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的“语文味”

2015-01-19 08:03袁海东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味想象力语文课堂

袁海东

陶行知先生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教诲,启示我们要用好、用活语文课本,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里游目骋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去探索,去收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活”的语文课堂,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深处。

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不能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一、注重课堂导入

以生动有趣的拓展延伸,营造一个先声夺人的开头,确实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如果能进一步为深入学习文本做好铺垫,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心理,则会使此类拓展延伸活动产生更高的效用。

课堂导入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学习文本课文之前选择合适的拓展延伸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此类活动形式多样,如音乐激情法、背景介绍法、回顾导入法、疑问设置法、解题引申法、创设情景法、故事导入法、朗诵导入法等等。

比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课前可以先播放刘欢《好汉歌》的视频。要充分发挥此歌的效用,简洁明快地引入新课,并紧扣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大限度地营造和内化其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巧作联系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无论是对文本的拓展,还是作文的教学,都要充分发挥文本的牵引辐射作用。

平时教学中,笔者注重文本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苏教版高一必修一“诗歌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诗歌“意象”的教学,适时布置“菊文化” 研究课题,以点带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同时有效地进行了作文教学。

为了让文本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更具冲击力,可以把同类的作品进行归纳串联,营造出特殊的情景,从而形成由面到点的情感撞击,可以更强烈地感染学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研读陆游的诗作《临安春雨初霁》时,笔者提供了福建晋江县才女邱应仪写诗解丈夫之围的故事,请学生分析、比较邱应仪所作的《听月诗》和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诗词的积极性。将这个故事与陆游的诗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品味鉴赏,学生的积极心理易于被唤醒,通过两相比照,又能较易唤起学生的积极探究心理。

课堂上的精心延伸、巧作联系,既能增加学习趣味性,又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质疑

宋代朱熹《观书有感》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来进行课堂拓展延伸,可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巧妙设计问题,将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地揭示出来,再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地逐步释疑解难,让学生心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向直指新知。

执教《史记·太史公自序》时,笔者提示到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太史公为何要选择“立言”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笔者以本地两位古人来说明这一点:南朝梁的末代皇帝“江阴王”萧方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一个皇帝葬在江阴却不为人知,但一介布衣徐霞客却能流芳百世?通过质疑,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反思、质疑,不仅可激活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欲望,还可让学生养成善思多辩的习惯,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滋长求知欲,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留置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新课标要求我们凭借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读写结合拓展训练上,我们更应力求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在此时适当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中,使想象力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利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更能凸显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在文本深处漫溯,让课堂变得回味无穷。例如教《黔之驴》这一课,读懂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以老虎或驴的口吻,对它们的后代讲一段话”,既融入了学生自己的理解,又明确了中心;教完《阿Q正传》,可以让学生畅想“小D正传”,让课堂对文本的剖析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最后的常春藤叶》要求学生“想象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场景”, 可以对文本“珍爱生命”这一专题、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内容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延伸拓展活动,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语文课堂可以是一块多孔的海绵,立足学习文本,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让学生充分吸收各种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方式应充分体现“语文味”,让学生在课堂上吸纳更多的语文知识,切实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味想象力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想象力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