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方案设计

2015-01-20 11:04崔丽敏
求知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

崔丽敏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双证书”的获取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课证融通为思路,探讨了从模式上把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资格考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期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资格证书

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

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把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课证融合”的含义

“课证融合”即融“证”入“课”,

以“课”为主,将职业技能理论考核内容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将职业技能操作考核内容与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的内涵衔接与对应, 实现 “一教双证”。

二、外贸函电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与外贸业务各个流程相关的信函写法,而现实是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1.函电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1)外贸英语函电教材五花八门,但内容大致相似,其中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内容陈旧,有些甚至是搬用一二十年前的出版物,不适合21 世纪外贸的新形势。教材范例多但不够系统。其次,很多教材的编撰者是英语老师,没有外贸工作经验,与外贸实际操作脱节。

(2)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一要具备普通英语写作教学能力,二要精通熟悉外贸业务,而目前兼具这两种能力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另外教师与从事外贸行业的毕业生或专业人士沟通甚少,这对教学工作也很不利。

(3)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写作和外贸业务知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和陈述性,对范例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学生对范例的理解及模仿因为缺乏具体的工作环境变得空洞、不够系统,导致职业能力缺失的现象产生。

2. 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加大外贸英语函电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教师可通过从实训基地和实习单位以及其他方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外贸业务往来信函等第一手资料,编写案例集,与外贸企业合作编写符合工作实际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弥补当下许多外贸英语函电教材可操作性不强及范例不够连贯、系统的缺憾。

(2)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定期选派教师到外贸公司参观学习,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也可邀请外贸专家来校讲座,聘请外贸从业人员与教师共同执教。

(3)加强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将涉及的商务专业词汇,如合同条款、保险条款、信用证、单证等内容教师应尽可能用英语表达,使学生尽可能多输入外贸商务知识,同时使英语阅读和口语能力也得到提高。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上课时可用多媒体演示部分函电素材,如电报、传真、电子邮件、单据、合同、信用证等,并示范起草、填写、修改等操作,以直观、生动的形式联系实际。

三、课证融通的教学方案设计

1.设计的总体思路

教学方案应贯彻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生外贸函电基本知识的时候,应创设工作情境,要求学生在具体工作角色下分工合作,完成业务往来信函,强调信函之间的联系和每笔业务的连贯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外贸企业业务员实际岗位及相关的职业考证相融合,体现“课证融通”的思想,努力培养外贸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课程内容设计

笔者分析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分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的考核标准后,尝试把考核标准纳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将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现以外贸函电这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外贸函电教学中融入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内容,让学生既获得了阅读、翻译和写作英语商务信函能力,又帮助学生完成了考证的培训,提高了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下面先让我们认识一下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这种新兴的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是2007年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发起,“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中心”认证,是对国际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考试结果可作为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的参考和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评价依据。该考试旨在统一测试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国际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英语水平。作为一种尺度参照性标准考试,该考试从听力、阅读、翻译与写作、口语四个模块客观地评价被测试者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全国国际商务英语(一级)的考试范围涵盖语言和商务两方面的内容,商务方面涉及国际商务中的常见业务,突出国际贸易实务。考试要求:①阅读模块能读懂商务信函、广告、备忘录、便条、通知、通用商务单证等商务材料,能运用有效的阅读技巧,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相关细节,并能够归纳推理。阅读速度不低于70词每分钟。②翻译与写作模块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100词的商务写作任务。涉及简历、备忘录、商务信函、通知等应用文体。要求内容完整、格式正确、语言准确、语意连贯,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翻译简单的商务信函、产品说明等材料,译文正确。

根据全国国际商务英语(一级)考试要求,笔者将外贸函电教学内容与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核内容相整合。教师在讲授课本教材的时候,可根据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就业需求改变教学方法,以“动态”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较灵活地运用外贸知识完成一般外贸信函,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写出一封能吸引客户的开发信,运用信函协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安排及解决托收和信用证等结算方式下的相关事宜。

参考文献:

[1]林 熔.工学结合模式下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设计探究——以外贸单位实务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08).

[2]边虹霞.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关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3]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6(05).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分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公共英语正面反拨效应分析
网络专业“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