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东
[摘 要]本文试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述了目前实施赏识教育存在的三大误区,指出了纠偏之法及实施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发掘受教育者生命潜能而不断提升教育效果的成才教育。其理论基点在于:只要充分认识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努力发掘并赏识其生命中的每一个亮点,激发其自我提升的活力和自信,就能逐步实现教育目的。由于这种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确实涌现出了大量成功的范例,因而在教育界获得了广泛的共识和前所未有的重视。有专家高度评价这种教育理念,认为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的理念,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开来。诚然,与以往的教育理论相比,它确实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理念:它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力,如此等等。但是,真理向前跨进一步就是谬误,任何理论都不能超越其使用的对象和范围,赏识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使用这种教育方法,其消极作用也不容低估。
一、思维误区
从精神层面看,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是一个意识构成极为复杂并且具有多维发展潜质的综合体,而且这一综合体因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和影响,每时每刻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其所以复杂,是其意识构成融合了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尤其当后天习染既深,就无可避免地形成拒绝吸纳新知的极大惰性;同时在多位维发展满质中也不可避免的包含着向负面发展的消极因素。更何况由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意识综合体也时时处在变动不居之中。赏识教育如果忽视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将意识综合体孤立地静止地分解为优势和劣势,在思维方法上就难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在实践中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流弊。事实证明,一味地赏识学生的优点,固然会激发其求知的自信,使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与喜悦,但也容易助长其性格中可能存在的自负固执等消极因素。
二、标准误区
虽然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因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应试教育在实践中的独尊地位依然不可动摇。所以,教育者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实践中所持的标尺就不可避免地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重智轻德,重名轻实。只要学生成绩优秀,就会受到表彰奖励;只要荣膺某一光荣称号,任何不良表现都能受到宽容;只要作秀取得成功,就很少关注实际表现。吉林省农安县那位高中教师之所以特别喜欢那名后来沦为杀人犯的高中生,就是因为发现他的脑子特别聪明,是一块学习的好料。他的学习成绩一路攀升确实也证明老师的看法不错。直至实施犯罪时,他也充分表现出了智高一筹的特点:甜言蜜语稳住师母,从容不迫行凶杀人。善良的老师只知道欣赏他的才智,而忽略了这名学生的其他方面:他的心胸是否开阔,他的心理是否健全,他的品行是否端正,他的自律是否严格,他的待人是否和善;更不去考虑他能否调控自我情感,能否约束自我言行,能否承受意外挫折,能否坦然面对失败,能否准确自我定位,能否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否与人和谐共处……这些十分重要的方面,恰恰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抛开这些方面,单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上衡量,吉林省那名残杀师母的高中生同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一样,都无愧于“好学生”这一称号。
三、方法误区
赏识教育的理念虽然形成不久,但在实践中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并且大有把赏识教育绝对化、扩大化的趋势。认为赏识教育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以适应于一切教育领域和一切教育对象。我们一直主张要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而且主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以为只要发现其闪光点,鼓励其努力上进,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实践中,包括吉林省农安县那位高中教师在内的许多教师都采取的是这种方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事实确也如此,很多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提高了自信,发掘了潜能,培养了独立性,增强了耐挫力,充分地体验到了探索创造的乐趣。但是这种方法对人格比较健全、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容易奏效。但对那些人格、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一味采取赏识教育就不大妥当了。实施赏识教育如果不能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矫正其不良心理入手,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位高中教师早在高一时就发现那名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存在许多人格缺陷:敏感、自卑、孤僻等等。但他始终相信,只要老师用真诚的爱心慢慢地感化他,他一定能够健康成长。实际效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仅仅赏识其优点的教育并没有使其性格缺陷得到矫正,反而使很多问题长期潜伏起来。一旦触发,其后果难以预料。
实践启示。由于对赏识教育的种种误区有较多的认识,在班级工作中,针对一些学生的性格缺陷,我曾多次召开以“反思与守望”为主题的班会,指导每个学生都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自我教育,既纠正了个别学生的错误认识,又提高了整个集体的思想觉悟,收到了过去一味使用赏识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可见,赏识教育只有在受教育者本身具备了足以实施这种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吉林省农安县的那位高中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同时,如果能针对该生的缺陷,辅之以理念引导,情感陶冶,行为约束,人格锻造,怎么会使自己的学生发展到那样令人遗憾的地步呢?因此,对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绝对化解读,必然导致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畸形化的后果。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学记》上说:“所谓教也者,长善救失者也。”如果说赏识教育是“长善”(助长受教育者的优点),那么,理念引导,情感陶冶,行为约束,人格锻造就是有针对性地“救失”(矫正其缺陷)。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长善”上,而忽视其种种不足,不能随时随地“救失”,“长善”也就失去了可靠的保障。
世界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不仅要以理性的方式认识世界,而且还要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懂得这个世界是什么,而且更应该懂得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前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后者是我们创造奋斗的目标。如果我们只赏识学生对这个世界实际状况的认识和理解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而不去引导他们以审美的方式审视这个世界,而不去激发他们追求与创造的激情与活力,我们的任何教育都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此看来,全面认识赏识教育的局限,努力走出赏识的误区,难道不是我们有效实施赏识教育的当务之急吗?
参考文献:
[1]《礼记·学记》.
[2]《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