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
系统地弹好钢琴练习曲是正确得培养自身与学生钢琴演奏重要途径。其中,对钢琴练习曲的情感分析、理性分析、技术层面的剖析,会对自身教学理论水平、艺术技巧的提高大有裨益。通过对以下三位作曲家经典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快地掌握钢琴练习曲的技巧与风格。
一、肖邦练习曲《黑键》
《肖邦钢琴练习曲》在世界音乐文献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同李斯特的练习曲一起,可以称为浪漫派钢琴技术的“法典”。肖邦这首降G大调练习曲《黑键》近200年来无数位钢琴家演奏过它,直到今天不少国际性钢琴赛事仍将它列为参赛选手的选用曲目。肖邦创作的练习曲不以炫技为最终目的,而是更注重诗意和细腻的情感,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练习曲由表面的技术性乐曲变成了真正的演奏艺术品。研究和学习《肖邦练习曲》 是每一个学琴者的必经之路。
(一)右手手指的基础练习
先从高抬指开始练起,一个一个音练,把每个音都弹到底,这是为了在加速后不出现虚音,之后开始贴键练习,指根的动作尽量要小,放键快,这时不要用高抬指的方法来练,最后练习手指快弹快松,在练的时候要注意每个音的颗粒性和灵巧性,节奏要稳。
(二)左手手指基础练习
首先每个和弦都要弹得饱满,因为多数是跳音,所以不能弹得笨重,力的感觉是向上的,这需要减小手指的触键面积,但不要刻意地抓琴键,这样会使音色不利落,从第23小节开始,左手的移动距离很大,所以要慢练。
(三)音色处理
每个标有强音和顿音记号的音都要突出,但又不能太突兀。1-4小节要特别注意手腕部位的放松和手指力量的集中,第8小节左手两个重音要做到渐强,声音要好听,15-16小节左手的低音要弹清楚,17-18小节左手的连线要做出来,23-32小节,右手的14个重音和顿音要练到位,因为跨度大,容易偏音,所以要先慢练,让小指的指关节撑住站稳,14个音点要绝对集中并且有弹性,33-40小节,这里有个sempre legatissimo标记,要求弹奏地十分连贯,这就要好好运用手腕,41-48小节,主旋律都在左手上,左手要用手腕把音连起来,同时注意强弱变化,这需要反复练习手指控制能力,67-74小节,左手依旧要使用手腕,根音保留,75-76小节左手抓键一定要抓得准,83小节双手的平行八度要用手腕来弹,手腕要高些,也可以用小臂动作来弹奏。
音乐性永远是肖邦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即便是练习曲也不例外。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分句,色彩变化,左手的重要性是学习肖邦练习曲的要点。
二、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十号:f小调》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十号:f小调》。激烈的快板,技术难度大的同时又具有热情优美的旋律线条。和肖邦的练习曲相比,李斯特的练习曲一直常常较为激烈,听着让人觉得仿佛有无限的激情能消耗,但于此同时却又保持优美的旋律。
此曲表面是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为基础,但是李斯特通过各种主题变奏的手段,淡化了这种规规矩矩的三部曲式段落分层,使这部作品充满了多种多样的丰富情感以及钢琴技术元素。
曲子一开始的地方由双手交叉和弦快速地轮奏进行,这样的轮奏在此曲中多次出现,赵晓生先生将此称为“托卡塔式的两手交叉”。这些和弦都是和弦转位,左右手的位置靠得又极近,很容易造成不便感,因此演奏这样的一连串和弦时,力量应始终保持均匀而连贯,从慢练开始,逐渐加快练习,在快速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保持慢练时的用力感觉。同时练习时耳朵要听到和弦上方的旋律,抓住旋律线条,带感情地交叉轮奏,能减轻来自技术的心理负担。
紧接着是主题的短暂出现,旋律音在三连音和切分音,八度与双音中左右手穿插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左右手在交替演奏的过程中,休止符一定要停够时值,并且每一个重音要掐在拍点上,才能抓住这首曲子的律动,切记尾音不能拖沓和滞留。第6小节主题再次出现,并且两次变化模进后主题扩展,达到第一个小高潮。第13小节和15小节的音乐术语string,(stringendo),意思是速度加紧,紧凑的。也就是说这里要有速度的推动,通过快速的左右手交替轮奏营造出紧张的气氛。笔者认为这个情绪的推动是为了到达15,16小节的大跳音(小字三组的降a),因此这个音极其重要,每次弹之前,瞄准的时间要很短很快,提前到达再贴键,声音要准确集中。
第22-53小节,第二段主题再次出现,但左手改为流畅分解琶音形式,右手依然使用切分节奏,appassionato assai (非常热情),说明这段再原本强调切分重音的基础上,增加了抒情的情感,表达一种感情的舒缓和宣泄。第53-61小节,左手出现旋律线条,旋律放置于内声部的中音区,右手八度和弦分解和左手分解和弦,上下声部进行配合。这样的做法对于掌控手指的不同力度和触键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69-75小节,左右手不断地渐强保持推动,李斯特用ff以及no dim.说明在提醒我们这里需要我们保持强烈的力度,以及充满张力的音响效果。这一大段是对演奏者体力保持的一个挑战。
从78-85小节,李斯特结合了和弦和八度的技巧,弹奏时注意左右手的协调,出来的效果要有三连音的律动和拍点,手臂不能僵硬。并且休止符的地方要收干净,把空间留给准备下面的音。乐谱上标明了tempestoso,它的意思时“急速的,狂暴的”,然而演奏时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加快,应注意层次的推动,应该从弱开始,一点点地递进。
从第100小节开始,突然转为安静的抒情乐段,这里不仅是让演奏者得到肌肉放松的地方,也是让听众听觉得以调整的地方,因此它显得尤为珍贵。右手八度的旋律形式出现,加上左手如海浪一样推动的分解琶音,如同一种情绪的涌动,情感的诉说,优美的旋律和低音制造的张力完美结合,显得十分大气。
尾声,快板乐段。左手断奏要弹得很利,利用前臂的断奏触键, 节奏感会更好。两只手手臂手腕也要放松,设法获得适当的轻快感。endprint
这首曲子李斯特大量运用了八度、和弦、琶音使作品的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用不常用的七、九、十和弦表达音乐,扩展了和声的可能性,加之采用附点、复附点等动力节奏,使得戏剧感更强烈。总之,李斯特超级练习曲十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李斯特笔下这部作品充满热情,朝气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看到作曲家李斯特天才的创作才华。学习李斯特的练习曲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力度的分析设计,节拍与速度变化的处理,踏板在运用中的表现作用作为要点来练习。
三、德彪西练习曲《为各式琶音而作》
德彪西练习曲:为各式琶音而作 L.136 No.11。德彪西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出版于1915年,是晚期代表作之一。 这首《为各式琶音而作》是一首自由又流动并带有即兴色彩的曲子。全曲贯穿了起伏的琶音,并使用不同音乐材料和强弱促成音响和色彩上的效果。
曲子的第一部分由一连串的九和弦的琶音组成(第2小节),紧接着是用双手弹奏的密集琶音(第7小节)。这两个音乐要素发展后,音量强弱和调性的变化引出一段犹如华彩乐段的琶音。在第23小节出现一小句短暂而亮丽,类似装饰音的乐句。接着,是一段由装饰音、颤音、和弦和三连音组成的“谐谑”乐段(第29小节),曲子的第一部分再现。第38小节出现了新的和弦构成的琶音,并由带三音的颤音连续。曲子的结尾部分重现了一小段“谐谑”乐段和九和弦的琶音,最后结束在覆盖5个八度的降A大调主和弦的琶音。全曲的时值为3/4,调性为降A大调,演奏指示随着乐段的进行一直在变化着,有少许的RUBATO和减慢。音乐情绪从兴奋的发展到沉思的。
德彪西的琶音由各种不同的和弦组织成,要准确地弹奏需要一定的手指灵活度。琶音的形式也一直不断地变化,有时是按顺序的,有时犹如华彩乐段,有时带有少许的装饰音。“谐谑”乐段需要两只手的高度配合。全曲的琶音必须弹奏出一种“扫拂效果”以及一组组的效果,需要手臂手掌的放松与指尖的力度的配合。弹奏时要有内心听觉和画面感。
德彪西的作品中没有机械的东西,也不同于传统的练习曲通常运用同一种惯性和速度。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指法标记,然而这便给演奏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需要演奏者的智慧去探索。关于踏板的运用,他本人却几乎不曾在谱子上写下踏板记号,据统计,在他的各种钢琴作品中写有踏板记号的总共不到二十几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借助敏锐的耳朵与脚尖的运动做出适当的反应。
总之,李斯特、肖邦的练习曲对各种传统技巧锻炼手指耐力的练习曲展示各种音阶、琶音、双音等的变通练习,训练手指独立性、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以及基本的奏法问题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德彪西在此基础上还发挥了钢琴潜在的功能,即它的灵活性、轻巧性,以及各种不同的音色和踏板的运用等等,最大可能去发挥钢琴的一切功能及想象力。我们通过学习这些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使演奏者掌握多变的音乐表达技巧,在平时练习和钢琴演奏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钢琴教学中对练习曲选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JGY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