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16-0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潮水也愈涌愈烈。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却让我们在这样的大好势头下有点"望洋兴叹"。农村办学条件本就很有限,硬件设施不齐备、学校班额过大、师资力量薄弱等,给站在教育一线的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让我们在这阵春风下焦头烂额。然而,现实的情况决定了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我们西部广大农村中小学,大班额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的管理,更是让所有老师伤透了脑筋。面对这样的大班额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并且效果不错,在此浅谈一下,以与各位同行商榷。
1.认真准备,用我们最满意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的一批弟子就要毕业,哲学家将学生带到一块荒芜的田地中,告诉大家,将在这块荒地完成最后一课。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是:"怎样除去这块地上的杂草?"弟子们各抒己见:
"可以用手拔取这些草。"
"可以使用除草剂。"
"我用火烧的方法。"
"可以通过向土里加石灰的办法,使草失去生长的土壤条件。"
"……"
哲学家说:"大家回去按自己的办法除去地里的杂草,一年以后,都到这儿来,说说效果,这就是我的作业,再见。"
一年后,弟子们陆续从各地来到这块土地上,一年前荒芜的土地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可是,老师始终没有来,弟子们开始猜测:"从不迟到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来?"大家结合一年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再看看这绿油油的庄稼,弟子们明白了: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绿油油的庄稼占领;怎样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占领……
像这个故事所说的一样,我们要想让学生自学地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练习,安排不同的习题,并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能够乐意的学习。这样,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自然而然地违反纪律的人就少了。
2.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人格、素质、德行方面的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教师首先对自己高要求,学生自然会听话。亲其师,必信其道,这是古训,也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对于青少年的孩子,有一种崇拜偶像的意识。因此,朝夕相处的老师,就是他们会模拟的一个对象。所以,教育学生,从自己开始,要求他们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他们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力求做到,让学生佩服,敬仰,并崇拜之,便能融化那一颗颗叛逆之心。可是,在如此大班额的条件下,每个班总是或多或少地有那么几个既不想学习,又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他们,总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对这类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展示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并用自己的的言行来影响他们,不必一味采用高压政策。棍棒下出高才,在今天并不一定使用了。温温暖语,高尚德行,效果会更加好。因为没有喜欢被打骂的学生,只有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的学生。尊重,是我们管理的基础。还记得七年级时,在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每节课总要带来一点"新鲜口感味儿"的东西,让老师们束手无策,最后经过各科老师多次的批评与语重心长的教育,还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经过一番观察后,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方式进行教育:我把这几位同学编在了一个小组,并选出其中最不守纪但却十分好面子的金某为组长。在课堂上,我尽量把眼光放在他们的座位附近,只要他们一开始有不守纪的举动,我便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们身边,注视他们,当他们发现我时,我回应他们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个宽容的眼神,然后继续讲着课。这样如此几次他们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动。下课后,我找来金某,首先"恭维"了他几句,然后鼓励他以后要管理好他的这些哥们儿。久而久之,这几个人在我的课上不再违反纪律了。我把这个情况与其他科老师进行交流,他们如此实施,效果不错,并开玩笑地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因此教师的人格,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使我们班主任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
3.班主任要制定和完善相应规范和制度,用以约束学生言行
我们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难免管不住自己,所以相应的班规班约,那是必须要的,有仁治还得法制。俗话说"不依规矩,难以成方圆"。一个班级,必须有一定的班规班约,形成一定的班级制度文化,并内化为每个班级成员的一言一行。在制定班级规范的过程中,我采取老师提框架——学生参议具体条款——班委会集体讨论——最终确定执行的方式制定了本班班规及其它制度,并在实践中根据需要,不定时集体讨论修改,逐步形成班级制度文化。
总之,作为班主任,必须调动起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共同努力,维护好当前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的纪律,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一个班级健康向上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或者对学生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关注后进生,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础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中规定:"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我认为转化后进生要做到"三心": (一) "信心"是转化的条件,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班主任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我们面前的后进生,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面对极具可塑性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只有无转化能力的教师。(二)"爱心"是转化的关键,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后进生身上尤为明显。班主任如果对学生富有爱心,他必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经验,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三)"恒心"是转化的保证,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