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亚平
摘要:合唱是一门由集体共同合作完成的、需要深厚演唱功力、需要对作品匠心独运进行二次创作的、音响效果多维立体的声乐艺术。它丰富的音色表现力,迷醉着聆听它的人们。时而磅礴史诗般迎面扑来、时而浪漫清新的吹过、时而感性而富有穿透力的远去、时而优雅从容流淌着、时而纯净地像天使一般存在。
关键词:合唱 音色 立体
对完美音色的追求是每个合唱队不竭的动力源泉。每个人独立音色的融合与统一,各声部音响的协调与对比,复杂交织着,遵循一定的规律,共同打造了这庞大、多维立体的合唱艺术声效。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它的音色是如何来搭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合唱音色的有机组合。
一、科学、自然的发声状态
合唱是一项抹去个人个性、展现集体个性的音乐活动。我们常听到说,合唱艺术中没有我,只有我们。即是要求每一位合唱成员淡化“小我”的概念,真正融合到集体中,形成音色高度的协调。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个科学、自然的发声状态。科学、自然的发声状态是对合唱队员声乐演唱基本功的一个检验,简要的说,正确的发声必须做好两点:1.腰部气息使用时的二次扩张;2.打开喉咙,在气泡音的点上发声。人们在放松的状态下用力念一个低位置的长音时往往很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这将为合唱音色的协调统一、张驰自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独立却又相互融合的各个声部
我们经常强调合唱音色高度统一,然而是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如出一辙吗?之所以合唱要分声部,无疑是要展现各声部独有特色的。钱大维老师在《合唱观念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他对合唱音色问题的第一个观念是合唱团各声部应该有原色。四个声部中女高音明亮、轻盈、圆润、柔美,女低音温暖、浓厚、结实,男高音明亮、有力、坚实、富有穿透力、有金属感,男低音浓厚、凝重、深沉、宽广。如女低声部没有女低音色的人,男低声部没有男低音色的人,则需要去做,去模仿这种原色。我们需要的音响效果是在科学、自然发声状态下,包括统一好发声位置靠前靠后或高或低、统一好音色或明或暗的情感基调等细节元素,各声部有各自清晰的声线走向,从而组合成一个具有纵向饱和度、空间感的艺术品。否则,它就像一个口齿不清的人说出的话,不知所谓。
三、收放自如的情感张力
在每一次参与的合唱排练中,笔者会仔细地去听合唱成员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统一的起音、统一的呼吸、统一的情感体验等细节,是否经过了思考。在作曲家倾注深情、充满思想内涵的音符上,笔者时而会因为个别情感表达不到位的声音感到遗憾。作曲家瞿希贤曾说:“我的作品排练起来很累,要慢慢‘啃,才能搬上舞台。”常常一首作品中每个音符都是经过作曲家反复斟酌的。拿高伟改编的混声无伴奏合唱《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有丰富的表情、力度、速度记号需要我们去做好它。首先,整首作品的基调是“高贵庄严的”。开口一个硬起的“大”字上三个标记,一个力度“f”记号,一个速度“自由延长符号”,另一个重音符号。第17小节“赤壁”的“壁”字上那个椅音要把握好时值的长短唱出诗歌的古韵,“乱石穿空”的卡农处,要用更为坚实的音色,同时突出各声部的主旋律,每一句特别是卡农部分第一个音以及作者标注了重音的地方要特别强调,唱出此起彼伏,紧张的乱象。两个女声声部“小乔初嫁了”,要用细巧的音色,唱出女子出场的娇俏与柔美。第54小节两个突强随即变弱的“啊”,要用具有爆发力的、大气恢弘的音色,显示出作品的气势。四个声部依次唱出的“早生华发”要用弱声唱,为最后的烟消梦散做好铺垫。……全曲跌宕起伏、刚柔并济,需要音色的不停转换来渲染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它要求每一位合唱成员具有扎实的功底,声音有巨大的张力并能够自如把控。共同做到合唱音色的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四、长期培养的合作默契
合唱是集体活动,每个人都要相互配合。整体音色要遵循“五靠”原则:与左右邻座靠,与本声部靠,同声声部互相靠,低声部向高声部靠,局部往整体靠。而各声部又要实现优势互补、凸显个性。这里就出现了谁让谁上的问题。因此在作品中,各声部要明确自己所处地位、所应发挥的作用,是主旋律、或填补空白、或特色装饰音等等的话就应该凸显,是起帮衬作用、处于辅助地位的话就应向主旋律声部音色靠。另外,从横向上来说,各声部间的衔接要紧密,不光是指时间上的紧凑,还指句与句之间音色上的“靠”,气息的流畅衔接。要求演唱者在没有演唱的时候始终要跟着主旋律声部在心中默默唱着,同呼吸、同换气,音高、音色、速度、力度等表达才能流畅衔接,融合为一体。从纵向上来说,和弦中音的倾向关系会导致音准变化问题,默契度越高将有利于形成更为纯净的和声音色。合唱中更倾向于使用区别于钢琴所用的十二平均律的纯律,和声中的变化音也同样有一个倾向的问题。如变化音“#4”往“5”靠,“b5”往“4”靠等情况,增音程唱出扩张的感觉,减音程便更为密集紧张。
科学自然的发声状态就像是合唱音色的基础原料,被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分割成不同的板块,通过情感张力给这个立体艺术品造型,通过默契的合作来牢牢架构起合唱音色这多维立体艺术品。
优美、成熟、丰富、立体的合唱音色,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它需要时间的锤炼,需要合唱成员间长期的磨合,需要对发声正确方向的把控,需要合唱成员对各类风格作品的广泛涉猎,需要指挥的精准调配与布局。
参考文献:
[1]潘丹.本意、本源、本质——透析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差异[D].沈阳:沈阳音乐学院,2012年.
[2]韩德森.合唱色彩构成要素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3]郭锐娟.试论合唱艺术的人声交响美[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