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旭阳
高中阶段的古诗鉴赏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古诗鉴赏中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更是学生理解难点中的难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运用的表现手法;4.布局谋篇的技巧。
一、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接对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它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不直接表明情感,写景则借景抒情,叙事则由事缘情,咏物则多托物言志,写史则咏史抒怀。例如,在明代唐寅的《菊花》中,作者借景抒情,菊花在我国古诗中多有花中君子、花中隐士的美称,唐寅在诗中设想故园菊花的开放,由此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在此,作者借菊花来作为情感的交接点。在另外一首李白的《感遇》中,则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以菊自喻,诗中写到“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菊花正当盛开时却无人来采摘,借菊花的遭遇来表达自己不得赏识、不被重用的际遇。
二、修辞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双关等。在平常做题中,学生最不易出错的是比喻、拟人,出错多一些的是借代和双关。例如,2013年的安徽卷,在所选的金代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中,出题人考查的是这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这其实已经降低了难度,直接点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但从实际答题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很难从“冷晕侵残烛”一句中找到借代这一修辞。所以,看似简单的修辞,其实也不简单。
三、表现手法
可以从写景和写人两大方面来谈:写景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想象、用典等;写人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借助细节(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来完成的,侧面描写则是通过环境、以次要人物衬主要人物以及特定的意象来完成的。
四、布局谋篇的技巧
常见的谋篇布局的技巧有以下几种: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先抑后扬、过渡、铺垫、伏笔等。在鉴赏这类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弄清“位置决定作用”。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篇。不立足于全篇,只从局部来分析谋篇布局的特色,这样的分析只能是一叶障目。
总之,把握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得分,更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