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探究

2015-01-17 15:58张佳静
艺术评鉴 2014年24期

张佳静

摘要:纷繁众多的音色变化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最能体现琵琶演奏艺术的也是音色变化。本文首先分析影响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因素,然后具体阐述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功能。

关键词:琵琶演奏 音色变化 表现功能

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音色优美,具备了松、堂、尖、脆、爆五种音色。同时琵琶的演奏技巧与指法也十分复杂,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指法,会让琵琶发出不同的音色。为将音乐的情感与内容正确的表现出来,演奏者必须把掌握音色的变化作为艺术创造的一部分去研究,用自己对琵琶乐曲的理解,演奏出真正美的音色。

一、影响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因素

(一)左右手演奏技法对琵琶音色影响

琵琶演奏技巧多种多样,音域也十分广阔。从琵琶演奏的整体上看,音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音色和音质两个方面。在琵琶演奏时,演奏者的左右手要密切配合,构成特定的技巧[1]。由于演奏者左手和右手使用了不同的技法,导致发出的音响有所差异,从而产生音响变化。琵琶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通过变换左右手技法的组合,让音色呈现出纷繁众多的变化,不仅能够将战场上的杀伐暴戾之气表现出来,还能够变现出深闺妇女的幽怨哀伤。

(二)手指触弦速度对琵琶音色的影响

琵琶演奏对于演奏者的手指灵活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琵琶演奏时,演奏者从准备动作到手指触弦的一瞬间动作,拨弹的频率和速度对爆发力度与拨弹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之下,如果演奏者手指触弦速度较快,那么琵琶将瞬间突发弦振,演奏出来的音色一般变现为洪亮和尖锐,反之如果演奏者手指触弦速度较慢,琵琶则为渐发性弦振,演奏出来的音色将变现得珠圆玉润。

(三)触弦力度大小对琵琶音色的影响

琵琶演奏中引发音色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触弦重力。触弦重力不仅会受到演奏者手指触弦力度大小的影响,而且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作用力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当琵琶演奏者手指触弦时,便产生了重力,手指带来的作用力含有多元受力的影响,比如演奏中手臂的重力和指力的作用,同时还有还有演奏者肌肉控制手臂的力量。和手指触弦速度对音色的影响一样,触弦重力的大小也会造成琵琶音色的变化,比如当演奏者触弦重力偏小时,演奏出来的音色将表现得明亮和清脆。

(四)触弦幅度变化对琵琶音色的影响

琵琶演奏者演奏动作幅度的大小和手指触弦的角度,也能够对琵琶的音色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2]。当琵琶演奏者演奏动作幅度过大时,其动作将长时间在演奏者四周运行,这样会降低演奏者手指触弦的速度,琵琶演奏出来的音色则为柔暗状态。而当演奏者演奏动作幅度偏小时,手指只在空中停留了很短的时间,这时琵琶的弦振将加快,演奏出来的音色也会变得明亮和清脆。

(五)指锋触面变化对琵琶音色的影响

影响琵琶音色变化的因素还有琵琶演奏者指锋触面的变化。在琵琶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指锋部位和指甲触面发生变化,会对琵琶音色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当演奏者在演奏时用指甲中间触弦,琵琶的音色将会变得清脆;当演奏者用指甲侧锋触弦,琵琶的音色将会变得浑厚而低沉;当演奏者用指甲上偏锋和下偏锋触弦时,琵琶的音色将会变得干涩而尖锐。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功能

(一)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

音乐能够将人类对生活的感情表达出来,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艺术。音乐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爱的美好,还能让人感受到失败的惆怅与落寞,这些体验都和演奏者与听众的情感经历有关。在琵琶演奏者走上舞台后,通常能够把自身对音乐的独特感悟和情感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音色的变化表现出来,从而带来了艺术的清晰和五味杂陈的内心感受。比如在我们聆听《阳春白雪》这一琵琶乐曲时,内心将会被那清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所带动,从而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东去春来、万物向荣的初春情景。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具体表现功能

琵琶演奏的表现功能十分强大,其表现功能随着音色的变化而改变。琵琶演奏过程中,音色所具备的表现功能,是通过声音对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抒发[3]。演奏者用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感受,将表达技巧与演奏技巧进行结合,通过和自然演奏律动与音色的表现功能的配合,将产生的音响表达出来,其音响不管实在意境韵、行腔归韵上面,还是在内心倾诉、情感表达上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表现优势。琵琶不仅是件有着丰富表现力的乐器,也是件演奏技法复杂精深的乐器,琵琶能够将音乐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在琵琶演奏中,音色的表现一般有:刚劲、浑厚、明亮、结实、浓烈、华丽、圆润和干涩等,音乐情感的表现则有喜、怒、哀、乐、爱等,而音乐情感中包含的表情元素有欢乐、愉快、愤怒、激昂、悲哀、痛苦、庄重和柔美等。

比如琵琶曲《塞上曲》,全曲表达和诉讼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将封建宫廷妇女内心的哀怨惆怅、悲伤愤怒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琵琶演奏对虚、实音的配合运用十分讲究,虚音空渺柔和,实音柔中带刚,以此让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在《塞上曲》中,宫廷妇女的哀怨惆怅的情绪用虚音表现了出来,而悲愤的情绪用实音表现了出来。又比如琵琶武曲的经典之作《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其演奏风格都以豪放刚烈、充满张力、爆发力为主,其高亢、激烈的情感一般运用力度与技法的变化表现出来。演奏者需要对触弦的角度和音色的速度、力度进行想象选择,手指过弦速度过快,琴弦就会产生突发性的振幅,音色表现为刚劲、洪亮,而演奏者触弦速度过快时,发音就会结实、刚劲。演奏者加深呼吸,从足下用力,然后气贯全身,并加大肢体动作,在手臂中积蓄力量,然后经手指达到对力的释放,同时,在配合音色速度、力度以及幅度的变化,让琵琶演奏的气势与乐曲情感的表现得到增加,以弦体外倾的演奏方法将音乐情感的张力表现出来。

(三)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由想象实现

琵琶音响具有概念性和不确定性的模糊特征,并且音乐形象在情感表现中也不是具象化思维,琵琶的演奏乐谱里只有音高、速度、节奏以及强弱的记录,没有任何音色的标记,所以,在琵琶演奏中需要通过想象来体现情感表现和音色变化的同构[4]。想象就是人加工脑中存在的表象,然后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人脑既能产生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形象,还能联想未知的事物。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演奏者的这些想象需要通过有形的乐器演奏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演奏者意念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必须在实际音响中找到载体,以此在运用乐器语言表意功能是能够更加地道和准确。琵琶演奏时,演奏者通过想象在整体上把握音色和情感表现,用理性的思维,让各种琵琶音色和音乐形象得到和谐统一,把虚拟的音乐形象转换为实体音响。另外,还能利用文学里的词汇、绘画里的色彩、电影里的画面以及舞蹈中的动作进行情感想象,让音乐形象更加具体、情感愈加丰富,从而让演奏的音响效果更阿加生动感人。

比如我们在读唐代诗人张维的《枫桥夜泊》时,虽然我们并没有去过苏州,但是自己的脑中会形成深秋夜晚、城外孤舟的情景,诗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城外、寒山寺、钟声以及客船等词语,都能够引起我们的联想,最终在我们脑里形成想象后的画面。因此,想象能够帮助琵琶演奏者加深对乐曲作品内涵的理解以及音色的运用,演奏者想象越丰富,音乐情感与意境就表现的越清晰、鲜明。比如当我们看到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标题时,就会在我们脑中形成一副有夜月、有远山、有江水的美好风景画面。因此,乐曲《春江花月夜》以抒情为主体基调,音乐风格是清晰淡雅的,全曲柔美抒情的基调决定了需要运用拉、推、揉、吟的演奏技巧,并通过细腻委婉、圆润平静的慢滑、长滑、柔滑等演奏技法来演绎。在润色上,主要使用舒展柔和、平缓松弛的中性润色方法,而在音色上,演奏的动作幅度要大,重心、力点和支点要尽量靠后,手指触弦的速度和过弦速度要慢,这样琵琶就能发出渐发性振动,音色柔和而又圆润,音乐表现出跌宕起伏、动静皆有的行腔归韵。

四、结语

总之,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够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把乐曲用多种多样的音色变化表现出来。因此,作为琵琶演奏者,不仅要清楚演奏技法、触弦的速度、幅度与力度对音色变化的影响,还要了解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的关系,从而用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融合到琵琶演奏中去。

参考文献:

[1]戚广新.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探究[J].戏剧之家,2014,(09).

[2]王莉莉.琵琶艺术演奏中音色变化问题研究[J].群文天地,2012,(06).

[3]张帆.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音色变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4]闫芳.论琵琶演奏中的音色美[J].音乐创作,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