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5-01-19 03:47郝永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桡动脉上肢经皮

郝永红 王 璞 王 红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郝永红 王 璞 王 红

目的:探讨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缺血性冠心病患者128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介入上肢垫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介入上肢垫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侧示指肿胀情况低于对照组,疼痛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侧指端的SaO2波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侧肢腕掌部疼痛感以及肿胀度,患者满意度高,预后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桡动脉;介入治疗 < class="emphasis_bold">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1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4.03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TRI术的缺血性冠心病患者128例,其中男77例,女51例。年龄53~73岁,平均(58.45±7.35)岁。其中,合并有3种合并症的患者22例,合并2种疾病72例,合并1种疾病34例。所有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表现为阳性,均为第1次接受TRI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病情平稳,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已对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予以排除,同时排除桡动脉穿刺失败及术后恶性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术前健康教育。在进行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确和了解介入治疗的目的与过程,使患者积极配合,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讲解介入上肢垫的基本用途、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当患者完成手术回到病房后,参照已经修订的TRI术后护理方式进行护理。(2)应用介入上肢垫[3]。介入上肢垫是一个呈30°坡形的海绵三角垫,坡面具有浅凹槽,当患者卧床时,上肢能够在介入上肢垫上稳定摆放。患者回病房后,将其术后上肢摆放在上肢垫上直至术后10 h以上。摆放过程中,确保掌面朝上。进行下床活动过程中,要保持上肢超过心脏水平位置。对照组不使用介入上肢垫,采用折叠衣物垫底抬高下肢。(3)术后穿刺护理。对术侧腕部予以制动超过6 h,不进行负重;进行掌指关节反复轻握活动,术后2 h之内,每10 min进行1次轻握活动,术后2 h放松腕部压迫,适当减缓活动频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穿刺处是否存在出血,检查术侧肢体颜色、肿胀程度以及桡动脉搏动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4]安排同一组人员进行观察评价。(1)指围肿胀情况。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6 h对两组患者术侧示指指根部进行指围测量,两者相减计算出肿胀值。测量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同一测量部位,术前测量时在测量部位划线,避免误差。(2)指端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6 h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0~10分)对两组患者的术侧肢体腕掌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值。(3)指端血氧饱和度情况。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6 h应用指脉氧仪对术侧示指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测量,计算出二者的差值作为波动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侧肢体指围肿胀、指端疼痛以及指端SaO2波动值比较(x±s)

3 讨论

桡动脉是位于臂端的主要动脉之一,腕掌血供中大约有70%的血液来自桡动脉[5]。人体的静脉系统主要包括动脉分支伴行静脉与皮下静脉,其间有较多的交通支共同构成静脉回流系统。良好的桡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可以确保掌指部形成足够合理的血氧供给,为肢体活动提供资源。当患者完成TRI术后回到病室,马上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在拔鞘管后5 h内进行腕关节制动,防止活动所带来的出血反应。一般情况下,针对TRI术后患者采取绷带加压止血法以及弹力止血带止血法进行穿刺位置止血,两种止血方法止血效果一致,但后者更加舒适,其疼痛感以及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优于前者,因而受到患者欢迎。在以往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术侧肢体抬高,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将其置于患者腹部或者采用折叠衣物垫底方式垫高,但这些方式不具有稳定性,患者操作不便,不舒适,容易将术侧肢体置于体侧,低于心脏平面。且有部分患者将术侧肢体平放于床面甚至压在身下或者脑后等,这些情况导致术侧肢体抬高的执行力不到位,引发术侧肢体肿胀以及疼痛等。引发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桡动脉穿刺点受到外力压迫,对远端肢体静脉回流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管内流体静水压升高而引起水肿。同时,由于腕关节受到外力压迫所引发的水肿增加,导致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受到压迫,时间稍长,掌指将出现疼痛或麻木,影响手术效果。

我院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时进行疾病提醒等,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6]。从患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为其考虑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中所提供的介入上肢垫,材质柔软、吸湿性能良好,用于肢体抬高,可以产生舒适感。加之其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30°坡度以及坡面凹槽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术侧肢体摆放位置的合理性与固定性,可以确保患者术后静养过程中甚至睡眠过程中也能将术侧肢体摆放到位。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足够时间的术后腕关节制动,结果表明,应用介入上肢垫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侧示指肿胀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术侧指端的SaO2波动值基本接近。这表明应用介入上肢垫既可实现良好的止血效果,又不会对术侧肢体血供造成影响,患者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护理,可以确保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与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1]夏小燕.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2(5):762-763.

[2]陈丽萍,吴少琼,王丽娜.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经皮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3):398-400.

[3]姚思佳,任家武.前臂桡动脉腕掌支的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1.

[4]杨景萍.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0):1504-1505.

[5]张施明.单人操作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7):858-859.

[6]郑红文.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6):1182-1183.

710038 西安市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郝永红:女,本科,主管护师

近年来,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针对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为经皮股动脉穿刺,但其疗效不够理想,患者满意度不高。随着医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快速疏通闭塞的血管,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在这种疗法中,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较为理想的途径[1-2]。进行TRI手术后,一般应用绷带加压止血法进行穿刺处止血,但这种止血方式导致腕部制动受压,加上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对穿刺位置给予了太多的注意力,导致穿刺部位发生肿胀、疼痛、麻木等。临床研究表明,抬高肢体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加上患者手掌和指头的适度活动,可以有效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缓解疼痛和麻木感。我院积极开展该类实践,将其应用于TRI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4-09-22)

(本文编辑 陈景景)

猜你喜欢
桡动脉上肢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