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在高师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2015-01-15 08:42宋杨
艺海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师声部歌剧

宋杨

〔摘要〕重唱,作为声乐演唱形式之一,在高师声乐学习中,与独唱、合唱、齐唱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师声乐专业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视唱练耳水平、文化修养和舞台表演能力都有提高,所以应该加强学生对重唱的学习。

本文从重唱的定义、起源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杰出代表作出发,加强我们对重唱的了解,并阐述了学生学习重唱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重唱在高师声乐学习的几点建议,从而增加高师院校、教师及学生学习重唱的重视。

〔关键词〕重唱声乐教学

1.绪言

重唱与合唱、宣叙调、咏叹调等独唱形式组成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是歌剧中几个不同的人物根据各自的剧情需要和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同时歌唱的演唱形式。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以上的演员同时说话,你肯定无法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在重唱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部,他们互不干扰,通过和声和曲式的对位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是不同内容,产生无与伦比的立体化效果。

在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学生们都要学习很多歌剧中的重唱曲目,还会不断演出,而在师范音乐学院中,同学们对重唱课不太重视:对于老师留的曲目漠不关心,课后不做预习,只在第二周要上课时,才匆匆忙忙跑进琴房,草草熟悉一下旋律,甚至连节奏和吐字都模凌两可,搞得老师在课上不得不去硬着头皮一遍一遍纠正歌曲的发声和吐字,下了课之后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谱子一扔,丢在脑后,什么也不想了。长此下来,这样的进度,一学期所演唱的曲目也只是屈指可数,更谈不上那些需要我们了解和浏览的曲目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中,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全面发展,更需要我们这些即将登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具备“一专多能”、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会弹琴教唱歌曲,还要能讲解出所学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一部分歌曲进行表演和动作的即兴创编,以此来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没有足够的舞台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不会得心应手,所以,不管是专业院校的学生,还是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好,都应该在钻研本专业的知识方面做足功夫。

就此,笔者结合重唱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对我们以后的声乐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2.本论

2.1重唱的历史

2.1.1定义。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歌剧中的重唱基本上是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的表现方式,包括男声、女生、男女混声或者童声重唱等,例如我们熟悉的柴科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幕的姐妹二重唱、莫扎特《女人心》第一幕第二场阿方索与两位青年的未婚妻的三重唱、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诗人、画家、哲学家、音乐家这四个穷困潦倒的青年在拉丁区破旧阁楼上生火取暖、狼吞虎咽、穷开心时演唱的四重唱、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里还有六重唱等,每个人在歌曲中都有各自的主张,而重唱则是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集中在一首曲中的同一个时间段表现出来。

2.1.2起源。因为重唱有精简篇幅、为高潮做铺垫等特征,所以,重唱早在意大利的正歌剧时代已经出现了。

早期的欧洲,声乐的演唱形态包括独唱和合唱,随着两种演唱形态的发展与演变,人们开始发现人声音色各异,逐渐地有了声音分类的意识,并以音色、音域和人物演唱时抒发的相同或不同感情的需要作为划分的标准。至此,重唱的演唱形式便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很多歌唱家都钟爱于炫耀自己独唱的高超技艺,而不愿演唱重唱,以及作曲家创作的手法和能力有限,重唱仍然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

公元九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尝试以“圣咏”为固定曲调,在其下方加进平行四度或五度曲调形成复音音乐,此后,大量的复音音乐出现在声乐或器乐作品中,曲调逐渐地摆脱了以“圣咏”为固定曲调的束缚,并开始世俗化。通过对和声、复调音乐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作曲家开阔了他们的创作思维,使得歌剧中的重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更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将重唱这种演唱形式与自己的歌剧完美结合,不仅成为莫扎特歌剧中的一大特点,还提高了重唱在歌剧与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并认为是衡量歌剧成就的试金石,对后世的作曲家如罗西尼、普契尼等在歌剧方面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3各个历史时期重唱的发展和杰出作品的举例

2.2高师学生学习重唱的重要意义

2.2.1集体协作的能力的提高。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我们的声乐教师多是围绕歌唱姿势、歌唱发声、歌唱呼吸、歌唱共鸣、歌唱语言等专业内容来进行教学,常见的声乐教学模式多为集体课、或者小课(一对一),此外,学生还能通过参加合唱排练来扩张学生们的视野,感受声部之间、乐队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毕竟在合唱队或乐队中,不只是自己一人在演出,即使自己在演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能有其他声音在衬托,所以,这些锻炼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重唱则大不相同,从演唱的形式上看,重唱相当于几个人的小独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部,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与独唱曲的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特点,这就需要我们重唱中培养一种合作意识,不能再为了突出自己,让声音“鹤立鸡群”,而破坏了歌曲的意境,例如歌剧《女人心》中两姐妹的二重唱《啊,妹妹你瞧》,姐姐性格温柔、善良,妹妹性格活泼、爽朗,所以,姐姐的音色就不能过于张扬,妹妹在演唱时的音量相比姐姐也要更明亮和戏剧,通过两人的互相协作,经过多次的合作排演,最终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如果在演唱时,两姐妹的演唱风格没搞清楚,我想,无论两个演唱者怎么努力,结果都会一团糟。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学生不仅培养了协作意识,并从中体会到了重唱与独唱不同的演唱感受和艺术魅力。

2.2.2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一提到视唱练耳,我们不禁想到一行行只有音符或升降记号的单旋律谱例,其实,我们平时上课所演唱的独唱谱例,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视唱练耳能力。平时上声乐课时,每当拿到新谱例,我们通常都会这样做:先对作品的调号、拍子和节奏做一下简单的了解,然后便是哼唱旋律,做到对整首歌曲音域的把握,然后通过钢琴来校对音准......可见,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检验着自己的视唱水平,重唱亦如此。

重唱选段一般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在实际演唱中,高声部多为主旋律,所以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比较轻松地地把握,而对于一些多声部重唱的曲目,加进了很多中声部和低声部,相对高声部,旋律性较差,演唱难度也有所增加,里面既有像说话一样的宣叙调,或是大起大落的咏叹调,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不仅是在声乐演唱上是个锻炼,也是对其视唱练耳综合素质的考验。其次,每位演唱者不仅要熟练演唱自己角色的旋律声部,还要能熟悉其它声部的曲调,而且在调性、节奏和音准上还要非常准确,只有这样,在与其它声部的唱段或钢琴伴奏的配合上才能衔接自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2.2.3文化修养的提升。这里面的文化修养不只是音乐专业的修养,还包括文化素质方面的修养。歌唱者除了要具备牢固的演唱功底,还需要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大量的专业比赛中,例如每两年一届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金钟奖”、“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等,都涉及到了参赛选手的文化素质考核,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其对于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歌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首先要对作品仔细揣摩,对每个字、每个乐句甚至是每个表情术语都要反复寻味,认真练唱。在视唱时,认真分析作品、领会作曲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速度等要详细分析和总体把握。当然,这是在演唱歌曲前所做的一些不可忽视的准备工作,如果自己对所演唱的歌曲的背景不了解,风格不能把握,仅有高超的演唱技艺,又怎么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呢?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古诗词、文学作品以及相关姊妹学科的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对作品中歌词的理解领悟,意境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揭示音乐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在整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由此可见,一定的文化修养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

2.2.4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下面我们来讲一讲舞台表演。

重唱,作为声乐教学的一种,与艺术实践是分不开的。首先,它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了表演者对演唱技能的运用,同时也是演唱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心理感悟。以每学期的声乐期末考试为例,有很多同学平时在琴房里唱得还很好,但一到了舞台上,人就开始紧张,手不知道放哪,眼睛不知道看哪,就连声音也开始走样;另一类呢,心理素质还不错,但在台上缺乏表现力,站在那一动不动,不能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舞台实践机会太少,没有太多经验。

而重唱则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也对每个重唱选段进行排演,不仅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学生直接地表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既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也丰富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向成熟,通过理论到实践,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样循环往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舞台实践阅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加强重唱在高师声乐学习的几点建议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我国高师音乐院校中,仍有一部分音乐院系没有开设重唱课,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在课堂上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主要面向中小学,与专业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二是课堂内容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这也导致了重唱课在师范类院校的受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院校开设重唱课不仅可以扩大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视野,还能感受不同的歌唱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对以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大有好处。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全国的高师音乐院校,应广泛地开展重唱课,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尽可能多涉及更多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加大教师对重唱课的重视,合理规划学生学习和浏览重唱曲目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重唱的积极性,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增进师生间的互动,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重唱课开设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学生更应该加强对重唱学习的力度,珍惜在校期间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能成为三尺讲台上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重唱在高师声乐学习中的学习具有诸多益处:提高声乐演唱能力、视唱练耳水平、集体协作精神和丰富舞台表演阅历等,其中的每一点都需要我们去细心地学习、揣摩和领悟。音乐本是一门感性、抽象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态,作为一名本专业的师范生,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而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钻研,而应该在具备扎实的歌唱功底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去更认真地学习和体会重唱这门艺术,我想,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2]赫菲尔著,李哲洋译.《西方音乐的故事》[M],百花文艺出版社

[3]高志民主编.《外国音乐简史》[M],吉林音像出版社

[4]金亚文著.《初中音乐新课程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石惟正著.《声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6]高巧艳,布日古德.《威尔第对歌剧重唱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文教资料,2010年4月号上旬刊

[7]赵震民著.《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8]卢齐厄·马南汪启璋译.《歌唱艺术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

[9]王安国著.《音乐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德彪西,罗西尼等著.《歌剧赏析》[M],河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师声部歌剧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走进歌剧厅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