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如今的美术课堂并不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专业画家,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美,通过欣赏、动手制作等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日益成为师生们所追求的目标,开放式教学通过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把社会、自然界都变成学生知识的来源,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把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小学美术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美术知识的框架,以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课程分成:“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这种把教学内容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平面”转为“立体”的划分,突出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更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重要地位。使用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教材功能由知识传递向学会学习转变;学习方法由知识灌输向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更新理念,以一个创新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够适应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尝试,下面就小学美术四种课型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欣赏·评述”
融于自然与生活,我观察,我感受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
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导致知识的传递枯燥乏味,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墨守常规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能打破课堂的限制,走入自然与生活,通过谈话、接触、询问、探讨、交流等方法,营造出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
美是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创造力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美术,则反映着社会生活美和自然美,并创造出艺术美。万物皆有灵气,所以孩子心目中的事物,都会人格化,富有想象,妙趣横生。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太阳就不仅是一个物理学上会发光的星球,而是可爱的“太阳公公”,是光明、希望的化身。让学生注重感情的投入和想象力的发挥,把自己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自由发挥审美的想象力。
《走进秋季》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还有那旷野,暮色中结队的大雁……要认识到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其主观因素极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均会导致不同的审美意味的理解。师生各抒己见,谈不同的感受,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也丰富起来。带领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景致,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金黄的田野,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愉快的秋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
二、“造型·表现”
营造审美氛围,我体验,我思考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知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美术课程内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更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在看似凌乱的作品中,但蕴涵着丰富的心理世界。例如,在教学《自然现象》,学生用不同形状与色彩,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和不同的肌理进行创作,还有的学生大胆地使用泼墨、吹弹的方法,这些点线色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只要我们仔细地、冷静地回忆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是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画中充满了激情。孩子们的创意是永远意想不到的,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一切都如春天般的花朵绚丽多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传达心里的独特感受。
三、“设计·应用”
构建多彩舞台,我学习,我应用
任何有趣的事,对儿童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舞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
在《船》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安排船头、船身和船尾的设计,组员按各自的分工进行剪切、穿插,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象非常丰富,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用木棒排列的方式表现船身的特点;有的则用泡沫板表现出了船的结构;有的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装饰;有的则用镂空……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远远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画汗衫》课堂上,我提着录音机走进了教室,大家好奇得议论着,猜测着,我故意神秘地说:“这节课,老师让你们当模特进行时装表演,不过得穿上自己设计的汗衫。”同学们都乐了,已经跃跃欲试。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素色的汗衫,这时学生们雀跃了,都想大显身手,于是我组织了学生进行了讨论和构想,交流了制作材料的利用,学生们表现大胆,颇有想法。音乐声响起来,大胆的男孩子踏着强劲的节拍闪亮登场。向日葵汗衫足能和大画家凡高的相媲美,她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汗衫落落大方地走了起来……这些可爱的孩子就像一股股凉风的装扮了炎热的夏天。大家意犹未尽,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相互评价了作业,从而我的教学任务得以轻松完成,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特别喜欢这样的美术课,因为这样的美术课“玩”得很开心,老师也和大家一起玩,我们边玩边学,还能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能在我的课上获得情感、获得启示是我最大的满足。新课程改革以来,我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过去呆板教育的方式,构建展现学生个性的桥梁,让学生从情景、游戏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综合·探索”
创设个性空间,我创造,我探索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如我在上《感觉肌理》这一课时,首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比较一张光滑的纸片和一片叶脉明显的树叶拓印出来的效果,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得出结论后我便予以肯定,并带他们来到校园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结论寻找可以拓印的对象,进行实地拓印。看到学生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拓印画,我感到十分的惊讶,孩子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这堂课如果局限于课堂内,我想可能手中拿到的,是单一的树叶拓印,或者更丰富一点便是与书上相仿的象棋的、钥匙的拓印,孩子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可以通过自己的寻找、判断、实践来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
学生的视野愈开阔,使用的手段愈多,选用的材料愈广泛,他们思维的空间便随之扩展开来。如:课堂上多种材料、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促使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新的审视。几张美丽的树叶,学生会珍爱地保存起来,说:“这像……,那像……”,一团用剩下的毛线,学生会发出感叹:“老师,好漂亮呀!”也许可以利用它来做布娃娃的头发或者是别的什么,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已学会了观察与思考,会将材料和物体联系起来想问题,不再对身边的事情漠然视之。
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美术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
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这就告诉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学习方法,融剪、画、做、讲、玩等活动为一体。
我想,开放式的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再创造,让学生在尝试中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靠每一位教师认真地进行求索与挖掘课堂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认真学习与研究新教材,激发教学灵感,求得灵活多变的创造型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需求。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