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探究

2015-01-14 22:19陆昌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头课文文本

陆昌霜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实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实践者。他们参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用心去体会,用手去操作,用眼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多种感官有效参与,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们成为优秀的语文实践者呢?

一、 教师应该是先行者

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刨根问底。唯有自己吃透教材,吃透文本,才能看清冰山以下的部分,从而做到以己昭昭使学生昭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探索路线的先行者。

1.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和作者想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者、编者、作者以及读者之间四方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唯有弄清楚了教材的目的才可以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从而得到言语积累,受到思想熏陶和思维启迪。教师要理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每篇课文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把握单元编排的主题特点,以及每册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唯有高屋建瓴才能胸怀全局。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唯有着眼全局,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不至于总是单调重复而让学生们缺乏新鲜感而昏昏欲睡,逐渐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2.教师要找准切入点

庖丁解牛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其分解的切入点都在连接之处,而之所以每一刀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就是其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同样,教师也要对文本了如指掌才能深入解读文本,从而找到适合文本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消化文本。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假如品词析句,一句话一句话,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诵读品味,字斟句酌,时间是不够的,况且平均用力,学生也感觉不到重点在哪里,学习起来感觉琐碎而平淡。原生态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理清脉络,把握结构从而找到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有所启迪,从而在耳濡目染中增长阅读的功力,在自主阅读中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3.教师要找到语言训练点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除了利用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栏目外,还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展开。苏教版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斟酌,得到广大教师认可的美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做有心人从文本中找准训练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优秀的范文能够为学生指引道路,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立足文本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对于优美的词句,教师要带领学生诵读,有针对性地仿写;对于结构明显的段落,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分结构、具体与概括等基本段落的构成训练。在练写中要就审题、选材以及衔接过渡进行有效训练,对于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学生情感的语言训练点,更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扩散,让学生的情感潮汐得以激荡,感情和心智得以共同成长。

二、 教师应该是同行者

曾经在电视中看到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每年都要和学生同行,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学生安全送到父母身边。在同行的过程中,师生共想办法,共渡难关,增进了情感,产生了共鸣,成为知心人,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角色,由维护师道尊严的权威变成学生的同路人,平静地走下讲台,心平气和地走进学生当中,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一路同行,且行且思。

1.做学生阅读的伙伴

教师不能仅把自己看作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还应该和学生共同学习。应该秉持教学相长的态度,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和学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积极互动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在互动评价中同喜同忧。如我在教学《小露珠》时,就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分角色学习。教师也成为文本中的某一角色,和学生一起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表演,和学生一起置身于共同营造的愉悦的环境当中,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不自觉地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进入到了文本优美的意境当中,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融合,加深对于文本人物的理解和体验。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美好享受。

2.做学生指路的明灯

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语文的时候是合作者,因此,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错误就急火攻心,批评责骂,而应该耐心等待、孜孜不倦地引导,做学生阅读路上的明灯。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过程中,学生误把“拨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引导学生做做拔和拨的动作,让学生感悟拔草需要动用双手拔,拨草的时候人们可以借助竹棒、木棍等工具拨开,防止被蛇咬到,因此拨比拔要多个棍棒,右边就多了一竖,就是头发的发。在引导学生感悟洪教头的目中无人的时候,让学生品读“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特别是“依草附木”四字,让学生反复咀嚼,学生慢慢地就体会出洪教头不仅看不起林冲,也看不起落魄王爷柴进,柴进在洪教头眼里只是草木,而非龙凤。我们唯有善待学生的错误,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引导让学生去品味,去比较,去咀嚼词语,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只有做学生引路的明灯,学生才能身心放松去倾心阅读;教师也才会感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三、教师应该是组织者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责任通过引领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使他们会学、乐学。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诸如“你真了不起”等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之能够积极思考,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让学生充当文本中的某一角色,身临其境体验角色情感,将文本中的场景进行再现,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语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品味文本语言。编入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学生积累,课堂上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以读为本,练好读的基本功。创设更多与文本对话的空间,让学生乐于阅读,读了还想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情感,并将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储存进头脑当中。学生不断地吸收和积累,时间长了,其语文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教头课文文本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谁打翻了洪教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