万千瓦,年底可增加100万千瓦,达到3 283.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可达到11.8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可达到1.83万台,分别比2013年增加1.1万台和3 886台,增幅分别为10.2%和27%。同时,畜牧、设施农业、林果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均快速发展,全省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山西省完成小麦机收面积660千公顷,机收水平达到98.02%;完成玉米机收面积969.13千公顷;完成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面积91.67千公顷。2014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3.07%,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持续增加】
2014年,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将达到128亿元,比2013年增加6.1亿元,增幅5%。其中,农机户经营纯收入达到59.3亿元,比2013年增加1.17亿元,增幅2%。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截至2014年11月底,山西省发生2起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低于省人民政府农机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精准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山西省共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6亿元。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由2013年的12个大类36个小类98个品目调整为12个大类30个小类68个品目,补贴重点更加突出;实行“自主选择购机、补贴标准定额、县级审核结算、资金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进一步简化补贴程序,工作效率更高;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和“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做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见人、见机逐台核实补贴机具,补贴程序更加严格;在山西农机信息网、各地农廉网、电子政务平台上及时公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做到阳光操作,更加公正公平。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
2014年春耕春播期间,山西省共投入各种农业机械57.4万台(件),完成机械化耕整地1 833.33千公顷,机械浇灌地面积490千公顷,机械播种1 603.33千公顷,其中玉米机播1 234千公顷,马铃薯、豆类等杂粮机播309.33千公顷。“三夏”期间,全省组织40余万台农机具投入农机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2万余台,完成机收面积660千公顷,机收水平达到98.02%,较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机械复播玉米、豆类面积373.33千公顷,机播率达到93%,再创新高。“三秋”期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3.8万台(件),并安排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马铃薯机收和机械化柠条平茬等作业补贴资金1.085亿元,完成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面积969.13千公顷;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面积91.67千公顷;柠条平茬作业面积7.8千公顷。
【稳步推进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
2014年,山西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证规模,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确定在全省建设10个保护性耕作全覆盖项目县、15个基本覆盖项目县、38个重点示范项目县。2014年,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67.33千公顷,累计实施面积达到1 055.33千公顷,覆盖11个市100多个县,受益农民近1 100万人。主要狠抓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省人民政府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纳入2014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并投入2 500万元,加上农业部农机深松作业补贴资金2 000万元,累计投入4 500万元。截至11月底,已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120千公顷。二是制定《2014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并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山西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提供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指南。三是组织实施2014年保护性耕作和农机深松整地项目绩效考核,切实加强保护性耕作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的监督管理,项目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培育新型农业机械化经营主体】
2014年,山西省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农机化示范社场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55个合作社、63个家庭农场、119个农机大户为2014年度重点培育对象,从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创建活动有序推进。支持山东五征集团和农机合作社成立4个“企社共建”农机示范合作社,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政府购买农业机械化服务、区域性维修中心建设等专题调研活动,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服务新模式。举办农机合作社社长培训班和农机维修业务培训班,共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73人、农机维修人员109人。组织43名机手参加“2014中国农机手大赛西北地区联赛”,其中10名农机手入围全国农机手大赛总决赛。到目前,全省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7个、农机大户1 013个,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分别达到2 051个和6 786个,承担全省农机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农业生产主力军作用更加突显。
【强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和科研开发】
2014年,围绕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向广大农民推介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装备、高效植保,玉米、马铃薯、高粱、莜麦和胡麻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举办山西省第九届北方现代农业装备展示交易会,召开全省柠条平茬培训会,组织3期无人机操作培训和3期玉米收获技术培训。据初步统计,全省共举办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活动300余场次、各类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培训农机技术骨干7 000余人次、农民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丘陵山区杂粮生产、物理农业技术装备、无人直升机植保飞防、果园机械化管护、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等关键环节技术和装备的试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建改建农村油坊磨坊210个,更新米面油加工设备163台(套),建设61个农产品加工示范点。组织“饲料液体组分添加系统的研究”等4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用途条带少免耕播种机》项目获得2013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日光温室生物质增温增产关键设备(热风炉)推广示范》项目获省专利推广资助。
【狠抓农机安全监理】
2014年,山西省狠抓农机安全监理。一是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省、市、县、乡、村、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万余份,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二是严格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和保险费补贴政策,免除1.8万辆机车检验费和保险费82.32万元。三是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各类农业机械6万多台(次),纠正违章1 600多台(次)。四是深化农机安全生产整治,排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万多台(次),整改隐患8 000多项。五是狠抓农机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开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农机“安全宣传月”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散发宣传资料10多万份,送达“一信三书”3万多份。六是对全省农机培训学校培训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注销7所教学设施较差的培训学校。七是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五台县等4县被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督总局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4年全省新注册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4万台,检验6.5万台,新培训新考驾驶员6 040人,期满换发驾驶证4 491个。
【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2014年,山西省组织开展以“服务与安全”为主题的“3·15”农机质量维权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辆170余部,制作宣传版面260余块、宣传条幅35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7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3万人次。与工商、质监部门联合开展农机市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全省290余家经销企业的1.2万台(件)农机具进行检查,查处不合格农机具263台(件)、伪劣农机配件2 668件,涉案金额14.3万元。对全省52家农机生产企业的52种农机产品进行定期监督检验。与国家农机具质检中心合作共同开展2014年第2季脱粒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7省31家生产企业31种农机产品。
【扎实推进农机改革创新】
2014年,山西省扎实推进农机改革创新。一是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山西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神,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意见》,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构建六大体系,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基本思路。二是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取消农民购机前到农机部门领取补贴指标确认书的环节,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同时,由补贴产品生产企业确定经销企业,农民自主选择经销企业和补贴产品,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确定补贴对象,真正把补贴交给市场、交给农民、交给时间,补贴程序更加公正、公平。三是改革农机项目管理模式。在安排农机项目时,山西省农机部门坚持区域集中、资金捆绑、项目整合、技术串联的原则,完善农机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有效改善以往农机项目“散、小、差”的状况,项目资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利用效应明显提升。
【存在问题】
2014年,山西省农机部门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不够到位;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农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手驾驶操作技能亟待提高;农业机械化经营主体急需壮大等。
【概况】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机系统深入贯彻全自治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厅党组的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加快突破农业机械化技术薄弱环节,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 500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2%;农机总值达到390亿元,同比增长7.4%。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10万台,较2013年增长4.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约67.1万台,占拖拉机总量的61%,比2013年增长2.1个百分点;联合收获机达到25 508台,比2013年新增6 161台。
【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2.5%、83.7%和53%。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主要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等机收水平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达到48.9%、63.9%和92.8%,同比分别提高10.4个、3.1个和2.5个百分点。主要作物机收水平增速提高,有力拉动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入】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 280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76.67千公顷。机械深松整地1 252千公顷,占适宜深松面积的33%,稳步推进三年一轮深松目标;机械化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新技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达到3 868.67千公顷、1 436千公顷和1 622千公顷,分别较2013年增长6%、8.5%和5.7%。
【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 430个,新增200个。农机户达到12.1万户,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达到1.5万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力的社会化服务占整个农机作业服务的比重达到29%,比2013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机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
【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达到705个,比2013年增加50个,示范园区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基地规模达到430千公顷,比2013年增长3.9%。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2014年前三季度,内蒙古自治区发生农机事故22起,受伤17人,死亡5人;完成新注册拖拉机、联合收获机47 079台,检验拖拉机、联合收获机373 588台,新考驾驶员25 903人。
【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内蒙古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9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自治区财政继续安排购机补贴资金7 480万元。目前,农机购置补贴进入实施和结算收尾阶段,共补贴购置机具8.45万台(套),受益农户7.84万户。补贴政策继续向大户、大型机械倾斜,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提供装备支持。为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组织对广西、安徽等先进省份学习考察;开展全自治区性调研,召开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座谈会及研讨会,研究确定农机补贴政策改革创新办法。
【推进机械化生产】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农机部门提早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从机具检修、机手培训、信息服务、免费通行等方面落实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从而有效调动机手的积极性,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任务。春耕期间,投入机具139.3万台,检修农机具141万台,组织管理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指导和服务。“三夏”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6 337台,其中引进区外跨区作业机械1 523台。“三秋”期间,重点抓好玉米机收和马铃薯抢收,召开不同层次机收现场会,组织基层技术人员、生产和经销企业业务人员全天候跟机服务,保证作业质量和进度,机收水平实现突破,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稳步推进。
【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坚持数量质量并举,注重质量的原则。一是根据区域布局规划,继续抓薄弱地区合作社数量增加,下达指导性数量指标;二是选择典型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予以奖励性投入;三是突出抓增强合作社功能,引导合作社在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基础上向农机营销和维修等技术服务方向发展。扎赉特旗艳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业务,辐射扎旗全旗及临近的黑龙江地区,年服务农户300余户。
【突出发展畜牧业机械化】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下达25个畜牧业机械化试点建设任务。调整补贴政策,着重补贴购买储草设备、畜牧饲喂设备、风力提水设备,服务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剪羊毛、清理棚圈等生产领域的牧机社会化服务,着力推进牧区机械化。全自治区下达牧区牧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任务指标50个,各盟市围绕全自治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工作开展。为进一步加快全自治区畜牧业机械化建设步伐,11月下旬组织管理人员先后赴新疆、甘肃两地考察学习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先进经验,通过实地走访牧户、观看畜牧业机械作业、座谈会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两地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采取的措施,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借鉴。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主体,以农业部52个新建和续建示范推广项目县、33个保护性耕作工程项目县为重点区域,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应用。会同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成验收小组深入保护性耕作工程项目旗县督查工作,检查验收竣工项目6个。各项目旗县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蓄水保墒、减少生产环节、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实施效果良好。启动机械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千公顷,带动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更加标准化。持续扩大精量播种、秸秆根茬还田等机械化新技术应用。
【加强农机质量管理】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切实履行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农机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机产品尤其是补贴产品质量督导工作,受理举报案件105件,暂停阿拉善盟一经销企业2014年度经销补贴农机具资格。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开展农机产品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问题产品及零配件7 063台(件),挽回经济损失17.6万元。自治区农机部门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考察陕西省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并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导、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参与建设维修区域中心的思路,部署内蒙古自治区试点工作。
【抓紧抓实农机安全生产】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开展2014年“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通知要求,自治区组织全自治区农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各地结合机械化生产,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行动,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教育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农机”,普及农机安全知识,注重抓源头、抓宣传、查隐患、防事故,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农机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农牧业安全生产。新建“平安农机”示范县4个。前三季度开展排查经营单位180家,排查安全隐患13 431个,其中整改12 972个,有效杜绝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存在问题】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发展基础薄弱、总体不平衡的问题仍长期存在。具体表现在农机制造、维修产业微弱,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不足;农机装备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耕播机械多、收获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低。
【概况】
2014年,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系统干部职工,贯彻农业部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监督管理,较好地完成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任务指标,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突出抓好农机补贴政策落实与创新,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4年,辽宁省全面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方式,在部分市县开展补贴乡镇办理改革试点。2014年,已经执行6.5亿元,新增机具6.88万台(套),受益农户5.1万户。其中,新增拖拉机2.54万台,农具2.36万台(套)。大型、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复式农业装备数量显著增加,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行政策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补贴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意见》,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调整”:即调整购机补贴办理地点到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做到阳光操作;调整补贴范围和补贴重点,把粮食生产机具作为普惠制补贴产品向所有购机者敞开补贴;调整补贴指标分配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一次将国家拨付辽宁省的补贴资金指标分配到市,县级指标调整由各市自行确定。
【防止暗箱操作,科学民主决策】
2014年,辽宁省补贴范围、分类分档和补贴额测算意见等重大事项均组织专家论证,对涉及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分配、补贴范围、对违法违规农机经销企业的处理等重大决策均经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确定补贴12大类42个小类114个品目,其中,普惠制产品6大类25个小类69个品目。及时根据辽宁省辽西北地区农业抗旱救灾实际需求,经专家论证并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批准,又将捡拾打捆机和青饲料收获机作为普惠类产品列入补贴范围。
【建立健全制度,层层明确责任】
2014年,辽宁省建立农机购置补贴长效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包括:工作责任制度、政策信息公开制度、机具核实工作规范及投诉信访管理制度等。举办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训班。刘长江主任、陈健副主任分别在培训班上对农机系统进行警示教育,要求各地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监督检查、用好补贴系统、严守工作纪律。辽宁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与全省13市2个省管县农机管理部门签订《2014年辽宁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
【实行政务公开,宣传培训到位】
2014年,辽宁省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组织编写《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手册》,将补贴工作重要文件、操作流程、规章制度、纪律要求汇编成册,下发全系统,做到主要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印制《农机购置补贴申请程序图》,下发到县乡村,加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
【创新试点改革,便民利民高效】
2014年,辽宁省本着“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原则,在鞍山市、锦州市、铁岭市和昌图县14个县(市、区)149个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审批试点工作,使广大农民不出乡镇就可办理补贴手续,为购机户带来方便,节省开支,调动购机者积极性,加速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协调省财政为试点地区先行安排400万元的补助资金,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对试点地区实行督导,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试点市进行补贴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改革达到农民得实惠、农机得发展、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补贴纪律】
一是重拳打击违规行为。辽宁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党组扩大会,研究决定对13家违法违规农机经销企业取消经销补贴产品资格,将11家企业和法人列入黑名单并在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开曝光。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下发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考核细则,将补贴工作全程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三是强化财政监管。各县按月进行资料汇总和补贴资金总会结算,切实加强机具核实和监管工作。四是强化机具核实。省财政安排工作经费1 000万元用于补贴工作,各地农机部门抽调力量组建农机购置补贴稽查队伍,加强对补贴机具的核查。
【水稻机械栽植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继续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列入省人民政府目标考核重点工作,各级农机部门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巩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购机补贴向水稻生产机械倾斜,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 876万元,带动农民投入4 165万元,新增插秧机2 017台,插秧机保有量3.6万台。全省完成机插478千公顷,水稻机械栽植水平达到87.4%,比2013年提升4个百分点。投入农机购置补贴1 31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4 646万元,新增水稻收获机331台,引进跨区机收的水稻收获机1 125台,完成水稻机收458千公顷,水稻机收水平达到83.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水稻生产机械化以节本增效的优势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据调查,水田机械整地每公顷600元,如果人工和畜力整地每公顷需900元;机械插秧每公顷1 050元,人工插秧每公顷2 100元;机收水稻和运输每公顷2 100元,人工收割水稻每公顷2 100元,加上脱粒每公顷1 200元和运粒每公顷600元,合计每公顷3 900元。按此计算,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每公顷可节约生产成本3 150元,仅此一项就使全省农民节约支出15.75亿元。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进展】
2014年,辽宁省进一步加大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力度,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与各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作为各市人民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同时把玉米收获机纳入普惠制补贴产品,优先保障玉米种植大户、农机经营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购买,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形成补贴政策拉动、农机农艺互动、社会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的合力,强化玉米跨区机收管理,玉米机收呈现出全面铺开、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2.2亿元,带动农民投入6.3亿元,新增玉米收获机4 642台,保有量达到13 111台。加强玉米收获机的使用技能培训,培训机手2.32万人,发放技术资料1.28万份,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单机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农机户维修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机户购机进一步回归理性,农机技术集成效果进一步显现。依托农机合作社,建立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大型玉米收获机(3行以上)单机作业量达到113.33公顷,同比提高26.67公顷;小型机(2行)单台作业量26.67公顷,同比提高10公顷。全省完成玉米机收1 042.33千公顷,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1.96%,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节能环保等节本增效技术面积不断扩大】
一是辽宁省农机部门争取省级科研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建成全天候仿自然环境土壤耕作实验室和现代高效播种与植保试验室。二是组织制定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马铃薯机械化打秧、水稻机械旱直播、水稻工厂化育苗旱地大棚设计和山药机械化种植整地等5个省级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三是获得大田秸秆颗粒反应堆建造复式作业机、圆盘式秸秆颗粒掩埋机、新型动力驱动式膜上播种打孔装置、马铃薯大垄三行铺膜播种机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四是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 801.6万元,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技术。安排补贴资金4 000万元,在13个市47个县(市、区)实施保护性耕作补贴面积106.67千公顷,全省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368.93千公顷。保护性耕作每公顷增收节支750元,全省共增收节支2.77亿元。安排深松作业补贴资金3 801.6万元,在13个市35个县(市、区)实施深松作业补贴面积158.4千公顷,全省共完成深松作业319.67千公顷。深松整地按每公顷增收节支600元计算,全省共增收节支1.92亿元。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2014年,辽宁省继续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优先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购买和安排。全省农机合作社使用农机购置补贴7 943.4万元,新增拖拉机、插秧机和收获机1 546台、632台和401台。2014年,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2 152个,同比增加160个。农机合作社成员54 540人,入社经营土地面积300千公顷。拥有拖拉机2.1万台,机具4.6万台(套),插秧机1万台,播种机1.4万台。固定资产总额38.4亿元,配套设施17 590万平方米。年作业服务总面积1 802.67千公顷。这些农机合作社与农机大户一道,在春秋两季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实行耕种管收运一条龙作业服务,大幅度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服务农户数量达到105万户,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肯定。11月17—18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2014年中国农机手大赛总决赛中,来自大连市旅顺口区辽南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李永峰、王春卫分别获2014年中国农机手大赛亚军、季军,来自瓦房店仁胜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张毅峰获2014年中国农机手大赛第四名。大连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获大赛“最佳组织奖”,旅顺口区辽南农机合作社、瓦房店仁胜农机合作社获“最佳团队奖”。
【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
2014年,辽宁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集中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9—12月,在全省开展以整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违规发放牌证为重点的打非治违专项活动。辽宁省检查拖拉机24.7万台(次),排查事故隐患36 981起,整改率100%。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6月在阜新市彰武县设立“安全生产月”咨询台,讲解农机法律法规和政策,向广大农机手、农村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宣传画册、致农机驾驶人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全省免费向农机户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读本25万本。三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7月在沈阳举办全省有关农业机械检验人员、事故处理员和考试人员培训班;11月在盘锦市举办辽西7个市及所属县区业务领导和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驾驶证核发业务人员培训班。全省发生农机事故16起,同比下降40.7%,全省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控制指标之内。
【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一是辽宁省农机部门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对享受政府补贴的490台田园管理机、350台联合整地机、720台水稻插秧机、87台粮食烘干机、310台玉米收获机和301台铡草机用户开展包括作业性能、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及售后服务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调查。二是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全省的农机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4 200多人次,检查农机经销企业1 915家,农机商品3.3万台(件),查处不合格商品1 326 台(件)。三是开展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清理整顿工作。检查农机生产企业95家,涉及产品155个,合格率为100%;检查经销企业320家,涉及产品316个,合格率为93%。四是开展农机质量宣传活动。通过“放心农机下乡进村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加大农机产品打假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识别假冒伪劣的能力。五是开展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检查。出动农机执法人员4 682人次,检查维修网点2 267个,维修从业人员4 429 人,农机经销点876个,查处违反维修经营许可的维修网点288家。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4年,辽宁省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突出宣传1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保护、引导、扶持、规范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各地以人大或政府名义召开专题座谈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10周年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活动,部分文章被《中国农机化导报》等媒体发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一次法律培训活动;围绕农机依法行政,开展一次行政执法督察活动。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工作】
2014年,辽宁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签订目标责任书,规范报送程序,建立竞争激励制度和上下联动的信息员联系制度。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报送信息3 800条,采用率达到96.8%,位居全国第四名。并在合肥举办的2014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员培训班上做经验交流,被评为“2013—2014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举办全省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业务培训班】
2014年,辽宁省为全面提高统计队伍素质,邀请农业部专家对新增的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指标评价体系以及新修订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进行讲解,为做好今后的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奠定基础。
【示范项目实施取得效果】
2014年,辽宁省承担的农业部2012—2013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和“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已于2013年底结束。水稻项目在鞍山市千山区、大洼县实施,玉米项目在宽甸县、台安县实施。其中,大洼县和台安县为新建项目县。经过两年实施,全面完成项目任务指标,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2014年11月,农业部在广东中山市举办2012—2013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会,辽宁等19个省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获评优秀。
【概况】
2014年,吉林省落实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暨农业机械化工作座谈会和吉林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玉米、水稻粮食生产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稳中有升。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优化】
2014年,吉林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2 827万千瓦,同比增长3.7%;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5万台,同比增长3.6%,其中36.75千瓦以上拖拉机达到9.6万台,同比增长18%。玉米收获机剧增,新增量9 700余台,全省总量近3万台,比2013年同期增长54.7%,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增量最多的一年。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增长稳定,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分别为7.6%、17.8%。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快速推进】
2014年,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以上;玉米机收这一薄弱环节又一次取得新突破,机收水平超过50%,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水稻机插水平达到67%,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水稻机收水平达到7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农机深松、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2014年,吉林省完成旱田高标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400千公顷,其中苗期深松追肥93.33千公顷,秋季深松306.67千公顷,深松深度由以往的25厘米增加到30厘米以上。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93.3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140千公顷,其中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133.33千公顷。机械深松和保护性耕作在保墒抗旱和增产方面效果明显。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吉林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9万台(件),受益农户4.4万户。重点围绕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关键环节落实政策。一是在资金安排上向粮食主产区倾斜,重点支持前郭县、榆树市、公主岭市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粮食年产量5亿千克以上的县(市)。二是优先补贴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省级在201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量中安排30%的资金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三是重点补贴免耕播种机、铺膜播种机、深松机、育苗机械设备、水稻插秧机(摆秧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大型植保机械、58.8千瓦以上拖拉机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深松机、水稻插秧机(摆秧机、高光效宽窄行插秧机)、88.2千瓦以上拖拉机敞开补贴,满足购机需求。
【改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环节】
一是缩小补贴品目,由2013年的52个减少到35个,取消部分非粮食生产机械、手扶拖拉机、29.4千瓦以下(不含29.4千瓦)拖拉机等产品的补贴。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调控作用,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吉林省统一试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改变以往“差价购机”的资金兑付方式,农民“自主办理补贴申请、自主选择补贴机具、自主选择经销企业、自主商议机具价格、自主协商付款方式”,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补贴资金由吉林省财政厅下达各地财政部门,由当地财政部门将补贴款兑付给购机者。
【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在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设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专栏,全省58个补贴实施单位均已开通。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新文化报、零公里报、吉林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在吉林电视台的公共频道、乡村频道发布公益广告10次。在搜狐、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在粮食主产县的主要公路广告牌上发布政策信息广告牌10块。二是加强培训指导。举办市(州)、县(市、区)农机购置管理系统软件操作培训、机具核实培训、相关生产(经销)企业培训。三是为农民购买补贴机具搭建集中展示选购平台。举办2014中国吉林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展示交易会。布展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163家,展出农机产品达到2 000多个型号,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展会期间还召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闻发布会。四是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运行情况调研,为国家今后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供经验和依据。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4年,吉林省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2亿元,对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深松机、牵引式免耕播种机、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定额累加补贴,进一步突破薄弱环节。确定前郭、榆树、公主岭、农安、九台、长岭、乾安、扶余、洮北、敦化10个县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先行示范县,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倾斜,到2017年粮食生产全面实现全程机械化。
【启动实施农业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
2014年,吉林省农机部门在作业模式和技术要求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将作业模式原来秋季深松调整为秋季单一深松整地和苗期深松施肥两种模式;二是深松深度由原来的25厘米以上调整为30厘米以上。进一步加大深松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公示,完善深松作业补贴检查验收制度,实行村级初检、乡级复检、县级抽检三级检查制度,市、省两级督导和村、县两级公示。农机深松逐步走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因需作业、提高标准、注重实效、技术集成、连片作业的良性发展轨道。
【建立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
2014年,吉林省农机部门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实施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以及玉米秸秆还田试点,在双辽市建立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在榆树、农安、德惠建立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试点,进一步探索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技术模式,关键机具使用情况的试验对比,进行效果监测和玉米保护性耕作测产工作。进一步扩大示范和宣传,召开省、市、县、乡各级保护性耕作培训班、现场会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
【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吉林省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做好农机具检修、农机作业指导和培训、协调油料供应以及统计调度。全省共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57余万台(套),召开水稻育秧、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现场会560余次,培训农机手和维修工6万余人。公布跨区作业信息,发放跨区作业证2 500余个。全省完成机械耕地面积4 941千公顷,机耕水平91.4%;机械播种面积4 921千公顷,机播水平84.9%;机收面积2 792.67千公顷,机收水平48.2%。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014年,吉林省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省、市、县、乡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源头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年”“安全生产月”“平安农机”示范县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等项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单90余万份,悬挂宣传条幅500余条,出动车辆1 200余台(次),受教育农民达到150余万人次,排查农机事故隐患11 800余起,纠正违章5 900余起,清理无籍车600余台。全省县级农机监理站全部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办事程序,开通农机监理监督服务电话。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率达到59.7%,驾驶员持证率达到82.7%,检验率达到84%,分别比2013年同期提高2.8个、1.8个、0.5个百分点。
【推进依法监管,强化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管理】
2014年,吉林省农机部门共承担部、省级农机鉴定项目220项。强化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咨询和维权宣传,与省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3·15”纪念宣传咨询服务活动、“金质惠农”启动仪式暨质检利剑“农资打假下乡”集中宣传日活动。规范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申报受理和初审工作,制定《吉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初审评审办法》和相关细则。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标准化工作,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240份,完成8个县(市)职业技能鉴定325人和9个县(市)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认定考评工作,颁布实施《旱田秋耕机械化作业综合技术要求》等6项地方标准。
【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网站宣传政策信息】
2014年,吉林省农机部门完善网站体系建设群,全省农业机械化网站达到56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和资源共享。省级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更新各类农业机械化信息5 800条,总点击率突破960万次,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等媒体报送信息2 000余条,采用率达到98%,被评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年度信息宣传先进单位。
【注重实效,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
2014年,吉林省农机部门以基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维修人员、驾驶操作员特别是新购机农民为重点,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的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编印《保护性耕作100问》《水稻机械化技术》等多种培训教材,举办全省农机安全监理考试员、内业人员、农机事故处理员培训班,农机试验鉴定业务人员培训班,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研讨班和信息员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
【概况】
2014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各项农业机械化工作任务,农业机械化工作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进一步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为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以克山仁发合作社为典型,印发《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探索与实践》。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达1 000千公顷,同比增长36.4%;每个农机合作社平均1.09千公顷,同比增长22.4%;入社户数21.5万户,同比增长16.2%,平均入社235户。
【加强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开展两批省级规范社的评审,对达到规范社标准的50家农机合作社进行公示。目前,全省38个农机合作社入选农业部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出省级示范社1个、规范社60个和105个市级规范社。
【认真抓好现代农机合作社新建工作】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根据省农村工作委员会、财政厅和扶贫办联合下发的《2014年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方案》,全年共组建245个农机合作社,其中水田合作社102个,旱田合作社143个,入社土地面积182.53千公顷,农机装备总投入14.44亿元,其中省补助8.664亿元,合作社自筹5.776亿元。
【提高现代农机合作社装备水平】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下发《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更新暂行办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规范社补充播种机171台,建设烘干塔35个,建设仓储设施22个,仓储能力30万吨,全省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委托省农机鉴定站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装备进行质量认定,调查企业供货和售后服务情况,维护合作社权益。
【开展农机合作社专业培训】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举办现代农机合作社统计员、财务管理辅导员和财会人员培训班三期,共培训596人,规范决算等财务制度。
【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管理系统】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为实现农机合作社作业自动化统计,保证合作社深松整地作业质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深松整地测试仪,从年初开始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深松整地机具安装测试仪,共安装3 324台。
【搭建现代农机合作社贷款平台】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为有效支持农机合作社融资,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下发《金融重点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对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命名认定的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社,由农村信用社联社组织向农机合作社发放贷款。
【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
2014年,国家安排给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散户补贴,其余13亿元用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在总结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式。
【科学合理分配补贴资金】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根据省种植作物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实际,取消人为分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分配原则。按作物种植面积加权平均计算所得,并对不适宜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地区适当增加分配权重,公平合理地分配全省各县(市、区)补贴资金规模,避免全省各县(市、区)到省里争资金、跑额度。
【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
2014年,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强,农民购置先进农机装备的意愿强烈,补贴资金额度远远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农民购置需要,因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黑龙江省统一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并邀请人大、政协、纪检、财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农民代表现场监督,摇号过程由当地电视台进行现场录像。
【加强补贴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
2014年是全面实施“全价购机、先购后补、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的第一年,补贴操作方式和流程发生重大变革,黑龙江省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年初,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在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进行7次补贴政策宣讲和解读。各县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乡村公告、召开补贴会议、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在县域范围内对补贴政策进行公开宣传。
【规范补贴程序】
《黑龙江省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已于2014年4月16日印发各县(市、区),6月初黑龙江省的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补贴经销商名录陆续公示,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正式开通启用。2014年,已经使用国补资金4.84 亿元,补贴购置农机装备1.98万台(套),享受补贴农户1.9万户。
【完成农业机械化生产各项任务】
截至2014年11月7日,黑龙江省完成秋整地5 500千公顷,其中,深松整地2 708.6千公顷;机械化收获9 463.33千公顷,累计出动79 430台收获机。2014年春季全省共投入各类拖拉机102.4万台,投入农具109.1万台(套),完成春整地5 843.6千公顷;完成机播面积13 951.07千公顷,占计划的103.3%,其中玉米机械播种7 073.87千公顷,大豆机械播种2 615.27千公顷,水稻机械插秧3 777.67千公顷。
【及时开展农机检修工作】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重点抓冬夏两季农机检修工作,组织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深入到全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进行技术指导,督促机具检修,截至2014年8月底,全省各地应检修农机具全部检修完毕,累计检修各类农机具258万台(套),为全年农业生产赢取主动。
【分类指导农机作业】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为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印发了《2014年农机化春耕生产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机化秋收秋整地工作的通知》。针对旱田地块玉米秸秆较多的特点,指导各地处理秸秆,争取机车早进地作业。整地做到旋、耙、起垅、镇压连续作业。
【扎实推进深松作业补助工作】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首次应用全省各级农机管理指挥中心自动监测深松作业质量和进度,今秋农机指挥中心核定超深松作业面积227千公顷。为更好地发挥深松整地检测仪的远程精准统计作用,各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公开深松整地补助办法、标准、对象和补助条件,使农民充分了解补助政策等信息。同时,实行深松整地报告制。省农机部门与安装深松测试仪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随时保持沟通联系。各县(市、区)农机部门在深松整地期间,派出工作人员到作业现场进行指导,随时抽样检查并记录在案,并与监测系统对比作业统计结果,及时向农机合作社及作业机手反馈作业统计信息,纠正作业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避免下发深松整地补贴资金时出现矛盾。
【全力抓好农机装备产业建设】
2014年,黑龙江省农机部门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早谋划、早启动,积极组织推进,农机产业运行良好。截至10月底全省农机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亿元;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一是抓项目建设。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多次深入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大庆市、绥化市等项目建设所在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督促项目按计划早开工、早投产。新落地项目20个,开复工项目18个,开复工率达90%。二是抓园区建设。深入各农机产业园区,督促园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农机产业园区吸引力。2014年前三季度六个农机产业园区投入2.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政策落实。积极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等部门联系协调,2014年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三个重点项目落实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1 600万元。四是抓配套建设。通过召开“全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主机企业省内配套对接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推进黑龙江省农机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对接。会上签订包括约翰迪尔与凌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工装模具及零件开发等11个意向性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2亿元。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项目建设】
2014年,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工作重点,以现有农机合作社作为示范基地,进行适应各种不同农艺要求的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并与相关的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共落实克山、呼兰、兰西、泰来等10个试点。结合2014年农业特点,因地因时科学合理的提出机械化作业流程,积极探索机械收获后的秸秆处理方式,为解决黑龙江省秸秆就地焚烧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规范(试行)》的要求组织专家进行严格验收,玉米项目县获得优秀等级表彰。完成2015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和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三个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在建的水田和旱田项目,分别在饶河、五大连池、抚远、同江、庆安5个县(市)30个村建立26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共完成水稻机械插秧示范面积2 485.07公顷,水稻机械收获示范面积2 262.2公顷;在安达市、木兰县两个县建立6个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示范点,涉及示范户113户,全年完成示范1 640.13公顷。
【概况】
2014年,上海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围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总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狠抓关键环节突破,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积极推进全价购机政策实施】
一是上海市农机部门为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会同市财政修订出台新的购机补贴规范性文件,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并协调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解决贷款难题和利率的优惠,首次对粮食烘干设备实施敞开补贴,满足全市范围所有的申请需求,大力提升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二是指导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加快补贴资金结算进度,缓解农民资金压力,全市下达购机补贴资金1.7亿元,已执行补贴资金1.5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 2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8 500万元。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上海市分别新增36.75千瓦以上大中型拖拉机680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300台、高速插秧机177台、水稻穴播机127台、粮食烘干机144台(套)、蔬菜种植机械26台,新增保鲜冷藏库8万立方米;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稻机械种植实现重大突破】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杂交水稻稳步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重点推广商品化基质育秧和工厂化集中育秧,探索钵体移栽和旱育技术,机械插秧面积达到30.29千公顷;常规水稻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以松江区作为示范窗口,以点带面,9个区县和2个农场,全面开花,全市水稻机械化穴直播面积达到16.97千公顷,机械化种植率达48%。
【麦子机械化条播试点示范】
2014年,上海市开展麦子机械化条播试点示范,扩大适用机械选型范围,引进江苏云马等70多台麦子条播机。在多地举办多次麦子机条播现场演示会,建立72个示范点,播种面积达16.67千公顷。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14年,上海市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几年上海市及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途径和支持措施。市农机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修订出台全市秸秆禁烧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落实秸秆禁烧层级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奖惩,启用警用直升机参与巡查,增强执法的威慑力和提高秸秆禁烧监管效果;积极探索家具板材、秸秆烘干炉等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新途径,2014年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科技有新进展】
一是上海市农机部门围绕进一步提升水稻植保机械化水平,组织开展自走式水稻喷杆式植保机械的选型试验示范,针对郊区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气候类型、茬口、品种,引进丸山等多个品种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式植保机,建立8个试验点,试验面积达到373.33公顷次;二是组织开展水稻机械穴直播条件下的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试验示范,进一步摸清不同的粉碎还田方式、还田机械、土壤类型等全量还田对水稻机械穴直播的影响,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上海地区水稻生产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三是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认真总结近两年开展的蔬菜机械引进、消化、吸收的一系列成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帮助完善上海推进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的目标、途径和主要努力方向,多次举办以菜田深翻机械、起垄开沟机械、播种移栽机械、植保机械、肥水一体设备为主的大型的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示范,以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突破口,基本形成机械化耕整地、作畦、播种、收割等环节的鸡毛菜、米苋等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规程;引进、消化、吸收的蔬菜收割机实现下地收割。
【农机服务机制创新】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积极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针对蓬勃发展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探索机农一体、农机互助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理念,指导家庭农场间成员的角色定位、农机配置标准、费用结算等关键技术,上海市新建机农一体或农机互助合作的农机服务组织50多个,服务面积扩大到30%左右。
【推动标准化农机示范合作社建设】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推动标准化农机示范合作社建设,提高规范化经营水平,以合作社“台账管理”、农机“一用就管”为抓手,巩固提高农机管理水平。
【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规划布局,配置先进适用烘干装备,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38个,新增烘干能力2 500吨,基本满足家庭农场的生产需求。
【推进农机维修体系建设】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推进农机维修体系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通过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合作社支持项目,开展2家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试点,提升上海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水平。
【水稻收获机械化】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建设水稻生产不落地机械化配套工程,以烘干中心为圆心,加快推广带粮仓、自卸功能的大功率稻麦联合收割,配备农田专用挂车,提高水稻生产作业效率,优化全程机械化作业流程。
【家庭农场发展有保障】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联合中石化为家庭农场办理农机专用油卡,每年可帮助农机手节省费用600万元。
【深化农机教育培训,从优化业人员素质】
2014年,上海市农机部门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一是面向农业机械化教育,立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注重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机构及教学计划进一步规范,培训制度更加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开展各类农业机械化培训410余期,参加人员18 200人次。培训农机管理与执法人员1 200余人次,农机科技人员2 100余人次,农机服务人员14 900余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3 000余人次;二是注重基层农机队伍能力建设,举办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执法与监理人员、农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农机师资人员培训班等,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能力;三是围绕家庭农场发展,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培训,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与维修人员1 480余人,组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200余人,提高农机作业和维修技能。编印《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培训读本1 000余册。
【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农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上海市农机部门进一步规范农机试验鉴定行为,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组织对上海市农机试验鉴定站的鉴定能力认定,鉴定大纲的编制和发布,明确生产急需和新产品的推广鉴定条件,完成推广鉴定产品43项;指导农机鉴定站规范农机定型鉴定行为;二是加强补贴机具质量管理,指导区县农机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和岗位设置,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调查、质量督导工作,重点对全市50家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机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的跟踪调查;三是强化农机质量监督机制,以“3·15” 农民维权暨放心农机下乡活动为契机,印发宣传资料、组织维权咨询投诉活动,组织农机具质量检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
一是上海市农机部门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5个镇、9个合作社、12个村通过“平安农机”创建验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 615份,提高安全意识;二是强化牌证等源头管理,针对部分区县新购机农民上牌慢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机手和基层管理人员意见,优化流程,主动上门服务,农机上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稳定在99%以上;三是严把技术检验关,推行“谁检验,谁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针对部分农民怕麻烦,不愿意参加年检,采取主动上门告知、生产季节重点监督等措施,提高年检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共11 224台,实际检验率达到90%以上;四是广泛开展安全宣教,参加学习的农机手达到13 150多人次,宣传教育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五是强化安全生产督查,出动执法人员2 342人次,排除库房安全隐患73处,整治违法行为175起;六是加强联动协作,以12316为服务平台,联合保险、急救、农机快速维修,应急联动机制,多点举办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提高农机事故快速反应、规范处置、科学救援水平。2014年,上海市共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5起,受伤1人,连续两年无人员死亡,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可控状态。
【概况】
2014年,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坚持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首要任务,突出服务主体培育,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率先实现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农业机械化投入大幅增长】
201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投入超过15亿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超过15万台(套)。同时,省级财政大幅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业补助力度,省级财政投入将超过8亿元。在中央和省级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各地也结合实际,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超过3亿元,进一步激发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江苏省新增大中拖拉机2.47万台,其中55.125千瓦以上的占85%,保有量达到12万台,大中型拖拉机所配套的还田、施肥、播种、施药等配套农具保有量达到30.5万台(套),配套比1∶2.5。新增联合收割机1.47万台,保有量超过13万台;新增插秧机1.76万台,保有量达11万台以上,其中乘坐式2.5万台。新增各类设施农业机械近10万台(套),投入使用的新型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超过60万台(套)。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江苏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整体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耕种收植保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江苏省机插秧总面积达1 620千公顷,机插率达到75%。玉米机播、机收分别为223.33千公顷、204千公顷,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2%、75%,较2013年均提高7个百分点。秸秆机械化还田加速推进,全省夏秋稻麦秸秆还田面积超过2 333.33千公顷。
【农机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江苏省农机合作社快速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5 006个,比2013年增加438个,入社成员46万人,机具总数49.8万台(套)。农机合作社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分别占机械化作业面积的68%、63%以上。全省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教育培训、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装备手段明显改善,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
2014年,江苏省积极实施农机“361”人才计划,突出加强以基层农机管理、科技推广人员为主的农机管理、科技人才培训,以农机驾驶、维修、操作、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超过20万人。扎实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全省完成各类农机职业技能培训3.6万人次以上,鉴定合格3.3万人次,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江苏省实施中央、省级以上财政补贴资金超过15亿元。一是突出发展重点。各地围绕粮食生产、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工作重点,引导农民购买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2.47万台、联合收割机1.47万台、插秧机1.76万台、烘干机1 500台,确保补贴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二是完善补贴政策。按照简化程序、方便农民的要求,全省进一步完善“全价购机、县级结算、列入补贴品目机具实行敞开补贴”的操作办法,进一步优化购机补贴办理手续,减少农民往返奔波,降低小额补贴机具的核查比例,减轻基层核查工作的负担。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全省各级农机、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围绕“补贴产品推广目录制、补贴经销商生产企业自主选择制、管理过程监督制、受益对象公示制、实施成效考核制”为主要内容的操作程序,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按纪律行动,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阳光操作,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这项好政策发挥最大效应。
【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2014年,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继续将水稻机插秧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摆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大作业补助投入。在省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各市、县财政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插秧作业补助等综合补贴投入超过2亿元,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及机插秧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二是强化技术培训示范。各地按照要求,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宣传、早培训,为开展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工作奠定基础。2014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插秧技术培训超过2 000期,召开现场演示会近500场次,发放宣传培训材料100多万份,观摩培训达5万多人次。三是狠抓作业质量。各地积极探索“规模化育秧、商品化供秧”工作模式,加快基质、无纺布、硬盘、育秧流水线等装备的应用,提高育秧质量。为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作业质量,省局组织开展“水稻机插秧整体推进百日行动”和暗访检查,各地抓住机收、切碎(断)、匀抛、旋埋、机插(包括育秧)、灌水等关键技术环节,督促机手按照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开展作业,提高技术到位率。四是创新工作考核。在总结各地作业补助核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省级秸秆还田作业继续实行直补政策,并首次试行第三方核查机制,省级印发第三方核查工作指导意见,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第三方核查培训。同时,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制定并公布年度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第三方核查工作方案,组织签订第三方核查委托协议,确保作业补助政策监督落实到位。
【积极开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创建工作】
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对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论证,江苏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率先实现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省级30个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创建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特别是苏南各市县根据国家制定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高标准,严要求,抓发展,促提高,农业机械化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7月10日,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江阴市、武进区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确认江阴市和武进区已达到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标准,进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前三季度,江苏省开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监测,通过市县自评、省级审核的方法,完成全省及13个省辖市、76个县(市、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监测。各级农机部门对照农业部制定的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五项产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认真收集数据,科学汇总分析,加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全力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2014年,江苏省农机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体培育,加快服务载体建设,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合作社培育。进一步加大农机合作社基础建设投入,提高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2014年,省级机库和维修点建设项目资金分别达2 004万元、480万元,分别扶持169个合作社建设机库、48个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点。加强与民生银行合作,将“惠农贷”项目20个试点县(市、区)拓展到全省,帮助合作社缓解贷款难问题。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农机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江苏省财政安排2 000万元,安排项目42个,扶持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农机教育培训、农机推广能力建设和农机信息化建设。各级农机部门围绕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政策实施、信息宣传、技术培训、机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保障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三是深化人才培训。围绕农机“361”人才计划,大力加强农机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全省相继组织开展基层农机人员、市县农机局长、农机系统青年管理干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师资等系列培训,参训人员超过1 500人。扎实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大力实施农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狠抓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
2014年,江苏省农机系统贯彻《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各项农机安全监管责任和措施的落实,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一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强化常态监管的同时,全省农机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专项行动,为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营造良好氛围。在推进无挂车手扶拖拉机“三同时”备案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改进纯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管理的试行办法。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组织开展送检下乡活动,加快“平安农机通”和农机“双优”加油卡推广应用,推动公安农机信息互通与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开展免费监理等便民惠民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提高监理工作成效。三是进一步提高创建成效。调整合并“平安农机”创建内容和方法,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2014年,江苏省共上报道路外农机事故129起,死亡38人,死亡人数占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57.5%。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送农机下乡、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督导和质量调查工作、农机打假、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努力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概况】
2014年,浙江省贯彻《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为总方向,以“优结构、提能力、增活力”为主线,扎实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继续保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试点】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继续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试点。按照“扩大对象、调整范围、提高标准、简化程序”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导向、生态导向、绩效导向、公正导向和市场导向“五个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就近办理”办法,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由县农机部门或乡镇受理补贴申请,切实方便购机农户。
【落实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落实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深化阳光行动,强化绩效管理,优化为农服务,确保农机购置补贴、作业环节补贴等政策的有效落实。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实施购机补贴资金5.2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45亿元,省级资金0.32亿元,市(县)配套0.44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装备8.53万台(套),实施农机作业环节省级补贴资金2 676.87万元。
【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坚持走区域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子,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示范镇、示范园区建设。新建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县2个、示范镇12个、示范村(基地)88个,已形成17个省级以上示范县、123个示范镇和774个示范村(基地)的示范辐射面。以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载体,以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为推动力,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
【农业机械化生产更好发展】
2014年,浙江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突破200千公顷,达到200.67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6.67千公顷;新增粮食烘干机1 125台,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4万吨,全年机烘稻麦超过250万吨,机烘率达到40%;农用无人机起步发展,全省拥有量已达到18架。
【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先,继续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等新型主体,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建设区域性水稻育秧、粮食烘干等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性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4年新增农机合作社91个、育秧中心151个、烘干中心204个,总数分别达1 400个、1 115个和972个。
【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强化农业机械化生产组织调度和技术服务,引导有序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农业机械化生产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浙江省共发放跨区作业证3 500张,发布各类作业信息12.4万余条,组织1.35万人次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联合中石化浙江分公司推行农机作业用油“三优一免”(即优惠供应、优先加油、优质服务、免费办理)惠农便民服务措施,落实农机作业专项用油3.6万吨,进一步健全农机用油保障机制,强化机械化生产作业用油供应。
【编制农业机械化生产月历】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研究编制农业机械化生产月历。以机械化作业主要项目、生产组织和管理主要措施为内容,分省、市、县三级,组织编制农业机械化生产月历,为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要农时季节农机作业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深化“平安农机”建设】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推进“平安农机”示范社创建,切实强化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全年共新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24个、示范合作社70个,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8人。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坚持农田作业机械监管与上道路拖拉机监管并重,依托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紧盯春耕备耕、“双夏”等重点时节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重点对象,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外省籍拖拉机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继续深化农机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机生产作业安全。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开展执法检查10 521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87 214台(次),纠正违章行为26 924起;排查安全隐患12 257个,整改12 225个,整改率达99.7%。
【推进农机安全管理创新】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扎实推进农业机械报废补贴工作,及时淘汰老旧、安全性能差的农业机械。2014年,浙江省共落实财政补贴资金2 149万元,报废拖拉机7 688台、联合收割机308台。扎实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安全检验工作,临安、萧山、金华等地还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农机安全检测服务的新模式。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2014年,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浙江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态势。截至11月底,浙江省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278起,死亡99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42%和35.71%,未发生较大以上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15起,死亡9人,同比分别增加7起和1人。
【规范做好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工作】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制(修)订《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细则》《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省级鉴定能力认定办法》和《浙江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工作,严把农机产品质量关。2014年共完成30家企业75个产品的省级推广鉴定任务、2家企业4个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任务以及88项委托检验任务,并帮助57家企业230个农机产品到外省申请农机产品推广鉴定。
【扎实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工作】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以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和农业设施大棚为重点,采取实地查看、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农时开展农机产品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等调查。调查活动共收回插秧机用户有效调查问卷901份、烘干机调查问卷711份、设施大棚调查问卷348份。据调查,近年浙江省水稻插秧机质量总体较好,安全可靠性高,作业质量、适用性、方便性、可靠性、安全性、售后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94.0%、95.8%、94.5%、95.8%、100%和79.1%,加权综合满意度达到94.3%。
【建立健全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进一步明确农机质量工作职能机构,落实农机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农机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目前,浙江省已有58个市、县设立农机消费维权监督投诉分站,其余地区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并建立起一支150余人的农机质量监督员队伍。
【开展农机保险支持农业机械化工作】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探索开展农机保险工作。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及其所有人抗风险保障能力,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签订农机保险战略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推出农业机械及设施设备财产险、驾驶操作人员人身意外险及第三方责任险等险种,填补浙江省专业性农机保险的空白。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化农机保险知识宣传、引导产销企业推行“购机送保险”服务、设立保险代理点等综合措施,大力推进农机保险工作,逐步扩大农机保险覆盖面。2014年,浙江省已设立农机保险代理点49个,其中杭州、绍兴、舟山等市除个别县外基本实现全覆盖,已投保农机具1 528台,保额达3.42亿元。萧山、桐庐、义乌等地还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对农机保险进行补贴。
【深化信贷支持农业机械化工作】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继续落实与邮储银行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推行农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农业机械化力度,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解决融资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联合邮储银行、信用社、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落实农机信贷资金1.2亿元(其中邮储银行发放贷款1 668万元)。
【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健全并发挥农机农(牧)艺融合工作机制,联合省种植业局、省农技推广中心召开水稻机械化穴直播观摩会,印发《浙江省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制订《机插水稻盘式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和《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共同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大力推进农机农(牧)艺融合示范区(片区、点)建设,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各产业融合示范区(片区、点)305个,其中粮油产业163个、畜牧产业42个、茶叶产业24个、果蔬产业56个、其他产业20个。
【筹备建立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会】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致力于搭建农机产学研用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有效平台,由省农机鉴定推广总站、省农业工程学会、省农机学会、省农机工业行业协会、省农机研究院和《现代农机》杂志等6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会,并于2014年9月30日经省民政厅批复准予成立。
【组织编制农机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
2014年,浙江省农机部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根据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实际需求,按照填补空白、拓展功能(提升性能)两个层次,组织编制《浙江省农业机械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的农机产品研发方向。
【概况】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农机装备进一步优化】
2014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6 365万千瓦,同比增长3.6%。大功率、复式作业机械增长加快,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9.9万台、15.9万台、2.3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0.6%、9.6%和11.9%。
【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4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以上,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发展,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7%以上,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38.1%,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
【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发展】
2014年,安徽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2 810家,增加442家。2014年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可达500亿元,同比增长8.7%。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截至2014年10月底,安徽省共发生农机事故70起,死亡3人,伤18人,直接经济损失153.5万元,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组织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制定生产方案和应急预案,主动做好信息发布、机手培训、机具维修、后勤保障、应急调度等各项服务,开展跨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指导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三夏”期间,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13.5万台,机收小麦2 756.67千公顷,机收率98.4%。“三秋”期间,狠抓机械化跨区耕整地、跨区机播玉米、水稻跨区机收。全年机收水稻2 143.33千公顷,机收率94.5%;机收玉米770千公顷,机收率67%;机播小麦2 535.33千公顷,机播率89.7%;开展深松整地作业面积221.33千公顷。
【创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全面推行“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操作模式,加强政策宣传,推进信息公开,实行“一站式”服务,严格监督检查,强化绩效管理。全省实施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3.3亿元,共补贴机具14.2万台,受益农户10.2万户,拉动农民投入29.7亿元。补贴资金实施进度、结算进度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加快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共报废老旧农机1 045台,补贴资金674万元。
【着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会,省委书记张宝顺到现场指导并发表讲话,副省长梁卫国出席会议并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工作中,以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为抓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主攻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机收等关键环节。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发布8大类18项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开展水稻机械化生产万千百示范工程,以消除空白村为目标,实施整建制推进。全省建立水稻机插秧示范点821个,新建水稻育秧工厂180家(总数763家),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856.67千公顷,机械化种植水平38.1%。机收油菜150千公顷,机收率29.3%。
【组织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
2014年,安徽省实行最严格的秸秆禁烧措施。为配合秸秆禁烧,制定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工作方案和技术路线、作业标准,印发《关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通知》,测算秸秆还田作业成本,进行各种还田方式比较分析,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2014年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突破2 666.67千公顷。
【加快发展山区机械化】
2014年,安徽省启动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选择10个山区县实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和优势特色农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开展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研,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举办山区机械化发展大家谈征文活动,理清思路,凝聚共识。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着力加快农机大户、合作社发展,举办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培训班,培训200余人。与省财政厅合作,奖励2013年度10个农机大户标兵每户1台大型拖拉机。继续开展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新创建省级示范社101个,总数达292个。推进信息化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搭建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指挥调度平台。将农机合作社纳入“农机通”信息服务系统,用户达6万多人。开展农业部大田农业物联网项目“农业机械化生产指挥调度与作业质量监控系统”试点,在亳州、宿州两市率先建成农业机械化生产指挥调度网络,实现市、县两级互联互通。
【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整合培训资源,成立“农业机械化发展讲师团”,巡回开展培训活动74次。依托省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和安徽农业大学,举办农机校教师和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秋季农业机械化生产培训班。组织广大农机技术人员,开展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操作、机具维修等技能。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省局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班。编印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警示教育手册,组织农机鉴定人员业务轮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
2014年,安徽省农机部门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已创建示范县31个,其中国家级19个(2014年申报国家级5个)。加强牌证管理,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三率”水平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事故应急处置,首次举办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认真落实农机试验鉴定和推广目录管理各项规定,推进农机试验鉴定规范化建设,印发省级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发布省级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及大米色选机等9项省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因素】
2014年,安徽省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地位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核心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工商业资本加入,农机投入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劳动力转移,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性增加,发展的市场需求增大;机插秧及玉米油菜机收获等薄弱环节的突破,发展的起点提高;农机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特别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19号)的颁布实施,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加速,必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
2014年,安徽省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的步子慢、任务仍然艰巨,大功率、复式作业机具仍相对紧缺;区域不平衡,即南北不同步,领域不平衡,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巨大差距;农机运用条件较差,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落后;农机金融信贷、政策保险等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农机融资困难;基层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机构体系不健全,质量检测、安全检验、机具维修等缺乏投入,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概况】
2014年,福建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精神,按照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议的部署要求,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4年,福建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 370万千瓦,同比增长1.48%;大中型拖拉机3 420台,同比增长11.4%;联合收割机8 010台,同比增长11.2%;机动插秧机6 714台,烘干机815台。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配套化趋势明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提速。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
2014年,福建省机耕、机插、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 040 千公顷、136.67千公顷和363.33千公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2014年,福建省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03家,其中,16家列入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7家列入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4家列入福建省首批农民合作社规范社名录。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从数量上的增长向规范化发展提升。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14年,福建省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2 141家,覆盖率达100%;排查一般事故隐患3 363起,整改率99.61%,全省上道路拖拉机上牌率95.33%,持证率91.38%,检验率65.37%。
【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
2014年,福建省作为全国唯一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省,经充分调研、讨论和征求意见,目前已形成改革实施方案初稿,改革主要内容为:取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推广鉴定、进入支持推广目录等两项前置审批环节,放宽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农机产品市场准入条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登记制度。
【废止《福建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和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促进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有关精神,经研究废止《福建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并从2015年起不再编制福建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推动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2014年,福建省各地落实2013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意见》精神,与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协商,漳州、泉州、宁德、永春、安溪、沙县、永安等地分别出台实施细则。2014年进一步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三农金融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的通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购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购机补贴额内给予贷款支持,享受邮储银行正常贷款执行利率优惠10~30个百分点的政策。
【下放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核发行政审批事项】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将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核发行政审批事项完全下放到区市农机管理部门。为确保下放事项衔接落实到位和行政审批的规范高效运作,组织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行政审批事项业务培训班。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好】
2014年,中央安排福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43亿元,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2大类32个小类64个品目。截至12月2日,福建省已申请中央补贴资金1.07亿元、省级补贴资金0.26亿元,补贴机具5.42万台(套),受益农户3.8万户。
【薄弱环节机具累加补贴】
2014年,福建省为提升全省粮食生产薄弱环节耕种收综合水平,对薄弱环节机具及水稻、马铃薯、花生、油菜等粮油作物耕种收环节机具给予省级累加补贴。为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对符合条件农机合作社购买部分重点推广机具时可享受省级二次累加补贴。为加强对二次累加补贴监管,要求在购买二次累加补贴机具时,要与县级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补贴机具购置使用承诺书,每年年底要向当地农机管理部门提供补贴机具在用情况表。
【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与驻厅监察室、厅政法处联合深入基层,围绕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调研。与财政厅农业处联合赴2个区市、4个县(市)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召开2次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研讨暨警示座谈会,开展警示教育,交流廉政风险防控的做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也先后组织召开廉政风险警示教育会。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开展廉洁农机建设,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廉洁农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列入党组织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重要内容。与驻厅监察室联合深入基层,围绕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调研。8月,莆田市农机具补贴廉政风险网上公开平台暨莆田市购机补贴监控平台投入试运行,通过平台把购机补贴工作流程和进度在网上公开,设置机具核实、结算拨付两个电子监察节点,用科技手段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强化农机购置补贴督导检查】
2014年,福建省分4个组赴8个区市、16个县(区)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督导,重点围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农机市场监管】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加大对涉嫌违法违规企业、合作社的查处力度,取消2家企业所有产品在福建省农机购置补贴资格,暂停24家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补贴产品的经销和补贴资格,暂停5家专业合作社补贴产品补贴资格。针对补贴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7月取消油菜籽收获机省级补贴,8月暂停部分山地田园作业(管理)机违规企业补贴资格,并调整相应分档设置。为规范企业行为,印发《关于规范农机产销企业系统操作和经营行为的通知》,对企业在系统中资料的完整性、上传的相片、产品名牌、企业的市场责任等进一步提出要求。
【引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出台《福建省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指南》,促进和引导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规范社。
【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棚】
2014年,福建省级财政安排2 06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对全省94家农机合作社建设的三类机库分别给予25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补助,目前各项目点正按照项目建设内容认真实施。
【重点推广机具给予累加补贴】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对农机合作社购置部分重点推广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械等薄弱环节机具时,在享受中央补贴的基础上,给予不超过10%的省级累加补贴,对部、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列入省农业厅规范社名录的合作社给予不超过20%的累加补贴。目前全省已有24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累加补贴农机具1 779台(套),享受累加补贴资金0.18亿元。
【组织重点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福建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从政策扶持、机具检修、物资准备、机手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齐抓共促,全省检修农机具10.59万台(套),投入农机具11.87万台,组织321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外出跨区作业,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加强领导,落实生产任务】
2014年初,福建省将农机总动力、机耕面积、机插面积、机收面积等全年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下达,各地结合实际,抓住关键农时,突出重点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方案,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在农忙期间,各地及时上报农机务农进度,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反映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进度,为指导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加强引导,做好跨区作业】
2014年,福建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机耕、机插等作业,做好协调服务,引导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合同,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强信息引导,通过“福建农业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发布机具供需、作业进度等市场信息,引导机具有序流动。
【做好保障,服务农机手】
2014年,福建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了解农机务农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做好各类农机具、零配件和油料的储备与供应,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农机市场,维护机手的合法权益,确保机具保质保量按时投入到农业机械化生产。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全省220多人参加莆田市荔城区农机总站和吉峰农机公司联合举办的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班。
【开展旱地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工作】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开展旱地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调研。为选择引进旱地粮油作物的种植、收获机械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改进,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相关技术与装备的集成配套,福建省组织有关专家及种植大户前往广东化州、长乐、漳浦、南安、惠安、龙海、平潭等地开展旱地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调研。
【开展旱地作物机械化示范点建设】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组织开展旱地作物机械化示范点建设。为了解决胡萝卜、马铃薯及花生等旱地作物种植需要大量人工成本以及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及农机与农艺配合的难题,泉州市建立了胡萝卜、马铃薯、花生3个品种4个旱地作物机械化示范点,经过建设,示范点基本实现了主要旱地作物的作业机械化,解决制约当地特色旱地作物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和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问题。
【组织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推荐工作】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2015—2017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指南》要求,经企业申报、材料审查、会议研究和公示等环节,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推荐福建省26家企业的125款产品。
【扎实做好农机安全生产月工作】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开展送农机安全知识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及农机手进行安全专题宣讲。开展全省统一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定制农机安全操作挂图9 000册与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画册发放给农机手。组织开展农机事故模拟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农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加大培训,健全省、市、县、乡镇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对申请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资格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175人考试合格,加强农机检验员、考试员资格管理,187人通过农机检验员审验、121人通过农机考试员审验。
【推动支持政策落实】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深入基层开展便民活动,大力推行拖拉机年检下乡设点,全省38个县(市、区)在拖拉机集中乡镇(区域)设点开展拖拉机年检工作。推行拖拉机免费检验和拖拉机报废补贴政策,全省34个县(市、区)实行拖拉机免费检验,16个县(市、区)实行报废补贴。
【加大农机安全综合整治力度】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省共组织执法检查组647个,开展安全检查824次,纠正违章1 266起,排查隐患1 465起,整改率达99.39%。开展农机“三年行动”,与安全生产监督、公安交警、乡(镇)政府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截至10月,福建省上道路拖拉机上牌率95.33%,持证率91.38%,检验率65.37%。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对农机安全薄弱环节加强监控,查隐患、查漏洞、查死角、查整改,截至11月,福建省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2 141 家,覆盖率达100%,排查一般事故隐患3 363起,整改率99.61%。
【推进农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4年,福建省农机部门制定《福建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修改拖拉机驾校安全标准化考评指标,推进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存在问题】
2014年,福建省农机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进度缓慢。近年来,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顶层设计存在缺陷,部分农机干部落实政策不够规范,造成部分农机干部因涉嫌失职渎职违法案件被查处,导致目前农机部门人手紧张且普遍存在不作为、不想为、不敢为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正常开展,2014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进度处于全国倒数位置。二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不力,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未能实现跨越式增长。近年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薄弱,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现实困难,导致水稻机插秧、旱地作物机械化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不力,使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未能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
【概况】
2014年,江西省农机系统围绕“改革创新服务”的主题,全省农业机械化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双提升。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际使用额创新高】
2014年,江西省进一步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改革,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切实发挥市场作用,推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补贴入卡”模式,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反映良好,没有接到一起对农机系统干部的投诉。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省已使用补贴资金7.75亿元,超历史最高年。全年将突破8亿元,达到8.2亿元。全省补贴大中型拖拉机5 389台、插秧机2 703台、烘干机724台,分别比2013年增长96.9%、214.6%、265.6%。
【农机购置补贴方式改革】
一是自主购机,取消申请。将“全价购机”改为“自主购机”,实行“先购机后补贴,先到先补、补完为止”的办法,购机不需审批,由购机者自主决定,允许带机申请补贴。二是不设门槛,取消备案。按照“谁确定、谁负责”的原则,省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商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确定,并取消到农机部门备案,改由企业自主在网上备案。三是合并验机、简化手续。将牌证办理和补贴办理中的验机合并,一次性验机,使农民申请补贴更便捷。四是稳定政策、全年补贴。在全国率先将一年一度的购机补贴实施方案相对稳定下来,成为常态化、长效性政策,在国家政策无重大改变情况下,一直有效。农民不再因方案没下来,而影响春耕备耕。五是逐级监督、交叉检查。结合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考核,对各地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上、下半年进行二次专项检查,并组织11个设区市检查组交叉检查。六是公开信息、有案必查。江西省省级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补贴信息专栏建设经费,支持各地建立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同时,对举报投诉的问题和线索,坚持凡报必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共对5家企业产品价格虚高的问题进行查处,暂停相关企业补贴资格,调低补贴定额。
【农机作业达到新水平】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坚持一手抓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一手抓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全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江西省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2%、13%、88%。其中机插水平比2013年提高3.5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1%,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
【抓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
2014年,江西省建立39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面积73.33千公顷,取得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其中,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科学院等在鄱阳县开展的百亩连片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晚稻平均产量达10 122千克/公顷,早稻平均产量达9 339千克/公顷,双季稻产量达19 461千克/公顷,创造我国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新纪录。
【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到突破】
2014年,江西省加大对机插育秧的补助力度,提升机插水平。江西省集中育秧补助政策对机插秧育秧“降低起点、提高标准”,补助起点低,补助标准是常规育秧的5倍,达到37 500元/公顷。全省机插新建育秧大棚近10万平方米,全年共完成机插433.93千公顷。强力突破油菜生产机械化。建立9个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面积9千公顷,在示范区重点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机开沟、机植保和机械收获技术。全省油菜机收水平达28%,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油菜免耕直播机开沟120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30千公顷。
【组织好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抓早动快,提前谋划,掀起“百万农机闹春耕”“农机双抢大会战”和“农机助力秋收冬种”的热潮。江西省共组织152.1万台(套)拖拉机、耕整机、1.4万台插秧机、7.3万台联合收割机(引机入赣近2万台)投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机耕3 191.13千公顷、机收3 052.4千公顷,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主力军作用。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75万台(套)农机具进行检修保养;举办1 500余期培训班,培训农机手9.5万人次;发送作业信息近20万条。
【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在全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财政补助试点项目,引导农机跨区作业,带动其他农机服务组织发展。2014年新增农机合作社120个,全省农机合作社突破700个,达到707个。
【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
2014年,江西省在10个粮食主产县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每个县投入500万元,对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机耕、机插、机收、机植保、机烘干作业给予补助。项目的实施创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项目实施区内,机耕、机插、机收分别比非项目区高2个、6个、3个百分点;特别是水稻烘干率达到15%,比全省烘干率高近7个百分点;减少使用化学农药1~2次,减少用量35%,水稻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5%以下。
【积极引导机手开展跨区作业】
2014年,江西省开辟农机跨区作业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绿色通道”,全省跨区作业的机具突破1万台,其中联合收割机突破3 000台;作业领域以过去的赣机北上扩大到赣机西征和赣机南下;跨区作业种类以小麦和水稻机收为主到现在涵盖小麦机收、水稻机耕、机插以及机收;跨区作业面积达到257.27千公顷,作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其中,跨区机收作业面积232.33千公顷,作业纯收入8 400万元,台均纯收入2.8万元。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取得新跨越】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继续利用省财政安排的2 000万元,以“以奖代补”形式,新扶持143个农机维修网点,其中建设一级点6个、二级点102个、三级点35个。全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已经织出“粗线条”,农机维修服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改变以往农机维修“一片黑、一滩油”的形象,农机维修应急响应和经营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初步缓解农机“看病难”的问题。
【强化项目管理,促进规范化建设】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制定《江西省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项目只对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农机维修等级标准的维修网点进行补助。“以奖代补”的农机维修网点健全内部档案管理,强化门店形象和基础设施建设,广告牌、服务车上统一喷绘“江西农机维修”图标,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统一着装,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农机维修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对2013年实施项目的138个农机维修点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再次培训,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对2014年实施项目的农机维修点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结合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高、中、初级举办三期修理工培训,共培训农机修理工509人,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机维修技术水平。
【探索“企社共建”,延伸售后服务链】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邀请国内6家农机企业现场开展“企社共建”对接服务活动,为农机生产企业与全省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合作服务共建模式。其中,永修县梅棠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通过规范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在做好农机维修业务的同时,还受企业委托负责附近乡镇机具的维修保养任务和部分品牌机具及零部件的代销,大大方便农机手;2014年春耕,黎川县金华农机维修中心累计为农户维修各类机械468台(套),并成功与黎川县新庄烤烟专业合作社签订“社点共建”维修服务协议,为烤烟合作社610台农机具提供维修保养服务。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取得新进步】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全面落实农机生产安全责任制,加大“平安农机”创建力度,集中开展“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有力地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全省共核发农机牌证66 480副,核换发驾驶证47 808本,检验拖拉机246 018台。
【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农机“三率”】
2014年,江西省拖拉机挂牌率为87.7%,检验率为77.8%,持证率为57.6%。创新方式,抓好年检。把年检审工作现场搬到村镇,现场检测,当场发证。强化源头监管,抓好注册登记。凡享受购机补贴的,应依法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凭农机监理机构核发的行驶证才给予办理补贴,做到一台不落、一人不漏。同时,在南昌市开展农机免费监理试点,减免农民牌证费、检验费等共计130余万元。新机注册率达到100%。严格考试,抓好驾驶证核发。开展送考下乡试点活动,推进考试与培训相结合,提高持证率。
【服务前移,着力规范业务管理】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行政审批权下放。从2014年开始,陆续将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牌证办理由过去设区市审批下放给各县(市、区)审批,方便群众办理牌证。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对农机注册登记实行目录管理,建立《江西省农业机械登记品牌型号库》;全面清理历年机车档案和驾驶人档案,对已达报废年限、多年未检、多年未审、多年未管的机车及驾驶人档案依法依规注销。规范办证流程。按“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关、检验关。
【专项治理,着力提高安全水平】
2014年,江西省农机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省、市、县与机手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主体职责和目标。江西省共与农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5万余份。全面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共举办培训班117期,培训2万余人次,印发农机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宣传手册5万份,送农机安全文化下乡78场次,发送农机安全知识短信近10万条。强力推进农机牌证专项治理。年初下发《关于集中开展农机牌证专项治理的通知》,坚决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脱检脱审以及使用伪造、变造牌证的违法行为。2014年,江西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 814人次,检查机车18 972台,补发牌证3 412副。
【农机科学发展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好】
2014年,江西省农业机械化宣传工作围绕农业机械化工作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把握宣传重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中央电视台发稿2条;在省电台发稿10条;在省电视台发稿12条;在江西日报发稿12篇、农民日报6篇、中国农机化导报13篇;新华网、人民网、大江网等发稿33条;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发稿1 009条。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年分别以“粮食烘干之惑”和“农机‘看病难’”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级别最高的,为推动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农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4年,江西省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市、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真抓实干,促进基层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服务意识和廉洁从政水平不断提升。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22号),进一步坚定农机干部队伍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信心。结合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举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安全监理2期(每期5天)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专题业务培训班,共培训农机购置补贴、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业务骨干200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开设“流动教室”,设立“流动检修”点,主动入村入户,上门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全省农机系统以反思农机购置补贴腐败案件为切入点,开展“学雷锋、转作风、促服务”为主题的作风整顿活动和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让每个人明白底线在哪儿,越过底线,后果又是什么,引导大家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
【存在问题】
2014年,江西省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大进步,全省农机系统进一步树立心系农民、服务农民、造福农民的新形象。但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少数县(市)对经销商和市场的管理措施不力,影响补贴效果;有些地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农业机械化切入不够、抓得不紧,致使农机部门职能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农机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机快速发展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与其他省比差距明显,影响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信息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有些统计数据和汇报材料不能按时快速上报,影响到上下信息畅通和工作高效运转。
【概况】
2014年,山东省围绕“强装备、提水平、增效益、保安全、促增收”的主线,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农机装备水平提升,装备结构优化】
2014年,山东省农机总动力将达1.31亿千瓦,增长3.15%;拖拉机255.9万台,增长2.4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1.9万台,增长3.8%,新增的大中型拖拉机中,73.5千瓦以上的7 126台,占11.5%;联合收获机25.5万台,增长8.97%,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5.93万台,增长5.22%,新增小麦联合收割机中,喂入量在5千克以上的高效自走式机械占90%;玉米联合收获机9.54万台,增长15.5%,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中,具有剥皮功能的占95%。粮食干燥机械成为发展新亮点,全年新增粮食烘干机445台(套),增长率高达61%,农机装备大型化、高新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农机作业水平提升,经济作物机械化加速】
2014年,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比2013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适宜机收率达83%,提高了1个百分点。大宗优势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整体机械化水平均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按机采棉模式种植的棉花面积、马铃薯机播率和大蒜机收率都比2013年翻了一番;棉花机采面积1.12千公顷,比2013年增长97.6%;花生机收面积500千公顷,比2013年增长3.8%,其中,联合收获面积19.33千公顷,比2013年增长41.9%。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规模效益增强】
2014年,山东省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注重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山东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2.3万个,维修网点1.15万个,实现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490亿元。其中,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5 480家,比2013年增加609家,合作社社员11.7万户,拥有农机具41.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万台、联合收获机6.5万台,分别占全省保有量的六分之一、四分之一。服务农户500万户,作业面积5 632千公顷,作业量占到全省总量的40%,在“谁来种田”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全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农机合作社服务实现收入58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53亿元,维修服务收入3.5亿元,机手通过合作社联合作业比单机分散作业纯收入增加30%以上,规模经营效益进一步显现。
【农机安全水平提升,监管装备改善】
截至2014年9月,山东省共颁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7.28万副,拖拉机驾驶员证3.75万个,农机挂牌率、持证率、检验率分别达到54.1%、45.6%、35.9%,均比2013年同期有所提高。全年新颁发驾驶培训许可证4个,换发教师资格证760个,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1 300个,录入新版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点达5 449个。截至11月底,山东省发生农机事故131起,死亡16人,伤86人,直接经济损失32.37万元,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责任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按照农机监理总站行业标识标准要求,全省统一农机监理执法车辆标识,实施农机事故勘察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投入1 500多万元配备农机事故勘察设备,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
2014年,山东省把粮食生产机械化提质升级作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年初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就下发通知安排部署,从3月7日至5月20日每周调度春季农机作业进展情况,全省春季共完成机耕1 714.67千公顷、机播1 291.33千公顷,机械浇灌3 006.67千公顷、施肥1 534千公顷、植保1 980千公顷,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2014年“三夏”期间,及早准备,科学调度,配套服务,山东省15天时间就基本完成抢收抢种任务,比2013年快5天,是历年来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速度最快、收播同步结合最好的一年。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分别达到98%、95%以上。“三秋”期间,全省共上阵各类农业机械200多万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9.5万台、小麦播种机33万台,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和玉米适期晚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深耕深松、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全省共机播小麦3 630千公顷,机播率达99.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2 656千公顷,还田率86%,机播和秸秆还田质量均好于往年。
【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
2014年,山东省根据全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和机械化技术特点,研究提出种收结合、从种入手、以种促收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思路,联合省农业厅、供销社、农业科学院、农机院等单位,成立机采棉联合推进办公室,定期研究分析棉花机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春秋关键农时,对棉花、花生等作物机械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督导。在不断巩固提升棉花、花生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把露天蔬菜、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纳入工作范畴。利用省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和农业部示范项目,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46处,依托创新示范基地,组织召开全省棉花、花生、大蒜、中药材机收等观摩会、现场会,收到较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强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
2014年,山东省农机部门把农机合作社作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重要主体和发展方向,与省财政厅联合实施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投入资金700万元,对全省63个农机合作社进行奖励扶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重点投向农机合作社。召开全省农机合作社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合作社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社优势,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省农机合作社流转托管土地486.67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53.33千公顷。同时,通过专家授课、典型交流、参观展会、观摩学习等方式,对全省300多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专题培训,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运转更加规范,在省农业厅等11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比活动中,有34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另有11家农机合作社被推荐为国家级示范社。
【大力提升依法管机水平】
2014年,山东省农机部门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资质检查专项行动以及农机“三率”整治、“打非治违”“平安行·你我他”等安全整治和示范创建、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执法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全年共排查各类农机安全隐患1.8万起,查处各类农机违法行为1.7万起,取缔各类违规维修网点360个,受理处理农机投诉案件4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万元。对82名新任农机驾校教学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对11家企业22种产品的部级鉴定和74家企业884种产品的省级鉴定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发布《山东省2014年度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修订鉴定工作规范,全年共发布鉴定公告3批次,发放推广鉴定证书133个。调整发布2014年度省级推广目录,推荐上报部级推广目录,并对新一轮省级推广目录进行受理审核,全省将有2 500个产品分别进入部省级目录,数量之多创历年之最。
【全力开展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
2014年,山东省农机部门加大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力度,实施范围由2013年的13个市20个县扩大到16个市40个县。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全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60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万多人次。组织实施31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共推广新机具1万台(套),新技术应用面积稳定增加,其中,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及缓控释肥面积超过1 333.33千公顷。完成“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播种收获农艺技术与作业模式研究”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课题并通过验收,组织实施“山东省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国家行业科技课题和“4YZP—3/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技术成果转化”省科技转化项目。认真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试点工作,4个试点县共录入、维护基本信息6 000多条,发布各类信息400多条。
【倾力确保强机惠农政策落实廉洁高效】
2014年,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把落实好强机惠农政策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结合系统内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到省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参观廉政展览、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专门制定《山东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督导检查,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查访、案件核查、专项整治等多种方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规取消违规企业补贴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补贴政策实施更加规范高效,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山东省17.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玉米联合收获机、拖拉机以及经济作物和烘干机械占用80%以上,补贴的21.1万台各类机械中,玉米收获机械1.56万台、大型采棉机5台、花生联合机械968台、粮食干燥机械445台,受益农户达16.2万户。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30个试点县共完成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55亿元,报废拖拉机12 317台、联合收割机1 108台;更新拖拉机10 367台、联合收割机2 355台、微耕机等其他动力机械597台,受益农户13 227户。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431.33千公顷,其中春夏季深松作业96.67千公顷、秋季深松作业334.67千公顷。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014年,山东省农机部门重点开展粮食晾晒与储存问题专题调研。先后走访7个省直部门、3个科研单位,10个粮食主产市县,对解决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进行详细了解和深入调研,研究提出《关于我省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对策建议》,为省委、省人民政府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省人民政府专门召开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研发推广工作会议,对加快粮食干燥机械研发推广工作作出部署。同时,围绕丘陵山区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和农机补贴政策、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牌证管理、农机培训、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厚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全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全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概况】
2014年,河南省农机部门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主攻秋粮生产机械化,强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机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
2014年,河南省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10亿元,较2013年增加3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16亿千瓦,增加4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37.5万台,增加1.8万台;收获机械达到22.1万台,增加2.1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5.6万台,增长24%。大中型农业机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农机作业水平稳固提高】
2014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3%,比2013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耕整地做到应耕尽耕,机耕面积达到5 333.33千公顷,其中深耕3 038千公顷,深松整地511.33千公顷。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5%以上;玉米机播水平达89%,机收水平达69%,提高4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率达26%,提高4个百分点,机收率达85.7%。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重点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2014年,河南省在提升玉米机收水平方面,成效突出。河南省新增玉米收获机10 452台,保有量达到5.6万台,机收能力显著增强;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达到2 264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174千公顷,超额完成2 200千公顷计划机收任务。在推动关键、薄弱环节机具发展方面,效果明显。全省共发展66.15千瓦以上大功率拖拉机7 432台,为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奠定基础。首次启动推广农用航空器,年新增143架。加大粮食烘干机推广力度,新增粮食烘干机422台。高效农业植保和粮食干燥机械化起步发展。
【农机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4年,河南省农机管理、农机培训、农机产品质量鉴定、安全监理、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组织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积极组织实施农机教育培训活动,全省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5.4万人次。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全省共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28个、省级示范县33个、示范乡镇641个、示范村4 268个、示范户6万多户、示范农机合作社630个。万台拖拉机死亡率控制在0.175以内。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和河南省财政共安排河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7.2亿元。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河南省开展农民“全价购机、直补到卡(折)”的资金结算方式,进一步方便农民购机。从整体实施情况来看,启动早、进展快、效果好。截至11月12日,全省共补贴农机具106 99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 912台,手扶拖拉机3 956台,小麦收割机10 629台,玉米收获机10 452台,其他农机具64 046台(套),受益农户82 241户。特别是省级财政安排1.1亿元对特定农业机械购置实行奖补政策,发挥对新机具快速推广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高效植保机械、粮食干燥机械、打捆机械、66.15千瓦以上拖拉机等特定农业机械的发展,有力推进关键、薄弱环节机械的突破。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
2014年,河南省农机部门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一是认真组织春耕生产。冬春季节,共组织检修各类机械130万多台,完成春季耕整面积613.33千公顷,春播面积340千公顷,机械化植保3 333.33千公顷次,组织机械90万台投入抗旱,完成抗旱面积2 066.67千公顷。二是扎实组织“三夏”机收会战。全省共组织各种农业机械420多万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超过17万台,玉米播种机械60多万台,拖拉机280万台,秸秆还田机9.8万台。全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5 292.67千公顷,机收率达到98%。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打捆收集、玉米铁茬灭茬播种等综合机械化技术大面积应用,为小麦颗粒归仓和秋作物及时播种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主攻秋粮生产机械化。“三秋”期间,共组织500多万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完成5 333.33千公顷的机耕任务,小麦机播率达98%。全省玉米机收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机收水稻507.33千公顷,机收率达到85.7%。机收花生306千公顷,花生机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4年,针对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实际,河南省农机部门继续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按照在扶持发展中促管理规范,在规范引导中谋良性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建设上档升级,实现由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一是加大服务组织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争取和扩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落实税费减免、信贷支持、机库棚建设用地等扶持政策。二是加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重点围绕1 030个全国示范社创建活动,带动全省“五有”农机合作社建设,对50个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三是积极引导农业、畜牧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机合作社,发挥融资、管理、市场、利益联接等优势,推动农机合作社上规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推动农机合作社与“工商资本下乡”对接,与其他实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合作社联社,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五是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接,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焦作市现有农机合作社均承担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2014年,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 568家,比2013年增加206家。全省农机合作社社员达到11.46万户,资产总额突破122亿元,社均近220万余元。拥有农机具34.89万多台(套),社均62台(套)。经营土地面积960千公顷,年作业面积达到4 933.33千公顷以上。在小麦机收、玉米机收、水稻机收、深松整地等重点作业环节,农机合作社承担和组织开展的跨区作业量均在80%左右。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土地流转的新主力、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新载体、现代农业经营的新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基地。
【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一是河南省农机部门认真做好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工作,确保“胡萝卜收获技术、装备提升与试验示范”“胡萝卜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研究”和“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等项目顺利通过课题验收。二是分别在长垣县和宁陵县建立两个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花生联合收获技术装备优化提升与试验示范。三是在黄泛区农场建立6.67公顷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试验基地,继续开展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四是继续开展沿黄稻区小麦、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初步形成适宜农艺要求的小麦、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五是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河南省共有8个县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13千公顷。30个县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63.33千公顷,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59.33千公顷。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切实抓好农机信息化建设。跨区作业调度智能平台建设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督查的建设项目。2014年,河南省农机部门重点对18个省辖市分中心、147个县级调度室进行建设,并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功能。二是继续抓好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提升农机检测鉴定能力。三是重点抓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在总结2013年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014年105个县的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四是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净化农机市场。同时各地设立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及时接受农民投诉,帮助农民协调解决农机质量纠纷。五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农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农机突击暗访抽查等系列活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一是坚持党要管党原则,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党委管党风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纠风工作原则和“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工作要求,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强化服务,着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2014年河南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取得较好成效。二是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重点抓制度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研究措施,推进工作开展。如重点围绕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农艺融合、构建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工作开展。
【概况】
2014年,湖北省农机部门贯彻党和国家以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
【农机装备总量稳定增长】
截至2014年11月底,湖北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实施8.9亿元,拉动农民投资31.7亿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41.7万台,受益农户达13万户。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 280.01万千瓦,比2013年底增加198.97万千瓦。拖拉机达到131.08万台,比2013年底新增2万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6万多台,小型拖拉机达到114万多台。联合收割机达到82 216台,插秧机达到53 867台,分别比2013年底新增8 408台和8 778台。农机装备覆盖农、林、牧、渔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湖北省完成机耕面积5 533.33千公顷,机械栽插水稻872.67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65.33千公顷,机械栽插水平达40.5%,比2013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机插水稻806千公顷(早稻122千公顷、中稻626.67千公顷、晚稻57.3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87.33千公顷,机插水平达37.4%;机播油菜408千公顷,机播水平达33.3%;机播小麦498.67千公顷,机播水平达45.6%;机收水稻1 973.33千公顷,机收水平达93.9%;机收小麦1 026.67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25.33千公顷,机收水平达91.5%;机收油菜524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14千公顷,机收水平达到42.7%,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棉花等5种作物关键环节机械作业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力度。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和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
【农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14年,湖北省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等服务组织,通过开展机械作业服务、维修服务、流转土地等社会化服务,显著提升湖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2014年,湖北省农机局安排4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建设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5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大的服务规模、显著的综合效益等“五有”省级农机合作示范社。2014年,湖北省现有农机户165万户,其中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1.1万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7 600个,农机合作社1 630家,比2013年增加54家,合作社资产总额达30.8亿元,拥有各类机具12.8万台,承担全省1/3以上的农机作业量,服务农户152万户,服务总收入达27.4亿元。农机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等服务形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土地的合理流转,较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农机科技水平逐渐提高】
2014年,湖北省各地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机装备和技术,动力机械大型化,配套农机具种类增多,机具适用性不断增强,拖拉机配套比逐年提高。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发展迅速,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新型植保、施肥、播种和农林特产品生产及加工机械;新型养殖机械、设施农业装备等不断推向市场,正在取代落后传统产品。2014年湖北省共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4 256次,共培训农机技术人员10.3万人,培训农机操作人员125.7万人次,有效提升湖北省农机管理、技术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的科技素质。同时,湖北省农机工业呈现重振雄风的发展态势,生产企业已达183家,农机工业总产值达63亿元,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所占的份额中不断攀升。
【农机安全形势保持平稳】
2014年,湖北省农机部门通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使农机的持证率、挂牌率、年检率等“三率”水平显著提升,有效的控制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1—10月,湖北省农机事故死亡9人,受伤6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8%;死亡人数控制在省人民政府下达控制指标以内,全省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省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5.87万副,同比增长36.2%;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考证4.47万人,同比增长40.6%;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22.4万台,同比增长15.6%。到年底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6万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考证4.1万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24万台。2014年全省已有83个县(市、区)会员服务站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共发展农机互助保险会员2.77万名,筹集安全互助保险会费699万元,理赔665起。充分发挥“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的互助功效。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
2014年,湖北省农机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购机补贴操作方式。2014年中央财政分两批共安排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318亿元,实施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市、区)和垦区农场。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全省采取加强风险防控、大力宣传新政、细化监管要求、加大督查力度、认真受理投诉等工作措施,重点将水稻插秧、油菜机播机收、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和粮食烘干等机械作为重点补贴机具;把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补贴对象。一些高性能、高效率的机械得到推广与运用,大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油菜直播机等增长迅速,有效优化装备结构,提升装备水平。
【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
2014年,湖北省各级农机部门以“百万机手大培训、百万机具大检修和百万农机闹春耕”等农机“三个百万”活动为抓手,立足早动员、早部署、早培训、早检修的工作要求,加强信息引导、科学调配机具、协调柴油供应,着力提高作业水平,全省共组织500多万台(套)机械服务春耕、“三夏”“双抢”和秋冬播生产,缩短作业时间,加快作业进度,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重点作物和环节机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湖北省农机部门继续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油菜机播机收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省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在水稻主产区推广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在小麦和油菜主产区重点推广机播机收及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机收期间,要求各地执行机收留茬限高标准,大力推广秸秆切碎机、打捆机和粉碎还田机,最大限度遏制秸秆留茬过高和焚烧现象。先后举办6次大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活动。随县举办农机“三个百万”活动启动仪式;监利县组织举办水稻机插秧作业大比武活动;武穴市举办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京山县举办秸秆综合利用及晚稻机插秧现场会;天门市组织观摩全省花生生产机械化活动;武汉市举办秋季农业机械化生产座谈会。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推广活动。如荆州、荆门等地建立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召开棉花机收现场会,嘉鱼县组织召开玉米机收现场会等。通过技术宣传、培训、展示、演示,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
2014年,湖北省农机部门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在项目安排、购机补贴、技术服务上予以优惠、优先服务,促进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投入1 900万元用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质量投诉、信息服务、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等公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湖北省农机公共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全省农机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代耕代种等形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土地有序流转。农机合作社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逐步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
【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提高】
2014年,湖北省各级农机监理机构通过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对“变拖”整治和管理,加强微耕机安全管理,加大为民服务宣传教育,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充分发挥农机互助保险“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机生产监管力度,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存在问题】
虽然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迫切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二是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机械化进程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三是在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培养以及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上还有待加强。
【概况】
2014年,湖南省农机系统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秉承“遵纪守法、热情服务、高效履职、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切实履行“用农机、管农机、造农机”三项职能,务实创新抓好购机补贴、合作社建设、科技教育、质量标准、安全生产、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不断巩固“政府统筹、农机主抓、部门参与”的领导体制,创新建立“职责明确、协调配合、操作有序、相互监督”的内控工作机制和“用户授权、实名操作、操作留痕、责任到人”的“三员制”操作机制,同时健全“补什么”的决策机制、“补多少”的测算机制、“怎么核”的核查机制,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和企业承诺制,并出台投诉处理、廉政风险防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
【简化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流程】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在进一步优化补贴管理软件、确保补贴全程可视、可查、可纠、可控的基础上,简化五个方面的操作环节,全面推行补贴指标就近申报、网络审核,授权乡镇农机站和一站式服务点直接办理补贴,机具核查实行核查员负责制,补贴审批实行逐个实时审批,补贴发放实行按月滚动结算,极大方便农民群众购买农机。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监督管理办法,着重加强重点督查和案件查处,共取消2家企业的产品补贴资格,取消4家经销商的补贴产品经销资格,给3家生产企业和3家经销商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有效保障新办法的良性运行,确保补贴资金和干部廉政“两个安全”。截至11月15日,湖南省完成补贴资金11.5亿元,比2013年增加1.3亿元,补贴机具44.51万台,受益农户19.31万户。
【突出水稻机插,整体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2014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紧扣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重点,抓实“为机育秧”“大户购机”“办点示范”“技术指导”四个环节;尤其是在为机育秧方面,分批对各县乡骨干技术指导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督促并向70个重点县市区派驻机插秧技术指导员,同时建立机插秧技术指导短信平台并适时向全省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发布注意事项及工作要求,为全省各地抓好机插秧提供强力保障。2014年湖南省新增推广插秧机5 900余台,完成机插面积848.67千公顷,同比增加181.33千公顷;机插率达到21%,较2013年增长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着眼水稻全程机械化,通过召开植保飞机产品定型鉴定会、水稻烘干暨粮食安全技术研讨会、大规模的秸秆还田现场演示会,着力抓实“把遥控飞机运用于病虫害防治、鼓励购置谷物烘干机并逐步建成烘干中心、研究推广水田运输机械和秸秆处理机械”三项工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2014年,湖南省农机总动力同比增加300万千瓦,达到5 735万千瓦;机耕率达92%、机收率达7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65%。
【快速推进经济作物及林果业生产机械化】
2014年,湖南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按照“增点扩面、提高水平”的要求,在原有15个示范县的基础上增加15个省级示范点,并继续依托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扎实推广以机播和机收为重点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共推广油菜直播机215台,完成油菜机械直播133.33千公顷,较2013年增长80%;油菜机收400千公顷,湖南省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为找准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工作路径和推进措施,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调研组深入市、县、乡、村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调研报告,同时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此外,立足于推动农业机械化覆盖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紧紧盯住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和山地林果业,积极突破秸秆还田、山地果园收集输送等关键技术,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烟草生产机械化朝着公司化作业方向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达到42%。
【依托财政扶持,大力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精神,把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的主攻方向。一年来,积极协调省农村工作委员会、财政厅,制定下发《关于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两年内投资3亿元,扶持建设1 000个集中经营水稻33.33公顷以上,按照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六个环节全程机械化要求配置先进适用机具的现代化农机合作社,2014年第一批扶持建设500家。各市县农机、财政部门非常重视,一方面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争取扶持资金预算安排,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再次掀起农机合作社的组建热潮。为确保农机合作社组建有标准、有规模,并通过先建成一部分形成不间断的牵引力,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扎实抓好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县市区申报、市州资质初查和省级专家评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定500家名单,做到程序到位,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目前,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 405个,较2013年增加550个,同比增长64%;全省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6.68万人,作业服务面积1 124千公顷,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扎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加强监理业务规范化管理,全面清理和完善拖拉机、收割机上户目录,扎实开展外挂拖拉机和超标准上户拖拉机专项清理,试行启动机车驾驶人市州范围内异地考试改革。首次举办湖南省农机监理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全省农机监理队伍业务知识素养和监理岗位技能整体提升。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和示范窗口两项创建工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进免费监理工作,全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6个,创建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12个,推选表彰为民服务示范岗位14人,已有11个县市实行免费监理或牌证发放、检验等部分项目的免费服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大力推进农机互助保险,截至10月底,湖南省117县市区共发展农机互助保险会员51 635人,其中参保拖拉机34 775台,联合收割机10 313台,其他农业机械6 547台,互助保险会费达1 424.5万元。全省共受理农机互保事故657起,已解决理赔事故529起,理赔满意率达100%。
【抓实科教推广与标准化建设】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组织对省内110所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强化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积极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全年落实农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5万人,实际培训2.7万人;完成两批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员培训,共培训近300人;组织3批人员参加全国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及师资培训,共培训32人,有效提高农机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共完成产品定型鉴定及委托检验173项,可靠性试验48项,部级推广鉴定111项,省级推广鉴定检验99项,完成检测仪器送检150余件,湖南省农机鉴定站在全国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检查中排名第一。认真抓实农机标准化工作,确定并上报本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7个标准项目的申报已获批准;完成《履带自走式旋耕机》《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等标准的制定发布,基本完成国家标准《三轮船式拖拉机》和地方标准《油茶园耕整地作业技术规程》《苗盘播种流水线》的编制起草工作。特别是继2013年率先全国制定《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标准后,2014年又组织召开高规格的植保飞机产品定型鉴定会,邀请国内农机、航空、控制、通信、动力等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评审,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反响。
【积极促进农机产业发展】
2014年,湖南省农机部门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协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并反复修改,成功编制和发布《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积极协调推动湖南农机产业园区项目用地交易,保质保量抓好园区国际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并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南农机机电展示交易会,签订交易合同、合作项目近2亿余元,现场交易额超过6 000万元。与此同时,全面实施“引入高端企业、嫁接适用科技、整合上市融资、拓展国外市场、收编机电友军”五大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农机成全省特色制造业的一大亮点。2014年8月,中联重科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业务板块并成功竞购奇瑞重工。2014年初开展“湖南农机十大科技创新产品”评选活动,有效激发农机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全年共研制农机新产品132个,研发制造石灰播撒、耕地深耕翻、秸秆移除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努力促成省内拖拉机生产企业整合发展,10家拖拉机生产企业联合组建湖南拖拉机产业战略联盟、成立湘拖集团,目前运作良好初显成效。积极推动“俄罗斯伏尔加河—潇湘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项目得到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响应,部分伏尔加河流域联邦共和国对建设“潇湘农机产业园”也表现极大的兴趣。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湖南农机“走出去”,2014年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萨摩亚等国达成农机合作意向,目前已与近40个国家建立联系,湖南农机在东盟多国及非洲大陆多地推广使用。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截至8月底,湖南省农机工业产值达到114.9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税11.2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13.6%。2014年全省农机工业产值达到212.8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
【概况】
2014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5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在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化和载体,扮演的角色必将越来越重要、地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全省农机管理、科研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机械化工作举措与成效】
2014年,广东省农机总动力达2 586万千瓦,新增农机总动力21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3.3%,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测达65.8%,比2013年提高2.1个百分点。畜牧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持续保持良好趋势,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等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良好。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流程简单化】
2014年,广东省农机部门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2014年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在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对插秧机、收割机和谷物烘干机三个产品敞开补贴;简化核机手续,对于申请补贴资金额度在3 000元以下的机具,不再组织人员逐台核实;明确因补贴资金规模所限当年未能享受到补贴的申购者,可在下一年度优先补贴。先后召开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视频会议、举办两期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软件操作培训班和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解读班。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监督检查】
2014年5月和10—11月,广东省农机部门组织两次全省范围的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共派出10个检查组对28个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强化农机质量跟踪调查】
2014年,广东省农机部门制定并印发《2014年广东省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以2012年农民购买政府补贴的增氧机、潜水泵为督查对象,2014年派出质量跟踪调查组,选取9个市300多个农机用户开展质量跟踪调查处理。在全国农机销售总体遇冷的情况下,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1月28日,全省各地共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2.345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5万台(套),其中手扶拖拉机6 709台,轮式拖拉机974台,插秧机236台,微耕机23 859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 780台;受益农户42 640户,带动农户直接投入约8.38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实施进度提高13.6%。
【农机作业维修能力切实增强】
2014年,广东省注重发展各种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2014年11月,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892家,比2013年新增1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32家。涌现出仁化霞丰、新会皓阳、惠东中惠等一大批发展速度快、作业能力强、发展理念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维修培训力度,举办区域性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班,2014年各地共组织培训机手、修理工近3万人次,检修各类农业机械超33万台(套)。指导各地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900多张。
【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突出重点,推进农机农艺农时相结合。2014年3月、7月等农忙时节,广东省农机部门联合种植业部门分别在雷州市、茂南区等组织召开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会及技术培训班,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烘干及纵轴流收获等新技术。全省共组织召开水稻机械化现场会及技术培训班近250场,培训人员超过2万人次。二是围绕特色,加大对先进适用的新型特色农机的推广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蔬菜种植、花生收获、茶叶加工等环节机械化的现场会,召开广东省花生、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引进推广山地采收运输机械化技术,开展植保飞行器统防统治作业演示和技术培训。全省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达500多次,培训人数4.1万人次,其中技术人员1.5万人次,派发技术资料4万多份。
【农业机械化项目管理和资金扶持同步加强,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广东省农机部门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项目管理,争取财政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支持。认真组织对2012—2013年度部级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取得较好成效,被农业部评为“优秀”。加强对2014年新会区农业机械推广站承担的部级项目指导检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有望达到预期的成效。组织五个督导组对15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进行专项检查,召开示范项目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省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明显加强,2014年广东省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项资金达5 500万元,对水稻育插秧和烘干机械化、设施农业、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科研鉴定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投放资金2 000万元,推动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按区域布局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扶持大型区域性农机合作社。在项目实施完成后,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全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提升,农机总动力接近2 70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接近68%。
【农机“三率”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广东省市县农业(农机)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合作日趋紧密,联合整治行动趋于常态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三率”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4年11月,广东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注册率为74.71%、检验率为55.27%、持证率为97.17%。农机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到目前为止,全省仍未接到重大农机事故报告。
【加强农机安全教育与宣传】
2014年,广东省农机部门加强农机安全教育与宣传,扎实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区、示范镇和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送安全下乡、送服务上门,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全省共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380多场次,张贴悬挂标语横幅2 650条(幅),发放宣传资料13万份(册),发出手机安全宣传信息55 000多条,营造良好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
【开展“打非治违”,排除农机安全隐患】
2014年8—12月,广东省厅主管领导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分赴珠海等6个地级市开展农机“打非治违”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广东省组织执法检查组315次,参加执法人员3 130人次。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监管服务能力】
2014年6月,经广东省农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组成的省“平安农机”考评小组的考评和推荐,丛化区等四县(区、市)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评为2014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马珣等5人被评为“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广东省现有“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15家,“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00多家,“平安农机”示范村800多家。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
2014年,广东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联”纵轴流联合收割机技术已完全成熟、稳定;稻谷热泵干燥设备节能环保,烘干保鲜联用优势明显;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技术提升和改造进入攻坚阶段;智能型母猪群养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植保农用飞机研发、应用正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业机械化推广鉴定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10月,广东省农机部门组织制定并颁布《2014年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及适应性(选型)试验大纲》和广东省《2015—2017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协助省农机试验鉴定站鉴定项目扩项和能力提升工作,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通过相关认证,12大类61类产品1 107个参数获得省级资质认定。截至11月底,广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受理农机试验检测项目共148项,其中,适应性检验5项,部级推广鉴定24项,省级推广鉴定14项,新产品鉴定2项,委托检验79项,其他检验24项。
【拓宽政学研试推的合作领域】
2014年,广东省农机部门不断加强与农机同行的交流合作,工作上互为支持,开展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深化合作,农业装备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进入实质阶段;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主题的交流日益频繁,在12月初召开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暨广东农机发展十三五规划研讨会上,全省农机政、学、研、产、试各方面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广东农机发展大计,为下一步做好广东省“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开个好头。
【概况】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原值达276亿元,增长4.5%,农机总动力3 612万千瓦,增长6.8%,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7万台,增长8.2%;水稻联合收割机拥有量2.6万台,增长7.4%;水稻插秧机拥有量1.56万台,增长7.6%。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比2013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自治区完成水稻机耕面积197.9万公顷、机插面积44.5万公顷、机收面积157.1万公顷。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6%,比2013年提高3.3个百分点;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6%,比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农机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 200个。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1 650个,入社成员1.75万人,拥有农机具4.6万台(套),服务农户数总量70万户,服务面积366.67千公顷,服务总收入6.5亿元。初步形成以农机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350亿元,增长5.1%。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购买机具24.58万台(套),受益农户20.15万户。累计使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84亿元,占国家安排资金的96.78%;使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 247.4万元,占自治区安排资金的116.6%。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拉动农民投资约20亿元,拉动农机户经营作业服务收入增长40亿元。
【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广农机新机具24.58万台(套);农机鉴定质量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完成农机鉴定《生产条件审查》等6个产品鉴定通则、《手扶拖拉机》等38个技术鉴定大纲和《技术鉴定样机委托检验程序》等3个工作程序的制定与完善。截至11月,已完成技术鉴定27项;完成推广鉴定26项;完成可靠性试验18项。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完成拖拉机年检157 533台,办理新机入户23 631台,新增驾驶人考试合格15 581人;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191起,造成117人死亡,18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0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8%、35%、26%、53%;发生农机事故3起,死亡5人,受伤12人,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
【加强监管和服务,高效规范廉洁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一是做好基础性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时制定补贴实施方案印发各地执行。按规定程序汇总公布900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二是明确补贴重点。补贴资金向50个粮食基地县(区)和30个甘蔗主产县(区)倾斜、向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县和甘蔗“双高”基地项目县(区)倾斜。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坚持使用全国统一的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补贴农机具电子台账。农机、财政部门通过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购机申请、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化。四是加强服务。全自治区各级农机部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积极采取农机、财政部门联合办公办理业务,服务窗口下移等便民服务措施,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补贴工作满意度。五是加强督查指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补贴机具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发现违规,严肃处理。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专项督查和抽查工作,加强对重点机型、高风险机型补贴的监管。六是加强培训。分别举办2期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及业务培训班,对市、县农机局领导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培训。七是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市、县两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有效保证补贴工作顺利推进。2014年市、县两级已落实工作经费1 670万元。
【十大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突破工程,着力突破甘蔗机种、机收环节,探索符合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2010年以来,共投入1 714万元,在崇左、来宾、南宁、防城港建设4个省级“万亩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柳州、河池、贵港、百色、钦州、北海等建设6个市级“千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实施效果良好,甘蔗机械化关键生产环节特别是甘蔗机种、机收取得新突破。2013—2014年榨季,全自治区共组织364台甘蔗种植机完成机种12.93千公顷,组织70多台甘蔗联合收割机完成机收4.6千公顷、35.9万吨;完成机械中耕培土作业61.03千公顷,破垄覆膜作业79.49千公顷(含农垦系统)。
【“双高”甘蔗基地建设机械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部门围绕区党委、区人民政府33.33千公顷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蔗区,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广西500万亩甘蔗生产机械化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并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立项,积极配合农业部做好《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投入720万元继续用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建设;投入480万元支持联合五菱桂花等8家农机生产企业对甘蔗机械化种植、中耕培土、田间收集转运等环节的机械进行研发攻关,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机械保障。编写《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要求》《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手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配套机具》等技术标准手册,在全自治区进行技术培训,引导甘蔗标准化生产。
【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政策扶持力度】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有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来承担甘蔗机收作业,有效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如扶持广西收获、中鑫、思源等甘蔗机收服务公司,在有关甘蔗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尤其是收获机械化作业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度、全过程、高标准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对水稻机械化工作高度重视,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问题,印发会议《备忘录》,在2014—2015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 000万元,在全自治区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为抓好项目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要抓手,在区、市、县农机部门共同努力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全自治区共建立27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和100个庭园式育秧推动机插秧示范项目,核心试验区40千公顷,辐射面积超过200千公顷,拉动社会投资1.5亿元。通过项目推动,2014年,全自治区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达到67.6%,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扶持和引导,积极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是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申请购置补贴农机具不设数量限制,由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享受补贴的机具数量。二是加强国家和自治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建设,指导各地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合作社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是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全自治区27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全部由农机合作社承建,内容包括机耕、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机收、烘干五位一体的全程机械化。同时,有36家农机合作社获得自治区财政厅以奖代补、直接补助、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的方式发放发展资金。四是积极协助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信贷,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作业服务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自治区各级政府逐级签订、政府与农机部门签订、农机部门逐级签订、农机部门与驾驶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达17.6万多份。二是深入开展大检查大整治活动,消除事故隐患。全自治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执法行动1 063多次,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约150项,累计落实治理资金30多万元。三是加强节假日和重点时段执法监管,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四是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自治区各级农机部门广泛开展不同层级的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机事故科学施救、事故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五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分别举办全自治区农机事故处理员培训班和全自治区农业机械考验员培训班,加快全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进程。六是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推荐7个县(市、区)为2014年全国“平安农机” 示范县(市、区),推荐10位同志为2014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岗位标兵。
【农机鉴定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农机质量体系建设。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简化农机产品鉴定、检测流程,加强推广鉴定证书和证章的管理,有效推动农机鉴定工作规范化。二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开展农机产品定期检验抽查、打假专项治理工作、“3·15”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和农机配件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机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全自治区粮食、甘蔗两大主要产业,落实阳光工程培训经费765万元,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机科技大培训活动。调动各级农机学校积极性,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顺利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验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自治区职业技能比赛和风采比赛成绩突出,保持全自治区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地位;成功承办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中等职校文明风采竞赛总结座谈会暨颁奖典礼,得到教育部和自治区领导肯定。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建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部门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原则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审批事项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100%,实现零投诉、零超时办结。加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后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扎实开展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摸底和清理规范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7项减少到13项。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工作,长期公开行政审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将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及办理结果在农机局门户网站及窗口柜台上公开,按时向政务中心报送政务服务有关信息。行政审批工作多次得到自治区政务中心领导肯定。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4年,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工作部署,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部门认真抓好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政策法规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巩固和深化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节约型机关。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稻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薄弱环节。受机插育秧跟不上、作业条件等因素制约,水稻机插率还比较低。受作业条件、部门配合和机械适用性等因素制约,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收获基本上是依靠人工砍收,全自治区甘蔗联合机收率不足1%,严重制约蔗糖产业的发展。二是农业机械作业条件较差。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丘陵山区,山多地少,坡度大,石头多,不平整,不规则,机耕道路不完善;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分散,田块较小而且不规则;年降水量较多,雨季土质疏松,道路泥泞。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制约大型、高性能、高效率农机推广应用。三是基层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全自治区完成独立设置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的只有4个市,部分独立设置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的有5个市,完全没有独立设置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的有4个市。全自治区共508个乡镇独立设置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约占全自治区1 150个乡镇的44%。而且,独立设置的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普遍存在无办公场地、无办公设备、人才短缺、业务经费短缺等问题,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较薄弱。四是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全自治区农机合作社多数存在资金少、规模小,机型单一、服务内容单一现象,服务能力不够强。多数农机合作社属于松散型组织,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运作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场库棚和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停放难、维修难等问题较严重,大部分农机没有机具库,尤其是大型农机,只能露天停放,任凭风吹雨打。
【概况】
2014年,在海南省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海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围绕省农业厅2014年工作要点,以推进海南省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明确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努力提高全省农机作业水平。
【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
2014年,海南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17.3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3.03%;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0.3万台,比2013年增长6%;农用排灌机械动力达到113.9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3.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比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海南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达34.45亿元,比2013年增长5.2%,海南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人均农机经营收入达1.4万元,比2013年增长5.2%。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持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等发挥积极作用。
【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办事流程】
2014年,海南省已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5亿元。与往年相比,2014年按照“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减少行政权力、加强社会监督”的总体思路,在总结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经验基础上,继续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认真开展便民服务,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探索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办事流程,在《海南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中,减少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等的审查和公示。即操作流程由2013年的“申请→审查→公示→确认→购机→验机→结算→建档”简化为2014年的“申请和确认→购机→验机(验收)→结算”。
【突出补贴重点和优先支持方向】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突出补贴重点和优先支持方向,优先重点支持瓜菜、水稻的育苗和移栽机械,谷物烘干机械等农业装备,推动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
【强化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工作】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分类整理、主动公开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支持推广目录、补贴经销商名单、操作程序、举报电话、资金规模等内容,有关文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到村。
【大力推动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活动,以便民服务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动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实行“六上墙、一动态显示、一举报箱”,即制度上墙,管理流程上墙,公示上墙,举报电话号码公布上墙,领导机构、监督机构上墙,补贴工作人员的名字、照片上墙,补贴资金动态显示,设立举报箱。改“暗补”为“明补”,让购机补贴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建设农机购置补贴便民服务窗口】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安排项目资金180万元,支持18个市县建设农机购置补贴便民服务窗口。在澄迈召开农机购置补贴便民服务窗口建设现场会,推动服务窗口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全省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已有12个市县完成农机服务窗口建设,6个市县基本完成(完成比例达80%以上)建设工作。
【大力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工作】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要求各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经销商开展自纠自查工作,并对自纠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约谈各市县农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喷灌机械设备补贴经销商法人代表;两次召开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会议,研究部署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聘请会计事务所对2012、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对审计查找出的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扎实的整改;成立3个督导组对全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情况进行重点督导检查,实地查看各市县的补贴手续办理现场,调查购机农户1 772户(含入户调查、电话调查等形式开展的调查核实情况),督促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经销商、享受补贴的机具、购机农户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核对。通过自纠自查、约谈、专项审计、问题整改和专项督查等措施,纠正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惠农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果。截至11月20日,全省补贴各类农机具46 340台,受益农户13 594万户,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 444.1万元,实施进度为37.55%。
【以保障安全为落脚点,大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2014年,海南省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在2013年获得省直部门安全生产考核第三名成绩的基础上,2014年更加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先后组织海口、澄迈、定安、屯昌、文昌、琼海、乐东、东方等8个市县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在澄迈和屯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人货混载、超载超速、改装拼装、酒后驾驶、无年检、无牌无证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联合执法行动的开展,有效的降低重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2014年以来海南省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检查1 725天次,参与排查的农机执法人员有10 350人次;排查出一般隐患5 320项,已整改5 320项,整改率达100%。拖拉机牌证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截至11月全省共办理农机牌证3 522台,其中新办农机登记371台,办理机车车牌证转移登记3 151台。年检农机34 481台,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4 250本,组织全省4 341名驾驶人参加考试,合格办证3 837人。
【大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做好冬种瓜菜和早稻生产农机作业服务工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形式,积极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广大农民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加强跨区作业组织协调,拓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益和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把修理服务工作做到田间地头,确保关键农时农业生产顺利、安全进行。积极组织农机手参加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组织开展机械化深松整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香蕉采摘秸秆还田和甘蔗收获试验,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年内累计投入耕作、栽植、植保、灌溉、收获等各类农业机械约45万台(套),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8.5万台(次),完成机耕面积563.33千公顷(其中机械化深松整地面积34.53千公顷)、机插水稻面积6.65千公顷、机械收获水稻面积255.33千公顷(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约102千公顷),有力地保障海南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大力抓好农机自身能力建设】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积极争取省农业厅部门预算项目资金510万元,继续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扶持省农机安全监理所建设6个固定式农机安全远程实时监控点,开展4个市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创建以及组织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执法检查;扶持省农机鉴定推广站建设水稻机插秧(陵水广陵)、旱作机械化生产(澄迈大拉)示范基地,开展省级农机鉴定推广能力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农机企业参加中国(海南)冬季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宣传新型农机具。测试及验收“海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系统”和“海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报系统”等2个系统,推进便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目前两个系统均已投入使用,且运行状况良好。
【认真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
2014年,海南省农机部门认真抓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全省培训农机人员2万人次。组织对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指导,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基层农机服务队伍,目前全省乡村拥有各类农机从业人员25万人。
【存在问题】
一是全面暂停海南省2014年喷灌机械设备补贴的申请受理后,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进度慢,部分市县存在项目资金结余较多的情况。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机安全监管难度大。暂停发放运输型拖拉机牌证后,道路上无牌无证、挂外省牌证的拖拉机呈现上升趋势,导致监管过程中出现管理盲区,使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概况】
2014年,重庆市按照“融入产业、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工作思路,以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着力加强人员和技术培训,着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抓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2014年,重庆市农机系统收集整理2004年以来国家和重庆市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形成《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选编》,结合丘陵山区实际、组织编写《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应知应会每日一问》,两书由中国农业大学正式出版,作为重庆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教材。市级先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培训班、农机管理科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农机推广机构负责人知识更新培训班、基层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重点班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农机安全管理培训班、农机管理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等近20期次,培训总人数达1 000人次。通过培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系统干部职工履职能力。
【加强农机新产品研发和试验鉴定】
2014年,重庆市加快研发制造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新产品,提升重庆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农机新产品开发及试验鉴定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核发农业机械产品推广鉴定证书7批、累计79家企业169个产品获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核发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变更证书5批、累计9家企业30个产品变更推广鉴定证书,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创新型生产奖补项目】
2014年,重庆市农机部门采取公开、公平竞争,实施“鼓励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创新型生产奖补项目”,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加快适宜丘陵山地农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制造,优化重庆市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经企业申报、区县审查、专家评审,以及奖补产品销量区县统计核实、市农机推广总站审核和拟奖补项目公示等工作,已确定对7家企业9款产品进行奖补。
【制定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措施】
2014年,重庆市农机部门结合重庆丘陵山区自然资源禀赋和农机作业客观条件,会同财政部门确定重庆市2014年中央财政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共11大类34个小类73个品目),完成归类归档9 660个型号的补贴机具,拓宽自主选择补贴机具的空间。同时,简化购机流程,对单机补贴额3 000元以下的机具,由原来到乡镇农服中心申请调整为在经销商处申请办理购机手续,方便购机,提高效率。全年共推广各类补贴农机具38.7万台(套),较2013年增长66%;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7亿元,受益农户数达24.9万余户。
【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2014年,重庆市农机部门组织编制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新型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稻谷和油菜籽烘干机械化技术》《“稻—油”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和《“稻—薯”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快农机与农艺融合、加速农业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编制《机械化果园规划设计规范》,规范机械化作业或借助机械装备进行轻简高效作业的柑橘园的农业机械作业参数及选型等技术要求。组织开发“重庆市农机化信息网”手机APP网站及相关农机服务,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机具二维码试点工程建设。将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研究出台发展目标、建设内容、推进措施。市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先期在10个区县开展试点示范。以此为抓手,在巩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和信息化技术融合,拓宽农机工作领域,推进全面机械化发展。
【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不断推进】
2014年,重庆市农机部门在积极开展市级示范社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对24个合作社给予支持,累计投入资金530余万元。合作社所购项目机具,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由市级补助10万~30万元。通过扶持合作社购置生产急需的大中型农机具,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切实提升其示范带动效应。为解决当前困扰农机户的维修难、耗时长、配件贵、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在18个区县开展农机维修网点建设项目,每个维修网点由市级补助10万元,用于购置必备的维修设备和储备机具维修所需的零配件;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切实缓解农机维修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机械化作业示范项目顺利完成】
2014年,潼南县承担的农业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通过落实责任和措施,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奖励激进机制,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达1.65千公顷,涉及5个镇街共计18个村3 072户,中央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商品及服务性支出、机械植保作业补贴,超出部分由地方配套补贴。坚持技术、设备、人员优化配置,科学选点,发动镇街、农户、农机大户积极性,认真实施并超额完成部级下达的1.33千公顷任务,示范片内水稻生产在耕、种、植保、机收、加工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作业水平达98.5%。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平均产量达9 867千克/公顷,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的粮食产量达到16 253.4吨,全程机械化可让每公顷节本10 155元(其中:机耕节本1 350元/公顷,机插节本2 055元/公顷,机械播种育苗节本1 500元/公顷,机收节本5 250 元/公顷),增产1 218千克/公顷,共节本增效2 154.3万元。
【农机作业面积不断提高】
2014年,重庆市共完成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试点示范面积20千公顷,作业补贴资金904万元,推广水稻机插秧124千公顷,投入插秧机12 299台,新增370台。重庆市共组织市内外联合收割机超过15 000多台,其中市内7 159台,新增1 411台。水稻机收作业面积再创历史新高,共完成机收作业280千公顷,机收比例达40.6%,比2013年增长20千公顷,同比增幅为7.7%,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为农民节本增收超11亿元;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实现农户与机手“双赢”。
【重庆市加大补贴监管督导检查力度】
2014年,重庆市各区县成立由人民政府领导牵头,人大、政协、农业(农机)、财政、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专项督查组,分别于4月、7月、11月对重庆市所有涉农区县进行督导检查;安排农机购置补贴监管工作经费630万元,保障补贴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印制《重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手册》3 000份,分发到每个区县及乡镇。
【加大举报投诉受理及查处力度】
2014年,在重庆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上设立农机质量在线投诉受理窗口和农机咨询专栏,委托相关单位负责全市补贴违法违规方面和补贴机具质量方面的投诉受理工作,并要求区县确定相应的受理部门和岗位及人员;对涉嫌违法违规情节较重的,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后再进行处理。
【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2014年,重庆市共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19万多份,出动宣传车800多辆次,发送手机安全警示短信10万余条,安全培训近万人次,深入基层乡村(学校)开展咨询宣教活动,接受群众咨询数万人次。创建达标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创建达到部颁标准的“平安农机”示范镇(乡)29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居)171个,超额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备案登记管理农业机械新增120 696台,达到726 827台;农机驾驶操作员新增40 814人,达到394 050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继续保持高水平,上牌率达到97.8%,同比增长0.2%;检验率83.2%,同比增长1.64%;驾驶员持证率96.8%,同比增长0.2%。共发生一般农机事故2起,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发生拖拉机上道路交通事故111起,死亡人数42人、受伤人数129人,直接经济损失19.2931万元。全市农机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较2013年都有较大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并向好的方向发展。
【概况】
2014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农业(农机)部门围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服务大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为根本任务,以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实现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大。
【装备总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四川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 100万千瓦。装备总量增加促进结构不断优化,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加快。特别是粮食烘干机械爆发性增长,2014年新增粮食烘干设备222台(套),比2013年增长1.8倍。
【作业水平大幅提升,薄弱环节明显突破】
2014年,四川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150个,其中万亩农业机械化示范区110个。薄弱环节加快突破,油菜机收面积突破138.67千公顷,机播达到66.67千公顷,分别比2013年提高3倍和2倍,成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新亮点。
【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2014年,四川省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含农机大户)1.9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1 100个,新增150个,比2013年增长15 %,入社成员3.2万余人,服务农户156万户。农机合作社完成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播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成为全省农机薄弱环节加快突破的重要推动力量。
【基础配套不断增强,作业条件不断改善】
2014年,四川省以“农业机械化推进项目”为依托,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农机提灌站和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建设。2014年度,全省修复提灌机械8.85万台(次)91.86万千瓦,改造提灌站2 835座7.83万千瓦;新建提灌站739座2.85万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设备2.31万台14.69万千瓦,新增提水控灌面积23.33千公顷。新建设农村机耕道35 048千米,现代农业园区农机作业生产道路通达率达85%以上。
【依法监管不断推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14年,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积极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强化责任落实、严控源头规范监管、深入检查专项整治、加强宣传提升意识,抓体系建设夯基础,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11月底,四川省农机事故5起、死亡0人、受伤1人、经济损失5.04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减少7起、2人,分别下降58.3%和100%。控制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内,四川省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四川省稳步推行“自主购机、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强化资金监管,狠抓风险防控,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运行机制,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廉洁高效实施。2014年中央财政下达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亿元。2014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实施近4亿元,带动农户(专合组织)投入资金5亿元,受益农户17余万户,补贴各类机具近24多万台(套)。
【扎实抓好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
2014年,四川省突出重点农时季节,主攻薄弱机械化环节突破,狠抓全程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2014年,全省调度各类农机具150万余台(套),组织农机技术人员130万人次,投入春耕、“三夏”“双抢”生产第一线,完成机耕4 000.67千公顷、机播(插)606.67千公顷、机收1 886.67 千公顷。加大作业市场调控引导,科学调度机具,扎实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
【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2014年,四川省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政策帮扶、服务指导等措施,加快推进本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平安农机”规范化建设,重点扶持23个农机合作社购置粮食烘干机、建设烘干场和机库棚、添置办公及培训设施等。大力推行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双向发展、机农兼融”的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农机合作开展土地托管、订单作业等农机服务。
【大力开展新机具推广示范】
2014年,四川省以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程为抓手,组织全省开展“放心农机下乡进村宣传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推广示范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积极向农民宣传、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化育秧设施、育秧盘和插秧机等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扎实抓好农业部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总结提炼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技术路线。
【依法开展农机安全监管】
一是四川省农机部门严控源头规范监管。重点把好核发关、证照关和检验关,年检审拖拉机15.7万台,拖拉机“上牌率”和“检验率”较2013年分别提高4个和6个百分点。二是深入落实农机安全责任。以启动实施新修订的《四川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制度,将农机事故、“三率”、监理业务规范性等三项指标列入整体考核指标,签订各类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7.5万份。强化基层基础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各类人员近1.6万人次。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与工商、技监等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拖拉机改拼装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制定全省《拖拉机及驾驶人“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将全省34万条拖拉机、26万条拖拉机驾驶人数据导入“共享平台”。集中7—9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9—12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
【扎实抓好质量监督工作】
2014年,四川省以农机维修工、驾驶操作工为重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各类农机工种(级别)职业技能鉴定2 067人。开展全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创建,推荐泸州等4个县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申报第二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全面启动证后监督检查工作,对省内16个地区76家农机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517个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管工作,接到投诉16例,受理16例、结案16例,挽回经济损失2.6万元。组织省农机鉴定站对2013年享受财政资金补贴的微耕机开展质量调查,共收到调查表格519份,完成8个市的重点跟踪调查工作。
【依法行使各项行政权力】
2014年,四川省认真清理规范各项行政权力,对《四川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条款的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规范。依法制定《2014年四川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及《2014年四川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目录》及《2015—2017年四川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认真做好《2015—2017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推荐工作。规范开展农机推广鉴定工作,完成推广鉴定产品140项。建立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及支持推广目录专家库。
【持续推进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四川省以配套完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产业核心区域为重点,积极探索机电提灌与现代农业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序推进提灌站规划布局及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新技术、新能源泵站建设,在多个区县推广应用潜水泵集成技术、远程智能控制技术、泵管渠一体化技术等新技术,积极探索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提灌站建设,特别是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得到分管副省长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原则,在19个市(州)的37个项目县(市、区)规范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项目建设。召开2014年农业机械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培训会,制定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2014年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绩效考评的通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协调推进“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机耕道项目。
【强化农机重大问题调研】
2014年,四川省重点围绕创新农机经营机制、扩大农机规模化经营、突破农机发展薄弱环节、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课题,深入省内外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全年调研达300余人次,撰写调研材料30篇。
【扎实做好农业机械化统计评价】
2014年,四川省成立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已完成农业机械化指标体系建立、测算及论证工作。以35个监测点为重点,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监测。全面完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和年报报送任务。
【深入开展信息宣传工作】
2014年,四川省利用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四川日报三大媒体重点宣传报道10余次,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省党政政网、四川省厅农业信息网三个信息网提供信息60余条,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厅信息中心、宣传中心、《农业与农机》杂志提交政务信息40多篇,宣传农机政策、安全生产等。各地农业(农机)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县级以上报刊、电视共发表新闻稿件5 000余篇,印发农机宣传资料500万余份。
【概况】
2014年,贵州省农机工作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结合贵州特点,以发展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主,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精心组织主要作物、重要农时、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和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好】
2014年是全面实施“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补贴新政策的第一年,贵州省结合2014年开展试点摸索出的经验,根据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补贴机具种类有12大类42个小类145个品目和省自选的11个品目。农业部安排贵州省中央资金3.8亿元,5月13日全面启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截至12月15日,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 527 万元(实施比例为46.12%),县级补贴资金550万元,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42 970万元,购置各类补贴农机具11.1万台,受益农户10.6万户。通过实施购机补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 428万千瓦,新增各类农机具26.33万台(套)。
【深入研究,制定补贴新政策】
2014年,贵州省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省财政厅制定《贵州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并制定《贵州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贵州省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非通用类、自选类)归档情况表》。确定“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新政策。
【精心组织,全面部署补贴工作】
2014年3月6日,贵州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安顺市召开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与各市(州)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签订《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明确双方职责,强化监管责任,确保补贴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
【多措并举,广泛宣传补贴新政策】
2014年4月25日,在贵州日报第四版正版刊登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徐成高的特别报道,全面解读补贴新政,详细介绍农户办理购机补贴手续的流程,并公开补贴政策咨询、投诉和举报电话。同时,省农村工作委员会还通过“贵州希望网”宣传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知晓补贴政策。
【立足网络,推动信息全面公开】
2014年,贵州省为规范补贴信息公开,进一步宣传补贴新政策,促使补贴阳光实施、透明操作,接受社会监督,贵州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及时将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国家支持推广目录、补贴申请流程、经销商名单、实施进度及所有不涉密的补贴文件通过贵州农业信息网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予以公布。并要求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在农业(农机)或政府网站上设置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已设置的,须及时完善),及时公布补贴信息。
【大胆放权,鼓励尝试】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县深入研究后,依托乡镇农机、财政部门办理购机补贴申请、审核、核查和公告等工作,具体办法由各县自行确定,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并报市(州)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密切跟踪,督查实施】
2014年,贵州省为督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开、规范、高效、廉洁实施,保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全使用,省农村工作委员会成立督查组,于8月份分别到9个市(州)、1个新区、2个省直管县开展督导检查工作。通过深入的督导检查,强调规范廉洁高效实施补贴政策的重要性,分析掌握大部分县补贴实施进度缓慢的原因,听取各地对补贴政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精心组织重点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
一是精心谋划,安排部署春耕、“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和跨区作业服务,切实做好督促指导、信息引导。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贵州省共培训农机操作手6.28万人次,检修各类农机具22.7万台(套);组织农机具133万台(套)投入农机生产作业。完成机播84.67千公顷,机耕1 371.33千公顷,机械灌溉230千公顷,机收291.33千公顷。发放跨区作业证580份。秋冬种结束时将全面完成年度农机生产目标任务,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稳步提高。贵州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22%。二是做好农业机械化作业信息进度统计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农机生产信息报送培训工作。分解落实全年目标任务,强化督导和农机生产作业信息统计报送,促进农机作业有序开展。
【抓好农业机械化项目工作】
一是贵州省农机部门做好2014年度省级农民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项目工作。组织制定《2014年省级农民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审定批复项目225个,涉及资金4 957万元,其中,直接服务和辐射带动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项目涉及资金2 910万元。二是贵州省农机部门组织开展2013年度140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督导检查工作。并组织对已验收的124个项目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及时采取切实措施纠正偏差,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三是贵州省农机部门组织完成2012—2013年度农业部部级水稻、油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的验收。做好2014年度项目的督促指导和2015年度项目的申报工作。
【加强合作,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为落实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罗锡文教授团队签订为期5年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开发合作协议,农机办牵头组织建设西秀、平坝、铜仁、惠水4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引进水稻水穴直播机具试验示范,通过年度验收,取得预期成效。对贵州省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全面提升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
2014年,贵州省着力抓好大型科研项目工作,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实施的《贵州省山地小型农机具研发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计划任务指标的90%,年底准备结题验收;依托该创新项目建成省内先进的“贵州省山地小型农机具研发实验室”,填补贵州省农机研究的一大试验空白,为下一步开展贵州山地小型农机具的研发提供基础试验条件;完成《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启动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和试验等,内容包括建设计算机视觉排种器试验平台,开展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先进的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的示范推广,研发山地小苗高速移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及家畜粪便处理水肥一体化装置,自走式双垄移栽机和精整地机的成果转化;与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高水平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合作,提升研发水平。继续实施好9个省农业公关、工业公关项目和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建设贵州现代农业油菜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
【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精神,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组建“贵州省茶叶机械研究所”,人员由省茶办、省山地研究所、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校及茶叶生产企业抽出骨干技术人员以及特邀专家等组成。成功试制出第一代3种型号茶园中耕除草机,型号分别为3TG—5.5DQ型、1WG4.0型和SRS1.8型茶园中耕除草机。
【农机安全形势良好】
截至2014年10月1日,贵州省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45 000台,上牌率88.5%,检验率为93%。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68 539人,持证率为91.8%。贵州省共发生农机事故1起。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签订的方式,使贵州省各基层农机监理机构与农机安全联组、农机安全联组与参加联组学习的拖拉机驾驶人员100%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考核有据、重心下沉、防线前移、不留死角。切实强化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服务管理职责和农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严把农机关】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检验关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考试、办证、审验关。各地(县)农机安全监理所(站)在2014年度拖拉机及驾驶人检审验中,严格按《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调动一切力量,提高拖拉机年度检验率。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2014年,贵州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共组织4次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建设情况,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落实情况,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机服务组织责任书签订情况;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三个加强”和“三个突出”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基层农机安全组织建设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情况;拖拉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等拖拉机准入情况;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办证、学习等情况;拖拉机及拖拉机驾驶员年度检审验工作情况;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管理情况;拖拉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落实情况;贯彻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情况等。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
2014年,贵州省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大力开展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把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送到广大农机安全生产参与人的手中,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贵州省各级农机监理机构采取广播、电视、播放录像、黑板报、悬挂横幅、宣传画、宣传喷绘、拱门等形式,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事故案例警示资料汇编》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大力宣传农业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生产观念,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
2014年,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结合省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在全省农机监理系统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未按照规定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手续办理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的行为;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的,或者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的行为;未依法取得相应驾驶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为;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行为,或者操作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齐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行为;瞒报、迟报、漏报事故的行为等,从源头上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
【抓好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培训】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抓好省各市州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培训。12月,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农业委员会联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举办中国南方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与解决途径高级研修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各有关单位的中高级职称及农机管理人员9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召开全省农机管理暨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会,各市(州)农村工作委员会(农牧局、农机局、农机中心)分管领导和项目管理科长,合作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要针对农业项目管理、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培训。还组织各市州农业机械化统计培训和农机跨区作业数据统计培训。
【开展培训机构检查】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根据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贵州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管理的通知》(黔农办发〔2012〕205号),将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培训资格许可审批由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下放至各市(州)农机行政主管部门,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仅开展监督管理以及对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教员进行考核发证。根据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考试工作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黔农办发〔2014〕118号)文件部署,对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的教学场所、教学人员、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办学条件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提出整改要求,勒令于2014年12月31日前整改完毕。
【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开展操作培训】
2014年,《贵州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农民购买农机具时,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商要对农民详细培训有关机具的规范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事项等内容。经调查,经销商均对购机农户开展机具操作保养等培训(实行牌证管理的机具除外),并保留培训记录。经销商的培训,填补小型农机具培训的管理真空,解决农民用机难题,保障农机安全使用。
【开展农机工作技术培训】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在清镇市举办一期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新型稻麦联合收割机、茶叶机械知识及操作技能;举办稻麦联合收割机、茶叶机械现场展示,有100多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参加。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培训】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加强贵州省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从业水平和对机构改革后新加入农机监理队伍人员进行上岗训练及资格认定,举办全省农机监理人员业务暨执法能力培训班。对贵州省各级农机监理机构人员共300人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参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履行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全面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省农村工作委员会2014年的安全培训目标。
【贵州省农机部门优化重组】
2014年,贵州省完成贵州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中心整体划转到贵州理工学院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已与贵州理工学院联合向省编委报审。农业机械化促进中心2014年完成《贵州农机化》杂志全年6期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
2014年,贵州省农机部门组织力量参加“第二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与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高水平研发团队签订30万元的农机高水平研究人才培训合同,把山地所青年科技人员送到2个研究基地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参加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现场演示会”和“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世界大会”等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农机研究论文10篇,内容涉及农机设计、示范推广、合作社建设等。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概况】
一是装备水平持续提升。2014年,云南省农机总动力达3 150万千瓦,同比增长3.3%;农机总值达200亿元,同比增长3.1%;农机具总量达550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拥有量稳步增长,小型耕整地机械快速发展,特色机械持续推进,配套机具拥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作业水平持续提高。2014年,云南省农机作业面积达5 660千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快速推进,机械深松367.33千公顷,免耕播种8.18千公顷,保护性耕作30.09千公顷,精少量播种23.64千公顷,秸秆还田129.7千公顷。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57个,合作组织数量超过260个。
【购机补贴成效明显】
2014年,中央财政下达云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2亿元。采取“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简政放权,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成效明显。截至12月16日,云南省共完成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7亿元,实施进度达92%,结算补贴资金1.62亿元,结算进度为39%,补贴各类农机具21.86万台(套),受益农户19.13万户,12月底能全面完成补贴任务。
【技术推广创新推进】
2014年,云南省农机部门完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装备水平提升研究课题,组织召开水稻机插秧、玉米、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推进“一园”“两区”“三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56场;培训农机科技人员和农机户1 070名;水稻机插秧面积27.33千公顷,马铃薯、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增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4.33千公顷;规范编制农机购置补贴额一览表。
【质量监督规范开展】
2014年,云南省完善农业机械鉴定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开展农机推广鉴定,对3家企业的3个机型发放推广鉴定证,编制2014年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纳入379个产品,推荐31个产品申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完成《2015—2017年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454个产品的初审工作。完成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659人次,强化培训鉴定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和维修网点管理。深入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
【教育培训成绩突出】
2014年,云南省级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1 502人,对象包括农业农机管理及专业技术干部、新型职业农民、购机补贴相关人员、农机合作社成员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组织完成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10万人次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培训任务。依法规范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和教学人员资格管理,换发教学人员资格证书209个,推进农机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
【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截至2014年11月30日,云南省共接报农业机械事故25起,死亡10人,受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26.34万元,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国家、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指标范围内,无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管驾管依法推进,农机“三率”分别达到82%、78%、83%。农机供油站(点)、修理站(点)、加工站(点)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转变补贴方式,完善相关制度】
2014年,云南省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修改完善系统功能,简化操作程序,简化用表和部门盖章,提出“先购机、后申请,结算前公示”方式,推进“常态申请、顺序确定、市场购机、静态核实、按月结算、滚动使用”模式。根据各地补贴资金需求测算情况,将补贴资金及时下达到县级财政。
【科学编制目录,市场选择经销商】
2014年,云南省规范编制《2014年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确定产品368个;科学确定补贴机具范围、分类分档测算补贴额一览表、编制产品信息表,将补贴产品信息导入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由企业自主选择经销商,系统导出经销商名单并在网上公布;组织对系统操作员进行培训,及时开通系统,严格规范操作。
【提升队伍素质,强化资金保障】
2014年,云南省农机部门在元谋县召开云南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培训会,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先后举办5期培训班,对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干部、工作人员、操作人员、企业职工等进行分类培训,由市、县农机部门组织对经销商进行全面培训。积极争取云南省级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1 200万元,合理分配下达到各市县农业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2014年,云南省农机分级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及职责分工,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制定三项工作制度和补贴产品经营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部门工作和补贴产品经营行为。下发警示教育活动通知,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群众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工作。2014年组织7个检查组进行调研和检查督导,年底将组织3个检查组,对实施进度和结算进度缓慢的县进行重点督导,年终将下发通知加快推进补贴工作并积极进行补贴资金调控。
【强化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4年,云南省规范建立“云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网”专栏,公开政策咨询、质量投诉、纪检监察3部电话,要求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规范设置农机购补贴专栏,对应公开3部电话,及时有效公开有关信息,主动接受部门和社会监督,确保阳光操作,同时,通过QQ群、短信平台、信息网络、电话等进行咨询解答和业务指导。
【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政策实效】
2014年,云南省农机部门总结经验,下发延伸绩效管理工作通知,提出“定什么人、做什么事、建什么档、得什么分”工作思路,明确市级对县级的考核主体责任,将绩效考核工作延伸至县,贯穿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过程,强化培训和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监测与评价机制,确保补贴工作实效。
【抓组织促生产】
一是全力抓好云南省春耕生产暨水利建设工作现场会农机作业现场的演示和展示,展现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掀起农机春耕生产热潮。二是根据农时节令要求,积极组织各地农机部门和农机手开展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服务,做好农机作业市场需求信息宣传和机具调度、机具维修、零配件供应、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组织协调工作,提升农机作业服务水平。三是围绕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网上直报系统,及时上报有关数量和信息,全面发放跨区作业证书,搞好跨区作业组织协调工作。四是组织开展云南省农机生产信息统计业务培训,提升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对农机生产的组织、管理、服务、宣传水平。五是鲁甸、景谷发生地震期间,全力组织农机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发挥农机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统计农机具损失情况,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六是省级财政投入1 800万元,根据“围绕产业、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57个,推进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构建新型农机经营体系,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市场化、规范化水平。
【抓推广促发展】
一是云南省农机部门与云南省农业大学联合完成《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研究》课题并通过专家评审,向省人民政府提交决策咨询报告,为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在曲靖市沾益县组织召开全省玉米、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场暨培训会,在禄丰县联合举办云南省水稻农机农艺融合现场培训会议,组织召开云南省农机推广站长会议。三是着力推进“一园”“两区”“三基地”创建,在沾益县大坡乡土桥村创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在德宏和西双版纳建立两个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区,在师宗、易门、盈江等县创建玉米、小麦、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推广示范基地。四是把机插秧技术作为对各州、市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抓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与师宗联合创建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玉米生产机械技术示范推广;在宣威、沾益、马龙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稳步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示范推广。五是围绕烤烟、甘蔗、果蔬、花卉、油菜、茶叶等特色经作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探索适合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农机作业路子。六是创新农机推广机制,推行部门联运、技术驱动、市场拉动、示范带动新机制,初步构建“站所合作、站站合作、站企合作、站社合作”推广新模式。
【抓监管保安全】
一是强化云南省农业厅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职能,制定完善6项制度,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明确部门及使用者责任,强化责任目标管理。二是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分工,厅领导高度重视,两次带队到西双版纳州督导安全生产,得到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和西双版纳州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规范开展拖拉机登记管理、年度审验和考试发证工作,培训岗位人员143人次,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农机挂牌率、持证率、检验率持续提高,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四是继续推进“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安全执法、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工作,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建设和装备建设,组织7个检查组对云南省农业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监督,强化档案和痕迹管理,全力预防和遏制农机事故。五是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创建活动,隆阳区、昌宁县、镇沅县、祥云县、洱源县、鹤庆县6个县(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聂云飞、李亚雄、杨东波、熊兆炳、赵执军、吴国旗、鲁世举、余杨州等8位同志被评为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六是根据依法行政要求,与省公安厅联合行文停止委托农机监理部门对上道路的拖拉机实施安全监管工作,与省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协调,废止《云南省运输型拖拉机行业管理规范(暂行)》。
【抓培训强队伍】
2014年,云南省农机部门以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上下联动,全面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强化农机队伍素质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一是举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教学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141人,换发拖拉机教学人员资格证书209个,积极做好拖拉机驾驶培训的资格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全面做好云南省农机培训工作的指导、监督、咨询和服务工作,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学校规范化建设。二是举办农机购置补贴相关业务培训班5期,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及信息操作员300人、生产企业负责人183人、系统操作员33人、管理人员42人。三是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联合举办农机操作手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50人;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期,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及骨干成员80人;举办云南省农业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63人。四与玉溪市农机培训推广站、临沧市农机推广站、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机校、昆明市农机校和西盟县茶办联合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410人,积极探索一条省、州、市、县联合办学的新路子。五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超额完成全省10万人次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培训任务。
【抓鉴定保质量】
2014年,云南省农机部门强化源头管理,把农机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全过程,扎实做好农机推广鉴定、支持推广目录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投诉监督、农机修理网点管理等工作,确保农机装备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一是制定《云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省级能力认定实施细则》《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开展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3·15”农机质量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开展微耕机安全生产培训,扎实有效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三是抓好临翔区初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免费为基层农机部门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四是对全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摸底调查,规范发放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强化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五是认真做好《2014年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编制和《2015—2017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材料初审和推荐上报工作,完成《2015—2017年云南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初审工作。
【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云南省农业厅农机处编制仅5人,工作多、人员少、任务重。农机鉴定能力不足,鉴定大纲和相应的工作规范需要加强。农机推广手段不足,资金不足,示范基地建设滞后。农机监理失去委托执法和变型拖拉机落户业务,开拓和推进工作的难度较大。农机培训职能职责不强,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工作滞后。二是购机补贴制度仍需完善。补贴产品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补贴与推广工作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补贴标准相对偏低,补贴对象还需要进一步放开,操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补贴工作发展不平衡,部门、企业和农民积极性差别较大,部分地方资金不够用和部分地方资金用不完的情况同时存在。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突出。高原、特色、小型、高效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工作滞后,农机装备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耕作机械多、特色机械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常规机械多、高性能机具少,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较低,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机耕道路、机具停放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
【概况】
2014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全自治区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有效促进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依法、科学、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
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达到2.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8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1.05亿元),比2013年增加1.05亿元,增长58.3%(其中: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增加0.59亿元,增长99%)。补贴范围覆盖西藏自治区74个县(市、区)的350多个乡镇(街道、居委会),截至2014年11月底,已落实到户的补贴资金约2.45亿元,占资金总额的86%,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5.7万台(套),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4.5亿元,受益农户4.2万多户。2014年,西藏自治区新购置补贴机具可达6万台(套)。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14年,西藏自治区各级主管部门及时成立购机补贴政策落实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小组一般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财政、纪检等有关部门参与,对补贴工作全过程开展集体研究、进行联合监管;在年初召开的各级农牧工作会议上,按规定逐级签订购机补贴工作责任书,在补贴各个环节切实建立“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
【转变思路、科学布局】
2014年,西藏自治区按照《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规划(2014—2020年)》相关要求,全自治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要在全面完成好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将“提升质量”作为重要任务,按照这一思路,2014年西藏自治区购机补贴继续在优化投入结构方面下工夫,2014年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科学储粮等重点领域的投资达到4 783.9万元,占到2014年投资总量的18.9%。2014年,西藏自治区将有36个合作组织直接受益,有6.7万多户群众使用上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粮食科学贮存设备。
【科学评价、提升绩效】
2014年,西藏自治区按照《农业部年度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2014年继续在全自治区延伸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绩效管理和考核工作,在2013年实施自治区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测与评价体系,并将绩效管理工作向政策管理全过程延伸,向地(市)、县基层政策落实管理部门延伸,建立覆盖全自治区各级主管部门、以结果为导向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测与评价体系。
【推进公开、严肃纪律】
2014年,西藏自治区按照《西藏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和投诉处理制度》有关要求,在西藏农牧信息网设置农机购置补贴专栏,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签发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的政策规定,对补贴实施方案、支持推广目录、检查监督方案、投诉联系方式、经销商信息等进行及时、全面的公开;通过逐县开展系统建设和培训,建立覆盖西藏自治区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为推进西藏自治区项目实施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认真开展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在各地已经开展的自查基础上,组织工作组陆续对西藏自治区4个地(市)的30多个县、11家经销企业开展购机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反馈和专项整治。
【狠抓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继续加快】
2014年,西藏自治区农机具保有量较2013年继续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到2014年11月中旬,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63万千瓦,较2013年底增长8.9%;拖拉机拥有量23万台,较2013年底增长12.2%;各类拖拉机配套农具16.8万台(套),较2013年底增长19.1%。2014年底可完成机械化耕、播、收面积共391千公顷,其中完成机耕面积141千公顷,完成机播面积136千公顷,完成机收面积114千公顷,三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到57.5%。
【抓好农机科技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2014年,西藏自治区更加注重引进性能好、效率高、功能复合、配套性好、科技含量高的农机产品,更加注重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逐步淘汰老旧、高耗能、功能单一的作业机具,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西藏自治区进一步倾斜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土地置换、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帮助农牧民群众和相关实体兴办多元化、多类型的经营性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西藏自治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运转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总数将达到56个,参与农户达到11 000多户,年农田服务面积可达30.67千公顷,服务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升,辐射带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力度】
2014年,西藏自治区利用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技术培训资金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为农机手和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创造培训机会,全年整合农业机械化培训资金55万元(含示范建设培训资金10万元),共培训农牧民2 900多人次,发放各类培训教材(宣传材料)7 000余份;同时,积极鼓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联合农机专合组织、经销企业共同参与到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中来,发挥民间、企业网络优势,大力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缓解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与培训技术力量较弱、覆盖面不足的问题,2014年由农机购置补贴供货企业和农机专合组织开展的新机具使用前培训人数将超过2万人次。
【狠抓安全生产,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关系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和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2014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按照《西藏自治区2014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西藏行”活动方案》有关精神,始终将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农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截至11月初,西藏自治区农机没有发生道路外安全生产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基本保持总体平稳、趋向好转的态势。
【开展农机安全培训工作】
2014年,西藏自治区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不出差漏,自治区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机会,开展一系列涉及农机安全操作规程、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活动,切实提升群众安全生产技能,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在8月9日尼木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印发《区农牧厅关于切实加强2014年下半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藏农厅发〔2014〕179号),就各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落实、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014年,西藏自治区按照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安排,农机处全程参与全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2014年,已对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5地(市)开展督导检查,就本行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同时开展那曲、阿里2地区督导检查工作。另外,针对西藏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继续强化与自治区公安交警部门间的会商和协调机制,进一步明晰农机安全监管职责,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自治区公安厅牵头,共同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存在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三点。一是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机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目前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监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作能力弱、服务水平低,农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随着西藏自治区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二是农业机械化惠农政策体系急需进一步扩充和完善。虽然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补贴范围不断扩展,但惠农政策体系仍比较单一,没有建立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体系,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等普遍缺乏资金渠道,制约惠农政策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作物、区域、各环节间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当前西藏自治区麦类作物机耕、机播生产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受到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没有取得显著提升,西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呈现极不平衡的发展特点,财政资金在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概况】
2014年,陕西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落实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取得实效】
2014年,中央下达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亿元。为确保农户得到实惠,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广泛调研,大胆创新:一是简化程序。将2013年六步操作流程简化为“申请购机、全价购机、核实兑付”三步,方便群众购机。二是明确职责。重新界定各级农机(农业)、财政部门工作职责,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三是优化服务。探索创新“一厅式”办公、提前摸底、电话预约申领指标、延伸服务到村组、联合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新途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是公开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补贴工作信息,自觉接受监督。五是严格监管。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确保经销资格审批不“越位”,企业监管不“缺位”。六是加强考核。提早安排考核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阶段性督查和季度自评自查,实现延伸绩效考核常态化。
【农业机械化形势发展良好】
2014年,陕西省实施中央补贴资金6.9亿元,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补贴资金3 087万元,带动农民群众投资12.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3.2万台,受益农户11万余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拉动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达2 550万千瓦,较2013年增加100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10亿元,较2013年增加10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其中玉米机收水平达48.5%,较2013年分别增长1.5%和5.8%,全面完成年度任务。装备结构向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拥有拖拉机33多万台,较2013年增长13.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较2013年增长11.1%。拥有联合收割机4万台,较2013年增长14.3%。
【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
2014年,陕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进展良好。各实施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初步形成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全面完成年度任务。二是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不断加快。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主推玉米收获和水稻、油菜收种机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在陕西省分区域建设4个农业机械化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的新机具、新技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加快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三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举办2014中国宝鸡丘陵山区暨高新农业机械演示会,邀请国内91家农机企业参展,48台适合丘陵山区的新机具进行现场演示;同时,加大对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的补贴力度,助推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发展。
【重要农时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
2014年,陕西省农机部门针对“三夏”和“三秋”收种农时紧张的情况,提早准备,精心安排,狠抓落实,保障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有序运行。一是提早备战。提早安排,督促各地做好机具检修、物料储备等工作,确保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协作。加强与交通、石油、气象等部门的联合协作,免费向机手发放《跨区作业证》和《跨区机收服务手册》1.5万多册,实行农机用油“两优一送”政策,及时发送气象信息,形成齐心合力抓生产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服务。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开通热线电话,强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供需衔接服务和农机维修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四是加强督导。成立督导组深入一线督查,解决突出问题,推进生产有序运行。全省共完成小麦、玉米和水稻机播(机插)面积1 814.67千公顷,机收面积1 560千公顷,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农业机械化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2014年,陕西省农业机械化项目有成效。一是保护性耕作项目。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54.67千公顷以上,陕西省突破400千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二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玉米茎穗兼收等技术7项,新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56个,建设万(千)亩示范田各29个。秸秆饲草加工达1 000万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1 786.67千公顷,利用率达74%,禁烧区和重点区利用率达到96%,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是“百库工程”项目。及时开展竣工验收和资金兑付,组织实施2013年项目,保障工作顺利推进。2013年“百库工程”竣工95个,新增贮藏能力约10万吨。2014年审批立项169个,项目进展顺利。四是支持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投入100万元支持咸阳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扶持宝鸡、西安、渭南、榆林等市积极申报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一是陕西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快速发展。全省新增农机合作社130多个,总量达740多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设机具库棚4 000多平方米、维修及培训用房500多平方米、硬化地面2 000多平方米。实施农机装备能力提升试点项目,新购置农机总值达160万元,拉动地方及合作社配套投资110多万元。在15个农机合作社、10个农机大户和10个家庭农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试点,举办以“推进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为主题的合作社建设培训班,推进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农机维修体系日趋完善。新(续)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6个,实地检查农机维修厂(点)1 760个,核发(换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330张,打造一批“农机4S店”。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参加全国培训10人次,农机维修体系日趋完善。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2014年举办各类培训2 200 多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6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平安农机”创建效果良好】
2014年,陕西省农机部门强力推进警监联合执法,开展在册农机专项清理,“平安农机”创建效果良好。陕西省35个县区成立农机监理、公安交警联合执法中队或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陕西省共清查注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9 154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率达77.8%,检验率达80.2%,驾驶员持证率达57.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32个,示范乡镇236个,示范村1 568个,示范户15 345户,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8个,岗位示范标兵16个。2014年发生农机事故425起,较2013年减少84起;死亡人数12人,较2013年减少1人;受伤人数84人,较2013年减少28人;直接经济损失130.7万元,较2013年减少20.7万元。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农机事故,事故死亡人数在陕西省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数之内。
【农机质量管理和试验鉴定不断强化】
一是陕西省农机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三夏”“三秋”期间分赴各地进行督导检查,并对重点机具进行质量跟踪调查,现场检查作业机具300余台(套)。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接到投诉案件84起,其中陕西省农机鉴定站受理27起,妥善处理群体性投诉、上访案件4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二是试验鉴定能力逐步提升。陕西省农机鉴定站产品鉴定检验授权范围由19个增加为26个,停止多年的农机产品鉴定检验职能得到恢复,鉴定能力进一步提升。2014年,陕西省共受理推广鉴定产品申请65个,定型鉴定产品2个,推广鉴定报告40份,检验报告40份,核发推广鉴定证书40个。
【农机行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陕西省农机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精心部署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与各地市农机管理部门、省局各处(室、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积极开展一系列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防腐意识。二是机关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加强支部建设,局机关支部、老干处支部被厅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督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机关管理迈上新台阶。三是陕西省农机信息化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全力打造省、市、县三级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目前省级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平台1个,地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平台6个,2014年共在各级新闻媒体发布农业机械化新闻2 600余条,较2013年增长300条。四是行业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为科学指导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五是提升离退休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存在问题】
2014年,陕西省农机系统很多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机作业燃油补贴、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以及机耕道建设投入等政策措施还未落到实处;农机工业基础薄弱,农机制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的适用技术普及速度不够快,一些适宜陕西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丘陵山区机具研发、生产、推广不足;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缓慢,机耕道等农机应用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
【概况】
2014年,甘肃省各级农机部门切实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农机购置补贴惠民政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农业机械化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态势良好。
【2014年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
2014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保持持续发展的好形势。农机总动力达到2 520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4.2%;拖拉机拥有量达到73万台,增长3.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增长2个百分点;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纯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37亿元,分别增长4.4%、3.2%。
【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4年,甘肃省使用中央和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35亿元,连续8年甘肃省农机总动力年增长超过100万千瓦,连续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
201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代大型农机发展规划》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决定从2015年开始增加1 0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这是继201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又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好转。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始启动】
2014年,甘肃省适应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形势,省农牧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并召开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会,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中药材、棉花、果菜等七大类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思路、目标、布局、主攻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有新举措】
2014年,甘肃省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永登县微耕机致伤农民事件为契机,全面加强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工作。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牧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机具产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对农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在用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等工作,有效防止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全省范围内开展微耕机、玉米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针对微耕机、玉米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问题还启动部、省微耕机产品质量专项调查工作。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高效规范实施】
2014年,甘肃省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兑付方式,科学、规范、高效、廉洁实施补贴政策,共落实专项资金5.3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9.56万台,受益农户13.36万户。一是3月13日,召开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暨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二是省、市、县层层制订实施方案并签订工作责任书,将政策落实、信息公开、廉政风险防控等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三是通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公开补贴范围、流程、对象、标准、咨询电话等信息。四是对甘肃省基层农机管理和补贴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政策和操作培训。五是改革创新,不再规定补贴产品经销商资质条件,开展“先购后补”试点,鼓励有条件市(县)确定敞开补贴目录,对重点产业急需机具敞开或优先补贴并进行省级累加补贴,岷县等13个地震灾区县的补贴比例提高到50%。六是强化督查,甘肃省农牧厅先后开展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机补贴大检查行动,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加强补贴产品价格监管,对4类6档产品调低补贴额度。七是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取消1家企业的补贴经销商资格、暂停1家企业的补贴产品资格,对7家相关生产企业提出整改要求。
【农田机械化作业扎实开展】
2014年,甘肃省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点农时季节、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的组织领导,狠抓机具投放检修、宣传培训、跨区作业组织、信息引导和安全保障,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春耕期间投入143.51万台(件)的农机具,完成机耕1 188.57千公顷、机播757.95千公顷、机械镇压671.53千公顷、机械深施化肥596.61千公顷、机械覆膜573.14千公顷、机械深松201.29千公顷。二是“三夏”期间着力抓好跨区机收组织工作,完成甘肃省小麦机收457.13千公顷,机收比例达到56.66%。其中,河西走廊、陇东川塬及沿黄灌区等小麦主产区机收比例超过80%。组织3 079台联合收割机完成省外小麦跨区机收133.33千公顷,直接经济收入超过7 000万元。三是秋冬季投入75.5万台农机具,完成机耕1 250.37千公顷、机械深松302.47千公顷、机播冬小麦325.59千公顷、机收玉米201.45千公顷、机收马铃薯123.49千公顷。四是在武威市召开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及油菜、中药材、棉花、果菜等特色产业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有效开展、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
2014年,甘肃省共示范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7万多台,完成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面积900千公顷。一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一批技术集成创新示范点。其中,甘肃省建立马铃薯主产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点5个、不同区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行距试验点1个、保护性耕作长效监测点1个。二是组织研发马铃薯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玉米旋耕起垄全覆膜双垄沟播机等生产急需机械,召开农田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回收、旱作地区深松耕地机械作业、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专题现场会,编印专题材料,加大重点技术和机具推广力度。三是继续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举办各类现场培训会660多场次、培训班450多期,发放资料63万份,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补助资金197万元,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1.8万人次。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举办职业技能鉴定18期,颁发证书1 102人。四是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推广及体系建设项目资金335万元,实施项目27个。五是落实保护性耕作项目27个,落实资金4 786万元,实施面积233.33千公顷,购置投放项目专用农机具及仪器设备4 236台,配备项目专用车19辆,新建机库棚1.25万平方米、机具停放场3.08万平方米、机耕道387.6千米。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2014年,甘肃省共发生农机事故15起,死亡1人,受伤14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一是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省市县乡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市县乡级政府分别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二是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印发宣传材料93.28万份,制作固定宣传栏、图板2 418个,电视、报刊、广播宣传1 475次。三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平安农机”创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检查农机30.52万台(次),查处违章1.4万台(次),下发整改通知5 037份,查处安全隐患8 937条,整改率99.5%。四是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下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核发权限到县(市、区)。检验农机29.69万台(次),检验率90.22%;新登记入户农机3.66万台,新增驾驶人2.84万人。五是甘肃省省市县农机部门积极应对2013年永登县两起微耕机伤人事件,督促协调生产销售企业赔偿受伤农民36.8万元,处理相关企业及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对微耕机等危及人身安全农业机械的监管。六是在张掖市高台县举行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联合演练活动,提高农机管理、监理部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农机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甘肃省农机部门报请省农牧厅出台《关于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甘肃省农业机械产品定型鉴定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农机鉴定和质量监管工作。二是受理205个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申请,颁发农机推广鉴定证书157个。三是开展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对玉米收获机和微耕机进行质量调查,对省内生产企业的微耕机产品进行证后督查,对补贴机具进行质量督导。四是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8起,结案率87.5%,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5万元。五是调整2014年度甘肃省支持的农业机械化推广目录,开展2015—2017年国家目录的推荐上报和省级目录的申报工作。
【农机社会化服务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一是甘肃省农机部门把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年初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对这项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报送有关部门。二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甘肃省现代大型农机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细则》,为现代大型农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各级农机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全省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112.15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60个,均比2013年增长10%以上。
【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和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甘肃省农机部门修订印发8项机关管理和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二是2014年初对涉及全面工作的25项重点工作做部署安排,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形成农机合作社建设、深松整地、报废更新、免费管理、燃油补贴、尾菜捡拾地膜、机具研发等一批专题报告并积极衔接落实成效明显。三是每月定期召开以甘肃省局各办和局属三站领导及业务骨干为主讲人的省级农机系统专题业务工作报告会,省直农机系统干部职工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行政的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存在问题】
2014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缺口大,资金缺口达3亿元;二是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机公益性体系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缓慢,实用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农机实用人才培训、机具研发经费不足。
【概况】
2014年,在青海省农业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农牧机械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制定2014年的工作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
2014年,青海省完成机耕面积334.67千公顷,机播面积376.67千公顷,机收面积203.33千公顷。机械化全膜覆盖双垄栽培应用面积超过20千公顷,完成机械化深松5.48千公顷,保护性耕作面积24.55千公顷。马铃薯机械种植12千公顷,蚕豆机械点播12千公顷。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1.0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亿元,省级资金700万元)。2014年12月底完成购置补贴资金8 500万元。青海省非道路农机事故死亡2人,控制在下达指标44人以内。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8个,示范村90个。
【认真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下达青海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1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700万元。补贴农业机械共11大类38个小类139个品目机具。2014年在青海省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兑付方式。
【采取措施规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一是严格审定青海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1月份,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审定,剔除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产品200多种,确定《青海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2014—2016年度)》;二是制定《青海省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三是根据农业部的有关要求,青海省农牧机械管理局对县(市)农机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管理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讲解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系统中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宣传补贴惠农政策,强调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三个严禁”“八个不得”“四个严禁收费”等工作纪律;四是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印发《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严明纪律,杜绝违规,阳光操作,提高效率,规范运行;五是青海省农牧机械管理局与各市、州农牧局签订《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标责任书》;六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组成工作组,对19个县的购机补贴工作进行督导检查。2014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也派工作组对乐都县、共和县的购机补贴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2014年,农业部、青海省两级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2013年都兰县被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保护性耕作项目县,项目投资为300万元,按照项目要求,当年进行留茬。2014年实施免耕播种,并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2千公顷;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2014年在大通县和湟中县2个县实施。投入中央资金40万元,任务13.33千公顷。实际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5.18千公顷,经布点测产,实现节支增收2 468.28万元。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共投入资金100万元,任务面积4.43千公顷。分别安排在海西州、互助县、湟中县、都兰县、乌兰县、循化县、海晏县、同仁县8个地区实施,现已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7.37千公顷。青海省共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24.55千公顷。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稳步推进】
2014年,青海省财政安排资金175万元,实施规模为5.39千公顷。实施地区为西宁市、湟源县、互助县、民和县、化隆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贵南县、海西州等11个地区和单位。完成机械化深松5.48千公顷。据测算,开展深松整地的地块,表土耕层每加深1厘米,就可以多存储3毫米降雨,深松达到30厘米,每公顷地块可增加蓄水30%左右,相当于建立一个“土壤水库”。
【小型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全面完成】
2014年,青海省财政下达省农机推广站资金25万元,重点研究马铃薯平作、垄作和起垄铺膜三种模式下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制开发和引进更为适用可靠的种植、中耕扶垄、灭秧、收获及残膜捡拾回收机械。
【枸杞生产机械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研制出实用性较强的枸杞收获机械、追肥机械、除草机械和植保机械等,这些机械都已在2014年投放青海枸杞产区。经测算,一公顷枸杞的人工成本为34 500元,使用这些机械后,每公顷可降低人工成本15 000元以上。青海省研制的枸杞收获机械,11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后,受到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农民群众的青睐,该机具可收获枸杞、花椒等作物,1台机具可代替3个人工作业。
【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快速发展】
2014年,青海省根据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草产业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在民和县以玉米秸秆机械化加工利用为主的饲草料产业蓬勃发展。在半农半牧区以青燕麦为主的牧草播种、收获和加工机械化技术得到广泛认同和广泛使用,大中型牧草免耕播种、割草压扁、捆草、牧草加工等先进适用的机械,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购买量大幅增加,2014年仅新购牧草收获机械和饲料(草)加工机械2 007台,有力的促进草产业的发展。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青海省农机部门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2014年争取90万元专项资金,新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8个、示范村90个。二是抓好重点农时季节及节假日期间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农机事故易发地段和管理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青海省各地在重要农时季节和节假日期间,均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设立事故救急电话,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准备工作。三是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制定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发放宣传画、宣传教材等方式,加大农机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
【存在问题】
2014年,青海省的农机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比例较低,增加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购机成本,影响农牧民的购机积极性;二是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偏低,使得累加补贴的联合收割机、饲草加工机械等产品满足不农牧民的实际需求;三是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低;四是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滞后。
【概况】
2014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全自治区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重规范、严监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部门科学制订实施方案。加大对马铃薯、玉米等重点农作物和植保、移栽、牧草收获等机械设备补贴力度,发挥购机补贴政策引导、激励作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是积极推进操作方式创新。在全自治区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运行模式,资金结算由省级变为县级,补贴方式由“厂商结算”变为“直补到卡”,使补贴责任更加明确,补贴资金更加安全,补贴工作更加高效。三是强化责任落实。3月份,组织召开全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暨勤政警示教育工作会,与各市、县(区)农机部门签订农机购置补贴责任书,与供货企业签订“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承诺书”,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做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四是强化制度规范。严格落实购机补贴廉政风险防范、绩效延伸考核等工作制度,就购机补贴初审、协议、验货、监管、验收、考核等关键环节细化措施,完善办法,堵塞工作疏漏,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补贴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落实情况】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5亿元,自治区资金1 300万元。全自治区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5.79万台(套),全年完成购机补贴资金2.02亿元,占下达资金的76.8%,购机总额达7.8亿元,带动农民直接投资5.78亿元。受益农户2.4万户。全年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比2013年增加21.8万千瓦,有力提升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能力。
【建设示范园区】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搭建开放的示范园区平台,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续建6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4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二是研究制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园区建设内容、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考评办法,使园区规划建设与考核验收标准相一致,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示范园区建设,注重数据采集和平时考核,年中召开观摩交流会,年底逐县(区)进行园区建设考核、验收。
【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整合粮食创高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适水产业池塘标准化养殖基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类财政项目,形成合力推动园区建设,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园区内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100%。
【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工作】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平罗县、利通区、灵武市、原州区开展麦后玉米、蔬菜育苗机械化移栽试验示范;在平罗县、永宁县、沙坡头区开展水稻精量穴直播试验示范;在平罗县、青铜峡市开展水稻、玉米烘干储藏试验;在中南部县区开展残膜机械化回收试验示范;在中卫市开展枸杞机械化植保试验示范等。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提高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灌区小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中南部地区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达到43%,提高3个百分点;全自治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5%,提高11个百分点。
【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的建设目标,积极培育、扶持以农机作业公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2014年新建13个农机作业公司,全自治区农机作业公司总量达到64个,农机合作社达到275个。
【抓发展重扶持】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完善联系帮扶制度,帮助作业公司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建设用地、培训服务等方面争取优惠和便利,优先安排农机服务组织承担实施农机推广项目,通过扶持引导,促使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做大做强。二是探索创新金融担保机制,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达成农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权属清晰、风险可控”条件下,支持以“大中型农机具抵押”形式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融资贷款,农机作业公司融资担保有新突破。三是研究修订《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建设规范》,积极引导农机作业公司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推行“一条龙”作业和合同订单作业服务,支持引导农机作业公司从机耕、机收作业服务向育秧、播种、机耕、植保、机收、烘干、初加工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拓展,全自治区农机合作组织年作业服务面积达到333.33千公顷以上,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加强作业公司的日常管理,继续开展作业公司年度考核和“评星定级”,确保作业公司规范运行,持续发挥作用。
【保进度、重质量,精心组织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充分发挥农机的主力军作用,精心安排部署,科学组织调度,全力投入春耕、“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一是针对灌区春小麦适播期短,机播任务较重的现状,及时督促各市、县(区)农机部门在做好春播机具检修工作的同时,组织机具抢时播种。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出动农机人员6 500人次,投入农机具4.5万台(套),组织召开春播现场会10余场次,确保春播工作适时顺利完成。二是针对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种机收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的现状,适时召开械化种植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展示、示范带动、媒体宣传等有效措施,全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积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组织近千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区内外小麦、水稻、玉米机收大会战,平均单机年创收可达3万元以上。“三夏”“三秋”期间,全自治区共有3 000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提升主要作物机械化收获水平,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尽职责、重成效,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部门研究制定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补贴机具市场监督、质量调查和质量保障督导工作,重点对微耕机、卷帘机、玉米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等事故率高、群众投诉较多的农机产品开展质量督查工作。二是深化农机免费管理,严把农机的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考关、审核关,享受购机补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100%纳入牌证管理。三是组织开展农机装备和农机操作人员普查工作,进一步核查清楚全自治区各类农业机械装备数量、结构、使用状态及分布情况,摸清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持证、审验、技术水平及从业情况,建立完善装备管理台账,夯实农机安全监管基础。四是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乡(镇)农机专干为主要成员单位,建立农机安全联组,落实安全联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建体系、重督查,扎实开展农用残膜治理专项整治】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制定《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配合召开全自治区农用残膜专项整治活动启动仪式暨座谈会,配合政府督查室、财政厅对各地残膜回收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协调财政厅、环保厅对残膜回收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协调落实残膜专项资金1 390万元,落实考核奖励资金480万元。各市、县(区)按照“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运作、群众自觉参与”的工作思路,以强化政府推动、壮大加工龙头、完善回收网络、促动农户参与为重点,创新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用残膜专项整治工作,初步建立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扶持建立残膜加工企业24个,残膜回收网点194个,组建机械回收服务队55个,购置使用残膜回收机械1 260余台。回收残膜100.67千公顷,回收残膜12 960吨。基本消除村庄、道路、沟渠、林带、田间地头裸露、飘挂残膜和随意焚烧、随地填埋二次污染现象。计划完成秋季覆膜68千公顷,2014年,实际完成秋覆膜39.8千公顷,完成任务的58.3%。
【存在问题】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工作按照年度计划有序地推进,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农机装备总量不够。2014年全自治区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每0.67千公顷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000千瓦。二是农机装备存量结构不优。全自治区农机装备结构虽然有较大调整,但总体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还处在较低的发展层次,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升的需要。三是农机作业领域不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四是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总值不足300万元,普遍还存在着建设规模小、机械种类不全、配套程度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规范、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五是山川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南部山区农机装备不够和小型、轻便、适用机械少等突出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优先加快发展南部山区机械化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概况】
2014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在自治区农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全自治区农机系统大力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情况】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总动力1 827.29万千瓦、同比增长7.56%;在册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6.69万台,同比增加3.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9.02万台,增长11.94%;拖拉机配套农具127.75万台(套),同比增长7.04%。全自治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9%,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又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农业机械化管理机制取得新进展】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部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及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地州市年度农机化主要业务工作评价标准》。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停止核发“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农业机械经营服务技术合格证”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做好调整后的衔接工作,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停止,下放到位、监督到位、接管到位、服务到位。完善“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办”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实施“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农民)”的办法,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改革创新自治区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管理机制,实行“自愿申报、日常受理、集中审定、定期公布、宽进严管”的动态管理方式。强化对纳入目录农机产品市场行为和质量的跟踪管理,对违规产品严肃查处,直至取消目录资格。改革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管理运行机制,推行“资金切块下达、地州确定项目、县乡实施项目”的新办法,规定地州市确定项目后,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也由地州市农机和财政部门负责,自治区层面履行指导服务和备案、监督职能。办理自治区人大议案6件,办理自治区政协提案8件。
【全程机械化取得新成效】
2014年,春耕备耕、“三夏”“三秋”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部门发挥农机作业主力军作用,抢农时、争进度、保质量,及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保证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制定自治区2014年农业机械化生产实施方案、工作考核办法,全面落实2015年全自治区866.67千公顷冬小麦播种任务,积极开展小麦“井字型”播种高产试验示范,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一千万亩小麦、一千万亩玉米”发展,制定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加快老旧粮食生产机械更新换代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精少量播种2 268.39千公顷、新增289.73千公顷,增幅14.64%。小麦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面积487.03千公顷、新增42.03千公顷,增幅9.45%,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58%。
【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一千万亩棉花”高产创建,制定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将历年补贴结余资金2 280万元用于采棉机专项补贴,共补贴采棉机57台,以耕种收为主的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达71%。全自治区棉花机采作业面积172.07千公顷,新增88.85千公顷,增幅达106%;采棉机保有量450台(不含兵团),增幅达58.45%。
【其他领域机械化水平均有所提高】
一是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千万只肉羊出栏”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31%,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达34%。二是加快推广果树施肥、病虫害防治、果产品贮运等机械,林果业机械化水平达44%。三是稳步扩大设施农业机械覆盖面,重点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设施养殖机械化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温室加热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2%。四是大力推广番茄、辣椒、打瓜、马铃薯、甜菜等区域特色作物移栽机械化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五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全自治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30%。全面配合落实自治区建设南疆三地州杏热风烘干房制干项目,拿出3 150万元(每座烘干房2.1万元)中央农机补贴用于杏热风烘干房专项补贴,共补贴杏热风烘干房1 500座。
【落实“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办”的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工作机制取得新成效】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续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农民)”的办法,各地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三到位”“把好五道关”的要求,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监管到位,认真把好宣传申报关、补贴对象确定确认关、自主购机关、机具核实关、资金兑付关。结合实际,分重点、分阶段选择部分农业生产急需的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机具品目在区域内敞开补贴,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制,将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考核标准列入地州市农业机械化主要业务工作评价体系。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生产企业自主设定经销商资质,631家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经销商网络及售后服务和投诉处理网络,均在新疆农机网向社会公布。全自治区开展6次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督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查找原因、限时整改。2014年,中央安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计12.1亿元,较2013年增加13%,带动地方各级政府投入3 600万元,购置机具13万台(套),受益户达9万户。
【强化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迈上新台阶】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查列入自治区支持推广目录的1 164个产品,对符合要求的25家企业234个产品推荐申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通过实施“农机促农增收行动”,农机促进全自治区农民人均增收48.5元以上。发布自治区六大产业14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使“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运用靠农机”成为共识。创新“2014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办会方式,一大批棉花收获、精量播种、玉米去雄、番茄收获、甜菜收获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和应用。组织召开自治区农机作业质量经验交流现场会、机采棉现场会,从技术手段和装备配置方面双管齐下,提高农机标准化作业和棉花机械化收获水平。组织农机手参加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2014中国农机手大赛总决赛,安刚勇夺首届中国农机手大赛桂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获最佳组织奖。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2014年,推荐上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地方标准项目39项,批准立项12项。组织制定《温室用燃煤热风炉》等24项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分级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区、示范点。开展4种“机采棉花种植模式对比试验”,探索新疆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作业规程。加大节水灌溉设备的投入,加快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农田机械节水灌溉1 394.17千公顷、新增213.57千公顷,增幅18.09%,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召开残膜回收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会,制定残膜回收机作业质量标准,对生产中应用的残膜回收机具选型后,列入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大力推广应用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机械深耕作业2161.19千公顷、新增171.9千公顷、增幅达8.64%;机械深施化肥作业1 583.96千公顷、新增254.51千公顷,增幅19.14%;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1 062.41千公顷、新增202.4千公顷,增幅达23.53%;机械植保作业2 155.19千公顷、新增82.49千公顷,增幅达3.98%。各地立足优势产区,加大农业机械化成熟技术的集成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巩固区、地、县、乡的四级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培训向网络化、平台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制定2014年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方案,分级打造农机高级、中级、初级及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础和平台。自治区层面重点打造新疆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机械交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机械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两个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地州市重点集中整合松、散、乱的培训,整合当地农业职业技术大专、中专、职业高中、培训中心等资源,联合就地就近办学,为基层一线输送专业化人才。2014年各级农机部门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60.75万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1.43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3.88万人次,农机操作人员55.43万人次)。组织开展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农机干部186期,培训6 626人。培训35名农机推广高级人才,培训农机实用人才25期,培训3 400人。继续实施好《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组织编印《怎样犁好地》等十一本科普手册,翻译录制《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等DVD光碟(维、汉双语种)。出版《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等八本农机科普“最后一公里”系列丛书。
【农机合作组织取得新发展】
2014年,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部门制定出台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规范化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和考核办法。推荐申报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国家级示范社。2014年,在博乐市举办自治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现场会,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目前,全自治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46个,合作社社员1.14万个,服务农户49.6万户;拥有机具2.54万台(套),资产总值达27.77亿元;实现作业面积3 165.11千公顷,合作社年度总收入7.85亿元,社均实现收入176.21万元。
【扎实推进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农机行业管理的新途径】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自治区财政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项目申报、实施、管理、验收、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做到权责一致,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自治区5 000万元农业机械化财政专项的85.4%均投入到基层农机部门,其中: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涵盖40个乡(镇)农机管理站;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涵盖20个县(市)农机监理站的标准化建设;基层农业机械化培训能力建设涵盖10所县(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建设;农业机械化质量及购置补贴监管工作能力提升涵盖16个县(市)农业机械化质量及购置补贴监管工作能力建设;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研发涵盖13家科研院所和农机制造企业;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与示范区建设涵盖50个县市的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示范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涵盖3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培训、信息服务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
【开启依法行政、依法治机新征程】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以建设“平安农机”为主线,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措施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厉打击各类农机安全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农机安全事故,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扩大监管范围,制定自治区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免费实地检验农业机械11.2万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结合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知识“三进”(进乡村、进学校、进农户)活动。
【农机安全生产稳中向好】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命名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27个,自治区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68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达到93.9%、检验率89.6%、持证率94.5%。截至11月底,全自治区发生农机事故64起,死亡21人,受伤46人,直接经济损失11.52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5%、19%、27%。全自治区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农机事故。2014年,调解处理群众投诉农机案件227起,结案224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78.29万元。查处骗取套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违规参与购置补贴经营活动等违法违规案件5起,均依法严肃处理。与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打假89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350人,查办农机违法违规案件49起,挽回农业生产损失398.97万元,责令66处非法拼装农业机械及农用挂车的维修点立即停止加工生产、限期整改。修改、审定24个省级鉴定大纲,发布新疆第四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为确保农机产品质量,完成自治区级推广鉴定176项,完成部级推广鉴定23项,与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及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合作进行农机产品检验57项。
【深入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部门深入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先后选派15名同志到策勒县驻村开展工作。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2014年,自筹及协调引进扶贫资金投入达93.15万元,同比增幅达13.3%。在全国第一个扶贫日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干部职工捐款用于喀然丹村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反恐维稳思想防线】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会议、深入揭批“7·28”“7·30”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报告会、“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报告会等,编印《农机学习园地》23期。坚持“一反两讲”,开展“十项活动”,“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蔚然成风,使干部职工真正成为正能量的捍卫者、执行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组织召开机关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严格用人标准,严明用人程序,严肃用人纪律,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测评、评议等制度。2014年,选拔任用5名正处级、6名副处级和8名科级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结构、增添活力、促进工作。选派1名处级干部到霍城县挂职锻炼,接收农业部选派的1名援疆干部来局挂职。
【增强服务意识,改进会风文风】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自治区性专业会议2次,同比减少1次、减幅达33%;共发文94件,同比降低12%;对外编发《新疆农机化简报》11期,同比减少8.3%;赴内地省区市开会学习考察10次,同比减少16.67%;公务接待0.2万元,同比减少90%。目前,保留制度10项,修订完善规范权力运行、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的五批34项制度。
【加强督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推进”的绩效管理工作思路,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实行动态化管理。
【做好机关综合治理基础性工作】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完善机关应急处突预案和值班制度,做好机关综合治理基础性工作。新建标准化内网机房,确保网络安全;新增办公楼安全通道,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农机系统步入办公自动化管理的新阶段】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版《新疆农机网》暨农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农机系统步入办公自动化管理的新阶段。发布政务微博174条。新疆农机综合信息服务已正式启用,为推进农机系统电子政务奠定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被评为2013—2014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王瑛获先进信息员二等奖。
【存在问题】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发展效益不高等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机装备结构不协调,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三多三少”的问题;机械化作业应用不平衡,种植业机械化发展较快、总体水平较高,而畜牧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作物较低,北疆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南疆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机具利用率有降低的趋势,有些农业生产环节机具正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局部存在保有量过剩;农机服务水平不高,农机作业标准不完善,农机手素质参差不齐,作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单家单户农机使用得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不足,零配件供应、用油供给、机具维修、信息服务等不到位。
【概况】
2014年,大连市各级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都市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和技术应用,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农业机械化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机械保有量稳步增长】
2014年,大连市总动力达到378万千瓦,比2013年增长2.7%。新增农业机械7 300台(套),农机总值达到29亿元,比2013年增长3.5%。
【农机作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2014年,大连市完成机械耕整地253.33千公顷、机播种203.33千公顷、机械收获48千公顷。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2%,较2013年有所增加。水田机耕达到95%,机插秧达到80%、机收达到75%,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玉米机耕达到95%,机播达到90%、机收12.5%。
【农机安全形势良好】
2014年,大连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涉及农机生产事故明显下降,全市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各项指标均低于控制指标。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扎实开展,上半年无质量投诉和上访事件发生。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2014年,大连市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同各区、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签订《2014年农机化工作责任状》和《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细化工作指标,明确工作责任,合理分解任务,有效地调动各级农机部门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有序进行,实现2014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宣传培训,注重技术推广】
2014年,大连市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本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一是录制卷帘机治理专题节目——警惕大棚卷帘机“咬人”;二是录制农机春耕生产和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宣传农机新技术应用;三是以农机市场购销两旺为题,宣传报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四是录制拖拉机耕整地作业镜头,在《大连新闻》开头片花中每日播放;五是录制蔬菜育苗播种机和移栽机作业现场,报道农机具示范推广情况;六是报道农机保险启动仪式,宣传农机保险政策;七是以《农机购置补贴4.2万户受益》为题,报道全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取得的成效和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八是录制普兰店市亿丰农机合作社玉米机收现场,宣传报道农机“三秋”生产情况。
【农机现场会收效良好】
2014年,大连市组织召开“2014年深松整地技术应用现场会”“全市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应用现场会”“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场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场会”等多场农机具推广和技术应用现场会。农机现场会的召开对开展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宣传示范作用,2014年通过农机现场会、深入乡村农户、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累计培训6 680人次,共检修农机具2万余台,成立维修网点共84家,为全市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充分的人员和机具保障。
【制定补贴政策,严格督办落实】
一是大连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2014年大连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大连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制度》《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制度》《农机购置补贴信访投诉制度》和《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实规范》;二是督办落实。依据制定的《大连市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考核办法》,完成农机购置补贴绩效考核工作,下发《关于2014年第一次农机购置补贴督导检查情况的通报》,通报督导检查结果,督促各区市县加快补贴实施和结算进度;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下发《关于公布2014年大连市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召开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网络操作培训班,在农业信息网上为各区市县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
【加强农机调度,配合青贮机收】
2014年,大连市农机部门组织农机春耕备耕与秋季生产。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机春耕春播工作的通知》,确保各级农机部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4年农业机械化春耕春播生产各项任务;向各区市县农机主管部门转发《辽宁省农委做好2014年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跨区作业,为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畜牧养殖企业牵线搭桥,保障大连市机车的合理流动,提供玉米机收和青黄储机收作业信息和机具市场供求信息,加快“三秋”作业进度。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完成1.13千公顷,创收80余万元。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后下发《关于做好农机春季生产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通知》,各级农机部门围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落实,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配合青贮机收工作。为做好抗旱减灾自救工作,下发《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农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积极协调各区市县农机部门调配青贮等相关农业机械,将其全部投入到青贮饲料抢收的作业中,发挥巨大的抗旱减灾自救作用,共有4家农机合作社和10家农机大户参与青贮玉米收获,投入青贮收获机20余台,共收获青贮玉米2.67千公顷,收获青贮饲料11万吨。
【加大安全整治,确保生产安全】
2014年,大连市农机部门召开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同区市县农机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春季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和《大连市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大连市范围内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农机监理主体责任检查工作,共开展安全检查87次,检查农业机械3 108台,纠正违章42起,排查农机安全隐患67个。开展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宣传日活动,共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材料15 000 份,光盘450张,接受农机手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咨询400余人次。联合中华保险公司召开大连市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会议,举办启动仪式,还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农机保险理赔业务和操作程序培训。
【开展调研活动,规划2015年项目】
2014年,大连市农业机械化办公室副主任邢芳带队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和农机生产经销企业调研农业机械化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大连市农机深松整地发展规划》《大连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大连市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大连市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在2015年实施,正在就有关细则问题征求各县区及相关部门意见。
【概况】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机“七大行动”为抓手,改进作风、提能增效,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4年,宁波市大力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新增插秧机310台,完成水稻机插面积48.27千公顷,机插率5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8.4%,保持浙江省第一。新增粮食烘干机176台,总数达到913台,批次烘干能力约11 500吨位,位列浙江省第一。
【狠抓机插育秧技术,优化育插秧装备】
2014年,宁波市加强规模化育秧、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建设季供秧能力33.33公顷以上规模化育秧中心970个,比2013年增加50多个,规模化育秧占75%以上;推广育秧基质约3 571吨,培育出的秧苗可供3.53千公顷水稻机插,早稻商品化秧苗20万盘,散户育秧点大幅减少,秧苗质量明显提高。优化育插秧机械装备,新增对双熟制水稻具有更好适应性的25厘米行距插秧机70台,育秧流水线138条,浸种、催芽、脱芒等种子处理设备16台(套)。
【狠抓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2014年,宁波市继续扶持、鼓励农机合作组织、粮食收储生产加工企业引进烘干机械,新增对塔式烘干机、热泵型谷物干燥机的市级财政补贴,继续扶持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新增粮食烘干机械176台,新增批次烘干能力约2 000吨位,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达80%左右达浙江省最高,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创新有新突破】
2014年,宁波市大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提质行动,积极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培育和提升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014年新增农机合作社20家,总数382家,创新培育3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按市场经济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服务组织数量、服务水平和效益列浙江省第一。
【抓服务机制创新】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及经验、做法,在对宁波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导各地在自愿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培育浙江省首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宁波市鄞州与时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随后相继培育成立余姚田螺山、奉化宁绍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提高农机利用率、社会化服务能力、经营服务效益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2014年3家农机作业公司作业服务面积达到9.69千公顷次,产值约为1 460万元。
【抓服务功能培育】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开展农机合作组织提质工程建设,按照系统示范和市级示范要求对14家合作社开展提质工程建设,并对8家合作社进行功能培育建设。继续加快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机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新建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1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3家。
【抓重要农时季节服务】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切实抓好春备春耕、“双夏”、秋收冬种生产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新技术、新机具培训、机力机具调度、农机物资及配件供应保障、农机维修保养、打假保农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联合石化部门推行农机作业用油(柴油)“三优一免”惠民服务,保障重要农时生产顺利开展。
【特色农机推广有新突破】
2014年,宁波市以“机器换人”为导向,加大特色、高性能产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完善宁波市特色农机购置扶持政策,对特色产业农机和高效旋翼施药机等高性能农机购置进行市级补贴。全年共补贴购置鲜大豆收割机、大粮仓大功率联合收割机等特色、高性能农业机械30台(套),市级补贴资金180余万元,其中高效旋翼施药机5台;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水产和畜禽养殖等机械化水平。新增采茶机25台、修剪机103台、茶叶炒干机、揉捻机、杀青机等加工机械208台。畜牧养殖喂料机393台、铡草机48台、投饵机240台、水帘降温设备88套、增氧机10 661台。
【高性能设施装备有新突破】
2014年,宁波市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技术、高品质的设施农业,对设施农业(钢架大棚、玻璃温室)补贴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扶持蔬果、养殖、林特等产业设施农业建设。2014年共安排三批设施农业补贴资金2 053万元,补贴建设94个设施农业补贴项目,搭建钢架设施大棚、玻璃温室112.05万平方米。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设施农业补贴项目监管,开展设施农业补贴专项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检查,并实行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加快“智慧农机”建设,构建农机自主创新体系平台】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初步建成集网络视频感知系统、GPS农机定位系统、GIS农机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设施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系统、数字精准农业(农田温度光照湿度气体、土壤等环境监测、智能调控)于一体的智慧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宁波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博士团队协作,联合开展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的攻关,目前前期样机已研制成功。
【拓展农机科技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4年,宁波市加强对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新立项实施农机科技项目11个。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机项目20个,其中农机科技推广项目13个,智慧农机项目6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1个。宁海县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的验收。继续做好宁波市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基地)认定工作,2014年新认定市级示范基地15家。
【创新购置补贴操作方式,推进简政放权】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把补贴资金结算下放到县(市)区,市级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和跟踪督查。创新性实行“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购机补贴操作方式,新模式更加高效、便捷、公平、公开、廉洁,购机农户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不再直接接触补贴资金,购机者可与农机销售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竞价,最大限度保护购机者利益。
【规范农机作业补贴程序,强化实施监管】
2014年,宁波市实行“补贴对象申请、镇村审查、县级结算”的补贴方式,进一步简化农机作业补贴办理手续。简化补贴资金结算发放形式,减少审批环节和发放层级,提高发放效率。同时,落实基层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做到“四签字”,设置“四道关”,增加作业补贴公示次数,并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实施专项检查,确保农机作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实施市县两级农机作业补贴资金约4 350万元。
【创新开展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
2014年,宁波市为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农业机械,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困难,拓展农民融资渠道,宁波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在慈溪、象山等地创新开展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工作。慈溪市农机局还与邮储银行慈溪市支行联合推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慈溪市支行支持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试行)》,明确邮储银行慈溪市支行有计划地向慈溪市农机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和农机产销企业提供专项涉农类贷款资金5亿元。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2014年,宁波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实现“三个继续下降”总体目标,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促进宁波市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据统计,1—10月宁波市辖区内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宁波市拖拉机有责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省农业厅、市人民政府下达全年控制指标的22.5%、21.5%,指标控制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2014年,宁波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分别将农机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考核指标落实到县、乡两级政府,并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农机合作社及农机手。深化农机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安全培训9 190人。扎实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共办理7 578台。扎实推进拖拉机报废补偿和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办理拖拉机报废补偿1 072台,农机报废更新99台。
【大力实施外省籍拖拉机等专项治理行动】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针对外省籍拖拉机及驾驶人数量不明、信息不清、真假不分造成执法难、管理难、处罚难的情况,开展外籍拖拉机及驾驶人信息调查,并根据调查信息到发证机关核对信息,发现涉及假行驶证、假牌照、套牌等拖拉机206台,假驾驶证、失效驾驶证103本。联合宁波市交通警察局开展外省籍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追查到115人,收缴假牌假证82副、扣车82台(次)。同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和“四打四治”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和“安全生产月”活动】
2014年,宁波市开展1个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3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合作社创建工作,并开展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的“回头看”试点。扎实开展全国第13个“安全生产月”有关工作,以安全生产咨询日为载体,开展宣教活动。
【加大农机源头管理和日常监管力度】
2014年,宁波市农机部门组织开展规范牌证管理、免费实地安全检验、驾驶操作人培训考试等源头管理工作,着力提升“三率”水平。推进公安驻农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完善警农联合执法机制。2014年以来,市、县两级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共开展联合执法1 380次,共检查各类拖拉机20 856台(次)。
【农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2014年,宁波市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机队伍建设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农机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农机公共服务水平和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廉政责任制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重点领域防控、执纪检查力度和干部监督管理,始终把权力置于有效监督制约之下,确保干部廉洁从政。二是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积极创新培训形式,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4年宁波市共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服务人员22 579人次,创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1家,培训鉴定农机职业技能人员310人次,为宁波市建设现代农业和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概况】
2014年,青岛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促进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全面加强和推进农机工作。全年共争取市级以上财政性资金1.57亿元,比2013年增加5 000多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8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超过87%。
【启动购机补贴工作改革】
2014年,青岛市农机部门农机部门共争取市级以上购机补贴资金1.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亿元,为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实行“自主购机、全价交易、带机核实、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模式,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农民选机购机的自主权,农机部门回归到监管者本位。对深松机、免耕播种机、花生收获机和粮食烘干机等8个品目实行敞开补贴;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要求做到带机审核、逐台核实。全年共补贴各类机具9 860多台(套)、受益农户8 130多户。
【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
2014年,青岛市农机部门在黄岛区六汪、宝山2个镇和全市178个村,以整村整镇为单位推进保护性耕作,受到农业机械化管理司领导和全国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的充分肯定。充分发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中心第一个基层专家工作站和部级保护性耕作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首次对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进行全面探索。从青岛农业大学的测产情况来看,保护性耕作小麦产量达到7 429.95千克/公顷,比传统耕作增产9.8%以上。
【突出探索创新,积极推进秋季农机深松整地试点】
2014年,青岛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3家深松整地试点单位之一。青岛市农机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在全市开展这项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市委主要领导及有关的3位市领导对调研报告做出批示,同意安排财政资金1.2亿元,用3年时间把400千公顷耕地全部深松一遍。9月初,在全国深松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2014年青岛市农机部门会同财政局出台秋季深松整地实施意见,成立专家组,建立市级核心试验示范区,并与粮食高产创建、保护性耕作、深松机具研发改进相结合,进一步放大技术集成优势。成立质检员队伍,落实工作报酬,并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松检测设备5套,建立村级作业、镇级审核、县级验收、市级督查的工作机制。全年争取中央资金500万元,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3.33千公顷。
【突出规范完善,全力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
2014年,青岛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1家深松整地试点单位之一。根据农机数量和监管能力,在全市科学布局设点,共设置13家农机报废点。重点从市场准入、报废监管和补贴流程等环节上进一步规范、优化,严格监督检查。全年安排农机报废补贴资金400多万元,完成农机报废1 200多台,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全年农机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2014年,“三夏”期间,针对小麦成熟早、南北收获期相对集中、降雨较往年偏多的实际,青岛市农机部门制定《“三夏”农机生产应急预案》,共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1.2万多台,玉米播种机2万多台抢收抢种,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玉米适时播种。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胶州市落实财政资金1 800多万元,免费安装秸秆切碎抛洒器1 000台,在全省率先实行普惠性的作业补贴,每公顷小麦秸秆还田补助375元;即墨市引进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一体机,使大面积秸秆收集利用成为现实。“三秋”期间,把30%的购机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 780多台,总量达到7 500多台,机收率达到89%;新增花生收获机76台,机收率达到70.1%;加快推广应用经济作物新机具新技术,青岛市花生、马铃薯、胡萝卜等六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5.3%。
【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加快壮大】
2014年,青岛市加大扶持力度,发展起农机合作社450多个,资产总额达到9.2亿元,服务农户56万多户,作业面积853.33千公顷,承担全市70%以上的大田农机作业量,有效地缓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其中,作业面积过2千公顷的合作社100多家。开展“十镇百社千户”创建活动,培养农业机械化服务和经营的“双主体”,80多个农机合作社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共流转土地5.67千公顷,托管土地24千公顷。
【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断强化】
2014年,青岛市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委员会,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开展两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共出动督查组13个97人次,检查各类单位101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7份,查处农机违章、违法行为970多起。召开现场会推广莱西市的做法,进一步落实好考前申报和考试督导制度,规范农机培训考试,从源头上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组织开展6次农机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检验农机事故处置的应急处理能力。2014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在山东省农机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青岛市做完善农机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监管的经验介绍。
【农机科技推广提速升级】
2014年,青岛市农机部门实施“双十”推广计划,重点推广经济作物机械等10类新机具,以及保护性耕作、深松等10项新技术,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推进会12次,建设9处部、市级示范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普及应用。引进国际品牌农业机械,争取财政资金1 000万元建设蓝莓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探索促进蓝莓收获机械化。德国雷肯翻转犁、圆盘耙,意大利马斯奇奥深松机、驱动耙,日本久保田玉米收获机和价值280万元的德国克拉斯玉米等国际品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成为秋季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一大亮点。实施农机推广人才素质提升计划,连续3年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项目,共培训农机技术骨干260多人,提高基层农机推广水平。更加注重农机农艺的融合,探索推动粮经作物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切实加强】
2014年,青岛市农机部门坚持“贴近农民,贴近生产,贴近需求”,新建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10处,其中市级教练员培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创新管理年活动,因地制宜地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机农艺培训”“农机培训进社区”等培训班50多期,培训各类农机人才6 100多人次。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其中两名农机手分别获得“山东机王”和全国农机手大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14年,青岛市实施农机“安居工程”,新建综合性农机“安居工程”15处。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新建5处区域化农机维修中心,累计建成20个区域化农机维修中心和190个星级维修点,逐步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山东省农机维修现场观摩会在即墨市召开,推广青岛市建设区域化农机维修中心的做法。改善安全监管条件。启动“农机监理进社区”三年规划,把监管体系向社区和村庄延伸,新建成17个社区服务中心和示范窗口。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700多万元,建成农业机械化管理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一期工程已实现市县两级农机部门联网运行,多次召开视频会议,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存在问题】
2014年,青岛市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进展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政策落实、项目资金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二是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还需要进一步扶持、壮大;三是农机农艺的融合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水平。
【概况】
2014年,厦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以及厦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农机监理与平安农机建设,扎实开展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与农机“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重点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积极参与福建省第七届农业系统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良好业绩。
【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
2014年,厦门市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工程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大对农田机械、农田灌溉、田间道路、大棚等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2014年农机总动力为4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54台,比2013年增加69台,增长27.16%;耕整机(微耕机)3 374台,比2013年增加514台,增长17.97%;动力喷雾机796台,比2013年增加170台,增长21.36%。2014年完成机耕面积7.33千公顷,机收面积1.07千公顷,机播面积160公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厦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45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300万元,市级配套累加补贴资金150万元),厦门市采取“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区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方式实施。截至11月30日厦门市完成农机购置补贴:449.9万元(其中国补:299.93万元,市补:149.97万元),国补资金完成中央下达资金的99.9%,受益户数1 017户,机具数量1 947台(套),厦门市结算中央补贴资金299.93万元,结算比例99.9%。厦门市广大农户申请购置的机具种类涉及8个大类8个小类12个品目。其中:轮式拖拉机69台、手扶拖拉机34台、微耕机510台、旋耕机74台、耕整机4台、动力喷雾机170台、薯类收获机8台、挖坑机8台、茶叶炒(烘)干机21台、潜水泵(含离心泵)112台、增氧机937台。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厦门市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推动全市传统农业逐渐向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发展。2014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下达五批27个项目,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 995.81万元,建设一批居于福建省领先水平的智能化温室、钢架大棚及节水喷灌等现代农业设施。
【继续推进农机安全创新管理工作】
2014年,厦门市农业(农机)部门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农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加强农机执法和安全生产隐患的综合治理,有力地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巩固和推进厦门市农机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截至11月30日,厦门市无发生一起农机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厦门市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三率”水平为上牌率100%、持证率100%、年检率88.91%,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三率”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拖拉机“三率”水平,消除拖拉机驾驶人无证驾驶现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2014年继续落实《厦门市农业局关于下达厦门市拖拉机驾驶人员培训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农〔2012〕55号),开展有机无证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补贴,厦门市下达培训计划218人,截至11月30日,厦门市已报名培训人员123人,其中:考试发证106人。
【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
2014年,厦门市农机监理所和同安区农机监理站分别为市、省农业系统文明行业创建示范点,全市农机监理系统以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塑造窗口的满意形象,推动农机监理系统文明和谐,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厦门市农机监理所农机管理科和同安区农机管理站于2014年9月被市总工会命名表彰为厦门市“工人先锋号”。
【认真制定补贴资金使用实施意见】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2014年厦门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实施方案》,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产业处专家组审核,厦门市法制局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后,下发各区农业(农机)部门执行。
【科学编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2014年,厦门市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的相关要求和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公布福建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额一览表的通知》,结合厦门市实际,制定《厦门市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确定2014年厦门市补贴机具共12大类30个小类58个品目。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信息】
2014年,厦门市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信息的相关要求和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公布2014年福建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信息(第一批)的通知》,结合厦门市实际,对外公布厦门市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信息。
【认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2014年4月15日,厦门市农业局召开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严格按照2014年的购机补贴资金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把防腐倡廉贯穿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全过程,厦门市农业局与各区农业主管部门签订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责任书。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风险警示教育】
2014年4月15日和8月8日,厦门市农业局举办农机购置补贴风险警示教育会,并印发农机购置补贴风险警示教育手册到区、镇(街)等相关单位,通报国内、省内发生的农机购置补贴警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深刻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严格纪律,廉洁从政。
【做好补贴信息公开工作】
2014年,厦门市农机部门建立“厦门市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并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厦门三农网”“厦门农业科研推广网”链接,实时将补贴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于年初召开“厦门市2014年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年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下发《2014年厦门市农机化工作要点》(厦农〔2014〕40号)和《2014年农机安全工作计划》(厦农机监〔2014〕9号),明确年度农机安全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的资金投入,与市财政局联合下达创建“平安农机”等业务经费4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农机安全、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下发《关于下达2014年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通知》(厦农〔2014〕86号),将农机安全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区,确保厦门市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1人控制目标,不发生较大事故。市农机监理所分别与各区农机管理部门签订2014年度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要求各区农机管理部门与所辖镇(街、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各负其责,确保各项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的贯彻落实。各区农机部门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 315份。
【集中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印发《关于集中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厦农〔2014〕120号),要求厦门市农机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履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集中打击、整治一批农机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突出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机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厦门市各级农业农机部门组织执法力量集中开展执法检查,突出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违规发放牌证、瞒报谎报事故等的打击和治理,大力排除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期间共开展安全检查38次,检查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127台人次,纠正违章7起,排查隐患17起。
【强化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
2014年,厦门市继续强化农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市农业局印发《2014年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意见》(厦农〔2014〕74号)、《关于开展全市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的通知》(厦农〔2014〕153号),各级农业(农机)部门积极与交警、安监等部门配合,加强安全联合巡查管控,强化镇村道路拖拉机交通安全监管执法,严厉打击拖拉机非法载人、无牌证行驶等违法行为。截至11月底,厦门市农机部门共开展农机执法79次,出动执法人员368人次,查处拖拉机违法行为105台(次),补办检验54台,补上牌3台。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机制】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印发《厦门市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厦农〔2014〕109号)。各区农业农机部门结合农机“打非治违”、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组织力量深入镇村、田间场院等拖拉机作业场所,对逾期未年检、未报废与无牌证拖拉机进行摸排,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参与作业的拖拉机处于安全状态。截至11月底,厦门市农机部门排查治理隐患单位835个,排查一般隐患70项,其中已整改70项,整改率100%。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2014年,厦门市、区农机部门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农机“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为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机安全工作的认知度,3月中旬,市农机部门主动联络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等主要媒体,从农机驾驶人员考试、农机牌证核发、农机年度检验,农机田间作业行驶等多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厦门市出台的农机报废补贴、有机无证拖拉机驾驶人员培训补贴进行宣传报道。截至11月底,厦门市共发送宣传短信10 314条,出动宣传车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 353多份,给机手发放倡议信1 840份。举办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班7期,参训人员368人。
【强化拖拉机及驾驶人的规范管理】
2014年,厦门市严把准入关。对新购拖拉机注册登记时,严格按照省农业厅下发的准报目录及技术参数,遵照农业部第43号令《拖拉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执行,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上牌,根据农业部的规定,全面禁止多功能拖拉机的新车挂牌;严把年检关。对拖拉机进行年度检验时,严格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福建省多功能拖拉机通用技术条件》标准执行;严把考试关。农机驾驶人员的考试按照考试标准执行,考试顺序按照科目依次进行,直至全部科目通过。集美区、海沧区落实便民措施,推行预约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到各村进行下乡集中年检,提高年检率。截至11月底,厦门市拖拉机发牌证数3 523台,其中有效在册数1 726台;拖拉机驾驶人在册数2 728人。1—11月,办理拖拉机年检1 167台,转移登记47台,核发拖拉机驾驶证173本,换证172本。
【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2014年,厦门市农业局联合海沧区农林水利局举行2014年厦门市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邀请海沧区交警大队领导现场指导,从接到事故报案、启动应急预案、实施伤员救护、现场秩序维持、勘查拍摄、绘制现场图,做好询问笔录、责任认定和按规定逐级上报事故信息等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演练。整个演练过程贴近实战,市、区农机监理、交警大队等部门迅速行动、措施到位、处置得当、取得较好的演练效果。
【农业机械化发展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厦门市拖拉机非法载人现象未能全面杜绝。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建筑工地周边道路上仍时有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二是随着轮式拖拉机和微耕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部分新购机农民未经过安全技术培训,田间作业时不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加强农机田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刻不容缓。三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足。连续几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2014年翔安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缺口达到220万元。
【概况】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兵团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总动力达到480万千瓦,同比增长4.8%。全年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同比分别增长5%和2.5%。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 200台,畜牧、园艺机械数量分别新增650台、1 100台。当前兵团73.5千瓦以上的拖拉机已达到9 000余台,采棉机1 720台,联合收割机1 450台,农用飞机32架,大型装备能力继续加强,效率成倍提升。
【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耕面积1 093.33千公顷,机播面积1 185.33千公顷,机收面积908千公顷,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00%、99.8%、76.6%,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比2013年增加近1个百分点。飞机作业面积274千公顷。全年机械作业达到31 333.33千公顷。番茄,甜菜,棉花机收面积大幅度提高,比2013年增加73.33千公顷。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规范高效】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亿元,购置农业机械2.3万台(架),其中,拖拉机5 200余台,收获机械1 480余台;配套农具和其他机械1.63万余台(架/套)。有近1.3万余户职工和农机服务组织直接受益,直接带动购机资金12亿元以上。通过积极筹划、组织,按程序和步骤环环相扣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促进兵团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大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为农业丰收打下良好的机械化生产基础。
【棉花收获工程取得新的进展】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机采棉模式面积600千公顷,棉花脱落叶剂喷施机具改制3 300台,改制率70%以上,采棉机保有和使用量1 720余台,完成机采面积453.33千公顷,比2013年增长63.33千公顷,机采面积占植棉面积的70%以上。机采率突破80%的师有一师、五师、六师、七师、八师,分别为86.67千公顷、40千公顷、49.33千公顷、60.67千公顷和153.33千公顷,为兵团棉花全程机械化作出新的贡献。
【农机新技术推广扎实推进】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733.33千公顷、残膜回收800千公顷、土壤深松233.33千公顷和机械植保933.33千公顷。机械移栽、高架精量喷雾、土壤深翻、葡萄埋藤和保护性耕作、节能降耗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示范应用。马铃薯、甜菜、打瓜、油菜、辣椒、番茄等作物联合收获机械1 000余台,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畜牧园艺业机械化生产进展较快,牧草收割机、饲草料打捆机、储奶罐、挤奶器等畜牧机械2014年新增650台(套)。新增葡萄埋藤机、挖坑机、微耕机、弥雾机等园艺机械1 100台。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新购置导航仪391台,较2013年大幅度增加。
【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
一是新疆各师团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机合作社60余家。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型机采棉收获公司运行情况良好,机采棉花266.67千公顷,占机采总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机标准化服务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初步统计,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财务用于农业机械化基地及棚库建设投入约4 400余万元,已开工建设11个团场级农业机械化服务基地。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截至2014年11月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农机事故6起,比2013年减少3起;死亡2人,比2013年减少2人,受伤4人,与2013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比2013年增加4.7万元。千台事故起数0.084,千台死亡人数0.028,千台受伤人数0.055,均在行业控制指标范围之内。
【加强农机管理,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部分师团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中存在重补贴轻管理,与建设全国农机推广示范基地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关于在全国创建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的要求,结合兵团实际,2014年继续在兵团选择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10个团场开展创建达标工作。为积极推进创建活动,培养兵团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技术骨干,组织专家到创建团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相关技术资料准备工作。10个创建团场已通过农业部农垦局专家组验收。通过达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团场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团场农机库区建设水平和农机新型服务组织管理水平,为稳定提高兵团农机作业质量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全面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农机部门把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突出重点,阳光操作。2014年兵团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亿元,拉动购机资金12亿元以上,共有1.3万名职工(或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益。年初,积极与财务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快有关方案措施的制定,确保政策落实及早开展。召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及警示教育座谈会,邀请兵团检察院对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形式让购机户了解购置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宣传挂图2 000余张、补贴政策资料汇编等500余册。在政策落实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安排专人对2013—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执行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并组织检查组赴基层进行多次监督检查,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健康、平稳运行。
【积极组织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各个重要农时时节,科学谋划、精心安排、合理调度农业机械,全力投入春耕、“三夏”“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克服大风、寒潮、干旱等恶劣天气,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全年粮棉等作物丰产丰收做出突出贡献。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关键农时跨区机耕、机种、机收作业。2014年,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番茄、棉花等作物跨区机收的规模不断扩大,已达到313.33千公顷。农机作业市场有序稳定,运行机制趋于合理,农机服务组织生产服务形式不断拓展,各级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运行情况良好,各机收服务公司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进度快,质量好,问题少,效果好的工作状态。
【稳步推进机采棉工作】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实兵团《关于进一步提高兵团棉花质量的建议》文件精神,做好机采棉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及时深入基层解掌握各植棉师团脱落叶剂喷施机具、采棉机配置情况,检查指导采棉机检修、脱落叶剂喷施机具改制等工作。切实加强采棉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兵团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规范农机安全事故监控预防机制及应急处理程序,确保2014年机采棉工作有序开展,取得较2013年增加63.33千公顷面积的好成绩。
【棉花植保机械技术提升】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着重解决影响棉花质量的落叶环节,进一步提高棉花脱叶剂喷施质量,确保棉花落叶效果,在总结2013年兵团机具改制及推广使用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制定兵团植保机具改造升级方案。经有关专家论证,制定棉花植保机械技术改造升级方案,对今后做好棉花脱落叶剂喷施机具改制示范推广工作提出15项具体要求;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落叶剂喷施机具改装工作。举办机采棉脱叶剂高效喷施机械现场观摩培训班。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形式总结机采棉脱叶剂喷施技术和机具改制经验,展示新机具的功效,使企业进一步了解用户及农艺要求,引导机具生产企业和团场规范机具改制方案,明确机具完善的内容和方向;三是邀请研究院所参与脱落叶剂喷施机具优化工作。针对兵团现有喷施机具不能完全适应脱落叶剂喷施作业质量要求的情况,主动邀请国家级植保机械专业技术团队,对兵团现有喷施机具改装参数及新型喷施机具进行技术评估等工作,以优化机具技术参数,提出符合兵团脱落叶剂喷施技术要求的新型机具;四是引导团场机具选型定型工作。为引导各植棉团场棉花喷施机具选型定型工作,在市场调研、专家评估及各师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北京丰茂公司生产的3W—1800型吊杆式喷雾机作为成熟机具奖励给开展机采棉质量提升综合试验的13个重点团场,以加快统一规范的新型棉花脱叶剂喷施机械推广进程。
【着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是农机行业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基地的外在需求。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一是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现状,帮助和指导各类农机新型组织完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和民主管理等内容,有力地促进各类农机合作组织有序的发展。目前兵团已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60余家。二是积极推进农机标准化库区建设步伐。配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农机标准化服务区建设。通过调研,及时掌握农机棚库区建设现状,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截至2014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各类投资共建设农机标准化库区81个,其中利用中央投资建设52个,团场自筹资金建设29个。
【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农机产品市场监管】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10年来,累计落实补贴资金19亿余元,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及职工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也出现农机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情况,为此2014年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转变“重补贴轻监管”的工作作风,加大对农机产品的市场监管,一是加大与相关部门协作,针对市场出现的农机质量事故,及时进行查处,按照有关规定采取负面清单管理。2014年查处泰科拖拉机制造企业等重大产品质量和购置补贴违规行为3起,为团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追回补贴资金60余万元,违规生产企业的部分型号产品补贴资格被取消。二是联合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局在新疆辖区开展进口农业机械质量安全排查工作,共排查各类进口农业机械324台,对有重大质量事故的约翰迪尔采棉机企业进行约谈,经过努力迪尔公司认可重大质量事故属设计缺陷,并要求其限期整改。通过加大农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农机市场秩序,保护农机职工的合法权益。
【存在问题】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弱化,集约化管理的优势难以发挥;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需加强;农机企业缺乏宏观调控管理机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维修及服务体系发展亟待加强等。
【概况】
2014年,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农机换代更新步伐,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确保农业机械化率98%以上”及“充分发挥垦区农用航空特色优势,提高航化作业对两大平原的覆盖能力”的目标,重点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全力推动农业航空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一个转变、六个延伸”,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确保粮食总产217.5亿千克”做出新贡献。
【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
2014年,按照农业部要求,黑龙江省垦区贯彻落实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完成全年补贴工作。全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达21.2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3.5万余台件,其中:争取和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5.8亿元,比2013年增加0.8亿元;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大型、特大型农业机械320台件;投资3.3亿元,引进国际先进的农用飞机27架。黑龙江省垦区旱田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质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全年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8%,与2013年持平,其中,旱田水田均达到98%。
【落实购机补贴主要工作】
2014年,黑龙江垦区购机补贴工作呈现出三方面工作重点。一是开展全价购机试点。按照国家购机补贴指导意见精神,黑龙江省垦区积极开展全价购机补贴试点工作,选择普阳等20个农场,积极组织开展“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农场结算、直补到卡”的全价购机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经验,并计划在2015年全面推开。二是认真落实农机深松整地补助资金。根据农业部农机深松整地工作要求,继续在红兴隆、牡丹江、北安、九三四个管理局36个农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任务试点任务266.91千公顷,落实各级财政深松补助资金2 046万元,累计投入农机具1.1万台(套),实现平均产量增加10%左右,对农业增收、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三是严格执行补贴落实绩效考核。各级农机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工作,制订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农机补贴的监督检查工作,规范补贴程序,全年检查面达到30%以上。
【农机农艺融合,全面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
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农机部门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应用十大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一是大功率深松技术;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玉米、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三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技术;四是卫星导航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五是节水灌溉技术;六是青贮玉米收获和饲料搅拌饲喂(TMR)技术,机械化榨乳技术;七是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八是农作物秸秆处理技术;九是植保机械化和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十是粮食烘干和仓储技术与设施等新技术、新机具,成效显著。其中:共推广大功率拖拉机138台,大型免耕精量播种机210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设备285台(套),水稻高性能插秧机1 000台,大型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66套,大型水稻收割机2 000 台等新机具,并积极研制和装备抗涝灾防陷半履带装置、后驱动装置、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等,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坚强物质基础,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2014年实现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应用节本增效达10亿元以上。
【优化农机结构,提升装备水平】
2014年,作为利用美贷购置农用飞机和农机具项目收尾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要求,各农机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完成全部飞机和农机具的购置并投入使用。按照美贷购机项目,共购置34架农用飞机,农业机械226台件。农用飞机包括:从美国进口32架、国产2架,从美国进口的飞机机型包括:固定翼农用飞机26架,R66型农用直升机4架,贝尔407型农用直升机2架;国产Y5B型农用飞机2架。该项目所购买的飞机已于2014年8月全部引进到位,并在农业航空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拥有飞机总数已达到87架,为垦区68个农(牧)场进行航化作业服务,全年实现农业航化作业面积1 496千公顷,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发挥农航优势,提高服务能力,加快肇东机场建设步伐】
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全力推进肇东航空站建设,提高航化作业对两大平原的覆盖能力”的要求,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肇东机场建设项目得到快速推进。肇东机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4 371万元,工程已落实投资12 5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90%。飞机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主体已完成,航管指挥楼、航材库、机库、车库、飞行培训教学楼、职工食堂等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收尾工作。2014年10月22日,肇东机场验证飞行仪式在肇东市成功举办,取得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各级党政机关的一致好评。目前,工程正在筹备航油储备库,二号机库,机场内道路、跑道灯光及照明系统、场内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三季度之前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垦区航化作业覆盖能力。
【强化跨区作业,加大共建力度,实现垦地共繁荣】
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各管局、农场认真落实跨区作业任务,完成2014年度跨区作业实现3 666.67千公顷的工作目标。坚持《跨区作业证》的免费发放,并做好发放管理,全年共有1 710名机手申领《2014年度跨区作业证》,实现跨区作业3 850千公顷,再次突破历史,比2013年增加126千公顷,其中:代耕1 372千公顷,代种566.67千公顷,代收1 330.67千公顷,其他作业580.67千公顷,出动机械2.88万台件,实现职工增收74 822万元,为农民增效82 414万元。同时,各管局加大局市共建和场县共建的力度,积极推进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和场库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34个,农机合作社农机具台数达4.16万台件,农机原值为26.16亿元。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场县区域经济协调化,充分发挥农垦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强工战略,发挥载体作用,全力推动垦区农机制造产业园区建设】
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三年强工攻坚战”及垦区重点工作会议提出“高标准起步,全方位开局,快节奏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垦区农机制造业的发展。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的两个省级农机产业园区(松花江园区和宾西产业园)主要农机制造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3亿元,其中:松花江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宾西产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6 329万元,园区建设投产运行良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制造产业引领效果显著,红兴隆机械有限公司异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完成投资额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 300万元。黑龙江省垦区农机骨干企业26家,全年实现农机制造业销售总收入达到12.3亿元,其中,雷沃北大荒公司、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大荒众荣公司、牡丹江兴凯湖机械有限公司被列入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名录,总体产业结构和布局趋向合理,充分发挥垦区先进农机装备的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创新管理,强化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
2014年,按照《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培训材料》的安排部署,黑龙江省垦区各级农机部门继续开展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共投入5亿余元用于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扩建、新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新建设的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多数具备现代农机数字管理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2013年,黑龙江省垦区14个参与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的单位全部通过创建验收,其中七星、胜利、嫩北、八五三、红星等五个农场获得最高级别“AAAA”级。2014年,垦区继续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参与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工作的农场达到17个。各创建单位都能够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及时对全场创建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一方面提高农机技术标准化水平,以农机服务中心为载体,实现农机装备设施展示、示范、技术培训功能,同时严格农机管理,利用GPS导航自动驾驶基站、3S车辆管理系统、3G可视语音监控系统,对机车进行全作物、全过程、全天候作业监控;另一方面加强农机具标准化建设,在设备管理上,坚持农机管理“六统一”的管理措施,对机具的作业状态分阶段进行验收,保证全部机械作业状态良好。2014年,17个参与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的单位已全部通过农业部验收。
【积极扶持引导,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整合农业机械化项目和资源,深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活动,引导规范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有机户走农机联合投资、联合经营和农机合作社经营发展之路,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活、能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财政补助资金项目中,以农业机械化作业合作组织作为实施主体,给予建设资金、技术指导、培训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坚持开展“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涌现出胜利农场好山河农机合作社、前锋农场农机合作社、红星农场农机合作社、引龙河农场圣达农机合作社、嘉荫农场嘉荫高新农机合作社等一批取得较好效益,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典型。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05个,新增农机具7 000余台件,农机具原值增加约3.1亿元。
【加强农机监理,深化多方合作,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
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农机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完善农机监理体系,推进“免费监理”工作,实现拖拉机、收获机登记率96%以上,驾驶员持证率96%以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平安农机”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各级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农机生产第一线田查路检,深入管理区、作业站宣传安全生产、讲解法律法规,加大隐患排查,全年现场宣传1 951次,印发农机宣传单12.4万份,下发安全手册36 646份,电视讲座172次,张贴标语2 371条,直接受教育群众达到17.8万人次。深化多方合作,与交警、安全监督部门通力协作,深入农机作业场所和重点路段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联合执法。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全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
【注重农机质量,狠抓农机鉴定,努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农机部门共受理农机推广鉴定项目110项,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监督,规范农机鉴定程序,与省农村工作委员会协调进行鉴定能力认定,推广鉴定的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积极完成黑龙江省垦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复查工作,监督农垦鉴定站在能力认定的范围内工作,并联系申报企业对鉴定站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定期组织开展对鉴定站的监督检查。对农垦鉴定站报送的鉴定报告和有关材料,严格按照鉴定站能力认定范围进行审查,发放《推广鉴定证书》。加强法规宣传教育,各管理局、农场通过电视、广播、标语、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参加农业生产的广大职工和农机生产企业进行贯彻“两法一例”加强农机质量监管的宣传活动。全年各农场共计出版报1 400余期,张贴宣传条幅2 946件,出动宣传车361台。举办各类农机人员培训班,对农机产品质量如何鉴别等有关知识进行讲座,提高农机户的自我管理能力。
【存在问题】
虽然黑龙江省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按照科学发展要求以及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够平衡,管局之间、农场之间在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差距较大,个别农场标准化作业水平较低;二是农机具更新任务大,经特作物机械化程度不高,水田机械缺口大;三是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农机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四是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经费不足,安全监理站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国家要求已取消监理收费,依靠管局农场自行承担人员经费,办公经费,证照工本费,缺少专项经费支持;五是玉米销售市场和粮食烘干处理能力制约机械效率发挥,影响玉米收获、整地的进度和种植户、有机户的效益;六是农机基础设施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场库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