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色浪漫》看陕北民歌的发展

2015-01-14 12:12臧小艳
山花 2014年20期
关键词:血色陕北民歌

《血色浪漫》是都梁继《亮剑》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小说,滕文骥导演将其改编为同名影视作品,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方式营造了一个时代的浪漫,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实价值。特别是剧中陕北民歌的运用,为该剧增色不少,透过该剧挖掘陕北民歌这一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心,希冀借此为陕北民歌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

电视剧《血色浪漫》是一部国产的爱情伦理片,根据作家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剧是一部反映北京知青生活与情感经历的力作,“横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白描般地演绎出一群无论思想还是身体都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怎样走向社会,怎样在经历了爱情道路的磕磕绊绊后走向成熟的故事”[1]。在整部剧作中,最特别的地方是主人公钟跃民与他的同学们去贫瘠的陕北农村插队时,一首首陕北民歌插曲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剧中涉及了各种类型的陕北民歌,整理一下,从主题曲、片尾曲到插曲,共有十几首,有的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有的则经过重新编排,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剧中可以看出这些陕北民歌的运用与剧情自然融合,在渲染陕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凸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时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陕北民歌走上荧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人们对陕北及陕北民歌的认识和理解。

陕北民歌的精彩演绎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作为剧中民歌“活化石”的杜老汉以典型的陕北老农形象在剧中通过陕北民歌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杜老汉年轻时家里穷娶不起媳妇,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四十多岁时一个外乡来的逃荒女人和他过了一年多,后来病故离开了他,只有酸曲一直与他为伴。剧中一个插曲《半夜里来了你这勾命的鬼》,杜老汉唱道:“骑上毛驴狗咬腿,半夜里来了你这勾命的鬼,搂住那个亲人呀亲上个嘴,肚子里的疙瘩化成了水。”[2]这种酸曲跟随了杜老汉一辈子,唱出了杜老汉内心的苦楚。想到杜老汉唱歌时的神情,让人倍感心酸,正如杜老汉自己所说“心里苦哩,瞎唱”、“日子过得没滋味,唱唱心里好过哩”。这也正印证了陕北民间一句俗语“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

《血色浪漫》这部影片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爱情,特别是钟跃民与秦岭的爱情,而提到这段感情就不能不提到贯穿这段感情始终的陕北民歌。“钟跃民和秦岭的‘红娘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陕北民歌”[3]。二人以切磋民歌为借口,在民歌的牵引下他们一起探讨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人都有了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两人心与心的距离。

纵观钟跃民与秦岭的感情经历,无论是相识、相知、相恋还是分别与重逢处处都穿插着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在两人的感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好的电视剧插曲必须是能感动观众的音乐,否则就算有优美的旋律和雅致的歌词,也只是一具缺乏灵魂的空壳”[4]。

陕北民歌在《血色浪漫》中的远用,无论在表现陕北的民风民俗还是陕北方言或者是陕北的地貌特点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首首陕北民歌带领着观众走进陕北,去感受那浓郁的陕北特色。

陕北民歌的生存现状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以陕北方言、方音为形成基础,流传在民间的歌曲至少有几千首。陕北民歌内容广泛,涉及劳动生产、婚姻爱情、社会政治、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人们常常把陕北民歌比作“陕北人文百科全书”。在陕北民歌这部百科全书中,情歌是精华,几乎撑起了陕北民歌的大半个天空,陕北民歌中十之八九传唱的是陕北人勇敢大胆率真火热的爱情生活,而在表现爱情题材的民歌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赤裸裸地表现男欢女爱的,有的则显得过分地露骨与粗俗,太过原生态,例如在都梁的原著中有这么一段:钟跃民与杜老汉坐在石川村外的山坡上,杜老汉扯着嗓子唱起了酸曲,“沙梁梁招手沙湾湾来,死黑门的裤带解不开,车车推在路畔畔,把朋友引在沙湾湾……白布衫衫怀敞开,白格生生的奶奶露出来。哎呦呦,我两个手手揣奶奶呀哎嗨呦,红格当当嘴唇白格生生牙,亲口口说下些疼人话”[5]。这是杜老汉唱的一段赤裸裸地反映男女性爱的陕北民歌,类似于这种比较露骨的民歌在电视剧中都是没有出现的。紧接着杜老汉又唱了起来:“一更子里叮当响,情郎哥站在奴家门上,娘问女孩什么响,东北风刮的门闩闩响。二更子里叮当响,情郎哥进了奴家绣房……四更子里叮当响,情郎哥脱下奴家的衣裳,娘问女孩什么响,脚把把碰得尿盆子响……”[5]这是一首偷情的歌,歌词比较生动,同样这首歌曲也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出现。

《血色浪漫》中所运用的陕北民歌插曲,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如《拜年》、《上一道坡来下一道梁》、《房前大路》、《圪梁梁》、《走西口》等。虽然这些老的曲目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可是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没有一首陕北民歌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歌曲比较陈旧缺乏新鲜感,唯有秦岭的那段《走西口》真正牵动了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摇滚与流行音乐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陕北民歌却处在几乎快要被遗忘的边缘呢?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摇滚与流行音乐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新人新作不断涌现,能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陕北民歌虽然历史悠久,可是从目前来看,陕北民歌只有传承,没有创新或者很少有创新,陕北民歌的发展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而且从实际来看,相对于流行乐曲、古典乐曲,陕北民歌这种民族的音乐,则被当作是一种“土老帽”,难登大雅之堂,年轻人感兴趣者甚少,专注于民歌的更少。随着网络、电影、电视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选择范围会更加宽广,陕北民歌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是陕北的风情画,但是如果只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陕北民歌便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陕北民歌的发展趋势endprint

人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真正要将民族的东西传承开来并延续下去,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陕北民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内容上推陈出新,敢于翻新,尽量使民俗的东西与大雅文化结合起来,以求达到雅俗共赏。在发展模式上可以借鉴东北二人转,为陕北民歌寻找更好的展示平台,将民歌发展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使其融入到多种艺术形式中,从而多角度多渠道走向全国。

熟悉陕北民歌的人都知道,陕北民歌有许多曲目有着相同的曲调,但是歌词却不一样。如比较老的一首陕北民歌《骑白马调》的歌词为“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也顾不上”。这首民歌最初是一首情歌,后来到了抗战时期,人们根据这首民歌的曲调重新填词,就有了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陕北民歌在内容上与时俱进的表现,所以说陕北民歌要想永远流传下去,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才能不断满足当代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要。

《血色浪漫》中所用的大量陕北民歌插曲中最为感人的就是当钟跃民与秦岭分别时,秦岭所唱的那一曲哀婉动人的《走西口》。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发现,在电视剧中《走西口》的歌词与原著中不大相同。原著中的歌词为“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实地难留,提起走西口呀,小妹妹泪花流”。而在荧幕上,这段《走西口》歌词经过秦岭的口变成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双手我拉住了亲哥哥的手,送出了大门口,至死也不丢你的手,两眼的泪珠,一道一道一道一道,突突突突突地,往下哎嗨流”[2]。这样的改动虽然在意思上没有多大的变动,但是能够更加突出那种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感觉,特别是“至死也不丢你的手”体现了对感情的忠贞,最后一句中拟声词“突”的运用更为巧妙,形象地展现出了因不忍情人离去而泪如雨下的场景。

近年来《星光大道》融入了比较浓的民歌色彩,也捧红了一些唱陕北民歌的新人,如阿宝、王二妮等,这对于陕北民歌的发展和推广是很有利的。《星光大道》虽然号称是“百姓舞台”,实际上走上《星光大道》,在CCTV的舞台上一展歌喉的费用还是极其昂贵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起的。陕北的经济在发展,陕北在腾飞,可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上《星光大道》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只能放弃,政府可以稍加投入,组织民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陕北民歌演唱活动,如每年定期举办陕北民歌大赛,这样可以为广大民歌爱好者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民舞台,让陕北民歌唱响陕北,唱出陕北,唱进厂矿、唱进田间、唱进千家万户。

众所周知,东北的二人转目前相当火爆,这要归功于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和他的赵家班。为什么二人转能够火遍全国,值得深思。借鉴二人转的成功经验,除了让陕北民歌唱响陕北大地,加强对陕北民歌的本土普及,更重要的是,必须要让陕北民歌变成一股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是只沉浸在对过去的记忆与模仿,新的民歌必须降生,新的旋律需要注入,原创的具有生命气息且能与时代接轨的陕北民歌需要应时而生,这样陕北民歌才能走得更远。当然这只是对陕北民歌本身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力求与时俱进。另外在形式上也要力求创新,新的能够反映陕北民歌历史与传承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应运而生,如都梁的《血色浪漫》、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吕政轩的《赶牲灵》、陕北民歌剧《三十里铺》、《米脂婆姨绥德汉》等,可以将“陕北民歌融入到小说、歌剧、电影、舞蹈、电视剧、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中”[6],为其发展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展示空间,真正实现陕北民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除此之外,还可以投入精力为陕北民歌营造声势,采用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如成立陕北民歌演唱团,选取精英,展现陕北情怀,不为追求效益,只为造势,这样既可扩大陕北民歌的影响,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经济收益。

陕北地区有许多人文自然景观,如榆林的红石峡、镇北台,米脂的杨家沟,神木的红碱淖,延安的宝塔山、瓦窑堡会议遗址、壶口瀑布,等等。这些景点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把“陕北民歌的开发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通过陕北民歌来宣传陕北旅游,反过来通过搞活陕北特色旅游来促销陕北民歌”[6],这样既可以开发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又可很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可以在旅游景点聘请一些陕北民歌唱得好的人来现场献唱民歌助兴,或者可以制作一些磁带和光盘向游客当作纪念品赠送。这样就可以使二者互动发展,相得益彰。

作为陕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植根于黄土地,散发着黄土地的泥土味,流传于黄河畔,流淌着黄河儿女的激情与豪迈。她是黄土地的母语和黄河儿女的精神家园,更是黄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既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宝贵的资源”[7]。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陕北民歌都是值得重视的,每一个音乐人,传承民歌责无旁贷。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陕北民歌这支艺术奇葩的未来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风行网.血色浪漫剧情简介[DB/OL].http://www.fun.tv/subject/40248/.

[2]那么骄傲.《血色浪漫》中的陕北民歌[EB/OL].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c4b4aac010008dg.html.2007-04-05.

[3]祁丽丽.陕北民歌之于《血色浪漫》——浅析陕北民歌在《血色浪漫》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0:(05).

[4]李文皓,莘子冬.《血色浪漫》中的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0:(16).

[5]都梁.血色浪漫[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160-161.

[6]吕政轩,张军.陕北民歌抢救与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7]孙嘉萍.从《血色浪漫》看陕北民歌艺术对电影的感染力[J].电影文学,2012:(04).

作者简介:

臧小艳(1980— ),女,陕西三原人,文学硕士,榆林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色陕北民歌
船长的血色奇遇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藤县水上民歌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血色的黎明——忆柴胡栏子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