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云 宋秋前
(浙江海洋学院教师教育中心,浙江舟山316022)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明远教师教育实验班的研究
孔云 宋秋前
(浙江海洋学院教师教育中心,浙江舟山316022)
本文在分析了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内涵进行了再探讨,并介绍了明远教师教育实验班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最后探讨了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问题:准入制度、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
全科型小学教师;明远教师教育实验班;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发展的步伐加速推进,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也逐渐完成了学历上的提升,从中师发展到大专,又由专科向本科学历过渡,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进一步向硕士水平发展。[1]这种学历水平上的提升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推进的必然趋势,无法阻挡,也必然会推动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不过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适合特定时代发展的小学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
在早期中等师范阶段,我国小学教师是以全科规格培养的,但随着小学教师培养学历层次上的发展变化,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也从全科向分科为主发展。这种分科培养的模式在对应学校分科课程教学,以及教师的专业深度提高上有其优势,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诸多缺陷。如有学者指出,目前的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着学科结构单一、学科综合性不强等局限,所培养出来的教师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知识结构单一、学科视野狭窄,跨学科的知识素养缺乏、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欠缺。[2]
虽然我们人为地把科学文化知识分开来研究,学校长期以来又主要以分科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一点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认识世界的特征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小学生在思维、感知、情感、技能形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对知识情感的需求决定了各个层次的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有很大差别的,而小学教师仅按学科大类和学历层次培养和招聘的做法削弱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特性,违背了小学教育发展规律,对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1]
调查发现,不论农村小学教师还是城镇小学教师都不仅仅上一门课程,农村小学教师会因班级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等原因,每学期平均要给两个年级的学生上2门课程,而城镇学校的小学教师也要跨年级每学期平均承担1.8门课程的教学任务。[3]即使像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也存在着一个教师要同时担任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现象。我们对上海部分小学的走访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师在上一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之外,常常还要兼上书法、课外阅读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某某人的数学课是体育老师上的”这样的玩笑话,确实是存在的。这也说明了小学教师的素质要达到“宽而广”才能基本胜任小学教育的工作。
从1997年开始,借鉴世界各国小学课程设置的经验,我国对小学课程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小学课程类型由以分科课程为主向综合课程为主转变,在原来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活动之类的综合课程。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学历提升后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突出表现是教师的综合教学实践能力与素养无法胜任小学教育。此外,我们课题组对沿海某市四个县区近三年入职的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新教师的专业背景为非小学教育专业和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越来越多,包括一些三本院校的非师范毕业生。[1]主管部门的意愿是很理想化的,认为非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广,希望招聘一些综合素质较强的非师范生来充实小学教师队伍;可现实的情况却是真正综合素质强的非师范生一般不会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小学教师;最后招聘进来的新教师无论是学历水平、毕业学校,还是综合教学实践能力与素养都是比较差的。教学基本功、教育基本理论素养,甚至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培养出职业认知度高、综合素养强的小学教师就非常有必要了。高校有必要反思现有的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内涵的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及机制。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分科教师,可是从国际教师教育培养现状与我国中师培养经验来看,本科学历的全科教师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何谓全科型小学教师呢?我们首先必须厘清全科小学教师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尚无明确定义。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实践与理论探讨中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给出了自己的界定与理解。如有学者认为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合理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可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4]也有学者认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就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换言之,是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能教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小学教师。[5]总之,一般认为,全科小学教师较之小学分科教师,应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教学能力,同时具备教育技能精、综合素质高和职业适应面广的特点。[6]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未来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从这个要求上来讲小学教师必须是多专多能型的教师。当然,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看及现实的情况(高中文理分科)看,也不可能培养出全才型小学教师,因此全科型小学教师应该是通晓多个学科的教学基本技能,但有所侧重,并且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音、体、美、书法等某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
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探索在全国多个高校都在进行实践探索,在江西、浙江等省份都已进行了首批培养试点。浙江海洋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内相关高校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与舟山市教育局共同合作创办了明远教师教育创新实验班,培养基于群岛新区特情的卓越全科型小学教师,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的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实验班的性质与学生选拔
明远实验班由浙江海洋学院各师范专业学生中的优秀拔尖学生组成。实验班学生须在完成原师范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实验班开设的课程学习任务。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更全面且综合的教师素质。
明远教师教育实验班每年面向全校各师范专业大二学生招收一个班级,共约30—40人。具体方法是:全校师范生在基本完成大一第二学期学习任务时,于每年6月中旬自愿报名,再由学校组织力量进行择优选拨。实验班招收的各专业师范生具体名额当年公布。
选拔条件:1.热爱教育,立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2.大一第一学期课程无补考,平均学分绩点在2.5(含)以上。3.综合素质高,有特长。4.无违纪记录。
(二)课程设置与计划
实验班采取“学院专业教育+卓越素质与特长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既要学习原师范专业设置的课程,又要按模块修习针对中小学教育需要开设的“特色素质”模块课程,包括音乐、舞蹈、体育、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内容。特色素质模块课程分若干亚模块,由学生进行个性化选修。教师教育实验班学生的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原专业的课程学习任务,二是实验班特别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原专业学习中比较薄弱的音乐、美术、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课程,以便使实验班学生在毕业时比一般师范生具备更加综合全面的教书育人素质。实验班开设的课程采用模块化修习的学习方式。实验班课程教学的考核以实践操作和实际表演为主。
(三)培养方式
1.散养式培养。即进入实验班学习学生仍然属于原专业班级,按原班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特定时间组成教学班,完成实验班开设的课程学习任务。
2.精英化教育。在师范类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中择优选拔,授课教师由海洋学院教师、舟山市教育学院教师、教研室教研员等组成,同时聘请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学名师参与培养。
3.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观摩听课、基础教育实习支教、教育调研等实践活动的次数,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与组织管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式
实验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开展模拟课堂、案例教学、微格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活动。在实验班学习的第二年,实验班每个学生将会被配备一名中小学名师开展一对一课堂教学指导;同时对“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等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课程,将会采取中小学教育专家和大学教师联合授课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五)能力与实践培养途径与方式
在当今的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宽知识面”的培养,开设大量跨学科课程,造成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不受重视,甚至被严重忽视的局面。因此实验班特别重视学生的教师基本素养的养成,将教师基本素养的训练贯穿于实验班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之中。
1.通过日练、周赛、月演和学期评比等形式促进学生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板书、板画、演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2.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与舟山市教育局深度合作,为本实验班确立了3所优秀小学作为实验班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实习和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发展学校”。
3.开展综合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与社会接触,在指导老师组织下进行教育调查与实践活动,培养实验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技能训练与模拟教学。系统安排教学技能训练与过关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分步技能训练任务;然后通过微格教学与技能反思训练,提升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
5.教育见习与研习。每学期分批多次组织学生进入小学开展“针对性见习”,要求学生记录见习案例,回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例、理论阐释与评价、个体反思与同课异构。
6.课题研究。通过两种途径使学生逐步形成研究意识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来,让学生帮助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学习整理资料,参与到课题的讨论与思考之中;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申报班级小课题,并给予适当鼓励与帮助。
7.毕业实习。班主任全程指导与管理实习工作,帮助学生与实习基地进行协调与沟通。每个实验班学生必须切实完成实习的相关任务,才能够通过考核,拿到实验班结业证书。
目前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已摸索探究出不少的培养模式,如湖州师范学院的“三全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有一些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而我们在明远教师教育实验班的实践探索中,也对相关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准入制度探讨
这里的准入制度指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制度。目前本科学历的专业招生是按着高考分数的高低来录取的,没有其他的额外的要求。至于这个学生是否适合从事小学教育是不管的。而我们大家知道,对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上的要求外,在外形、语言表达、综合素养与特长等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学者认为高中毕业的学生在特长的培养上不如初中毕业的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还需要借鉴中师的招生经验,可以考虑增加面试环节,在分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可以先进行师范类的大类招生,在高校进行半年的通识教育学习后,再通过面试决定所学专业。这实际上是可以达到“双赢”的,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专业情意(愿意以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又能同时确保小学教师本身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专业培养。
本科型的小学教师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绝对要高于过去中师毕业的小学教师,可是一直以来对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的批评却比较多,因此选择素质较好的高中毕业生,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小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本科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更需要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扎实,同时综合素质基础较好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定位
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要比其他任何一教育阶段教师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要大。因此,对小学教师应该是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现实的教育状况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全科型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培养首先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高中学生是分文理科的,因此学生本身应该会有一定的学科偏向性;而且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的八个层次也不可能发展到同一个水平。因而,要求小学教师对所有小学的学科知识的掌握都达到最高的均衡的标准也是不现实的,肯定会有所偏重。所以,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职业认同度高,掌握教授小学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通晓小学各科教学方法,并在其中几门学科上专业任教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教育专门人才。综合素质高不仅表现在多专多能、同时其核心要求应表现在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探讨
一直以来都有学者批评高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存在能力差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关。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说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基本上可划分为科学文化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还有一些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和开设的选修课。[7]这个体系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显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在于每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上。
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并不是培养某一专业学科方面的专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比例上应该有所调整。这种课程的设置应该是具有一定实践与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而不是知识导向的课程设置。本科学历的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课程设置除了要遵守专业化、综合化、针对性和均衡性原则[7],还应该遵守实践性原则。因此,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设置比例要减少,而以往的师范教育中这个方面是重头戏。应该提高其他三类课程比例,并把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
总之,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已不需多说,而对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的需求,是每一个家长及社会的急迫诉求。因此高校教师教育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加强对小学教育的深化研究,培养出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1]宋秋前.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10):57-61..
[2]李海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全科教师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37-40.
[3]宋秋前.舟山群岛新区小学师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93-98。
[4]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5-59.
[5]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4):8-10.
[6]刘宝超.培养本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基于广东现实的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2(3):28-32.
[7]周德义,薛建刚,曾小玲,等.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91-95.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Training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o Mingyuan Educational Experimental Class
KONG YunSONG Qiuqia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cessity of the of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notation of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 further,and then it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 in Mingyuan Educational Experimental Class.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relevant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cultivating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admission system,setting cultivating goal,and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ll-disciplined primary teachers;Mingyuan Educational Experimental Class;cultivation
G652.0
A
1008-8318(2015)10-0087-05
2015-03-20
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群岛新区特情的卓越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3085);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编号:2015SCG280)与2015年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
孔云(1978-),女,湖北枣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