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章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组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小组活动缺乏精心的设计,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缺乏实质性交流;小组中只听或只看优秀学生的发言与操作,没有学生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展开交流,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学生间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三言两语陈述完已见后,不知道如何将小组学习深入进行下去。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往往是优秀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他们常在小组中领先发言;后进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坐在组内充当听众的角色,得不到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机会。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只给少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对多数不那么优秀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少而又少。
学生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但实际上,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性格、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样的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看法。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宽容和理解,很难做到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愿主动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善于倾听、话语霸道、各行其是的现象。
评价重整体轻个体。小组合作学习重视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把评价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评价。合作学习在强调整体评价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个体的评价,评价整体是为评价个体服务的。可以说评价整体是手段和方法,评价个体、促进个体的发展才是其目的。
二、合作学习成功的策略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首先,要教给学生生疑的方法,如:类比生疑法,在同类事物的类比中找出不同,探究原因,得出结论;联想生疑法,就是从课文的某一点展开多方面的联想,从而发现疑问;对比生疑法,在对比异同中发现问题,进而找到理解事物的关键;寻因生疑法,即学习者借助因果关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教师还要创设出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将学生置于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引发探究兴趣。
预设空间,自主探究。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时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伟人的细胞》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为什么贾里三次成为伟人的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每一遍自读,教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发现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教师就让学生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则要求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
纵横结合,深入探究。纵向探究学习是将知识的学习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学习者的思维围绕知识点进行纵向关系上的探讨。横向探究学生指的是在同一个方面上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灵活“纵横”探究。例如,一位教师在“多彩四季”单元总结时提出了横向的探究问题:如何抓住课文突出的一点记住四篇文章各自的特色呢?有学生从景物特征角度概括:《春》的勃发的青草、竞放的春花;《三峡》的峻峭的群山、迅猛的江水;《济南的冬天》里温晴的冬天;《夏》则展现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等。有的学生则从写法或语言的不同概括出了四篇课文的特色。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