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笔下的生活更精彩

2015-01-14 05:01陈庆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陈庆云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众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普遍有着这样的困惑: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学生作文所表现的生活却是那样乏味。甚至一说写作文,学生就开始从优秀作文集里找素材,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同时对生活的理解太肤浅,没有真正走进生活。

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习作教学该如何扭转局面,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用我手写我情,用我手写我生活?如何让学生妙笔生花,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呢?

一、善于观察,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其实,学生就是缺少发现,不善于观察,在他们脑海中积累的素材太少,这样便会觉得无话可写。教师应基于这一点,对症下药。

首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我曾利用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开办“课前快乐大本营”,引导学生每天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自己每天最快乐的事。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兴奋之情洋溢在脸上,他们津津有味地交谈着。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日记、周记内容更丰富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更乐于写了。可见,学生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积累素材,快乐地习作。

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一双“慧眼”,教师自身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能随时捕捉生活中的信息。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天气突变:天阴沉沉的,狂风大作,黄沙满天……见此情景,我马上停止讲课,带着学生站在教室的走廊上,观察这天赐良机。正因为有了细心的观察,学生真切的感受,才有那“老天爷好像发怒似的,阴沉着脸,张牙舞爪地向人间扑过来……”的生动描写。

指导学生观察,我不仅要求学生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力,同时,还指导学生随时做好记录,将观察与表达初步结合起来。中外名家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将会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习作资源,真正地走进生活。

二、勤于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学会了观察,发现了多彩的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习作中都能妙笔生花,他们还是会感到“没啥写”“不知如何下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平时的练笔,学生真的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勤练笔,以各种表达方式描绘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终能妙笔生花。

要让学生描绘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首先应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大珠”“小珠”都绽放光彩。

如阅读文章之后可以写解说词、写产品介绍书、写信、写读后感等;观察之后可以写日记、写游记、写诗歌等。又如学了《军神》,学生被刘伯承惊人的毅力深深感动了,这时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位学生用诗写道:“刘伯承真顽强,任何困难都不怕,一心想着闹革命,战胜病魔他最棒。”还有一位学生竟然用一句英语来赞颂刘伯承:“Youre very good !”还有学生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读后感……虽然表达稚嫩,但学生乐于表达,展现童真、童趣,这是最重要的。

三、乐于修改,让习作更精彩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习作教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学生写、教师批改的教学模式。但是,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批改劳心劳神,又费时间,而收效甚微。作文发下去之后,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了事,根本不问为什么,作文批改形同虚设,老师费力不说,学生作文水平也似乎没有提高。作为语文老师,对此既感到悲哀,又觉得无能为力。

面对习作教学的尴尬和困境,我们应该另辟蹊径,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找;其次是让学生修改文中不通顺的句子,这种训练应该和平时修改病句联系起来,最好是让学生互相讨论修改;第三是修改段落和篇章,这是修改的难关,也是最高要求,所以这种训练最好在老师讲评时结合典型文章进行,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其从中总结经验,找到方法。

在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的修改项目试着写评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互评,最后在互评的基础上让文笔较好的学生执笔书写评语。这样学生在自评、互评和讨论中提高了修改习作的能力,也提高了习作的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源头活了,素材就多了,而学生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勤于练笔,在形式多样的习作修改中,他们的“拙笔”定会变成“妙笔”。生活有多精彩,相信他们的习作就会有多精彩!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