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忠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课堂;
教学情境;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57—01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取适宜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严肃呆板的说教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时,最容易接受或创造出新的事物。而在这种氛围中,课堂自然也搞“活”了,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
2. 巧妙运用导入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进而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善于用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课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影响,也许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激励的眼神,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要学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数学教学,有人认为数学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不尽然,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最主要的是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和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学生已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竞赛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中指出:“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也就没有风和帆,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的船。”的确,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如今,身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只凭教材中的信息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以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的课外阅读课,让每一个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本周自己所读书的名称、内容、体会、收获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交流读书经验的能力,还让学生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使学生产生了读书的欲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