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改变钱的力量

2015-01-19 09:39
海外星云 2014年24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里根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已让太多人感到失望

皮凯提(Thomas Piketty)《21世纪资本论》今年3月英译版发行后,立即引爆话题,热销全球。书中,他以完整的数据证明了“财富世袭”的事实,巨大、强烈,但又合情合理地掀起一阵资本主义反思狂浪。

得到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经济学家提霍勒(Jean Tirole),他一路走来的研究著述,几乎也都冲着资本主义的毛病。“他虽然研究产业理论,着重寡占、公用事业领域,但我们都是在挑战失灵的市场,这方面,我俩的工作是一样的。”在提霍勒获奖后,皮凯提如此评论。

随着两位法国经济学家大红大紫,这是全世界对资本主义反思达到空前高峰的一年。透过两位法国学者扎实论证,99%的非富人对资本主义的不满,终于找到了理性批判的强力火种,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站上辩论台,与主导市场游戏规则的1%的富人,进行符合科学与逻辑的唇枪舌战。

幼年痛苦印象让皮凯提见识贫富差距

两位年龄相差19岁的法国经济学家如何一步一步挑战资本主义?或许,可以从这个位置开始说起——1980年。

这时,皮凯提不过8岁,与父母同住在法国南部的奥德省,过着前面所提到的、卖奶酪的生活。至于提霍勒,刚刚在法国取得经济学博士,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这两个人,一贫、一富,像是活在两条并行线上。

皮凯提的父母结识于1968年法国学运中的一场抗议活动,当时两人都还只是中学生,爸爸高一、妈妈高三,“因为参加运动,他们中学没毕业就离开学校了,后来,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与自己的理想愈走愈远。”皮凯提述说自己的童年,几乎没有快乐的回忆,关于痛苦的印象反而十分鲜明,“比如说,一整天只卖了三块奶酪。”

有一回,父亲带着年幼的皮凯提去看当地举行的网球赛,当参赛者陆续开着昂贵的轿车进入会场,皮凯提“哇”声连连,父亲随口说出这句饶富哲理的话:“他们的车子很美,但心思却不见得一样美好。”一场球赛,让皮凯提深刻见识了“贫富差距”,也得到了影响一生的启蒙。

提霍勒出身富裕立志用经济学让世界更美好

提霍勒显然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他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文学老师,据说,提霍勒在中学时期还曾学过马术运动。他所就读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是法国典型的精英贵族学校,漫长校史的历届校友中,有人在18世纪发现了气体膨胀定律,有人成了法国总理。

“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我忽然发现,原来很多极端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解决。”提霍勒像是走进了新世界,他把兴趣转向了经济学,“因为它可以透过数学,计算出让世界更美好的公式。”提霍勒用两年时间在巴黎第九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即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接受殿堂等级的经济学训练。

“里根经济学”曾让美国重拾活力?

事实上,就是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里根,把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极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仅大幅降低金融监管,并且立即推动美国史上空前规模的降税政策。

走过了初期的动荡,“里根经济学“很快地让美国重拾活力,但皮凯提指出,里根一方面大幅松绑市场管制,又一手猛降所得税和资本税税率,使得资本家靠钱赚钱的能力大幅提升,造成收入分配不均极度恶化。

摊开数据,美国与全世界的贫富差距,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间始终维持低档。但自1982年后,代表贫富差距情况的吉尼系数,开始以45度角的姿态向上攀升,象征贫富不均快速恶化,情况直至2000年后才初见改善。但据美国资料,在2009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并且大幅降息之后,投资市场赚钱更快,贫富不均也再次快速恶化。

2013年,《福布斯》公布了一张图表,显示在1987年时,全球共有140位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共达3000亿美元;到了2013年,富豪人数增加9倍,富豪们所拥有的财富却暴增了17倍,达到5.4万亿美元。

现在回头看却是诸多恶果的根源

1985年,里根连任,当年不过32岁的提霍勒,此时发出了第一道警示。

他在论文中写到:“资产价格向上的速度明显超过经济成长的速度,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终会导致崩溃。”这个论点,不仅直指当年美丽荣景的背后隐忧,也巧妙地吻合30年后、来自皮凯提的论述精华——钱赚钱的速度快过人赚钱。

可惜,在当时,美国旺盛的经济表象,让提出警告的提霍勒,简直像是独力对抗风车的唐吉诃德。

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日本裔的美国知名作家福山·弗朗西斯在著作《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中定调:资本主义已取得胜利。

这样的气氛,也一度催眠了皮凯提。刚满18岁的他在书中回忆:“我也像被打了疫苗,对‘反资本主义的说法毫无同情。”幸好,童年时的穷滋味,仍然让他有意识地持续观照着资本主义盛世背后的黑色角落。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放任式资本主义种种利弊,提霍勒一连串针对资本主义“垄断寡占病”的研究让他的名声快速窜起。

至于二十出头的皮凯提,则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均病”。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我在22岁时,体验到了什么叫‘美国梦。”结果,皮凯提只在美国待了3年。在短暂的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期间,他对于当代经济学十分失望。

“我很快就发现,我收集的不平等经济资料,在这里没有任何作用。”他评论,美国经济学者太骄傲,像是活在梦幻世界里,看不到真实,更没有办法抓到资本主义的缺陷。

资本主义走向极度追求私利

两年前,提霍勒曾在某次访谈中论及2008年的金融海啸。一向惜字如金、就算得奖也不愿对经济问题轻易表态的他,意外地用相对强烈的字眼批判当代学者专家:“这当然是因为市场失灵。但市场为什么会失灵?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学者‘无止境地相信市场效率,而他们的观点,早已落后市场30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自顾自地走向极度追求私利的一端,也让资源寡占、贫富不均的恶果愈加残酷地凌迟着中下阶层甚至中产阶级。

如今,提霍勒与皮凯提跳出来了。30年前,一位是抱持救世热情的大学毕业生,一位是揣怀仇富情绪的贫穷孩子,今天,他们在1%与99%的争战中,给了后者最坚硬锐利的武器。?笏(摘自台湾《今周刊》)(编辑/袁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里根资本主义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报告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