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表演后的反思

2015-01-20 12:45吴中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政教处苏霍姆陈老师

吴中华

背景:或许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许是为了追赶时髦,或许是为了扮演“酷相”,抑或是为了排遣愁绪烦恼,也可能是受旁人怂恿,高三下学期的三、四月份,虽然是临近毕业,处于冲刺高考的攻坚阶段,可是一部分男生变成“瘾君子”:嗜烟如命。置学校的严令禁止而不顾,想方设法地抽上一口;或躲在食堂旁,或躲在寝室里,甚至躲在厕所里。为了防止这种恶习的蔓延,学校加大了管理力度,派出专人暗中查访,一经查实,学校政教处将给予严肃的处理——劝其离校,自己在家备考。

案例:2008年3月12日的晚自习,我正在办公室里批阅学生的综合训练卷,学校政教处的陈老师端着一部相机走了进来,对我说道:“吴老师,你看一下,这镜头中抽烟的学生,是不是你们班的?”我凑近一看,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是我们班上的夏冬(实名)么?

这个夏冬,是我最得意的门生之一,成绩不算拔尖,但学习非常努力,如鲁迅笔下的柔石般,极其纯真善良和乐于损己利人。主动要求担任被认为吃亏不讨好的劳动委员的,是他;省吃俭用,带头筹资去探望生病的同学的,是他;极力维护老师威信,帮助消除师生间隔膜的,是他。如果哪一位同学出言不逊,对老师有些许的伤害,他一定会睁圆了清澈的眼睛,抗议道:“怎么能这样说?”在他眼里,老师是最值得依赖的人。无论何时何地——走廊里,操场上,乃至于大街上,碰到老师,他都会笑脸盈盈地道一声:“老师好!”

还是这个夏冬,这个曾让我引以为荣,这个曾让我四处标榜的学生,时值今日,竟然对学校的规定,班主任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做出如此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当时,我气得怨气不打一处来,怒不可遏地自言自语道,“看我怎么收拾你!”

陈老师走了以后,我坐下来冷静思忖到: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处理得“艺术”些。于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灵丹妙计脱胎而生——何不来一个“双簧”表演:诈称学校让其家长来领人,我再从旁竭力相留。以他对老师的信任,他一定会深信不疑,一定会感恩戴德,一定会竭尽全力拼搏高考。

说干就干,那种急切的心情,宛如去领取中奖的六合彩。我立马拨通了夏冬家的电话,电话是他的妈妈接听的,可以说这位母亲很是通情达理,听了我的“锦囊妙计”之后,除了一个劲地感谢(在她看来,我是一个多么富有责任心,多么富有爱心,多么偏爱她儿子的一个老师呀)之外,表示一定配合。

第二天早上,夏冬的妈妈如约来到了学校,我们一前一后来到了教室门前,夏冬看到后,从教室里走了出来。他的妈妈面带怒容责怪地说道:“平时怎么教你的?净给我丢人现眼!没有什么说的,学校说要把你领回去,走吧!”原以来夏冬会以求饶的眼光,恳求我把他留下,我也好趁机好好地说教说教,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没想到的是:投向我的是饱含怨气的眼光,看到的是圆睁的怒目,听到的是“算了!算了!不要说什么学校规定,谁不知是你老师从中作梗,图清闲,想撵我回去!”声量之高,力度之大,语气之重,让在座的所有人无不目瞪口呆,大惊失色,百思不得其解。大家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啦?昔日温和恭顺的谦谦君子,今日变成了一只发怒的雪豹?更可怕的是,说完之后,他把门一摔,向楼下狂奔下去,任我们千呼万唤,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学楼。

此时此刻,我真是悔恨不已,后悔没能跟他推心置腹的交谈,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对他的期望,怨恨那个想当然的似乎是妙不可言的“双簧”表演。

在我尴尬得无地自容之际,几位班干部伙同他的妈妈也一起奔向了楼下,然后把他生拉硬拽地推到我的跟前。听我讲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这个狂躁不安的“小豹子”平静了下来,惭愧地低下了头。随即又抬起头说道:“老师,您可知道,我对您多么信任,当您和我妈妈同时出现时,我绝不会想到这其中有‘戏你们怎么能如此演“双簧”呢?”

反思与探讨:这件事过去了,夏冬也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可是这次的“双簧”表演却给我留下了不尽的反思:是的,“有时候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语),然而,这种宽容必须在真实的前提下,真诚的基础上,容不得丝毫的矫饰与欺骗,否则,这种所谓的宽容就显得苍白无力,滑稽可笑,甚至会成为杀伤学生自尊心的利器。

是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爱是教育的源泉,有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然而,这种爱必须是纯净的,不搀有任何私心杂念的,不能变成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砝码,不能变成要挟学生的筹码,否则,这所谓的爱,就会变成阻碍学生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同时,也让我更清楚的知道:信任是获得良好教育的基础,而一个老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份信任则是一份最为珍贵的礼物,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这份信任,作为老师,更应愁心呵护,备加珍爱,“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赖这朵娇嫩的花”(苏霍姆林斯基)。千万不能用信任去欺骗,用信任去玩把戏,否则,哪怕是再高尚的理由,也只能走向良好的愿望的反面,成为学生恶劣品质的帮凶。

事实证明:只有坦率而真诚地参与所要交往的人的生活(这里指自己的学生的生活而言),并担起因这样的参与生活所引起的责任,才能赢得他的信任。

猜你喜欢
政教处苏霍姆陈老师
如此误会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小陈老师来上课
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认字”大师
谈高中学校政教处兼班主任的工作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