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石家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措施
王蕊
(石家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地下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系统供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整理研究区内水文地质、地下水埋深及开采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计算出了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保护
水资源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之一,其中,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了我国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区域供水不足,同时支撑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的加剧,地下水资源在缓解日趋紧张的供需矛盾和维护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地下水评价工作主要农业和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评价因子:pH值、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铁、锰等19项。
评价方法:采用以标准对照法为主(参数统计、画分布图等均以该方法为准)、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为辅进行评价,统计各项水质参数的平均值、最高值、检出井率、超标井率。
式中:检出井—某项目年内有一次检出的井为该项目检出井;
超标井—某项目年内有一次超标的井为该项目超标井。
本次评价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浅层地下水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当地潜水具有较密切水力联系的微承压水。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浅层地下水是本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平原区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做出评价,现状条件为评价的基础。根据水均衡原理,采用水均衡评价方法。不同水文地质区域中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同。
(一)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根据水均衡原理,在某一时段内地下水的补排平衡式为:
总补给量=总排泄量±蓄水变量
分项计算地下水的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蓄水变量,并进行水平衡计算。
1.补给量。
石家庄市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水库渗漏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和人工回灌补给量等)、排污渗漏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等,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
2.排泄量。
石家庄市山前平原区地下水排泄项包括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侧向流出量、越流排泄量。即:
Q排 = Q采 +Q侧排 +Q越
式中:Q排—— 地下水总排泄量;
Q采——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Q侧排 —— 侧向排出量;
Q越—— 越流排泄量。
3.地下水补排平衡分析计算。
水均衡一般指均衡期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浅层地下水蓄变量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即:
Q总补 — Q总排 ± ΔW =X
δ= X/Q总补(%)
4.平原区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指淡水区第三含水层以及咸水含水层底板以下的深层淡水,由于埋藏较深,水文地质条件较差,且浅层水底部与深层水顶部有一较厚相对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具有承压性质,不宜接受垂直补给,其交替调节能力较差,故补给来源只能是侧向补给和通过“天窗”、越流补给(主要为负越流)。其排泄方式主要是深层开采和侧向径流排泄。其计算方法如下:
Q补= Q侧入+Q越入 Q排= Q开采+Q越出
(二)山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山丘区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由于山丘区地下水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方向性和分带、分段性,受研究程度和资料的限制,直接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由于山丘区地形起伏,高差悬殊,河床深切,同时含水层较薄,调蓄性较差,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形成地下径流,经过相对较短的径流途径以泉或潜流形式排入河流,排泄机制较为简单。故按地下水均衡原理,可以用各项排泄量之和近似代表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1.基岩山区。
基岩山区地下水总排泄量包括以下几项: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地下水开采净耗量和潜水蒸发量等。地下水资源计算公式为:
Q总排 =Rg + Q侧 + Q采+ε
⑴河川基流量。
河川基流量是基岩山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项。可通过分割河川径流过程线的方法计算。
分割的具体方法有:直线平割法和直线斜割法。直线平割法又可分为枯季最小流量和保证流量平割法;直线斜割法考虑了壤中流的影响,按其确定退水点的方法不同,可采用退水点目估法或综合退水曲线法。
⑵山前侧向径流量。
山前侧向径流量是指山区地下水以地下潜流形式向一般平原区排泄的水量,计算方法同山前侧向补给量。
⑶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基岩山区地下水开采量,主要为山区人畜用水及河谷地带的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近年来山区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成为山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项。采用开采净消耗系数法计算。
2.岩溶山区。
岩溶地下水由于其特有的赋水性质,对山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单独的计算。
(一)节水。
全面节流、以供定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证我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管理,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建成节水型社会;要适当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标准,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要认真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限制高耗水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流域内开源工程。
当地水挖潜重点是实施水源枢纽工程和雨洪利用工程,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
(三)外流域调水工程。
水资源匮乏,特别是平原地区水资源更为紧缺,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而靠当地开源、节流等措施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外流域调水势在必行。
(四)水资源保护工程。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治水污染、使水质达到规划要求的目标、满足水体功能要求,对排放的污水实施削减、调配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等。这些措施都要十分强调其针对性和可行性。
[1]水利部水文司.SL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11.
[2]叶水庭,施鑫源.《地下水水文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86--2003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P641.8
:A
:1671-864X(2015)09-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