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特点分析与演奏技巧

2015-01-17 15:51郭玉芳
艺术评鉴 2014年24期

郭玉芳

摘要:肖邦出生在波兰被俄国、奥地利与普鲁士瓜分殆尽之后,只好流亡在法国巴黎。《g小调钢琴叙事曲》是听闻波兰华沙起义失败后而作,全曲充满了悲壮之情和爱国之情,浓郁而丰富的情感表现,也使全曲呈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混合奏鸣式,并对旋律、节奏、和声甚至主副部位置顺序都进行创新式的改变,全曲两个主题的交织,多个和弦的穿插,高难度的琶音技巧等弹奏技巧的混合运用,使本曲弹奏起来具有较高的难度。充分了解了钢琴曲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创作者的情感特征后,解析《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弹奏技巧,更具直观性。

关键词:肖邦钢琴曲 《g小调钢琴叙事曲》 钢琴弹奏技巧

肖邦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他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对当时波兰乃至正个欧洲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这首叙事曲中,表现出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和悲壮的英雄之情,其浓重的悲情色彩和浪漫主义抒情特征,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全曲采用了混合奏鸣式的曲式结构,主题、调性等的转换以及和弦、琶音的运用,增加了演奏的难度。

一、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1772-1795年间,俄国、奥地利与普鲁士分别对波兰实施了三次瓜分,波兰人民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至始至终进行着最坚决的抗争,然而最终亡国,被帝国主义奴役了123年之久,在这期间波兰仍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不忘斗争,对民族独立充满着向往。这时期波兰的文艺界充满了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论调,革命浪漫主义由此诞生。肖邦出生于1810年(1810-1849),恰逢波兰这段最黑暗的历史,因此,他的作品首先充满了悲情色彩。1830年,在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之际,波兰酝酿了华沙起义,最终被残酷镇压下去,肖邦在法国听闻后,心中充满了悲壮之情。肖邦创作《g小调钢琴叙事曲》时,恰逢波兰华沙起义被镇压,波兰人民生活极其艰难,正是这鲜明而残酷的时代背景,激发了肖邦的爱国情怀。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流亡巴黎的肖邦把自己浓郁的爱国情怀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了不朽名曲,在悲壮的感情基调上,层层递进似的情感抒发,使整部曲子充满浪漫主义式的悲情,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据说《g小调钢琴叙事曲》是根据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创作的,其标题就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浓郁的悲壮色彩。《g小调钢琴叙事曲》共分为五部分,即引子、呈现部分、展开部分、再现部分、尾声。

二、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一)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中的悲情色彩

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在主题、旋律、曲式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悲剧色彩。在引子部分,就用Ⅱ级9和弦的琶音缓缓地把听众引入一个充满悲伤的故事当中,似乎在诉说着波兰人民被亡国后受压迫的故事。这种弱起形式,缓慢的节奏,具有叙事的特点。随着缓慢而伤感的音调,故事的主题逐渐展开,第一主题(8-93小节)旋律跌宕起伏,仿佛在描述主人公在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的内心动荡。紧接着,变奏开始,从PP转变到FF,更加激昂的第二主题登场,主人公心中充满了要为国家牺牲自己的悲壮之情。奏鸣曲式结构中,两个主题相互穿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题交替时的变奏,把音乐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发挥到了极致。在再现部中,166-206小节,一段渐弱的、音量极小的变奏后,第一主题再次出现,这部分与传统曲式结构有所不同,不再是先主后部的顺序,而是先副后主的顺序,这种顺序的颠倒,主要是表现高潮前的宁静,一改呈现部的响亮,采用了更为浑厚的中音,来展现爆发之前蕴藏着的力量,像临刑前悲壮的平静。随后,华丽的乐段喷薄而出,左右手反向相互弹奏,超八度的大幅度旋律跨越,达到最高点,再落到最低,到此,全曲的最高潮轰然出现,完全展现了主人公英勇就义前的悲壮之情,在最灿烂的生命呐喊之后,柔和而悲凉的柱形和弦,使曲子回归到久久的悲情之中。尾声,用全新的音乐来展现,节奏上更加快速强烈,对之前的悲情起到了加深和强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的连接部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短小乐节,而是增加了篇幅,使听者更加压抑。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完全融入了创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全曲始终贯穿的悲情色彩,充分展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

(二)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浪漫抒情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往往预示着丰富的情感,或悲壮,或欢喜,通过音乐旋律来抒发情感。肖邦出生在波兰亡国之后,人民被奴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他心中充满了爱国和悲壮之情。《g小调钢琴叙事曲》所表达的浓浓的悲情色彩,使全曲充满了诗意性的意境,具有深入人心的抒情性。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中两个音乐主题穿插交织,跌宕起伏的交替调式转调,使情感抒发的张力体现地淋漓尽致。肖邦创作《g小调钢琴叙事曲》时采用了一个创新的技法,就是使传统意义上节奏快速的连接部分变为缓慢性的抒情,例如第33小节。半音旋律的多次运用,营造了非常特殊的听觉感受。左右手反向弹奏的华丽,远距离的半音化处理,旋律和节奏的丰富变幻,琶音的自然引入,更是增强了这部曲子的浪漫特性。再现部分,主副部顺序的倒置,时而凝重,时而激昂。它凝重,仿佛在暴风雨来临前积蓄着力量,它激昂,似乎又在诉说着英雄的悲壮情怀。尾声部分,旋律快速强烈,给人以震动和深思,心中升腾出一股希望和信念。肖邦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在叙事性、戏剧性和抒情性取得完美的统一,全曲的情感诉说和音乐表现都极富有感染力,深深触动听者的思绪和情感。肖邦是世界上最为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正是这独特的个性特征,给世人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三、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技巧

肖邦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采用了混合奏鸣曲式结构,在传统奏鸣曲中,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对旋律、节奏、和声甚至主副部位置顺序都进行创新式的改变,使作品极富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肖邦的浪漫主义特征。总的说来,只有充分了解了钢琴曲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创作者的情感特征,才能弹奏出美妙而打动人心的旋律。endprint

(一)引子(1-8小节)

引子采用了4/4 拍广板,与主题的6/4 拍的中板不同,缓慢而沉重,主要是渲染悲伤的音乐情绪,慢慢引出主题,与主题部分的快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乐曲的开始,第一个音的弹奏尤为重要,重音是引子部分一个很重要的弹奏技巧,触键要沉稳、缓慢、流畅,音要拉长,预示一个悠长而被悲壮的故事即将拉开帷幕。在向高潮部分过渡时,要控制力度,落音干脆,注意不要使乐曲听上去有一种无精打采的慵懒感觉。因此,在引子部分,重音技巧是尤其重要的。

(二)呈现部分(8-93 小节)

在呈现部分的开始几个小节(8-36小节),奏鸣曲式结构较为整齐稳定,6/4 拍子显得轻盈明朗。弹奏这部分时,要注意右手的节奏,用弱踏板稍微突出重音,与引子部分的结尾和弦相呼照应,要特别注意脚的力度和踩踏板时间长短,踏板踩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主题的衬托氛围。这部分的主要音乐特征是舒展明朗的,注意运用跳跃技巧,控制手指的力度和指尖的灵活,既使弹奏流畅舒缓,又有跳跃的张力,同时右手旋律要保持稳定。钢琴曲的每一组旋律都会有相应的听觉感受,不能模式化,要注意弹奏的层次感,低音沉稳有力,重音轻快舒畅,在这部分的临近结束时,调性降E大调,指尖转换行驶的时间要稍长,衬托出一种温柔、宁静氛围,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渲染隐隐的悲伤情绪,仿佛在积蓄着最后的力量。

(三)展开部分(94-165小节)

展开部分频繁的调性转换,反映了内心情感的交织纠结以及浓烈。主部调性转变为a小调,副部调性为A 大调,主副部两个主题交织穿插,形成鲜明的对比。主部主题在密集的和弦、激烈的节奏中,营造了一种紧张、悲壮的音乐情绪。副部主题由和弦与八度组成,低音的分解和弦频繁出现与高亢的右手高声弹奏交织在一起,渲染了激昂的音乐情绪,从而掀起了全曲的一个高潮。副部主题的弹奏,则要逐步加强力度,激烈快速,连续的加大力度和快速演奏表现一种英雄气概的大无畏,是全曲去弹奏难度比较大的部分,要注意力量与速度的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四)再现部分(166-207小节)

再现部分有所不同,主副主题位置倒置,先演奏副部主题,再重现主部主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加烘托激昂的高潮部分。两个主题的在力度强弱上和音调的高低上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层次感,旋律在急促的和声衬托下要稳定,此处节奏感很强,一定要注意踏板的踩法。再现部分的主部再次回归到 g 和声小调上,弱起的休止符,低音区的和声,又形成了一个高潮爆发前的紧张感。

(五)尾声(208-264小节)

尾声采用了4/4 拍子,并运用了全新的音乐材料,和弦的交插运用,以及琶音技巧的运用,使这部分难度系数最高。和弦的交插变奏,使演奏展现的激情逐渐加强,一个浓重、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弱起的节奏中,突然爆发了强烈的六连音,琶音弹奏技巧,持续强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张力,表现出情感爆发的激烈,这与前面低沉、凝重的主题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高超的戏剧性。弹奏乐曲最后的半音阶双手八度音,双手要从远处反向行驶,在中间相遇时,双手齐奏弹奏fff强度琶音,动作猛烈,气势凌厉,发声强烈,营造出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听觉感受。

总的说来,肖邦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在音乐表现性、戏剧性、抒情性方面是完美统一的,其间两个主题的交织穿插,开始的重音技巧、跳跃技巧、音阶技巧、和弦技巧、琶音技巧等弹奏技巧的混合运用,既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感情张力和听觉享受,也增加了弹奏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李亚萍.肖邦g小调叙事曲创作风格及演奏特点[J].艺术评论,2012,(10).

[2]徐洁玉.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4,(09).

[3]王鑫鑫.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以《g小调第一叙事曲》为例[J].音乐时空,2013,(05).

[4]赵方.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音乐分析[J].大舞台,2013,(04).

[5]张立岩.肖邦《g小调叙事曲》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2).

[6]刘海莉.论肖邦叙事曲的悲剧性——以《G小调叙事曲》为例[J].大舞台,2013,(05).

[7]杨秦生.论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的结构特征[J].艺术教育,2010,(07).

[8]刘潇.肖邦《g 小调叙事曲》Op.23的曲式结构辨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