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权
学校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现行历史课标和历史教材,几乎忽略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作为历史教师,通过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落实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势在必行。怎样让生态文明史走进历史课堂呢?
挖掘历史细节,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细节往往是历史中最动人的部分。现行的历史教材有零星的生态文明史细节,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准这些细节,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如战国时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强调农业生产要尊重自然规律;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这些古圣先贤,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朴素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生态文明史细节,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重视生态文明,社会就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创设情境,把历史教学和生态文明融为一体。如在讲授两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抗日战争中日本的“三光”政策、毒气和细菌战以及蒋介石为阻日军炸开黄河大堤等战争史时,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录相。除理解其历史性影响外,教师还可以提出它们从生态文明角度上造成了怎样的危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观点陈述,既培养了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又认识了战争对生态文明的破坏,从而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化。
利用白板技术激起学生生态文明的情感共鸣。白板可以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好的白板教学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如讲“经济全球化趋势”时,课文有一段文字这样描述: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工厂发生毒气泄露,造成2300多名当地居民死亡。利用白板技术,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通过视频和图片播放,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知道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把大量的有污染的产品放在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在本国,污染在穷国的事实。接着教师提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应该怎样对外开放?”学生意识到,我国利用外资时,不仅要看生产企业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而且要看是否会对生态文明造成破坏。树立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保护协调发展的观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
开展历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促进生态文明的习惯。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性,除了加强课堂教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可采用以下教学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学生进行校外考察,了解本地河流水质变化以及森林覆盖率、能源消耗率、固体废弃物存放和垃圾处理与回收、工业“三废”的处理等情况。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数据、信息,总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考察当地历史遗址,如参观楚长城遗址、甘公祠、慈孝沟的石刻、赵家庄的汉墓群、各地明清古建设和古寨。了解古代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的变迁,认识到生态文明保护对历史遗址的作用。三是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选择植树节、世界无烟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有意义的纪念日,宣传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开展评选“生态文明班集体““生态文明之星”“生态文明先进个人”活动,配合学校德育处建立生态文明个人成长档案。
让生态文明史走进历史课堂,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文明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只要每位历史教师胸怀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就一定能使历史课堂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沃土和乐园。
责任编辑 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