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羽林
《汽车综合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立足于事故车大修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操能力与理论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养成,强化学生对事故车大修处理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首岗适应能力,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帮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事故车大修的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评定汽车技术状况;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类型和形式的车身测量工具,通过测量车身尺寸来分析操作情况;掌握并熟练操作超声波车身测量仪;能描述车辆在碰撞维修厂内的典型维修流程;能够判断事故车辆的损伤程度并决定是否大修,并能叙述事故车的基本维修程序;能描述如何目测碰撞操作的程度;能描述汽车各部件的结构,会分析部件的定位特点;熟练查阅使用汽车原厂维修手册,并能结合实际车况制订汽车车身部件的拆装计划;正确且熟练使用举升机;正确拆装前保险杠;能根据汽车整车拆装规范,完成整车的解体;掌握矫正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车辆喷涂作业的一般规则,以及确定在矫正之前、之中或之后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掌握并能描述钣金工具及喷漆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能根据《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检测修复状况;同时形成一丝不苟,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养成严格按服务流程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1.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
事故车维修是一项技术要求和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涉及车身测量、钣金、矫正、防腐和喷漆作业,以及机械、电子系统的检查和维修,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系统地学习汽车构造、车身结构、碰撞变形和损坏机理、钣金和矫正维修、防腐保护和喷漆等知识,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流程,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善于查阅汽车维修和估损资料等。
(1)模块化教学。基于汽车综合维修整体流程的工作任务将内容分成多个模块:事故车大修认知;事故车辆变形的测量;事故车辆解体及修复;钣金矫正与喷漆处理;竣工检验等5个教学模块,教学过程完全采用项目模块化的案例教学模式。
(2)实训教学过程与企业事故车大修业务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事故车大修流程操作规范,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整车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进行各项模块的训练,通过前往校企合作企业4S店实地讲解事故车大修维修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本课程共64学时,采用实训周集中教学的形式,快速强化学生对技能的认知和熟练程序,突出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实训项目根据相应教学模块进行,内容设置循序渐进,且直接针对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实训模块教学过程,首先从工具的认知和使用开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会使用工具致关重要;然后进行部件结构定位认知,掌握拆装部件的位置、名称和用途;其次,根据车辆原厂维修手册及实车情况,列出操作步骤,制定相应操作方案,最后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动手操作过程。实训过程做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杭州公共实训基地相关实训室作为仿真操作场地。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境。因此,分院给本课程配备了整车实训室中的5台别克君威和相应的发动机整体拆装工具,以及专业的钣金喷漆工具和原料,专业车身测量工具如大梁矫正仪等,可以完成事故车大修模拟实训的全过程。根据事故车大修工作岗位实际工作情况开发了汽车综合维修相关实训项目,将本课程主要实训项目的具体操作点,作为单项技能操作,融举升机使用、前保险杠拆装、车门内饰板拆装、发动机整体拆装等项操作技能为一体,强化了学生对事故车大修处理的熟练程度。
2.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
将项目模块化实训教学,设置结合实际工况的模拟情景教学,充分运用视频案例教学,实训基地多平台多工位能力养成教学,校企合作汽车4S店实地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整合到一起,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事故车大修相关岗位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汽车综合维修实训,使广大学生掌握事故车大修的流程和维修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企业实地讲解实训,使广大学生一线操作能力,能很快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
3.教材建设
事故车大修虽然是汽车维修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维修形式,但针对事故车大修业务课程国内实用的教材却比较缺乏。在充分调研企业工作实际,研究事故车大修整体流程运行实际的情况下,与企业共同收集、整理、归纳汽车综合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编写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事故车大修》,教材不仅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结构体例,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形式生动,学生使用后普通反映教材体系合理,实用性强。
(1)为了提升学生在事故车大修相关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首岗适应能力,本课程将理论结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将实训教学课时调整到总课时数的60%以上,着重安排实训教学,将本课程打造成实训主导型课程。
(2)多元素构成的考核体系
本课程以实训为主导,以岗位为导向,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也应为此有所改变。传统的考核体系主要由期末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70%和30%,对于汽车综合维修这门面向企业实际岗位,设定为实训主导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说,很难真正反映实现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理论笔试考核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但应相对降低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体现实训主导课程的特点,过程考核和实操能力考核将成为本课程考核系统中的重中之重,包括平时出勤率,实训室工作场所卫生清洁情况,集体实训项目的参与度,实训项目汇报总结的完成情况,实训“5S”的完成情况,单项实训考核项目的完成速度及效果等等;在全国高职院校大力提倡职业素养教育的背影下,将职业素养考核列入考核项目已势在必行。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三大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如表1表示。
表1 考核体系比例对照表
(1)成立课题组,进行“汽车综合维修课程整体教学方案”课题研究,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探讨有关课程标准、整体设计以及事故车大修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顶岗适应能力。
(2)提升课程相关实训课时比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汽车综合维修打造成为实训主导型课程。
(一)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学习,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发与建设课程相关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并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事故车大修》的编写,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规范而又有效的理论参考。
学生通过汽车综合维修相关岗位的能力训练和实地认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事故车大修流程中各模块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了汽车维修手册的使用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了解企业相关工种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认同感。
[1]杨玉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2]于万成.以模拟工厂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杨海燕.基于项目模块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 [J].学术探索,2012,
[4]朱新卓,陈晓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 [J].高等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