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2015-01-16 08:07吴志洪甘昌鑫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荨麻疹碱性粒细胞

黄 涛,吴志洪,钟 江,张 衍,甘昌鑫,王 艺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肥大细胞、组胺、补体、激肽、花生四烯酸产物、5-羟色胺等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发现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受刺激后亦可以释放组胺、5-羟色胺[2-3]。为了探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与荨麻疹之间的关系,笔者对311例急性荨麻疹和10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进行检测,并以同期174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4年5~10月皮肤科门诊。急性荨麻疹311例,男118例,女193例,年龄1~76(29.6±19.6)岁;慢性荨麻疹 109 例,男 35 例,女 74 例,年龄2~77(33.8±16.8)岁。所有荨麻疹病例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中“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同期健康正常对照组174例,男 56 例,女 118 例,年龄 3~74(34.7±11.0)岁。三组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三组的性别、年龄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采血管采静脉血2 ml,就诊后立即抽取。用日本血细胞分析仪(型号 SYSMEX-XT1800i)检测各组的 PLT、MPV、PCT、PDW、BAS%和BAS。所有标本在0.5 h内检测完毕。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PLT、PCT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MPV、PDW、BAS%和 BAS值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急性荨麻疹组MPV、BAS值低于慢性荨麻疹组(P <0.05),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 PLT、PCT、PDW和BAS%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小板参数和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三组血小板参数和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s)

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①P<0.05;和慢性荨麻疹组比较,②P<0.05,③P>0.05

组 别 n PLT(×109/L) MPV(f1) PCT(%) PDW(%) BAS%(%) BAS(×109/L)急性荨麻疹组 311 267±68①③ 9.7±0.74①② 0.256±0.063①③ 10.95±1.46①③ 0.067±0.08①③ 0.005±0.006①②慢性荨麻疹组 109 259±59① 9.9±0.86① 0.250±0.052① 11.26±1.64① 0.080±0.09① 0.007±0.008①正常对照组 174 231±49 10.5±0.73 0.224±0.037 11.90±1.64 0.219±0.18 0.015±0.012

3 讨 论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人群的患病率为15%~20%[1]。目前认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合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真皮水肿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1]。肥大细胞表面的功能性IgE受体与IgE结合对其活化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亦有功能性IgE受体,活化后可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因子。血小板由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的胞质分割而成。PLT是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动态指标。MPV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的生成情况,同时反映血小板平均体积大小。PCT是指血小板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PDW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的生成受到造血微环境及各种生长因子的调控而维持动态平衡,但是一些病理情况下,细胞因子出现了变化,导致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如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PLT高、MPV 低[4],哮喘患儿 PLT 高,MPV 低[5],甲亢患者 MPV 高[6]等。本研究发现荨麻疹在急性期和慢性期PLT、PCT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DW均比正常对照组低,说明在荨麻疹发作过程中患者血小板的质和量均发生了变化,提示血小板参与了荨麻疹的发病过程;笔者还发现MPV在荨麻疹急性期急剧变小,之后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渐恢复。MPV在荨麻疹的规律性变化,提示其可作为荨麻疹活动度的参考指标。有报道显示甲亢患者血液中体积大的血小板增多,MPV增加[6]。本实验结果显示MPV变小,笔者考虑为体积大的血小板的大量消耗所致。体积大的血小板致密小体多,酶的活性强,受刺激后容易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比体积小的血小板易于消耗。推测在荨麻疹急性期,血小板活化,体积大的血小板大量消耗,使MPV变小,到了慢性期,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增强,体积大的血小板逐渐增多,MPV渐恢复到正常水平[5]。血小板活化越强,体积大的血小板越少,MPV越小,因此,MPV亦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参考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物[7-8],但因费用及实验条件等因素,仅局限于实验科研方面。MPV作为血常规的一个项目,与P-选择素相比,具有经济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临床上可广泛运用。

本研究还发现,在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提示嗜碱性粒细胞亦参与荨麻疹的发病。急性期BAS明显降低,之后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渐恢复,BAS在荨麻疹的规律性变化,提示其亦可作为荨麻疹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既往研究荨麻疹主要从肥大细胞的角度探讨,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参与荨麻疹的发病,为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补充了新的内容,至于血小板及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2-748.

[2]Duerschmied D,Suidan G L,Demers M,et al.Platelet serotonin promotes the recruitment of neutrophils to sites of acute inflammation in mice [J].Blood ,2013,121(6):1008-1015.

[3]Mac Glashan D Jr.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signaling requirements for expression of CD203c and CD11b versus CD63 expression and histamine release in human basophils[J].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12,159(3):243-252.

[4]张媛,刘国通,孙江涛.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活动性的评价[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1):23-24.

[5]蔡燕,高锦萍.哮喘患儿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容积的测定及意义[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3):200-201.

[6]王东生,李君安,赖明唏,等.血小板参数在甲亢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692-2693.

[7]Tamagawa-Mineoka R,Katoh N,Ueda E,et al.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and soluble P-selectin as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Clinical immunology(Orlando,Fla.),2009,131(3):495-500.

[8]Elmas E,Bugert P,Popp T,et al.The P-selectin gene polymorphism Val168Met:a novel risk marker for the occurrence of primar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10,21(11):1260-1265.

猜你喜欢
荨麻疹碱性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什么是磷系配方的碱性处理?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碱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碱性溶液中铂、钯和金析氧性能比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