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丽
〔关键词〕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模
式;理念;原则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67—01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发现、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主、探究、发现、合作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还被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
实施“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一般来说,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主要包括能动性、自主性、意识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作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换,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在知识共享的时候,集体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选择有思考价值的讨论题,即教学目标作为思维导向,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条件和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信心和行动。引导学生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尝试、讨论、辩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学习集体智慧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研讨”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流程,自己尝试着去解释疑难问题,在探索中去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形成过程,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规律,提高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要尽量做到延迟评价,引导学生求新求异。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能提出适合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点的探索性问题,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能够和学生一起为解决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以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实验为主,发扬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尝试发现,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地思考和揭示,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从理论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合作探究的研究也不完善。因此,“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