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美梅 张伟
[摘 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观念中,“生活即教育”是首位。从当代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前景及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创新思想。
[关键词]生活 数学 现状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3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中,“生活即教育”包含了生活和教育的辩证思想。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主要谈谈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一个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具有严谨、细致的特点。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片面追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运算现象,使得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严重缺乏数学的创新欲望,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如果教学进度过慢,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又囫囵吞枣,不得要领,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上述的教学现象,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学”思想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要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几条途径来实施。
1.情境教学要以生活为源泉,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知识是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哲理,是经过加工、整理,总结出来的规律。要将这一规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展示给学生,情境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模式。生活中隐藏着丰富多彩、具有生命力的数学素材,如水果、学习用品、家具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活道具。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章节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小卡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商品店里的一些标有价格的标签,给学生讲述价格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后面的小数部分代表的意义,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小卡片上写上自己想要买的商品及价格,同学之间相互做“买卖”。这样的小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情境教学要高于生活,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
数学作为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独立学科,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用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启发学生,使低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挖掘其数学潜能。例如,对于将“169+99、143-99”转化为“169+100-1、143-100+1”,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本来是加法或减法的算式,却要出现“加1或减1”。为了顺利地让学生明白数字算式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生活中购买物品时收、付钱的“付整找零”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明白“付整找零”的意义,从而理解了抽象的数学知识。
3.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情境教学要源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实现数学知识的回归。在生活中,学生要主动地将所学的数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生活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如果教师单纯地用数学定义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学生一般会觉得难以接受。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织去春游,经过一条小水塘,前面立有告示牌:塘内平均水深1.9米。请问能不能过呀?”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之下,便明白了平均数的概念。
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也是学生的心理体验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实践与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不管教师怎么讲解“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学生依然觉得很抽象,只是记住这些单位名称,对实际长度及换算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教师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举行一场跳远比赛,看谁跳得远。一部分学生用卷尺去丈量;另一部分学生分别用三个单位来记录学生跳远的成绩,然后每人报出他们各自的数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这三个单位的具体长度和三者的转换关系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里事物的一种描述。因此,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用闪亮的双眼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社会生活中涵盖的数学知识,产生追求其本质的渴求,用聪慧的大脑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