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艾莲 刘宗发
人际关系指在人与人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可感的心理关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大学生的一项必修课。自尊是个人在自我评价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信、自爱、自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1]。自尊取决于实际情况与自己设想的可能性间的比值:自尊=成功/抱负[2]。自尊在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能促进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本文拟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尊水平的关系。
1. 研究对象:在长江师范学院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全日制在校1-3 年级大学生进行测查。共发放量表450 份,有效回收428份,回收率为95%。其中男生152 名,女生276 名;一、二、三年分别为158、98、172 名;文史、理工、艺体类学生分别为143、185、100 名;独生子女171 名、非独生子女257 名。
2. 研究工具:①《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由郑日昌等人编制,共28 道题,分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困扰4 个分量表。得分越低,说明困扰越小。该量表的a 系数为0.86,分半信度为0.78[4]。②《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 编制,由10 个自陈式条目组成,分4 级评分,总分范围为10-40 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5];该量表的a 系数为0.7924,Amos4.0 验证性因素分析:GFI=0.933,AGFI=0.885,IFI=0.918,RMSEA=0.079[6]。
3. 施测过程:由研究者前往被测查班级,讲明来意、要求和注意事项后,当场发放量表,学生填写后当场回收,所有调查都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进行,不记名,无时间限制,全部量表在4 月6日至12 日一周内完成测查。
4. 数据处理:用SPSS18. 0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1. 人际关系困扰测查结果
①总体现状
表1 大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总体状况
可见,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0-8 分的占60%,9-14 分的占29. 9%,15 -28 分的占10%。9-28 分的共约有40%。
②不同性别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差异比较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检验(M±SD)
可见,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总体上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异非常显著。各因子得分均是男生高于女生,且在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交谈困扰3 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③不同专业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差异比较
表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专业类别差异检验(M±SD)
可见,不同专业学生得分总体上差异非常显著;事后检验发现艺体生与理工学生差异显著。从各因子得分情况看,在交际交友困扰因子上差异显著,事后检验发现艺体生与理工学生差异显著;在待人接物困扰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事后检验发现理工学生与艺体、文史学生差异显著;在异性交往困扰因子上差异显著,事后检验发现,各专业类别差异不显著。
2. 大学生自尊水平测查结果
①自尊水平总体现状表4 大学生自尊水平总体得分(M±SD)
?
可见,大学生自尊水平得分,低自尊(0 -25 分)占11.2%,中等自尊(26-32 分)占69.2%,高自尊(33-40 分)占19.6%。0-25 分与26-32 分的共30.8%。
②自尊得分差异比较:为了考察大学生自尊得分在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分别进行t 检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5 大学生自尊水平得分的差异检验(M±SD)
可见,大学生自尊水平得分,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年级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发现,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3 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的关系分析
①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6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的相关分析(r)
可见,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困扰得分,在总体和各因子上均呈显著负相关。
②人际关系困扰对自尊的回归:为考察人际关系困扰对自尊的预测作用,以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7 人际关系困扰对自尊的回归分析结果
可见,总体预测度为12. 5%。异性朋友交往困扰与待人接物困扰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预测度前者为5. 4%,后者为2.8%。均为负向预测。
③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回归:为考察大学生自尊对人际关系困扰的预测作用,以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8 自尊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结果
可见,总体预测度为10.6%。其中,4 个因子的预测度分别为9.9%、9.6%、5.4%、2.8%。均为负向预测。
以上双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可以相互预测。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分析讨论
有近40%的学生人际关系得分较高,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比较严重。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困扰明显多于女生,主要表现在异性交往、待人接物和交谈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女生的性格温和细腻,语言能力和情感能力较强,善于求助等使她们在人际交往上占优势。
理工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艺体生,说明理工学生的困扰明显比艺体生多,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交际交友和交谈方面。这有可能主要是因为艺体生专业学习需要更多地进行集体活动,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而理工专业学生更多地是进行独立学习,长期面对实验、机械、数据、逻辑分析,社会活动相对较少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低。
2. 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分析讨论
中等自尊水平是最佳状态,自尊水平过低过高都不好。本研究表明,有超过30%的学生自尊水平过低或过高,有待改进,可见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不够理想。这可能是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难的现状导致的大学生优越感降低。
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妇女得到了正真解放,在大学校园里真正体现了男女平等,传统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观念已经不复存在。
独生子女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这与范敏的研究结果相似[7]。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被奉为掌上明珠,父母将全部的爱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使他们更加自我中心、更有自信心、更有优越感。
三年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经过3 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并在各方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低年级面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自信心和优越感;而一年级学生对校园里的一切都还不熟悉,处于适应期,高年级学长往往成为他们的指路人,让他们仰慕、追随。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关系的分析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自尊水平随人际关系困扰的减少而上升,人际关系困扰越低,自尊水平越高。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在总体上对自尊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异性交往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也对自尊水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异性交往和待人接物是大学生获得自尊的关键。在待人接物过程中,能使人学会比较和自我反省,促使自尊水平提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往往与他们的自尊水平有很大关系[8]。同时,自尊水平对人际关系困扰总体和4 个因子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尊水平较高的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少。
总之,人际关系与自尊相互影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大学生改善自尊水平,反之,良好的自尊水平也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严重;2. 男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高于女生;3. 理工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显著高于艺体生;4. 超过30%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有待改进;5. 独生子女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 自尊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高,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7.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显著负相关;8.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自尊水平的相互预测度良好。
1. 更加关注提高男生人际交往技巧;2. 引导理工类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际交往与合作; 3. 提高对非独生子女的关注,民主、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孩子;4. 加强年级间、专业间的交流,加强学生自治,以老带新,实现高年级对低年级的传帮带;5. 给予人际关系困扰大和自尊水平不恰当的学生更多关注;6. 改善自尊水平与改善人际关系困扰二者有机结合进行。
[1]黄希庭,杨治良,林崇德. 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83
[2] James W. The principles of phychology [M].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296
[3]张华玲. 大学生自尊、自我和谐和人际和谐的关系研究[J]. 卫生研究,2014,43 (2):240
[4]郑日昌. 大学生心理诊断[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5]田录梅,张建玲. 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197
[6]刘冉. 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 淄博师专学报,2012,(2):21
[7]范敏. 大学生自尊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0):389-391
[8]张燕平.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 开封大学学报,2014,28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