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锋
摘要:广东汉乐为学术界推崇,应当保持与时俱进。本文将对广东汉乐曲库建立、曲谱出版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所涉及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东汉乐 曲库 文献 分析
汉乐是广东地区的传统三大地方乐种之一,既有太古遗音之典雅、经久弥新,又有近现代淳朴民间艺术之风。广东汉乐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民间艺人的传承,广东汉乐随时代召唤而发展,文化价值也因此不断攀升。
一、广东汉乐曲库
实践中可以看到,梅州地区的汉乐爱好者、研究会以及广东嘉应音像出版社,以传承和弘扬广东汉乐为己任,建立了广东汉乐曲库,目前已经收集和整理了超过820首汉乐,可谓类齐全、应有尽有。比如,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以及唢呐曲牌和各类民间小调;同时,演奏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丝弦、八音、中军班以及庙堂音乐和民间大锣鼓等。据调查研究,古中原汉调调骨广播于广东地区,而且深受客家人所喜好,目前已经罗列到汉乐曲库中。对于广东汉乐而言,其文化内涵非常的深刻,而且还涉及到文学、史学以及宗教与民俗方面的相关内容,艺术和历史价值不可小觑。
二、汉乐曲谱出版
广东汉乐可谓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堪称传统音乐花园之瑰宝。近年来,随着现代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出现和进入,为了及时抢救濒临灭绝的汉乐曲调,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对汉乐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和保护。1982年1月,《广东汉乐三百首》顺利出版,但其中只包括丝弦乐、中军班音乐,基本上都是传统曲目,多属古曲范畴。其中,还收编了264首丝弦乐曲、39首中军班乐曲,而且还收录了一系列陌生的曲调,汉乐也被录制成音响卡带。广东汉乐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广东汉乐曲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影响非常大。从内容上来看,广东汉乐三百首中的曲调非常丰富,而且在当时、现在都令人世人为之感到惊叹。
三、广东汉乐的研究成果
广东汉乐既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中原人民以及客家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东梅州系客家人的主要寄居地,同时也是客家文化的中心。宋元时期,客家文化就表现出一定的色彩,并且与中原文化遥相呼应,流传于世。
素有广东汉乐之乡美誉的大埔县,自古就有家诵户弦之风,此地音乐史料、民间传谱资料,成为广东汉乐研究的可靠依据。基于对古籍文献、音乐考古资料的研究,大埔县于明、宋、元时期,先后经历了音乐艺术高度发展阶段,其中“礼乐正而天下平”思想对客家人的影响非常的大。明嘉靖九年,大埔县志:“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而且,在明嘉靖三十六年时,大埔县志祭祀礼乐篇中还详载了当时所用的古琴、瑟、钟、磬以及笙和箫等乐器,古文献资料与中原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内容基本相符。20世紀20年代开始,乐人们将广东汉乐视为国乐、汉调音乐或者客家音乐,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被认为是广东汉乐最早的理论研究。比如,《公益乐剧月刊》中关于汉乐的记载共计12期,而且刊物除了登载曲谱、剧本,还发表了国乐基础知识、研究性文章,这对广动汉乐,尤其是丝弦乐论述而言,非常宝贵,此为广东汉乐理论研究的开端。
中央音乐学院袁静芳教授,于1974年去广东采风岭南民间音乐,在民间音乐研究室及相关人员的协助下,采访了当时早已闻名遐迩的汉乐客家筝演奏家罗九香,并收录了包括《出水莲》、《崖山哀》以及《昭君怨》和《翡翠登潭》在内的十余首广动汉乐曲;值得一提的是,罗九香先生只靠古筝,就展示了汉乐曲的古朴清亮与韵味隽永,其气质之高雅和意境之深远,彰显了汉乐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问世,其中主要列入了广东汉乐,并成为广东汉乐及文化研究的必选。
1989年,“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成立,其目的在于广泛团结汉乐爱好者,促进交流,发掘、整理和继承汉乐传统,并且刊编印有《汉乐研究》等学术会刊,对汉乐理论知识学习、文化普及以及进一步拓展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刊物中包含了李德礼、杨培柳以及张高徊等多位研究者的毕生心血。2002年,星海音乐学院出版了《出水莲花香飘九州》论文集,共刊载有价值的文章22篇,尤其对罗九香先生在广东汉乐传承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2008年的《“客家筝派”本源论萃》共同构成了广东汉乐严重的重要史料。《“客家筝派”本源论萃》共计42篇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客家筝派”述要,12篇专题型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客家筝派宗师罗九香,共计15篇专题论文;第三部分则主要是就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广东汉乐进行了阐释,共计15篇专题性的论文。除此之外,还要很多关于广东汉乐方面的研究,比如何松先生整理出版的《何育斋筝谱遗稿》等,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广东汉乐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毕生心血,同时也担负着时代赋予的伟大责任,在对先辈们满怀崇敬与感激的同时,每一个后来者都无法回避的是对广东汉乐进行整体性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可谓感同身受,尤其是广东汉乐的博大精深、客家人的开拓精神和大气胸怀,都成为我们研究广东汉乐文化的重要素材。
参考文献:
[1]罗伟雄.“客家筝派”本源论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1SBN中心出版,2005.
[3]梅州市广东汉乐协会.新收集整理广东汉乐两百首[M].梅州:梅州市广东汉乐协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