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主流 用“心”传播西藏

2015-01-21 22:25东力邹霞张栓宝
中国广播 2014年5期
关键词:顺应时代多渠道接地气

东力+邹霞+张栓宝

【摘 要】《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藏“驻村”工作成绩而策划推出的一档夜间访谈类直播节目。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驻村干部走进直播间,讲述发生在驻村干部和基层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节目轻松自然、交流感强、贴近听众,在西藏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关键词】顺应时代 接地气 传播效果 多渠道 多平台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藏“驻村”工作成绩而策划推出的一档夜间访谈类直播节目。节目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听众喜爱,被评为“2013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

在西藏,每个周二的夜晚,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就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农村牧场,来自田间地头,来自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来自扎根基层和村里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驻村队员。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藻,有时候甚至没有逻辑,但他们的故事却感动着、鼓舞着电波另一端的很多听众。朴实无华的语言、点点滴滴的小事、普普通通的故事,使得《驻村夜话》成为一档广受听众好评的节目。周二的夜晚,也成了很多听众期待、守候的夜晚。

这档节目的开办也给我们如何做好广播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一、顺应时势而创办

2011年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重大决策。紧接着,先后有三批七万多名干部,打起行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开始了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驻村生活。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了生动地展示“驻村”工作成绩,解读惠农、惠民政策,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汉语广播节目中心集思广益策划推出了《驻村夜话》栏目。栏目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播,每周二21:00~22:30直播。这档栏目通过嘉宾访谈、电话连线、录音采访等形式宣传报道驻村工作队员基层工作取得的好经验,展示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展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全区300万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小康社会的建设。

《驻村夜话》栏目在创办之初就找准了自己定位:贴近驻村队员,贴近驻村点群众,只说村里的事、春耕秋收、家长里短。主要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驻村干部走进我们的直播间,以驻村干部的真情实感为主线,讲述发生在驻村干部和基层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驻村夜话》栏目开办之初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方面是邀请嘉宾难,很多驻村工作队员从未走进电台直播间,他们担心面对话筒和听众会紧张得说不出话;另一方面,请过来的很多嘉宾并不太理解我们节目的定位和主题,在直播中会讲一些和主题不相符的事情;还有一点,由于西藏地域辽阔,许多驻村队员深入边远农村牧场,有时无法来到直播间,只能通过电话连线与主持人、听众沟通交流,使得节目缺乏对象感、交流感。针对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每期直播节目进行之前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和嘉宾沟通交流。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和耐心,才有了节目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感人故事。

二、关注基层,交流情感

情感话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广播夜话节目是传达情感与体验的良好平台,甚至有人称,晚间广播是“最后的心灵触媒”。我们之所以将高原大地正如火如荼进行的驻村工作以广播夜话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把驻村工作队员与基层百姓间的情感交流作为内容主线,是因为情感夜话节目注重营造一种融洽的谈话氛围,能够让驻村干部与主持人进行坦诚的交流,呈现一种真实的状态。两年多来,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工作队员克服重重困难,走进农村牧区,真情服务群众,扎扎实实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虽然缺失了一段现代都市生活,失去了一些与家人相伴的温馨时光,但他们却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锻炼了意志,净化了心灵,提升了境界,升华了人生。而《驻村夜话》栏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讲述最真实的驻村故事、表达最真挚情感的平台,真实地展现驻村队员和基层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除了营造节目氛围外,我们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把挖掘感人的细节和动人的情节作为确定每期节目选题必须坚持的原则。从每一位走进直播间的嘉宾身上找特点,从每一个驻村工作队上找特色,从繁杂琐碎的众多事情中找亮点。比如:老百姓的一句“亚咕嘟”、一个小女孩的“三根虫草”、老阿妈递给工作队的两个鸡蛋、一首在村子传唱的驻村工作队之歌、老村长光着脚丫子跑出来只为送工作队一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表达最质朴的真情,使驻村队员和广大听众产生共鸣。

一期节目中,一位驻村工作队员讲述了驻村期间发生在他和他母亲之间的事情。因为村里工作的原因他没能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后来母亲不幸离开人世,他未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万分遗憾和歉疚的他只能在村子里朝着家的方向不停地磕头……当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声音哽咽了,他的述说感动了与他一起上节目的驻村队友们,感动了节目主持人和许多听众朋友,而这一期节目也得到了听众极大的参与率。人间的真情大爱,也在节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像这样的感动在《驻村夜话》的很多期节目中都有。听众可以从驻村队员的讲述中了解西藏农牧区群众的真实生存状态,了解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感受驻村队员和老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节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驻村队员讲述驻村结束时和老百姓依依惜别、抱头痛哭的场面;讲述驻村结束后和村里老百姓相互牵挂、经常互通电话、彼此牵挂的事情。这些讲述带给听众很多温暖,消除了许多误解和猜疑,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为了抓住每个驻村工作队更多感人的细节,我们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走进了驻村工作队的驻村点,走进了驻村队员的工作单位,阅读他们的驻村日记,感受他们的驻村生活,不但倾听他们的述说,还倾听村里老百姓的坦诚之言。

《驻村夜话》开播至今,共播出60多期,先后有200多名嘉宾走进直播间。每一期节目,各行各业的嘉宾都会生动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驻村工作队中引起强烈反响,也鼓舞了他们参与节目的热情。有的驻村干部来信建议增加播出次数,有的通过节目QQ群参与互动,有的主动联系愿意走进直播间,希望能够和听众分享他们和当地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三、深入基层,创新融合

1.从大民生的角度出发,做接地气的节目

目前,《驻村夜话》节目内容比较单一,只有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干部参与节目,通过访谈的形式与主持人一起畅谈他们的驻村生活,分享他们与当地百姓之间的生活点滴和内心感动。下一步我们将从大民生的角度出发,派节目编辑或记者提前走进即将参与节目的驻村工作队的驻村点,进一步深入驻村生活,多元素开发创新,同时邀请驻村点的群众、驻村队员的家人走进直播间或将电话连进直播间来共同参与节目,关注平常百姓的喜怒哀乐,呈现西藏广大农牧区人口的生存状态,协助驻村队员找到驻村工作更新的突破口。这样既可以丰富节目内容,又有了基层群众的声音,不仅使节目更接地气,具有亲切感、可听性和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教育和引领的作用。《驻村夜话》节目也才会更有市场、更有生命力。

2.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带动《驻村夜话》的多渠道多平台传播

《驻村夜话》目前只是通过广播实现实时播出,传播范围有限,互动更是有限。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不仅能够实现视频、音频、图片的共享,而且还能达到点到点、点到面的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的网状传播形式。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凸显受众主体地位、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及时、信息获取方便等特点。所以整合网络资源,会使我们的节目信息量变大,互动性更强。与新媒体融合,将会使《驻村夜话》的节目信息在多元化的传播中不断被重塑,使尽可能多的人了解驻村点的实际情况,找到各自的关注点、兴趣点,凝聚最大范围的互帮互助的力量。

3.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

首先要做好节目的总体策划。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主持人对每期节目必须总体把握、精心策划,根据编辑的意图精心选择话题,认真组织采访,设计节目形式。在节目进行中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要学会倾听,真诚倾听、用心倾听、有目的地倾听,边倾听边思考。其次要精心选择嘉宾并与嘉宾做好录制前的沟通。选择的嘉宾必须是话题所涉的人士,并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播前必须与嘉宾就话题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沟通,让嘉宾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第三,创新节目形式。谈话类节目中叙事技巧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节目主要通过当事人在直播中口述的方式讲述故事,节目形式较单一。下一步我们将适时制作一些短片在节目中播放,将短片和当事人口述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节目的可听性。或者在节目中设置悬念,比如先不告诉嘉宾今天还会有谁参加节目,随着节目的进行,再请出他们曾经帮助过的群众或他们的家人,这样的设置可以让现场的嘉宾、听众朋友有新鲜感。

总之,广播夜话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对话、需要沟通交流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都需要有一个可以诉说、可以交流的地方,而广播夜话节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因此广播夜话节目的栏目设置与创新,必须把握好栏目定位、类型、市场、主题立意、主持人等多种要素。说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反映我们生活地的风土人情,大力挖掘地方文化,这种贴近生活的本土化信息,在心理感受和生活经历上都与听众有很大的接近性,也是最能吸引听众的。从媒体栏目发展的规律看,能否持久地维持一个听众群,也需要在富有新意、富有深度等方面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总之,广播人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广播栏目才会因创新而生机勃勃、经久不衰。

猜你喜欢
顺应时代多渠道接地气
三弹齐发!恒兴独立动保业务,多渠道、多方式大跨步前进
胡春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更好服务稳就业大局
顺应时代发展磷复肥产业稳步向前
大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新组织,强能力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多渠道助力我国风电产能的国际合作
夏宝龙:顺应时代潮流 高举改革大旗
全方位多渠道帮助青年农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