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2015-01-15 19:28崔常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业培养精神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在新世纪,面临新挑战,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便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背景出发,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培养途径等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创业 精神 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ETP193。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31-01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创业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如何培养和塑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使命。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

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的过程。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组织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创业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是最近几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作为一种理念应该贯穿于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自信心

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大学生需要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自信是一种力量,当创业理想还像梦境一样遥远,大学生离实现梦想还有相当的距离的时候,实现梦想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大学生要有一种势在必得的信心和志在必得的决心。成功源于大学生对自身充分的自信,悲观而缺乏自信的大学生不适合成为创业者。

(二)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创业者对自己和他人、对团队、对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精神的基本方面,是支撑创业执行力的“筋骨”。

(三)进取心

进取心是人类一种极其稀少的品质,它会促使人凡事采取主动。阿尔伯特·哈伯德对进取心作了如下描述:“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世界赋予人类众多的品质中,其一就是进取心。”进取心的含义是主动地去做恰当的事。进取心和领导力息息相关,领导力是大学生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进取心则是领导力形成的基础。进取心就像轮毂之于车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创业意识是以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的。这种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突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还能为社会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高校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招生日趋激烈的竞争下,毕业生就业率及创业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面对这一时代要求高校应该努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合适的学业阶段或毕业之后用自己的智力优势创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创新企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以培养出色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练就过硬的综合能力,从而为自己找到理想的生存发展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

三、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业素质,只有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辩证统一,才能培养大学生具有独立的创业精神,为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改革课程,夯实创业知识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获取要以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为主要载体,因此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独立学院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通过课堂创业教育,夯实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

(二)多种途径,培养创业能力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体验,在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高校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

(三)人格教育,提高创业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对创业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剖析创业案例、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学专题等形式,让创业大学生掌握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与优良人格特征的途径。

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即帅《浅谈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

作者简介:

崔常艳,1980年出生,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国际贸易。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培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