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牛
〔关键词〕 语文自学能力;学习氛围;问题情境;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3—0051—01
一、创设恰当学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语文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其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化。教师尤其要注重创设人文性课堂环境。要力求达到情理交融、师生心灵相通。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个体思考、形成独到见解,并畅所欲言、互动生成,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2. 呈现启发思考的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并深入思考,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所拥有的丰厚博大的人文意蕴,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打动学生,引发学生思考。一篇课文,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带入适宜思考的情境。教师如何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呢?
一是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示范提问。二是由学生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来源于学生的问题贴近学生实际,更利于激发他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欲望。
二、关注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技能
1. 训练内化自学技能。语文自学技能是语文自学能力在行为方面的体现,它也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具有一定水平的语文自学能力需要的语文自学技能有:查找工具书的技能、朗读的技能、圈点批注的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技能、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技能、提炼文章写法、借鉴课文精髓的技能。上面所述几项都是自主学习语文的行为操作方式,长期训练这些技能,不仅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能不断内化,形成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 渗透多种思考方法。(1)由课文题目引发思考。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在板书课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由课题可以读出什么?(天气、人物、事件由课题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总体把握诗歌内容和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课文内容思考探究。①抓关键词句。比如《风筝》一文中,“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就是一个重点句子,教师可引导学生由“精神虐杀”展开思考,体会作者的后悔不已及深深自责。②抓行文线索。教材中的有些篇目,思路畅通、线索清晰,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可以牵一发动全身的线索展开思考。③抓内容的选择。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开篇作者写到林冲与李小二的交往,中间写了林教头用花枪挑着葫芦到东边市里去打酒买牛肉,并且途中又要经过一座山神庙,文章选择这些材料用意何在?(3)在课文学习之后发散延伸。如教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让学生探讨一个问题:孩子抱了杜甫茅屋的茅草,杜甫真的怨恨他吗?杜甫为什么要去追赶孩子?通过讨论确定:是出于对自己茅屋的珍爱,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真正明白要懂得珍惜的道理。这样,引导学生重视思考、喜欢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教师为学生引领方向、指点要义,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不断有奇思妙想和深刻的学习感悟。
三、激发学习兴趣,唤醒自主学习欲望
1. 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活泼、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集中精力,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2. 激发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愉快的成功体验是一个人继续努力的强大动力,他能消除学生的焦虑和自卑感”。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优生进行表扬鼓励,更要努力在薄弱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赞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重塑自我,激起对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做自我归因。学生对学习活动失败的归因不外乎两种:内部、外部。显然内部归因更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一次作业的批改、一次测试卷的讲评、一次活动的小结,都需要让学生分析总结、比照提升。使其认识到,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自己主观努力不够,或是某方面能力欠缺,或是方法不得当。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最终有所提升,这必然会形成“行动——反思——成功”的良性循环。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