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青
“方程”单元教学后,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但我们也发现如果没有要求,很多学生只喜欢用算术方法解题,觉得列方程的步骤繁琐,影响自己的解题速度。教学“方程”不仅为了解题,更重要的是渗透方程思想,促进学生形成方程的意识。在探索与实践“方程”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题组练习,初步感知方程
片断1:
(1)伦敦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8枚,中国的金牌总数比日本的5倍多3枚,日本获得金牌多少枚?
(2)伦敦奥运会日本获得金牌7枚,中国的金牌总数比日本的5倍多3枚,中国获得金牌多少枚?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干什么?
生1: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第(1)小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生2:日本的金牌数×5+3=中国的金牌数。
师:你是根据哪句话找的?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3:我用方程解答,设日本金牌数为x枚……
师:有不用方程解题的吗?(举手的学生很少)
师:第(2)小题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生4:直接用7×5+3可以求出中国的金牌数。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5:数量关系一样,条件和问题不一样。
师:为什么第(1)题用方程解答,第(2)题却选择算术方法求解呢?
生6:第(1)小题如果顺着题意不能马上列出算式,要倒过来想,而用方程解答就很简单,顺着题意就能列出来。
师: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选择最方便、最容易思考的方法来解题。
反思:学习“方程”这一单元后,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看到题目不经过思考就用方程解题。课始出示题组,目的是为了突出列方程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数量关系相同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列方程、什么时候用算术方法解题更好。这样教学,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时顺向思考比逆向思考简单,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解题方法的能力。
二、对比猜数游戏,凸显方程优势
片断2:
游戏(1):请想好一个数,不必告诉我,把你想的数先乘3再减去2,算出结果了吗?将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知道你想的数是多少了。(学生说教师猜)
师:大家能猜出来吗?奥妙在哪里?
生1:先加上2,再除以3。(学生同桌互玩猜数游戏,兴致不高)
游戏(2):请你想好一个数,把你想的数偷偷地乘3,加上2,再减去6,最后减去本身,算出结果了吗?
师:将结果告诉同桌,猜一猜,原数是多少?
生2:结果是2。(学生猜不出原数是多少,很费脑筋)
师:有同学遇到拦路虎了,为什么?
生3:这个数本身不知道,不能倒推。
师:有猜出来的吗?
生4:设这个数为x就可以了。(大家恍然大悟)
师:对这两个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第一个猜数游戏可以倒推出结果,而第二个猜数游戏就必须用方程求解呢?
……
反思:经常听到有教师说列方程解答比用算式方法解答要好,可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无法体会。这里,我通过两次猜数游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简单的题目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求解都很简单,但算术方法需要逆向思考。而在第二个游戏中,用算术方法求解显然行不通了,因为其在数量关系上形成变式,造成列式的困难。小学生的方程意识很淡薄,不容易想到方程,在别人的点拨下,马上明白未知量也和已知量一样可以参与列式。方程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用字母表示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体会到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来说,有时列方程要比列算式更简单。
三、巧用知识链接,感受方程价值
片断3:
课件出示: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根据他墓志铭上的碑文略知一二。“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七分之一的生命旅程,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之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于父亲而终,年龄不过是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十分悲痛。又过四年,丢番图也走完了人生旅途。”
师:在当时解这道题很麻烦,要进行很多的猜测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现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设他的年龄是x岁,列式为1 / 6x+1 / 12x+1 / 7x+5+1 / 2x+4=x。
师:当时方程还没有得到应用,所以大家认为这是个大难题,现在我们小学生都会用方程解题了,那方程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
……
反思:上述教学,教师通过故事既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史,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方程的巨大作用。面对方程思想的理解,学生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所以对学生方程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小学生方程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会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学生有了方程意识,才能自觉地用方程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责编 杜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