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

2015-01-21 07:32贾凤仟宋玉法日照市莒县夏庄卫生院山东日照276514
关键词:通率全程溶栓

贾凤仟,宋玉法(日照市莒县夏庄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

贾凤仟,宋玉法
(日照市莒县夏庄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1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溶栓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21±9.12)min、(11.63±4.78)天;对照组分别为(58.46±17.32)min、(19.42±8.15)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6.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溶栓治疗的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分析

相关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1-3]。目前,溶栓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溶栓会使纤维活性增加,容易导致心律失常或者出血,所以需加强临床护理。本文主要分析AMI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1.32±9.56)岁;梗死部位:右室3例,下壁17例,前壁30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1.32±9.56)岁,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8.26±8.12);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4]。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心电监护、吸氧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溶栓全程护理。

溶栓前护理: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给药途径是否通畅;检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同工酶以及心肌酶谱等;尽量避免肌肉注射,避免发生注射部位出血;向患者说明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必要性,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

溶栓期间护理: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胸痛部位、程度、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对患者心率、心律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变化以及血压降低,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处理措施;治疗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患者胸痛症状消失前禁食,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循序渐进。

溶栓后护理:①病情观察。AMI患者如出现心源性休克,容易导致死亡,所以要加强护理,并纠正休克症状;对患者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并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皮肤黏膜、便色以及神志情况,如果出血症状威胁患者生命,需要做好输血准备,通知溶栓。②心理护理。大部分AMI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其中适当心理疏导可对患者远期治疗与近期预后产生直接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并对比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21±9.12)min、(11.63±4.78)天;对照组分别为(58.46±17.32)min、(19.42±8.15)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510、3.687,P<0.05)。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6.00%(19/25),对照组为40.00%(10/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6.650,P<0.05)。

3 讨 论

AMI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冠状动脉闭塞引起严重坏死症状与心肌缺血[5]。现代医学治疗AMI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发病机制,可在发病3~6 h之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并在动脉血栓溶解状态下,促进心肌再灌注,使心肌坏死范围缩小,以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溶栓技术的普遍应用,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保证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AMI患者在入院以后,不仅要严格遵医嘱,同时要做好溶栓前、溶栓期间、溶栓后的护理,并完善抢救准备,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本文主要对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采取全程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21±9.12)min、(11.63±4.78)天;对照组分别为(58.46±17.32)min、(19.42±8.15)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6.00%,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4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溶栓治疗中采取全程护理,能明显缩短溶栓治疗与住院时间,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郝巨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09(27):34-37.

[2] 冯红兵.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无症状低血压状态无干预处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07):46-49.

[3] 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1):90-93.

[4] 何爱萍.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循证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78-82.

[5] 刘四清,段红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09(23):40-47.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11.177.02

猜你喜欢
通率全程溶栓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京沪高速全程监控改造供电方案探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