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保森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总院 北京 100039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连东北三省,西临蒙古国,总面积约10×104k㎡。行政区划范围包括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北部及巴彦淖尔市东部。
近十几年来的地质工作成果显示,二连盆地内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早白垩世褐煤和长焰煤,而且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中高阶烟煤赋存区。因而,研究和探索二连盆地中下侏罗统地层的含煤性、煤层和煤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对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提高区域中高阶烟煤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连盆地针对白垩纪煤田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是早中侏罗世煤田经过燕山期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白垩纪沉积覆盖,找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到目前为止,在二连盆地及周边已经发现中下侏罗统煤田或煤矿点10余处,虽然围绕着这些煤田或煤矿点的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但是缺乏整体分析研究和区域性找矿研究。
区域地层研究表明,二连盆地自下而上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地层。
二连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初期被命名为马尼特庙群;70年代中期内蒙古地矿局区测队以阿拉坦合力剖面为基础,命名为阿拉坦合力群;80年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依据大量的油气勘查钻孔资料,以“九五”科技工程项目“中国北方侏罗纪地层研究”为契机,对二连盆地侏罗系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将阿拉坦合力群划分为下侏罗统阿其图组和中侏罗统格日勒组。
2000年版中国地层典,将大兴安岭南部中下侏罗统地层划分为下侏罗统红旗组和中侏罗统新民组或万宝组,取代阿拉坦合力群。目前,这一地层划分方案被煤田地质工作单位普遍采用。区域地层划分对比见表1。
表1 中国东北地区J1-K1地层划分对比表
二连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类丰富,从烟煤至无烟煤均有,其中烟煤种类齐全,从长焰煤至贫煤一应俱全。煤质总体特征是以中——高灰、特低——低硫、高热值为主。煤层和煤质特征平均参考值见表2。
在大地构造上,二连盆地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接合处,晚古生代末期两板块连接在一起,并以此为基底发育了蒙古巨型弧形褶皱带。蒙古巨型弧形褶皱带主体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西段延展至新疆北部地区,东段延展至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东段由三条隆褶带和其间的坳褶带组成。隆褶带主要由古生代蒙古海槽系沉积地层和海西期侵入岩组成,自南向北分别称为锡林浩特隆起带,阿尔山隆起带,额尔古纳隆起带。构造线走向自西向东为E-NEE-NE,构造形迹以复式褶皱为主。
表2 二连盆地及其周边中下侏罗统煤层和煤质特征一览
二连盆地划分为“五拗一隆”六大构造单元。以苏尼特隆起为界,北部坳陷带由川井坳陷、乌兰察布坳陷、马尼特坳陷构成,南部坳陷带由腾格尔坳陷和乌尼特坳陷构成(见图1)。盆地内分布着大小50余个凹陷。
图1 二连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找煤远景区位置图
二连盆地内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广泛分布,其面积远超二连盆地范围,因为在形成时由许多独立的凹陷沉积,又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火山活动影响,所以各凹陷的沉积特征和含煤性差异较大。但是,由于具有相同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造就了一些共同特点,例如,在含煤层段内,煤层层数较多,垂向分布不集中,单层厚度一般不大,煤层稳定程度稍差。
依据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通辽西部和兴安盟等地矿点分布,结合区域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初步分析认为,在二连盆地内最具找矿潜力,在坳陷区边缘和隆起区的局部坳陷地段是寻找中下侏罗统烟煤资源的有利部位。
根据以往工作成果,初步圈定3个最具找矿潜力的远景区(见图2)。
图2 二连盆地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简图
(1)马尼特坳陷西缘远景区:以阿拉坦合力凹陷(现有阿巴嘎煤田)和巴音都兰凹陷为重点。
(2)苏尼特隆起中部远景区:以朝克乌拉凹陷(巴彦宝力格盆地,已发现乌尤特井田)和红格尔凹陷(巴彦诺尔盆地)为重点,同时兼顾阿北坳陷东缘(额合宝力格盆地东部)。
(3)乌尼特坳陷东缘远景区:以洪浩尔舒特凹陷(现有锡林浩特煤矿)和布日敦凹陷为重点,同时兼顾吉尔嘎郎图凹陷北端(胜利盆地北部)。
[1]琪木道尔吉 1982:内蒙古煤田地质基本特征,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2]王思恩等 2000:中国地层典侏罗系,地质出版社.
[3]陶明华等 2000:内蒙古二连盆地侏罗纪地层层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