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怀思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兴趣;学习
习惯;算法;错题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54—01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计算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认为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法的研讨,导致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往往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就数学本身,特别是数学计算教学而言,好像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开会”,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数字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起好玩的游戏、好看的卡通漫画和电视来说,数学算得上是非常乏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游戏这一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整洁。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又要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三、 加强对算法的指导与总结
新教材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出示完整的计算法则,代之以“接下去怎样算?先互相说一说,再把题做完。” “在小组里说一说,乘(除)法可以怎样算?”“在小组里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意图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感悟,并在交流中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以避免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样教学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他们或许当时能勉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过后很多算理还是被遗忘了。由于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这些学生往往是在混沌状态下凭着感觉在计算,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来说,适时对他们进行计算方法的指导,将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重点,并在后继练习中进一步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四、 让学生整理错题集
“错题集”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总汇,当把错误汇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分析错因,找出对策,总结出预防错误的要点,从而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它又是一份可贵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错题管理为依托,精选适合自己的资料,精选自己有必要多做的练习。在平时指导学生订正、分析错题时,将错误类型相同的归集在一起,找出共因,采取相应的纠错或补救方法。一个单元或一块内容结束后,指导学生将错题全面分类,一按内容分类,使知识系统化;二按题型分类,化繁为简,集中目标;三按错因分类,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果。最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就是自己以及自己的老师,而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直观地呈现无疑是错题集,这面镜子能最大限度地显现自己的不足,因而它也是选用资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对于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