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南康中学 幸冬梅
浅谈高三政治培优对策
——以2014届赣州市文科状元肖贵航同学为例
江西赣州南康中学 幸冬梅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南康中学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突破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让他们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
高三政治 培优 对策
肖贵航同学是2014届高三文科实验班的尖子生,但是他的文综是薄弱学科,尤其是政治。在这一年中,除了按照学校年级的复习计划,我还特别关注肖贵航等尖子生的培优。因为,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让他们在高考中发挥最佳水平。我总结自己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培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到培优,不少教师都会认为是自己唱“独角戏”。因为无论从学校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成为培优的主体。但是,我认为,学生才是培优的主体。例如,我深入地了解肖贵航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里要防止仅从学生的成绩判断培优的策略,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我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该班学生的做题情况,特别是尖子生的情况。通过两个多月的了解,我分析出肖贵航同学的情况是: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一般,但很爱思考问题;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课堂善于交流讨论,但容易偏题;选择题做错的基本上都是其他同学不会错的,主观题的思路比较狭窄,难于体现综合能力;在时间分配上,主要集中在语数外。因此,我的培优思路是:不能采取逼迫的手段,而是根据他的需求,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做到顺其自然,润物细无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保姆式”的教书匠,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事实也证明,肖贵航是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政治的。承担培优的教师一定要大胆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学习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做题、思考。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能量,才能让学生自己成为培优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培优的主渠道,因为学生面对的是六门学科,时间非常有限。在这一年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还达不到改革水平,但是一直在改变。在思考中改变,在改变中思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师自己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我常用便笺把一周要完成的任务交由科代表,让他写在黑板上告知学生每天的学习计划。科代表把学生预习、做题等的反馈问题提前交给老师,让课堂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结合时政新闻,特别是一些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设置角度让学生小组讨论,目的不一定与教材有关,但是要达到文科学生敢想、敢说、关心生活、有责任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思维角度,以此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像肖贵航同学,我常常会在他们小组做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拓宽思路,进行发散型思考。他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在课后与老师讨论一些自己不太懂的内容,逐渐地对政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为后来的政治培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三第一轮复习,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系统化。但是,我们的复习往往是教师自己梳理知识,学生低头做笔记或者做题目,其结果常常是学生的水平仍停留在高一、高二的状态,知识是零散的。根据我对肖贵航的了解,他欠缺的正是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所以,我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注重知识树的构建。例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我从“市场经济”这一中心词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树。思维过程如下:
通过这个图,学生很容易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串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树需要持之以恒,我一般是一个星期布置学生构建一个单元,四本政治书交替复习,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持续到高考。对于尖子生,老师更要仔细批阅他们的知识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以便更好地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从而巩固基础,为提高学习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要“知识”与“能力”两条腿走路,两者不可偏废。构建知识树是“知识”的腿,那么对接高考就是“能力”的腿。以前的第一轮复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随着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高考能力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政治学科注重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用知识描述、分析、阐述信息的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分析能力。针对肖贵航,我的主要做法是总结近三年高考题型的特点,根据他的薄弱知识与题型,为他量身定做“高考真题”演练。这个过程既可以分析他的知识树是否构建完整,又可以发现他的思维过程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当然,教师要注意不能搞题海战术,因为学生的压力非常大,时间非常有限。选择题目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对接高考进行思考。
ISSN2095-6711/Z01-2015-07-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