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效性更强。在新闻发布会时效性方面,过去素有“黄金四小时”和“黄金一小时”原则。“而如今在公众渴望获得信息之前,我们只有“黄金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再由媒体报道给受众,哪怕是同步直播,都会贻误时机,造成“谣言先行”;而利用微博或微信公共账号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信息,则可抢占“第一落点”,使新闻发布主体成为危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2.更加经济。网络的虚拟发布会不需要现场发布会那样的场地,也无需准备印刷品和消费品,因此属于节约型发布形式。
3.互动性更强。传统发布会由于时间限制,只能回答有限的几个问题,无法更多回应媒体与公众关切。微博则可以通过梳理滚动的评论回复,更好地了解輿情与交换观点。
4.凸显信息而非发言人的重要性。前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弗雷德里克·艾克哈德认为,“发言人不应该成为信息,信息本身才是信息”。除网络视频直播外,普通的“幕后”网络发言人不必为神情紧张、口误、失念而担忧,可避免“王勇平式”的尴尬与后果。
网络新闻发布会以时间维度改变了传统发布会的空间维度,由此革新了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模式,即由“发布者—媒体—公众”变为“发布者同时面向媒体与受众”,简化了传播流程,避免了媒体的附加报道可能引起的信息失真。同时,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上开发布会,可以有效建构组织的虚拟社会资本,提升微博平台人气。
与传统的新闻发布会相比,网络发布会的现场气氛和目标媒体的关注度较差。有鉴于此,网络发布会在发布网络公告的同时,也需要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私信等多种形式,预先通知目标媒体或舆论领袖。
(王君超文,摘自2014年第2期《中国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