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内容改革

2015-01-15 06:21范丽萍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话想象

文/范丽萍

儿童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为儿童所服务的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并为儿童所接受、理解和喜爱,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本篇论文就王杰、杨红霞、周杏坤主编的《儿童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来浅谈能够进行的一些教育改革。

“儿童文学是蕴含着美学的文学,其朴素而灵动的思维美、纯真而炽烈的情感美、鲜活而富个性的语言美等都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1],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发端于欧洲,繁荣于欧美,在20 世纪中后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发展到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优秀丰富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独立学科,因此,在很多大学的教育专业都增设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而我通过这几年的《儿童文学》教学,发现在《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教育应该针对不同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儿童文学》教育应该针对不同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内容的取舍教学

《儿童文学》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而且在这本《儿童文学》中也提到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差异”[2],儿童文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所以这本教材它既可以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明显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以后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无论从年龄、心理还是学习层次上来说都是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以3—6 岁的幼儿为主,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则是7—12 岁的小学生为主,因此,他们在《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中也应该侧重点不同。

在这本《儿童文学》教材中,从第三章到第十一章都在介绍儿童文学的常见体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科学文艺、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和图画书十二种文学体裁,其每种文学体裁的教学内容也基本按照三个部分进行,先是介绍其体裁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特点和分类;其次例举一些该体裁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最后学习该体裁的创作和改编。在这十二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中,明显一部分适用于幼儿阅读,一部分适用于少年儿童阅读,因此,针对不同教育专业的学生,老师应该进行内容的不同取舍教学。

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以后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以6 岁以下的幼儿为主,而且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所接触到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通过成人读他们听的形式来完成,所以我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就选择以针对性更强的幼儿文学内容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重点选取了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和儿童影视文学,并相应的补充了部分内容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如在儿歌的教学中增加了儿歌鉴别和欣赏,让学生能够从琳琅满目的儿歌作品中选择出适合孩子的作品;在童话中增加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内容;在儿童故事中增加了儿童故事对幼儿在思想、品德和知识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儿童影视文学中增加了为儿童选择优秀影视文学作品的标准等。这些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和增加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二、《儿童文学》的作品导读中应该多选择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在心理学研究中,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己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想象的不同特点,它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想象最活跃时期,其明显的特点是:以无意想象、再造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刚刚开始发展,想象的形象由贫乏、零碎逐步向丰富、完整发展。”[3]而且叶圣陶在《文艺谈·八》中曾描述过自己的儿子充满想象力的童趣语言, “三岁时,他见火焰腾跃,伸缩不息,喊道:‘这许多手呀!’这真是成人想不到的想象。”[4]因此,孩子具有无限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孩子能够开发自己的大脑,能够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学前专业的学生是为幼儿教育服务的,但是,在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的部分却缺少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作品。如,在儿童故事作品导读中的三个故事中,第一个故事梅子涵的《东东西西打电话》,虽然故事叙述了两个小朋友因为家里安装电话而发生的有趣的充满巧合和误会的事情,但是故事的重点却在体现孩子之间友谊的温馨和甜蜜,重点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第二个故事安伟邦的《圈儿圈儿圈儿》,重点是将儿童的教育巧妙的隐藏在故事的背后;第三个故事法国艾斯库迪叶的《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虽然故事内容中富有将烤鸡用毛线绑着往楼下落来引起爸爸注意的充满想象力的情节,但是重点却是表现孩子等待大人寂寞、乏味的一个生活故事。

上个世纪,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提出“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恕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5]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我们应该在作品导读中多选择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品。

三、《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介绍

在《儿童文学》教材的第二章中,内容是对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的介绍,虽然在第一节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教材也简单提到了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各个时期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但是却是只写了作者和作品,如在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当中“‘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内容中,教材写到“童话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叶圣陶,被鲁迅誉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之路’。他在1923 年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其中的《小白船》、 《傻子》、 《燕子》等深受好评。”对于这么一位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文学家、教育家,教材却并没有仔细的介绍 叶圣陶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和取得的成就等,只是简单一笔带过。又如在童话、儿童故事等章节中,教材也并没有介绍中国在童话或儿童故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代表作家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等,让学生缺乏对这些儿童文学体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整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现今状况缺乏整体了解和认识。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直落后于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我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很晚,真正的产生是在20 世纪初期,而此时,外国的儿童文学已经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时就更应关注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这就需要多了解对我们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作家和作品,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来明白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以便让学生能更多更好的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学习甚至研究,壮大中国儿童文学的队伍,促进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以,《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介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师,通过我这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发现《儿童文学》它既是一门简单的文学又是一门深奥的文学,简单是因为它的文字浅显易懂,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就说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说它深奥是因为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儿童是复杂深奥的,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引导的。因此,通过这几年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儿童文学》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做出以上几点改革,这更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儿童文学,学习儿童文学。

[1]柳金英. “文学圈”模式下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教学探究[C]. 山东师范大学,2013. 1

[2]王杰,杨红霞,周杏坤. 儿童文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

[3]胡新平. 儿童文学教育价值初探[C]. 福建师范大学,2001. 3

[4]叶圣陶. 文艺谈[M].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46.

[5]盛巽昌,朱守芬. 郭沫若和儿童文学[M].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6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童话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